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鬥者之歌》幕後揭秘一:聲光絢爛,七尺男兒「繡紅旗」

2020-12-04 生活簡訊

展現奮鬥者之路,唱響奮鬥者之歌。  11月27至29日,全總文工團大型原創情景歌舞史詩《奮鬥者之歌》在京連演三場,鏗鏘豪邁的勞動號子響徹北京保利劇院。觀看演出的勞模、職工們紛紛留言稱,100分鐘的劇目實在讓人「意猶未盡」!能不能來點兒幕後揭秘呢?應大家的強烈要求,我們將陸續把搜集到的有關花絮帶給大家喲~~~

匠心打造絢麗舞臺

全總文工團大型原創情景歌舞史詩《奮鬥者之歌》舞美工作揭秘

11月24日,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勞模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工人階級和工會工作的重要論述、關於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展示廣大職工群眾在新中國各個時期不斷拼搏、努力奮鬥的精神風貌,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和工匠精神。全總文工團大型原創情景歌舞史詩《奮鬥者之歌》於27至29日在北京保利劇院精彩上演,演出邀請到部分參會的勞動模範走進劇院,欣賞這部為他們量身打造的舞臺大戲,為他們獻上了一份厚禮。

為了《奮鬥者之歌》的恢弘呈現,全體演職人員精益求精,全心全意,近200位臺前幕後工作人員組成的國內頂尖團隊,集中優勢力量精心雕琢、匠心打磨,以飽滿的熱情和高超的藝術水準為我們帶來了令人難忘的一幅幅磅礴畫面和一個個感人故事,向中國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致以崇高的敬意。

《奮鬥者之歌》雖然講述的是勞動者的奮鬥史,但並沒有像以往同類型舞臺作品那樣以舊做舊刻意營造遙遠的陳舊感和歷史感,而是通過燈光、舞美、多媒體等舞臺手段藝術的再現每一個不同時空的勞動場景,不論在此時此地彼時彼地都是鮮活生動充滿著強烈的時代氣息,它更加真實更加符合當代觀眾審美。

《奮鬥者之歌》近200人的團隊中有一個群體,在這次演出中,他們最早進入劇場,最後撤離舞臺,他們就是舞美保障人員。在演出中,國內最先進的音響設備被運用在《奮鬥者之歌》的舞臺上。而這一宏大設計的操刀者正是中國音響第一人:全總文工團一級舞美設計師金少剛。他為《奮鬥者之歌》打造的音響效果無疑是這部劇目舞臺呈現效果的有力保障。為了讓每一位歌者的聲音都能夠更加完美的進入聽眾的耳朵,他對聲音做了最專業的渲染,儘可能最大程度的凸顯每一位表演者的聲音特色。有了精尖設備和精湛技術做保障,整個音響空間都「立」了起來,帶來的衝擊力和感染力,讓現場觀眾大呼過癮,過耳難忘!

《奮鬥者之歌》舞美設計、金獅獎得主、全總文工團青年舞美設計師鄭博介紹,整體設計使用了鋼架和齒輪這兩種工業時代的特定元素。鋼架給人的感覺是比較堅固和粗曠的,是支撐的基礎;齒輪則是一個相互咬合運動的視覺感受。這些意象組合起來,傳達給觀眾的是一個在穩定的狀態下持續不斷向前運動的過程,兩種元素呈現出來的誇張的比例更是凸顯出強勁的力量感。全國勞模董紅對此舉起大拇指:「身臨其境,讓人仿佛置身那個火紅的年代。」

