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rey與氫同位素的發現

2021-02-15 高維度穩定同位素
來源:【高維度穩定同位素】公眾號(ID:HDStableIsotope)1911至1914年,在同位素剛剛被發現的時候,高中畢業的Urey先是在Indiana的一所鄉村公立學校任教(圖1),然後又搬去Montana繼續教書。在一個mining camp任教的時候,Urey決定去University of Montana in Missoula讀大學。在那裡,他主修了動物學並輔修了化學。

圖1. Harold Clayton Urey和他任教的鄉村校舍 (Brickwedde, 1982)1917年4月,得知美國正式加入一戰消息的Urey在位於費城的Barrett化學公司謀得了一份戰時工作——製作TNT炸藥。這時,11歲的Maria G. Mayer正在德國Göttingen上中學。在Urey剛開始製作TNT炸藥的兩年後(1919年),Bigeleisen出生了。一戰結束後,Urey回到University of Montana,在那兒教了兩年化學。由於想要獲得教職,Urey在他28歲(1921年)的時候進入加州大學Berkeley分校攻讀博士學位,師從著名的理論化學家Gilbert Newton Lewis,主修熱力學。在Lewis的指導下,兩年後,Urey順利獲得博士學位。他的論文為氫原子能級中的電子分布以及氣態分子的熱力學計算(electron distribution in the energy levels of the hydrogen atom and thermodynamic calculations on gaseous molecules)。儘管當時沒有必要的分子特性參數,Urey依然建立了很好的近似方法。在American-Scandinavian Foundation的資助下,1923-1924年,Urey來到哥本哈根理論物理研究所(Institute for Theoretical Physics in Copenhagen),開始了與丹麥物理學家Niels Bohr的合作。在這裡,他結識了量子力學幾位的主要奠基人——Werner Heisenberg, Hans Kramers, Wolfgang Pauli, Georg von Hevesy和John Slater。在離開哥本哈根之前,Urey來到德國,結識了Albert Einestein和James Franck。1924年,Urey回到美國,獲得了Harvard大學和John Hopkins大學的任職邀請。他隨後決定去John Hopkins大學。赴任前Urey趕到Seattle看望自己的母親,機緣巧合下結識了自己後來的妻子Kate Daum,兩人在1926年結婚。在John Hopkins大學的兩年多時間裡,Urey開始強調量子力學對化學專業學生的重要性,並將他的研究轉向分子的光譜研究。他和Arthur Ruark合作出版了第一批介紹量子力學在研究原子和分子體系研究的英文教科書 (Atoms, Quanta and Molecules, 1930)。在1929年,Urey成為了Columbia大學化學系的副教授,主要研究分子和原子的性質(the properties of molecules and atoms)。這段時期,同位素研究者熱衷於尋找尚未發現的同位素。而Urey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參與者。根據Ferdinand G.Brickwedde的回憶,1929年Urey在華盛頓參加的一次科學會議時,在計程車上問Joel Hildebrand:Berkeley的研究有什麼新發現?Hildebrand回答道:William Giauque和Herrick Johnston剛發現了17O和18O,其中18O的豐度更高。然後Hildebrand補充道:「They could not have found isotopes in a more important element.」Urey回復道:「No, not unless it was hydrogen.」 (Brickwedde, 1982)。Urey當時致力於氫同位素的發現。在Columbia大學的辦公室牆上有一張他參與構建的同位素的圖表(圖2)。其中預測了2H, 3H和5He的存在。

