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隱藏大行星之謎:「行星X」或致恐龍滅絕

2021-01-13 浩瀚宇宙

  從今年年初開始,有科學家提出在太陽系中可能隱藏著尚未被發現的「第九顆大行星」,自那以後,科學家們便不斷致力於尋找能夠證明其存在的證據

  就在上周,加州理工學院的邁克·布朗教授在推特上貼出一張照片顯示一顆最新發現的柯伊伯帶天體軌道。科學家們認為這顆隱藏的大行星存在於太陽系的邊緣,其質量約為地球的10倍,是一顆氣態巨行星,與天王星或者海王星較為相似

  美國阿肯色大學數學科學系的退休天體物理學教授丹尼爾·維特邁爾提出,這樣一顆大行星的存在可能曾經導致了一場災難性的「彗星雨」。 他認為在太陽系邊緣存在一顆未知的以大傾角軌道運行的大行星,周期大約2700萬年

  在維特邁爾的理論中,大量由於軌道擾動而進入內太陽系的彗星體不僅會撞擊地球造成大滅絕事件,同時彗星在接近太陽時造成的大批解體也將部分遮蓋太陽光並減少地球接收太陽的光熱總量。這樣的結果是造成地球生命的大滅絕,其中可能就包括恐龍的滅絕事件

  邁克·布朗教授和加州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們之所以認為太陽系邊緣可能存在著一顆隱藏的大行星,主要原因是因為觀察到一些柯伊伯帶天體的軌道所呈現的某種異常特徵。柯伊伯帶是一個圍繞太陽系邊緣存在的環狀區域,這裡存在著大量的冰凍小天體

       天文學界近期再次陷入關於太陽系邊緣是否存在第九顆大行星的爭論之中。而隨著相關證據的不斷增加,一項持續30多年有關地球上大滅絕原因的理論又一次開始浮出水面。


  從今年年初開始,有科學家提出在太陽系中可能隱藏著尚未被發現的「第九顆大行星」,自那以後,科學家們便不斷致力於尋找能夠證明其存在的證據。而就在近日,一位美國天體物理學家宣稱這顆理論上可能存在的神秘大行星或許曾經帶來一場彗星大撞擊事件,並在地球上造成了大滅絕。


  前幾天,作為最先提出太陽系中可能存在第九顆大行星的科學家之一,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天文學家邁克·布朗(Mike Brown)宣稱自己找到了更多新證據支持這一說法。


  科學家們認為這顆隱藏的大行星存在於太陽系的邊緣,其質量約為地球的10倍,是一顆氣態巨行星,與天王星或者海王星較為相似。


  現在,作為美國阿肯色大學數學科學系的退休天體物理學教授,丹尼爾·維特邁爾(Daniel Whitmire)博士提出,這樣一顆大行星的存在可能曾經導致了一場災難性的「彗星雨」。這樣的大規模彗星撞擊事件可能非常強大,其影響可以波及到地球軌道附近並造成地球上災難性的大滅絕事件。


  事實上,維特邁爾博士早在1985年在路易斯安納大學工作時便曾經和他當時的同事約翰·馬特斯(John Matese)博士一起在《自然》雜誌上發表過文章,談到了太陽系中可能隱藏的另一顆大行星可能與地球上生物大滅絕事件之間所存在的聯繫。


  在當時學界對於周期性出現的彗星大撞擊事件主要有3種解釋。其中就包括在太陽系邊緣可能存在一顆未知的大行星,被稱作「行星X」( Planet X);其他可能性還包括可能存在一顆太陽的伴星,以及太陽在圍繞銀河系核心公轉時產生的垂向震蕩。


  在1985年,如果太陽系中還存在著另外一顆大行星,那麼太陽系中的行星數量將達到10顆,因為在當時冥王星還被視作一顆大行星,後者直到2006年才在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布拉格會議期間被從大行星行列除名。


  隨著時間推移,前面所提到的三種設想中的後面兩種設想都先後被排除了,原因是它們與古生物學研究得到的結果不相吻合。


  於是太陽系中可能隱藏著另一顆大行星的設想便成為唯一還剩下的可能理論,也因此得到了學界的廣泛關注。


  維特邁爾博士和馬特斯博士的理論認為,在太陽系邊緣存在一顆未知的大行星,其軌道傾角較大,大約每隔2700萬年左右會經過柯伊伯帶附近並造成在那裡運行的大量彗星群軌道的擾動,並將其中的一部分彗星體推出柯伊伯帶並向太陽系內側運行。


