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同位素分析又有新突破

2021-02-08 核物理與化學研究所

2018年5月,核物理與化學研究所氚測量課題組使用自主研製的微型快響應電離室作為色譜檢測器,使用自主研製的金屬毛細柱對三個含氚氫同位素混合樣品進行了色譜定量分析,首次獲得了氫同位素電離室檢測色譜圖。

實驗中氣體進樣量為50µL(氚活度小於1毫居),進樣壓力為1kPa,出峰時間小於4分鐘。具有不同氕氘氚含量的三個樣品I,II,III,其分析結果如圖1、圖2、圖3所示。

‍‍圖1 含氚氫同位素樣品I分析結果譜圖

圖2 含氚氫同位素樣品II分析結果譜圖

圖3 含氚氫同位素樣品III分析結果譜圖

由圖1-3譜圖擬合得到氫同位素混合氣體中含氚分子態各組分比例,與原始配比比較基本吻合。下一步課題組將進一步完善分析方法並進行標樣比對,提高氫同位素分析的精度。

 背景資料

電離室作為一種通用氚檢測器件,對含氚組分具有很高的靈敏度。在DT燃料循環系統中,如何提高電離室的響應時間以適應動態條件下氚的測量是當前國際上電離室測氚的研究重點和難點。對於微色譜測氚技術,電離室的測量結果與熱導檢測器的測試結果相互比對,可以更準確地實現氫同位素六組分的定性與定量。在國內,熱導檢測器的應用基本成熟,而電離室作為色譜檢測器的應用,目前尚處於空白狀態;在國際上,如德國的TLK,如何提高電離室響應時間也正在研究中。經過此次實驗,不僅填補了這一空白,而且基本達到了國際水平。指標方面,響應時間進一步降低,這次實驗中電離室的響應時間<10s,而德國TLK為15s(2012年);靈敏度達到了國際水平,依據這次測量結果估算,靈敏度大約在5ppm左右。

另外,此次實驗實現了金屬毛細柱分離氫同位素,提升了檢測下限。從國外公開報導來看,傳統填充柱的TCD檢測下限為200~500ppm,此次金屬毛細柱的氫同位素TCD檢測下限降至20-50ppm。樣品消耗量由之前10mCi降至1mCi以下,樣品壓力由之前10kPa降至1kPa,更加適合於寶貴微量樣品的測試分析。國外(日本)採用石英毛細柱實現了H2-HD-D2的分離,但含氚樣品的分離與分析,尚未見相關報導。金屬毛細柱同樣是自研產品,國內外尚無成熟產品,也是本次實驗中的一大創新。

 