圖2. 質子數-核電子的對應關係。實心圓表示1931年之前已知的從1H到30Si的同位素。空心圓圈表示1931年之前未知的同位素。(Brickwedde, 1982,張一寧轉繪)1931年7月1日,《Physical Review》上刊登了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物理學教授Raymond T. Birge和裡克天文臺的天體物理學教授Donald H.Menzel給編輯的信(Birge and Menzel, 1931)。他們談到:通過化學實驗測量的氫原子質量為1.00777±0.00002。卡文迪許實驗室的Francis W. Aston通過質譜測定的氫原子質量為1.00778±0.00015。這兩個方法獲得的原子質量在誤差範圍內幾乎重合,因此,氫原子應該是高濃度的1H和低濃度的重氫的混合物。他們認為2H,即「重氫」(Urey後來將命名為deuterium,氘)的自然豐度應該是1H:2H=4,500:1。看完這封信的一到兩天後,Urey設計了一個尋找氘的實驗(見《水電解實驗: 氘同位素的富集》)。在獲得了預期會富集氘的氫氣樣本後,他檢測到了一個光譜。該光譜與他根據玻爾原子模型對氘的預測相符。1932年元旦,Urey與同事George Murphy,聯合當時在華盛頓國家標準局低溫實驗室工作的Brickwedde撰寫的發現重氫 (D) 的論文正式在Physical Review上發表(Urey et al., 1932, 圖3)。同年,Urey創立了Th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JCP) 雜誌並出任首任主編。隔年,Urey和他在Columbia大學的另一位同事David Rittenberg在他自己剛剛創刊不久JCP雜誌第一期第137頁上,刊登了歷史上第一篇基於量子力學和統計力學,採用分子光譜數據結合配分函數計算的H-D同位素交換反應的平衡常數工作 (Urey and Rittenberg, 1933, Urey Model的首次亮相)。1934年,Urey因重氫的發現而獲得了美國化學會芝加哥分會的Willard Gibbs獎章以及諾貝爾獎。1934年12月10日,時任美國駐瑞典大使Laurence Steinhardt代表Urey從瑞典國王Gustuf V手中接過了當年諾貝爾化學獎的證書。不過令人意外地是,41歲的Urey缺席了此次頒獎典禮,他的理由是:我要回家等待女兒Mary Alice的出生。圖4. 1934年諾貝爾獎頒獎典禮:美國駐瑞典大使Steihardt(左一) 代表Urey從瑞典國王Gustuf V (左二) 手中接過獲獎證書與此同時,美國正值「大蕭條」時期。同時由於性別歧視,沒有大學願意僱傭一個女性,即使她是一位博士,同時也是一位教授的妻子。因此,Maria G. Mayer在1930年獲得University of Göttingen理論物理博士學位後,隨著丈夫Joseph E. Mayer來到John Hopkins大學,做了9年的助理(年薪200美金,Johnson, 1986)。不過她並沒有放棄自己對物理的熱愛。

原創:何雨暘,張一寧

出品:高維度穩定同位素

編輯:何雨暘

監製:鮑惠銘

繼續閱讀:

References:

Birge, R.T. and Menzel, D.H. (1931) The Relative Abundance of the Oxygen Isotopes, and the Basis of the Atomic Weight System. Physical Review 37, 1669-1671.

Brickwedde, F.G.(1982) Harold Urey and the discovery of deuterium. Physics Today 35, 34-39.

Johnson, K.E. (1986) Maria Goeppert Mayer: atoms, molecules and nuclear shells. Physics Today 39, 44.

Urey, H.C., Brickwedde, F.G. and Murphy, G.M. (1932) A hydrogen isotope of mass 2. Physical Review 39, 164.Urey, H.C. and Rittenberg, D. (1933) Some Thermodynamic Properties of the H1H2, H2H2 Molecules and Compounds Containing the H2 Atom.Th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1,137-143.本文來源於【高維度穩定同位素】公眾號(HDStableIsotope)轉載請註明公眾號出處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本公眾號由鮑惠銘及其研究小組管理並發布。我們期待聽到關注者的評論,尤其是批評。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和平臺規則要求,我們的帳號無留言功能。讀者可通過向公眾號發送信息與我們交流。轉載授權、合作、投稿事宜,請聯繫hdisotope@aliyun.com