  而邁克·布朗教授和加州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們之所以認為太陽系邊緣可能存在著一顆隱藏的 大行星,主要原因則是因為觀察到一些柯伊伯帶天體的軌道所呈現的某種異常特徵。柯伊伯帶是一個圍繞太陽系邊緣存在的環狀區域,這裡存在著大量的冰凍小天 體。邁克·布朗教授將他們設想中的這顆大行星稱作「第九顆大行星」。


  但時至今日,關於太陽系中是否還隱藏著另一顆大行星的討論仍然莫衷一是,另外,關於1985年時維特邁爾博士等人所提出的「行星X」設想,以及布朗等人提出的「第九顆大行星」這兩者是否是同一顆天體也仍然存在爭議。


  布朗教授指出:「維特邁爾幾十年來一直認為太陽系邊緣可能存在著一顆未知的大質量行星,並認為這樣一顆大行星引發了彗星軌道的擾動。但這樣一來這樣一顆大行星的軌道周期就應該是大約2700萬年左右。」


  他說:「目前還很難說這樣一種想法是否具有可能性,但不管如何,這一設想中所提及的大行星與我們現在所提出可能存在的第九顆大行星都完全不是一回事。因為我們認為可能存在的這顆大行星距離太陽要近得多,其軌道周期也僅有大約1.5萬年左右。我們所提出的『第九顆大行星』可能存在的設想與維特邁爾提出的『行星X』是否存在之間不存在任何關聯。」


  對此,維特邁爾也表示,布朗等人最新提出的這一設想並不影響他在30年前所提出的理論,他說:「我對於最新出現的證據持有十分積極的想法,儘管這些證據與我們原先的行星X模型並不十分吻合。但我認為一個質量較小,但距離更近的行星體同樣可以解釋柯伊伯帶那些 天體的軌道所表現出來的那種異常特徵,因為在他們的估算中存在著不確定性。一顆行星所能產生的影響不僅取決於其質量,還與它的距離有關。因此一顆質量較小 但距離較近的行星體同樣可能產生類似的引力攝動效應。『第九顆大行星』理論的作者們也已經承認他們尚未排除不同質量與軌道距離組合下的其他可能性。」


       維特邁爾表示:「『第九顆大行星』的兩項特徵:其軌道傾角以及軌道偏心率都與我們原先所提出的『行星X』模型中所要求的相應參數非常吻合。不過話又說回來,正如很多其他科學家們所提出的那樣,即便假定他們給出的參數都是完全正確的,仍然有可能在那裡同時存在著兩顆不同的行星。」


  在維特邁爾的理論中,大量由於軌道擾動而進入內太陽系的彗星體不僅會撞擊地球造成大滅絕事件,同時彗星在接近太陽時造成的大批解體也將部分遮蓋太陽光並減少地球接收太陽的光熱總量。


  科學家們長期以來一直從各個角度致力於對太陽系中未知行星體的搜尋。在1985年,一項研究發現在2.5億年時間跨度內的古生物學記錄符合周期性彗星撞擊引發大滅絕事件的設想,而最新的研究則將這一時間跨度進一步拓展到了5億年。


  維特邁爾和馬特斯等人模型中所提出可能存在的大行星質量約為地球質量的1~5倍,距離太陽比地球遠大約100倍。維特邁爾認為在如此遙遠的地方存在的一顆行星竟然會對地球上生命的命運產生如此重要的影響,這一點讓人感到驚嘆。他說:「我在這個事件中已經超過30年了,如果最後有了結果,我會很樂意為此寫一本書的。」

如涉版權問題請作者聯繫我們


      ▲(長按識別二維碼,可一鍵關注我們)

      或搜索微信公眾帳號:love_hhyz

          也請您推薦給您身邊的朋友們,非常感謝!