《奮鬥者之歌》燈光設計呈現了絢爛的舞臺。燈光師王雨琪對人物面光進行了細緻打造。根據舞美結構,主要演員的活動範圍和臉部朝向非常靈活多變,且會出現左右正對。因此燈光師對人物面光分區的精準劃分,保證了所有活動區域的照度和顏色呈現出特定的藝術效果。而穿在《奮鬥者之歌》演員身上的四百多套服裝,出現在舞臺上的數百件道具,都巧妙地融入了凸顯年代特色、職業特色的元素,營造了濃鬱的勞動風情。整體來看,隨著劇情的發展,社會的變遷,工種不斷豐富,服裝的顏色也由黑藍灰為主變得越來越豔麗,樣式也由簡單樸素演變得越來越豐富多彩;道具,也就是表演過程中使用的勞動工具、用具都緊密配合劇情,以細節提升質感,散發濃鬱的年代感。所以製作團隊在服裝面料、道具材料,樣式和工藝的選擇上花費很大心思,甚至一些具體製作工藝也完全與新中國成立之始、改革開放之初等時期採用相同手法,已達到最佳效果。無怪乎全國勞模劉軍觀後感嘆:「人物細節太生動了,過目難忘!」觀看演出的幾位快遞小哥也一直不停的鼓掌叫好。

2020.11.27-29

<<<

提到繡紅旗,大家第一反應可能是上世紀60年代那首同名歌曲的動人旋律,或者的心靈手巧的妹子穿針引線的畫面。而今在《奮鬥者之歌》的幕後,為了保障演出,力保尾聲兼劇目主題曲《奮鬥進行曲》的完美呈現,舞美老師們在排練間隙臨時客串起了「繡娘」,七尺男兒飛針走線,把鮮紅的綢布上出現的數米長撕裂及時修補好。其實在演出過程中,道具損耗在所難免。頻繁換新,演員們的手感需要重新掌握,連續演出期間既不經濟也並不現實。所以舞美保障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全總文工團常務副團長兼藝術總監、著名歌唱家陳思思身後這面紅綢

劉春譞正在穿針,縫補紅綢

還真應了那句歌詞「一針針一線線,繡出一片新天地」,舞美工作人員不但開發了新技能,還把對這份職業的熱愛繡進其中。那針腳細密到什麼程度呢,完全被觀眾忽略的程度!小編在劇照裡反覆找也沒發現,還問了幾個人,都說「沒注意啊,不就是正常的接縫嗎?」

靚麗光鮮的舞臺背後,總有人默默付出。無論是代表中國音響設計巔峰實力卻始終致力傳幫帶的他,還是初生牛犢不怕虎,為劇目創編絢爛光影色彩的他;無論是散場後默默整理四百多件服裝而被誤認為保潔大姐的她,還是保障著三百多件道具,其中不乏多件精美原創設計的他,再苦再累,大家都是為了它——我們最愛最全情投入的《奮鬥者之歌》。最後,用全總文工團舞美人的錚錚誓言做本期幕後揭秘的結束語吧:「匠心打造絢麗舞臺,舞美人永遠是最美的幕後英雄!」

謹以《奮鬥者之歌》片花,獻給所有為本部劇目傾情付出的你!

我們全體演職人員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發揮優勢、不斷創新,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團結動員廣大職工,為實現「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貢獻智慧和力量。