相關焦點

  • 氫同位素分離及製品技術開發取得重大突破
    氫同位素分離及製品技術開發取得重大突破
  • 地質地球所提出一種流體包裹體水中氫同位素分析系統
    >高通量分析的優點,可以在不影響準確度和精度的情況下有效減少包裹體水中氫同位素分析所需樣品量(至少一個數量級),降低了包裹體分選的難度,提高了分析效率,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流體包裹體水中氫同位素分析內容。
  • 水生植物烷基脂類含量和分布特徵及其單體氫同位素組成
    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劉衛國研究員等人在青藏高原湖泊水生植物調查的基礎上,總結了全球湖泊已報導水生植物脂類結果,結合在中國雲南和內蒙古主要湖泊新獲得的脂類數據,系統討論了湖泊水生植物脂類分布特徵。對水生植物氫同位素的分析發現,每個水生植物樣品不同奇碳數正構烷烴(C21~C31)和不同偶碳數脂肪酸(C20~C30)分子間δD值無明顯差別,表明湖泊沉積物脂類分子間δD值的差異可能具有區分其輸入來源,以及反映湖泊水文條件的潛力。
  • 中物院材料所氫同位素研究團隊長期招收聯合培養研究生
    >團隊主要研究領域示意圖工作地點: 四川省江油市專業需求: 材料、物理、化學等理工科專業招生類型: 聯合培養碩士/博士研究生由於研究工作需要,本團隊長期誠招聯合培養研究生(名額不限)具體要求如下:一、課題組研究方向簡介及招聘要求本團隊瞄準國家重大需求,以「問題驅動」 模式為主,主要針對聚變能、氫能等新型能源中的氫同位素與材料相容性問題開展研究
  • Urey與氫同位素的發現
    根據Ferdinand G.Brickwedde的回憶,1929年Urey在華盛頓參加的一次科學會議時,在計程車上問Joel Hildebrand:Berkeley的研究有什麼新發現?Hildebrand回答道:William Giauque和Herrick Johnston剛發現了17O和18O,其中18O的豐度更高。
  • 葉蠟正構烷烴氫同位素可用作古高度計
    因此,葉蠟正構烷烴氫同位素組成(δDwax)能夠很好地記錄生物合成時所利用水的δD信息,從而可以用作新的穩定同位素古高度計。 為了發展這一方法,地質地球所新生代地質與環境研究室博士研究生羅攀與合作導師丁仲禮研究員等對中國武夷山、神農架、天山表土裡保存的葉蠟正構烷烴的δDwax開展了現代過程調查。
  • 【分析】突破濃度限制的單分子FRET成像新方法
    ‍‍‍‍註:文末有研究團隊簡介 及科研思路分析
  • 地質地球所發現葉蠟正構烷烴氫同位素可作為古高度計
    因此,葉蠟正構烷烴氫同位素組成(δDwax)能夠很好地記錄生物合成時所利用水的δD信息,從而可以用作新的穩定同位素古高度計。  為了發展這一方法,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新生代地質與環境研究室博士研究生羅攀與合作導師丁仲禮研究員等對中國武夷(000797,股吧)山、神農架、天山表土裡保存的葉蠟正構烷烴的δDwax開展了現代過程調查。
  • 北京林業大學植物細胞壁拉曼光譜大數據分析取得新突破
    近期,北京林業大學材料學院許鳳教授團隊在植物細胞壁拉曼光譜大數據處理技術上取得新突破。該期刊為美國化學會旗下國際分析化學領域頂級期刊,最新影響因子5.636,五年影響因子5.966。
  • 新概念太陽能電池有革命性突破
    新概念太陽能電池有革命性突破發表於:2012-08-22 00:00:00 來源:TüV南德 作者:王林索比光伏網訊:TüV南德意志集團(TüV SüD)光伏部門全球主管Robert Puto指出,可再生能源領域中,太陽能因其巨大的發展潛力脫穎而出
  • 科學:微小的過濾器,新工藝使用石墨烯和分離氫離子同位素!
    科學:微小的過濾器,新工藝使用石墨烯和分離氫離子同位素!在他們目前的論文中,科學家們表示他們的方法為氫同位素富集提供了一種有競爭力和可擴展的方式。「氫,氘和氚 - 氫的三種同位素 - 具有非常相似的化學性質,這使得它們很難分離,並且需要化學工業中一些最耗能的工藝,」Lozada-Hidalgo解釋說。「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氫同位素的直接分離方法,所以這些解決方案雖然巧妙,卻非常昂貴。」
  • 新突破!新進展!國科大最新科研動態有這些...
    揭示藏藥天然活性化合物的藥理作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國科大2020年12月具體的科研動態和最新突破吧!05實現三重態促進的高效有機固態雷射06估算分析全球濱海溼地的碳埋藏速率及影響因素07介紹鹼基編輯工具全基因組水平特異性檢測的實驗流程與分析方法08世界首臺深地實驗強流離子源系統成功出束
  • 科學家們又有新突破啦!
    它通過檢測、分析螢光水平的變化,實現DNA擴增的精準控制。這是來自於範德堡大學的研究團隊最新的研究成果。他們開創性提出一種新方法:「適應性PCR」(adaptive PCR)。PCR在講解這一最新突破之前,我們先回顧下之前曾學習過的PCR反應。PCR反應有5個核心「原料」:DNA模板、引物(一段被設計用於與DNA模板互補的片段)、核苷酸鹼基、DNA聚合酶以及緩衝液。
  • 石墨烯基鋰電池有了新突破
    深圳市來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秦皇島市太極環納米製品有限公司採用智能製造新技術,幹法機械剝離石墨烯。      圖6  鋰烯電池正、負極極片圖(上圖為石墨烯基正極、下圖為塗層包覆金屬鋰負極)以上是2016年研究成果,今年又有了顯著進展
  • 潮汐鎖定:人類知識面臨新突破
    據統計有史以來已查明的世界上的語言有5600多種,目前100萬人口以上使用的有170多種。     二是文字的產生,使得信息得以記錄,如甲骨文。有了象形或拼音文字,人們可以不再用結繩記事情。     三是紙和印刷,使得信息可以遠距離大範圍重複傳播。
  • 諾貝爾獎的傳奇:對生物大分子進行質譜分析
    他的成果是和美國科學家約翰·芬恩一起發明了對生物大分子的質譜分析法,他們兩人將共享2002年諾貝爾化學獎一半的獎金;質譜分析法是化學領域中非常重要的一種分析方法。它通過測定分子質量和相應的離子電荷實現對樣品中分子的分析。19世紀末科學家已經奠定了這種方法的基礎,1912年科學家第一次利用它獲得對分子的分析結果。
  • 中科院新研究用同位素探明:燃燒產生水汽如何與霧霾交互作用
    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領銜的團隊通過現場觀測、同位素分析和數值模擬發現,部分燃燒產生的水蒸氣增加了相對溼度,導致氣溶膠中PM2.5積聚。在空氣重汙染期間,燃燒產生的水蒸氣平均增加了每立方米4.6 微克的PM2.5,相當於當地人工源PM2.5的5.1%,最高則可能貢獻18.2%。水蒸氣與霧霾科學家們早已發現,水蒸氣與霧霾有著緊密的關聯。
  • 中科院老牌團隊有新突破
    中科院在光合作用研究領域有數十年的積澱,近年來更是在揭示相關複雜超分子體系的精密裝配、工作原理以及調控機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向更高的解析度進軍「生命科學領域裡,光合作用是一個長盛不衰的課題。」生物物理所研究員李梅說。200餘年間,國際上與光合作用相關的研究成果已經十餘次問鼎諾貝爾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