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沒有養成讀書習慣的人,以時間和空間而言,受他眼前的世界所禁錮。他的生活是機械化的,刻板的;他只跟幾個朋友和相識者接觸談話,他只看見他周圍所發生的事情。他在自己這個身體監獄裡是逃不出去的。可是當他拿起一本書的時候,他立刻走進一個不同的世界。
書籍是人生最好的伴侶,《世界十大名著》指2000年,根據《紐約時報》和美國《讀者文摘》組織的橫跨歐、亞、美、澳、非五大洲百城十萬讀者的投票調查,精選出的十部經典長篇名著。這十部名著代表了英國、法國、俄國、美國最具世界性代表的世界文學大師和其中最有影響的代表作。
1. 19世紀末20世紀初俄國最偉大的文學家列夫·尼古拉耶維奇·託爾斯泰的 《戰爭與和平》
1812年,俄、法兩國再度交戰,安德烈·保爾康斯基在戰役中身受重傷,而俄軍節節敗退,眼見莫斯科將陷於敵人之手了。羅斯託夫將原本用來搬運家產的馬車,改去運送傷兵,娜達莎方能於傷兵中發現將要死去的安德烈·保爾康斯基。她向他謝罪並熱誠看護他,但一切都是徒勞了,安德烈·保爾康斯基仍然逃不過死亡之神而去世了。彼爾化裝成農夫,想伺機刺殺拿破崙,但卻被法軍逮捕而成為俘虜。其妻愛倫於戰火中,仍繼續其放蕩行為,最後因誤服墮胎藥而死亡。幾番奮戰後,俄國終於贏得勝利,彼爾於莫斯科巧遇娜達莎,便結為夫婦,而安德烈·保爾康斯基的妹妹瑪莉亞也與娜達莎之兄尼克拉結婚。
小說以保爾康斯基、別祖霍夫、羅斯託夫、華西裡四大貴族家庭在戰爭與和平年代裡的生活為情節線索,生動地展現了1805 年至1820 年間,俄奧聯軍同法軍在奧斯特裡茨的會戰、法軍入侵俄國、莫斯科大火、拿破崙軍隊潰退等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表現了戰士們的愛國主義和英雄主義精神,歌頌了俄國人同仇敵愾精神和人民力量的偉大勝利。場面壯觀,結構清晰,具有強烈時代感。
託爾斯泰在最後對歷史、民族的總結中,提出了這樣一句話:歷史是一門關於各個民族和整個人類的生活學問。這句話深刻地揭示了作品主題——戰爭與和平的精華之處。
屠格涅夫稱《戰爭與和平》是「一部集敘事詩、歷史小說和風習志之大成、獨樹一幟的、多方面的作品。」上學那時讀過,電影也看過,準備重新列入購書和閱讀書單中,希望喜歡讀書的人千萬莫錯過這本好書。
2. 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巴黎聖母院》
《巴黎聖母院》是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第一部大型浪漫主義小說。它以離奇和對比手法寫了一個發生在15世紀法國的故事:巴黎聖母院副主教克洛德道貌岸然、蛇蠍心腸,先愛後恨,迫害吉普賽女郎愛斯梅拉達。面目醜陋、心地善良的敲鐘人卡西莫多為救女郎捨身。小說揭露了宗教的虛偽,宣告禁欲主義的破產,歌頌了下層勞動人民的善良、友愛、捨己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義思想。
3. 蘇聯無產階級文學的創始人馬克西姆·高爾基《童年》
《童年》是前蘇聯作家馬克西姆·高爾基以自身經歷為原型創作的自傳體小說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兩部分別為《在人間》、《我的大學》)。是高爾基積一生童年生活之素材而寫成的一部小說,充滿童趣。它用兒童純真無邪的眼光,通過思考和感悟,抒發童年的歡樂和初涉人生的艱難苦楚。
本書講述了阿廖沙(高爾基的乳名)三歲到十歲這一時期的童年生活,生動地再現了19世紀七八十年代前蘇聯下層人民的生活狀況,寫出了高爾基對苦難的認識,對社會人生的獨特見解,字裡行間湧動著一股生生不息的熱望與堅強。