相關焦點

  • 七尺男兒是多高 七尺和多少米相等
    總是在影視劇中聽到「七尺男兒」的字眼,我們都知道七尺是指高度。那麼,七尺男兒是多高呢?  七尺男兒是多高  最初尺這個度量單位是指男人伸展的拇指和中指之間的距離,大約是20釐米左右,後來尺的標準就發生了改變。
  • 「七尺男兒」之惑
    秦漢時期,1尺≈23釐米,那麼古籍中記載的西漢著名大將軍霍光七尺三寸,也就是相當於現在的一米七左右。作為軍隊首領,他的身高應該是持平或超過平均值的。秦漢相差不過數十年,人們的身高必然不會有太大變化,但是秦朝出土的兵馬俑身高卻都超過一米八,不免令人心生疑惑,兵馬俑的身高是否能代表當時人們的真實身高?
  • 28歲的金星為何從七尺男兒變成女兒身?
    手術前的金星,已經是蜚聲國際的舞蹈家,為什麼還要冒著生命危險把自己從七尺男兒折騰成女兒身呢?往事如煙,一切從頭說起。011967年的秋天,金星出生在瀋陽的一個傳統軍人家庭。他爸爸特別開心,因為金家香火終於可以傳下去了。萬萬沒想到,襁褓裡的男娃兒,偏偏是個女兒心。
  • 三國當中的關羽身高九尺,尺到底是什麼概念?你算幾尺男兒?
    古代人形容身高一直是用尺這個度量單位,相信大家最熟悉的就是三國各位將軍。要是按照現在的度量,關羽九尺就有兩米七多,那簡直是巨人啊。不過其實古代的尺並不是三十釐米足有,大概只有二十三釐米,所以關羽的身高如果是九尺的,那就是大概一米九的樣子。但是三國志中最高的並不是關羽,而是三國第一戰將呂布。
  • 你知道八尺男兒多高嗎?那麼你的身高在古代,你是幾尺男兒呢?
    有的一些影視劇中,也會有很多關於身高的描述,七尺男兒,一定會保衛國家,這一類的。那麼是不是大家就有這麼一個疑問,就是這裡邊的幾尺男兒相當於現在的多高呢?是一米七還是一米八呢?所以說用現在的標準來看,那會的一尺相當於現在的多少呢?在我們心目中,那些古代的英雄到底是有多高呢?因為一般在我們心中,英雄都應該是高大威猛的,如果古代的英雄身高比較矮,那麼是不是會有一種違和感呢?
  • 揭秘:古代七尺男兒有多高?網友調侃:放到現在就是二級殘廢!
    我們看影視劇時,有時會聽到這樣一句話「我乃堂堂七尺男兒」,這句話聽起來很有氣勢,給人一種男子漢大丈夫,頂天立地的感覺。那古代的七尺男兒到底有多高呢?了解過後,網友調侃:放到現在就是二級殘廢!七尺男兒在古代社會或許算是中等偏高了,但是在今天卻不行了。
  • 身體健碩的七尺男兒,在我面前哭的跟個淚人似的。我不知所措……
    身體健碩的七尺男兒,在我面前哭的跟個淚人似的。我不知所措……我和卡卡是高中同學,依稀記得高中時期,他喜歡一個女孩子,那個女孩子只是把他當哥哥,卡卡就以哥哥的名義愛了她兩年。可是前幾天,他跑來找我,七尺男兒,在我面前哭的跟個淚人似的……「姐,我們很相愛,可是我爸媽不喜歡她,怎麼辦,怎麼辦。」「你別哭,到底怎麼回事?」「姐,她家是蘭州的,我爸媽不同意。」「那她願意跟你來這邊嗎?距離不是問題的。」「我爸媽想讓我相親,他們要主導我的思想,我又不敢忤逆他們,他們身體不好。可是我好愛好愛她,我捨不得離開她,我答應過要照顧她一輩子的。
  • 你知道七尺男兒有多高嗎?古代人和現代人的身高差距到底有多大
    一方面是在古代影視作品中,都是身材挺拔的演員們在表演,另一方面則是一些古代流傳至今的俗稱,比如「七尺男兒」。每當古人要表現自己的英雄氣概,肯定就會說「堂堂七尺男兒」之類的話,可見古人有很多人的身高都達到了這個標準。表面上看沒什麼,但我們仔細一算,才發現問題大了去了。如果真按照古代男子平均「七尺男兒」來計算,一米等於三尺,那豈不是說中國古代男子都是身高兩米三的大高個子嗎?
