錢學森的故事相信大家並不陌生,美國曾表示願意用5個師團來交換這位傑出的科學家,可是我們斷然拒絕了。與錢學森有相似經歷的還有另一位科學家——趙忠堯。
趙忠堯早年在美國深造,主攻方向是加速器設置。超高的學術天賦與敏銳的戰略眼光使這位年輕的留美學生在眾多國外科學大家中脫穎而出,美國很快就「盯」上了他,曾多次以優厚的物質條件與優越的生活環境作為籌碼來說服這位年輕人留在美國進行科研工作。可是均被趙忠堯嚴詞拒絕,他要回國。
多次溝通無果後,美國聯邦調查局把趙忠堯關進了監獄。經過了一系列艱苦的訴訟,迫於外界社會輿論壓力,美國最終釋放了他。趙忠堯終於重獲自由,於1950年踏上了歸國的路程。
當時我國的科研條件非常落後,加速器領域的專業人才幾乎沒有,可是趙忠堯一點都沒有被前方的研究困難所觸動,反而愈加堅定。在他的領導下,我國建設了第一個加速器研究所與核物理實驗室。為了培養高精尖科學領域的後備力量,趙忠堯更是招募了大批有識之士作為學生,在科研之餘耐心教導,其中就不乏像「兩彈一星元勳」王淦昌、「兩彈元勳」鄧稼先、「中國科學院院士」唐孝威這種未來科學界的巨匠,就連後來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與李政道也曾受業於趙忠堯。可以這麼說,趙忠堯不僅是一名出色的科研工作者,更是我國早期科研工作基礎研究的啟蒙者。
在國內的科研生涯中,趙忠堯主持建成了我國的第一、二臺質子靜電加速器,為以後的核物理實驗基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除此之外,他還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發現反物質的科學家,他的諸多研究成果為後來的正負電子對撞機提供了理論基礎。他不光是中國的趙忠堯,更是世界的趙忠堯。
可是就是這麼一位偉大的科學家,卻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在1936年的瑞典諾貝爾物理學獎的領獎臺上美國科學家安德森正在講述他1932年在雲室中觀測到正電子徑跡的經過。要知道,趙忠堯早在1930年就發現了正負電子的湮沒!這樁醜聞過後,諾貝爾委員會給出的解釋是由於當時一名德國評委的誤判才沒有給趙忠堯頒獎。
面對毀譽,趙忠堯似乎一點都不在乎。當何梁何利基金委員會將10萬港幣的獎金送到趙忠堯手中時,這位老人卻一轉手就把它全部都捐給了中科院作為科學基金,用以獎勵有所成就的後來者。
1998年5月28日下午15時55分,趙忠堯因病逝世,享年96歲。
回顧這位老人的一生我們不難看到他在學術方面的天賦與成就,更可以看到他的家國情懷和奉獻精神!在伴隨其終生的內斂與謙遜中,這位被譽為「中國原子能之父」的偉大科學家鮮有人知。反觀現在這個娛樂至死年代,我們卻都在關注一些什麼呢?後人又將如何評判我們呢?
謹以此文,紀念那些在科研崗位上默默燃盡一生並且無悔的科學家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