相關焦點

  • 太陽系第九大行星之謎,擾亂柯伊伯帶的隱藏巨星
    美國加州科學院天文學家就曾經提出過太陽系之中很可能存在著第九大神秘的行星,他認為這顆神秘的大行星存在於太陽系的邊緣,而且質量很可能是我們地球的十倍以上,應該是一個氣態的巨行星。這顆行星的質量以及形態應該跟天王星或者是海王星比較相似。
  • 史前恐龍滅絕之謎
    恐龍是一種非常古老的生物,它們曾經統治地球多達1.5億年,到侏羅紀時期儼然已經成為動物界的霸主,可是這種神奇的動物卻突然銷聲匿跡了,它們是因為某種未知的厄運而滅絕的嗎?研究恐龍化石,19世紀英國人巴克蘭和曼特爾對一種遠古的動物化石進行了研究,兩人的成果一經發飆,世界上立即興起了一股尋找古代動物化石的熱潮。隨後,人們又陸續發現了許多奇異的爬行動物化石,並將它們命名為「恐龍」。火山爆發引起氣候的變化而導致恐龍滅絕的猜想。恐龍滅絕之謎,龐大的恐龍家族是怎樣滅絕的?
  • 科學家:太陽系或將重回九大行星時代。冥王星又要成為大行星嗎
    人們把這幾顆星星叫做「行星」。這5顆行星就是太陽系中最早被人們發現的行星。它們分別是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最初的時候人們認為天上的日月星辰包括這5顆行星都是圍繞著地球旋轉的。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後來人們認識到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而地球也是一顆圍繞著太陽旋轉的行星。這樣人們已知的太陽系中的行星從5顆增加到了6顆。
  • 地球生物每三百萬年滅絕一次,原因或許與「行星X」有關
    有研究表明,從古至今地球已經經歷了多次生物大滅絕,其中有一種說法認為生物滅絕每三百萬年發生一次。為什麼會存在這樣的周期性?這應該是地球上大量未解之謎中的一個。至於生物滅絕產生的原因,也有很多種可能,其中一種被認為與「行星X」有關,對,就是那顆太陽系中可能存在卻未被發現的大行星。為什麼說「行星X」可能是造成生物滅絕的原因呢?這要從太陽系中的那些矮行星說起。
  • 「X行星」很可能就是造成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的原因
    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的原因!事實上,人類的「X行星探尋之旅」幾乎超過了一世紀之久,因為天文學家們深信,在冥王星外還有一顆行星,而它就是造成天王星和海王星軌道不規則的原因。由於它和太陽系其他行星的運行方向相反,因此軌道才會偏離其它行星,而它很可能就是大家找尋已久的「X行星」!
  • 科學家:太陽系或將重回九大行星時代。冥王星又要成為大行星嗎
    它成為了太陽系的第九大行星。從此太陽系九大行星的說法被寫進了教科書,成為了人人皆知的科學常識。但是後來隨著科學家們對冥王星的不斷觀測發現,冥王星的質量非常的小。它並不具備大行星的特性。冥王星的質量只有月球的五分之一。它的直徑是2370公裡還不到月球直徑的十分之七。因而冥王星是一個比月球還要小不少的天體。
  • 【親子故事】恐龍滅絕之謎
    , 人類的歷史與恐龍的歷史相比可就短多了, 但是,龐大的恐龍為什麼會消失呢? 另一種說法是,宇宙行星撞上了地球,塵埃把太陽遮住了, 地球上一片黑暗
  • 隱藏了什麼?矮行星上疑似出現金字塔,或可揭開太陽系形成之謎
    我們所處的地球,位於太陽系的內部。在太陽系當中,除了地球以外,還有著其它的行星以及衛星和矮行星。除此之外,還有許多的小行星。
  • 「X行星」真的位於太陽系邊緣?關於第九行星又多了個證據!
    2006年8月24日下午,第26屆國際天文聯合會上,來自全球的天文學家們通過投票通過決議,正式將冥王星剔除太陽系行星之列,劃為矮行星。自此,太陽系就從「九大行星」變成了「八大行星」。儘管這樣,天文學家們仍然在不斷探索太陽系的邊緣,試圖尋找新的行星,但大多都是一些小尺寸的星體。一些研究推測,在我們太陽系的邊緣可能還有一顆神秘的大行星尚未發現,這就是一直存在於推測中的「X行星」。這是一個位於太陽的引力範圍的最遙遠天體,它有一個不尋常的軌道,被猜測可能是一顆相當於地球10倍大的巖石星球。
  • 恐龍滅絕並非小行星撞擊?歷史可能重演,第6次物種滅絕正在進行