小主人公高爾基(阿廖沙)在父親去世後,隨母親寄住在外祖父家中度過的歲月。其間,他得到外祖母的疼愛、呵護,受到外祖母所講述的優美童話的薰陶,同時也親眼目睹兩個舅舅為爭奪家產而爭吵打架以及在生活瑣事中表現出來的自私、貪婪。高爾基(阿廖沙)就是在這種「令人窒息的、充滿可怕景象的狹小天地裡」度過了自己的童年。
4. 19世紀英國小說家、詩人,英國文學史上著名的" 勃朗特三姐妹 "之一 艾米莉·勃朗特 《呼嘯山莊》
《呼嘯山莊》是英國女作家勃朗特姐妹之一艾米莉·勃朗特的作品,是19世紀英國文學的代表作之一。
小說描寫吉卜賽棄兒希斯克利夫被山莊老主人收養後,因受辱和戀愛不遂.外出致富。回來後對與其女友凱薩琳結婚的地主林頓及其子女進行報復的故事。全篇充滿強烈的反壓迫、爭幸福的鬥爭精神,又始終籠罩著離奇、緊張的浪漫氣氛。
一個愛到極致的男人,做出了瘋狂的行為。他用"愛"殺人,卻也用愛自殺。凱薩琳生前死後,他都活在痛苦裡。凱薩琳彌留之際,他還用說話去刺傷她。但是,希斯克力夫承受的卻是兩份傷痛,他自己的和凱薩琳的。我很欣賞用情如此的男子。雖說有點變態和殘酷,卻怎麼也恨不起他。還滿同情他的。甚至很感動於他的瘋狂的愛。相對來說,凱薩琳就太自私了。她愛希斯克力夫,又嫁給富有的林惇,可以說,呼嘯山莊和畫眉田莊的悲劇有一大部分是她親手造就的。 希斯克力夫,很瘋狂。但很迷人。當然,也不失為一個好丈夫。只是,笨了一點。凱薩琳:她壞、她自私、可是她對愛的執著,使她也因此散發著好女人與壞女人的混合著的魅力。
5. 19世紀英國批判現實主義小說家查爾斯·狄更斯的 《大衛·科波菲爾》
《大衛·科波菲爾》(David Copperfield)又譯名「塊肉餘生錄」(「塊肉」即孤兒),是19世紀英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查爾斯·狄更斯的一部重要作品,寫於1848—1850年。
在這部帶有自傳性質的小說裡,狄更斯藉「大衛自身的歷史和經驗」,從某些方面回顧和總結了自己的生活道路,表現出他的人生態度、道德理想。作品所展示的繪聲繪色、豐富多彩的生活畫面,具有鮮明深刻的時代特點。
小說通過主人公大衛一生的悲歡離合,多層次地揭示了當時社會的真實面貌,突出地表現了金錢對婚姻、家庭和社會的腐蝕作用。小說中一系列悲劇的形成都是金錢導致的。摩德斯通騙娶大衛的母親是覬覦她的財產;艾米麗的私奔是經受不起金錢的誘惑;威克菲爾一家的痛苦,海穆的絕望,無一不是金錢造成的惡果。而卑鄙小人希普也是在金錢誘惑下一步步墮落的,最後落得個終身監禁的可恥下場。狄更斯正是從人道主義的思想出發,暴露了金錢的罪惡,從而揭開「維多利亞盛世」的美麗帷幕,顯現出隱藏其後的社會真相。
6. 十九世紀法國傑出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司湯達《紅與黑》
《紅與黑》是法國作家司湯達創作的長篇小說,也是其代表作。作品講述主人公於連是小業主的兒子,憑著聰明才智,在當地市長家當家庭教師時與市長夫人勾搭成奸,事情敗露後逃離市長家,進了神學院。經神學院院長舉薦,到巴黎給極端保王黨中堅人物拉莫爾侯爵當私人秘書,很快得到侯爵的賞識和重用。與此同時,於連又與侯爵的女兒有了私情。最後在教會的策劃下,市長夫人被逼寫了一封告密信揭發他,使他的飛黃騰達毀於一旦。他在氣憤之下,開槍擊傷市長夫人,被判處死刑,上了斷頭臺。
小說圍繞主人公於連的個人奮鬥及兩次愛情經歷的描寫,揭示了復闢王朝時期的波瀾的階級大博鬥,反映了政治黑暗、教會腐敗,貴族反動和資產階級利慾薰心的廣闊生活畫面。於連的兩次愛情動機都是以愛情佔有為出發點最終要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
小說發表後,當時的社會流傳"不讀《紅與黑》,就無法在政界混"的諺語,而該書則被許多國家列為禁書。《紅與黑》在心理深度的挖掘上遠遠超出了同時代作家所能及的層次。它開創了後世"意識流小說"、"心理小說"的先河。後來者競相仿效這種"司湯達文體",使小說創作"向內轉",發展到重心理刻畫、重情緒抒發的現代形態。人們因此稱司湯達為"現代小說之父"。