相關焦點

  • 氫同位素分析又有新突破
    ,首次獲得了氫同位素電離室檢測色譜圖。圖2 含氚氫同位素樣品II分析結果譜圖圖3 含氚氫同位素樣品III分析結果譜圖由圖1-3譜圖擬合得到氫同位素混合氣體中含氚分子態各組分比例,與原始配比比較基本吻合。下一步課題組將進一步完善分析方法並進行標樣比對,提高氫同位素分析的精度。
  • 氫同位素分離及製品技術開發取得重大突破
    檢測方法獨具匠心 利用氣相色譜儀檢測氫同位素的方法,現在一般都採用氦氣(He)做載氣,在液氮溫度下,對氫同位素進行分離,並通過熱導池檢測器進行檢測。這種檢測方法存在的問題是:1.由於氦氣的分子量同氫同位素接近,其熱導係數差別不大,因此不利於微量組分的檢測;2.氣譜柱在液氮溫度下,存在著氫同位素保留時間長、峰度寬,檢測靈敏度較低的問題。利用這種方法檢測,只能檢測到99%~99.9%,而對99.9%以上的氘氣就檢測不到了。
  • 地質地球所提出一種流體包裹體水中氫同位素分析系統
    ,而實際礦物分選時經常無法挑選出足夠的量,因此限制了氫同位素比值測量的準確度和精度。(至少一個數量級),降低了包裹體分選的難度,提高了分析效率,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流體包裹體水中氫同位素分析內容。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穩定同位素分析實驗室工程師韓文念等人提出一種流體包裹體水中氫同位素分析系統,並於近日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專利名稱:一種流體包裹體水中氫同位素分析系統;發明人:韓文念,馮連君;專利號:ZL 2014 1 0426398.5)。
  • 水生植物烷基脂類含量和分布特徵及其單體氫同位素組成
    研究發現沉水植物具有較高含量的長鏈正構烷烴和長鏈脂肪酸,與陸生植物脂類含量接近,表明當湖泊中沉水植物大量生長時,其可能對沉積物的長鏈脂類存在較大貢獻。但藻類長鏈正構烷烴和長鏈脂肪酸的含量較低,表明其對沉積物長鏈脂類的影響可能較小。
  • 地質地球所發現葉蠟正構烷烴氫同位素可作為古高度計
    因此,葉蠟正構烷烴氫同位素組成(δDwax)能夠很好地記錄生物合成時所利用水的δD信息,從而可以用作新的穩定同位素古高度計。  為了發展這一方法,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新生代地質與環境研究室博士研究生羅攀與合作導師丁仲禮研究員等對中國武夷(000797,股吧)山、神農架、天山表土裡保存的葉蠟正構烷烴的δDwax開展了現代過程調查。
  • 葉蠟正構烷烴氫同位素可用作古高度計
    因此,葉蠟正構烷烴氫同位素組成(δDwax)能夠很好地記錄生物合成時所利用水的δD信息,從而可以用作新的穩定同位素古高度計。 為了發展這一方法,地質地球所新生代地質與環境研究室博士研究生羅攀與合作導師丁仲禮研究員等對中國武夷山、神農架、天山表土裡保存的葉蠟正構烷烴的δDwax開展了現代過程調查。
  • 中物院材料所氫同位素研究團隊長期招收聯合培養研究生
    >團隊主要研究領域示意圖工作地點: 四川省江油市專業需求: 材料、物理、化學等理工科專業招生類型: 聯合培養碩士/博士研究生由於研究工作需要,本團隊長期誠招聯合培養研究生(名額不限)具體要求如下:一、課題組研究方向簡介及招聘要求本團隊瞄準國家重大需求,以「問題驅動」 模式為主,主要針對聚變能、氫能等新型能源中的氫同位素與材料相容性問題開展研究
  • 天文學家稱在聖誕彗星中發現的水與地球的水十分類似
    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團隊試圖通過研究彗星46P / Wirtanen中發現的水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在太陽系的外圍確定了一個巨大水庫,其中的水與地球上的水十分類似。」該研究的第一作者Darek Lis 在一份聲明中說。
  • 科學家發現月表存在水冰證據 水從哪兒來仍需探索
    科學家發現月表存在水冰證據 水從哪兒來仍需探索 原標題:   由夏威夷大學研究人員領導的一個科學家小組近日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發表研究報告稱,他們分析了印度「月船1號」探測器攜帶的月球礦物繪圖儀所得到的數據,發現了固態水
  • 新研究發現衝擊現有理論
    在早期的科學考察中科學家已經發現火星表面存在水,而且有跡象表明水量非常充沛,甚至可以支撐和孕育生命,但這些水從何而來一直存在爭議
  • 重大發現!隼鳥一號在小行星樣品發現了與地球海洋非常相似的水!
    結果在亞利桑那州立大學(ASU)的兩位宇宙化學家最近的一項研究中,科學家發現這顆小行星含有大量的水,而且是與地球海洋非常相似的水。據此,研究小組估計,地球上多達一半的水可能來自數十億年前的小行星和彗星撞擊。這項研究是首次對小行星表面的樣本進行水檢測。目前科學界的共識是,小行星是由太陽系形成後遺留下來的物質構成的。
  • 中國科學家發現火星曾有生命證據:隕石有碳顆粒
    日前,國際學術期刊《隕石學與行星科學》發表了國際研究團隊的最新發現,該團隊領導者、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林楊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我們發現了火星曾經存在生命的證據  12月1日出版的國際學術期刊《隕石學與行星科學》發表了由國際研究團隊的最新發現:科學家們在一塊火星隕石中發現了碳顆粒,並證明了這種碳顆粒是有機物質,而且認為這種有機物質有可能是生物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