    關於恐龍的未解之謎,相信網友們更加關注的是「恐龍的滅絕」。這個話題已經存在多年,恐龍滅絕的真正原因眾說紛壇,目前最主流的說法是「小行星撞擊」。近年來,科學家們經過研究發現了另外兩種導致恐龍滅絕的觀點,並且說服力極高!第一種,「先滅絕再撞擊」。有科學家經過推算地層中恐龍化石的時間,發現恐龍大規模滅絕的時期早於小行星撞擊地球,這個重要的發現讓科學家們猜測「有可能是恐龍先滅絕之後小行星才撞擊了地球」。
  • 太陽系邊緣或藏新的第九大行星
    然而在2006年,由於冥王星被「開除」大行星資格,太陽系只剩下了「八大行星」。不過現在事情可能又將出現變化,科學家們近日宣稱他們似乎找到了太陽系外圍隱藏的另外一顆大行星存在的跡象,如果這一發現能夠被證實,那太陽系就將重回「九大行星」的時代。 太陽系邊緣隱藏的行星?
  • 太陽系邊緣或藏新的第九大行星
    太陽系原本有「九大行星」,這是我們從小在學校裡學到的「常識」。然而在2006年,由於冥王星被「開除」大行星資格,太陽系只剩下了「八大行星」。不過現在事情可能又將出現變化,科學家們近日宣稱他們似乎找到了太陽系外圍隱藏的另外一顆大行星存在的跡象,如果這一發現能夠被證實,那太陽系就將重回「九大 行星」的時代。
  • [午間道]鑽探希克蘇魯伯隕石坑揭開恐龍滅絕之謎
    [午間道]鑽探希克蘇魯伯隕石坑揭開恐龍滅絕之謎 鑽探希克蘇魯伯隕石坑揭開恐龍滅絕之謎。
  • 太陽系外圍神秘的柯伊伯帶,到底隱藏了哪些奧秘?宇宙未解之謎!
    太陽系外圍神秘的柯伊伯帶,到底隱藏了哪些奧秘?宇宙未解之謎!說到了我們的宇宙,想必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了吧!那麼浩瀚的宇宙當中,到底有一些什麼奧秘呢?這些我們無處知曉,甚至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們都難以知道宇宙的真面貌!
  • 太陽系中曾有兩個太陽?兩個瘋狂的理論,將揭開第九行星之謎?
    4年前,一些天文學家提出,在外太陽系中可能隱藏著一顆太陽系「第九行星」。2006年,在第26屆國際天文聯合會上,當時的太陽系第九行星冥王星被排除出行星行列,降為矮行星。自此,太陽系中公認的行星只剩下8顆。但在10年後,一些天文學家卻重新提出,太陽系中存在第九行星。
  • 恐龍滅絕並非小行星撞擊?科學家給出2個答案,也許我們都被騙了
    關於恐龍的未解之謎,相信網友們更加關注的是「恐龍的滅絕這個話題已經存在多年,恐龍滅絕的真正原因眾說紛壇,目前最主流的說法是「小行星撞擊」。近年來,科學家們經過研究發現了另外兩種導致恐龍滅絕的觀點,並且說服力極高!第一種,「先滅絕再撞擊」。有科學家經過推算地層中恐龍化石的時間,發現恐龍大規模滅絕的時期早於小行星撞擊地球,這個重要的發現讓科學家們猜測「有可能是恐龍先滅絕之後小行星才撞擊了地球」。
  • 太陽系發現的第九大行星:零下226度 氫氦氣為主
    在今年1月份,美國加州的一些科學家提出一項讓很多人感到意外的說法,他們認為在太陽系外側的遙遠區域可能隱藏著所謂的「第九顆大行星」。自從這一消息宣布之後,天文學家們便一直致力於想要真正找出這顆可能存在的「行星X」。關於這顆潛在行星的來源問題,相關理論有很多,不一而足,有些觀點認為這是太陽從其他路過的恆星那裡「偷竊」來的系外行星。
  • 李耀煌新作《揭開恐龍大滅絕之謎》獲著作權證
    7月8日,國家版權局發布公告,給我市李耀煌原創完成的科學著作《揭開恐龍大滅絕之謎》頒發著作權證。這是李耀煌繼《長成於海洋的山的年輪》《地球古海蝕地貌研究》《探秘古海岸》後獲得的第四張著作權證。
  • 冥王星的替代者終於露面,太陽系9號行星之謎到底是什麼?
    在太陽系最遙遠,最寒冷的邊緣地帶NASA發現還隱藏著一顆巨大的天體。對海王星之外的小型天體們施加著引力。 九號行星之謎。儘管我們的太空技術正在突飛猛進。外太陽系中有許多小型星球,依然尚未被我們尋獲,九號行星也是一樣。
  • 太陽系隱藏的第九大行星是黑洞?真相在這裡!
    這也是我們太陽系的「老大」太陽的歸宿。如果恆星質量較大,那麼,內核的聚變作用就會由氦一直持續聚變,比如由氦到鋰、由鋰到鈹,等等。由於在所有的元素中,鐵的結合能最高,如果再發生聚變,就不能釋放能量,而是吸收能量,恆星也就不再是能發光發熱的星體了,所以恆星最終只能聚變到鐵就會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