7. 法國浪漫主義作家維克多·雨果 (Victor Hugo 《悲慘世界》
.《悲慘世界》是由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在1862年發表的一部長篇小說,涵蓋了拿破崙戰爭和之後的十幾年的時間。
故事的主線圍繞主人公土倫苦刑犯冉·阿讓(Jean Valjean)的個人經歷,融進了法國的歷史、革命、戰爭、道德哲學、法律、正義、宗教信仰。該作多次被改編演繹成影視作品。
《 悲慘世界 》一書中,雨果以卓越的藝術魅力展示了資本主義社會奴役勞動人民、逼良為娼的殘酷現實。雨果的這部傳世之作,創造了一部反映法國現代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的長篇史話。全書時間跨度長達近半個世紀,個人命運與歷史題材的結合,氣勢磅礴,色彩瑰麗,最大限度地體現了雨果在敘事方面的過人才華。在內容上的豐厚、深廣與複雜而言,它無疑在雨果數量眾多的作品中居於首位。
8. 19世紀中期俄國 批判現實主義 作家、文學家、思想家列夫·尼古拉耶維奇·託爾斯泰 《安娜·卡列尼娜》
小說講述了貴族婦女安娜追求愛情幸福,卻在卡列寧的虛偽、渥倫斯基的冷漠和自私面前碰得頭破血流,最終落得臥軌自殺、陳屍車站的下場。莊園主列文反對土地私有制,抵制資本主義制度,同情貧苦農民,卻又無法擺脫貴族習氣而陷入無法解脫的矛盾之中。矛盾的時期、矛盾的制度、矛盾的人物、矛盾的心理,使全書在矛盾的漩渦中顛簸。這部小說是新舊交替時期緊張惶恐的俄國社會的寫照。
小說通過女主人公安娜的追求愛情悲劇,和列文在農村面臨危機而進行的改革與探索這兩條線索,描繪了俄國從莫斯科到外省鄉村廣闊而豐富多彩的圖景,先後描寫了150多個人物,是一部社會百科全書式的作品。
9. 法國克拉姆西。思想家,文學家,批判 現實主義 作家,音樂評論家羅曼·羅蘭 《約翰·克利斯朵夫》
《約翰·克利斯朵夫》(Jean-Christophe)是法國作家羅曼·羅蘭於1912年完成的一部長篇小說,通過主人公一生經歷去反映現實社會一系列矛盾衝突,宣揚人道主義和英雄主義的長篇小說。
小說描寫了主人公奮鬥的一生,從兒時音樂才能的覺醒、到青年時代對權貴的蔑視和反抗、再到成年後在事業上的追求和成功、最後達到精神寧靜的崇高境界。羅曼·羅蘭憑藉《約翰·克利斯朵夫》一書獲1915年諾貝爾文學獎。
《 約翰·克利斯朵夫 》(Jean-Christophe)是一部通過主人公一生經歷去反映現實社會一系列矛盾衝突,宣揚 人道主義 和英雄主義的長篇小說。小說描寫了主人公奮鬥的一生,從兒時音樂才能的覺醒、到青年時代對權貴的蔑視和反抗、再到成年後在事業上的追求和成功、最後達到精神寧靜的崇高境界。
10. 美國現代著名女作家,曾獲文學博士學位,擔任過《亞特蘭大新聞報》的記者瑪格麗特·米切爾的 《飄》
《飄》所講述的是一個以美國南北戰爭為背景的愛情故事。該作1937年獲得普利茲文學獎 。
小說以主人公思嘉·奧哈拉一生的愛情故事為線索,思嘉結了三次婚,守了兩次寡。第三個丈夫雖給她帶來無限財富,但她因她畢生眷戀艾希禮,終究還是失去了婚姻的庇護。而艾希禮則是一個不愛她的人。直到28歲,孤獨的思嘉才明白了愛情的真諦,而此時,瑞德已離她遠去。
世界十大名著匯集了不同國家不同作者的智慧結晶,世界文學大師的最高成就。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多讀書用知識來武裝自己吧。
--------------------------------------------------------------------------
願在長路漫漫的人生中,讀書成為你對抗歲月流逝的最好方式。
願每一本書都是一道燭光,即便微小如豆,也能在漆黑的夜裡,給你力所能及的光亮
唯有讀書,既讓你及時審視內心,又讓你抬頭看到詩與遠方。
配圖源於網絡,感謝原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