  • 古代的七尺男兒到底有多高?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在一些電視劇或小說裡,經常會出現這樣一句話,我堂堂七尺男兒如何如何,給人一種頂天立地的感覺。那麼,古代的七尺男兒到底有多高呢?其實,這個問題沒有一個固定的答案,因為尺這個單位在不同的朝代,實際長度是不一樣的。簡而言之,離現在越近的年代,一尺的實際長度越長。
  • 古人常說「七尺男兒」,那「七尺男兒」究竟有多高?
    古人常說「七尺男兒」,那「七尺男兒」究竟有多高?文/歷史菠蘿蜜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三國演義是許多人都很喜歡看的,不論是小說原著還是電視劇,都非常吸引人。小編記得每年暑假,在寫暑假作業時,總想偷偷看一眼電視上熱播的三國演義。劇中的人物,個個都是好樣的,相貌堂堂。
  • 黃政偉:唱響奮鬥者之歌
    黃政偉用實際行動,唱響一曲昂揚的奮鬥者之歌,是新時代「奮鬥者」的優秀代表和身邊楷模。一間30平米的簡易辦公室,一家僅8人的銷售安防器材的小公司,成了黃政偉百億產業的起點。絕望之時,黃政偉決定叫上所有小夥伴喝一頓「散夥酒」。席間,回憶起半年來的打拼和落魄,他不禁流下男兒淚,抽噎著對大夥說:「把大家帶到這裡來,本來是想和大家一起過上好日子。
  • ...第1688期] 奮鬥者之歌(下) ——回眸35年前交大閔行新校區的開拓
    在泥濘的雜草堆裡摸爬滾打,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很多同志腳上穿的雨鞋破了再換新,也不知替換了多少雙。很多同志顧不上家務、顧不上自己的病痛,一心撲在新校區建設工作中。首當其衝的是基建處,離新生入學已為期不遠,發現汙水道不通。處長陳廷萊不顧自己患高血壓,硬是盯住水泵站,疏通管道,最終把汙水壓出去。作為一名離休幹部,樹立了奮鬥者光輝榜樣。
  • 你的身高在古代算得上「七尺男兒」嗎
    古人常常說「七尺男兒」,如今一尺約33釐米,算下來都有2米3,項羽「八尺男兒」,孔子「九尺六寸」就更加超出人們的想像了,難道古人的營養真的這麼好嗎?其實不是的,根據學者考證,每個朝代對尺的標準都有所不同,最初的尺指男人伸展大拇指和中指之間的距離,大約是20釐米,很顯然,古代的尺比現代的尺要短。
  • 你知道所謂的7尺男兒有多高嗎?古代人和現代人的身高差距到底有多大
    不過你們知道古代中的7尺男兒,到底有多高嗎? 而且古代人很經常用7尺男兒來比喻自己,所以很多人就認為他們所說的7尺男人是不是像姚明這麼高的身材?
  • 你知道在古代的七尺男兒都有多高嗎
    在古代影視劇中,我們經常會聽到「吾乃堂堂七尺男兒……」,但是在古代的七尺男兒到底有多高嗎?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按照我們現在的換算方式,一尺等於33釐米,而七尺的話,算下來都得有2.31米了。諸如像項羽這種「八尺男兒」與孔子這種「九尺男兒」豈不是太可怕了。
  • 古人常說「七尺男兒」,那「七尺男兒」究竟有多高?你知道嗎?
    想必很多朋友就會脫口而出,對,這個神秘的詞就是「七尺男兒」~在很多的歷史作品中,男主人公常會自稱「我堂堂七尺男兒....」來展現男性的自尊。先給大家報一下一些歷史名人的身高——1.項羽:身高八尺;2.呂布、關羽:九尺;3.而最高的莫過於儒家的創始人——孔子,史載九尺六寸。
  • 古代的「七尺男兒」到底有多高?和現在相比如何呢?
    其實古代的「七尺男兒」並沒有那麼高,問題是出在了古代一尺的長度和今天是不一樣的。我國古代的長度標準在歷朝歷代都有變化。根據學者考證:秦代一尺是23.1釐米,漢代一尺是23釐米~23.6釐米,隋唐一尺在30釐米左右,宋代的一尺才超過30釐米。
  • 古人常說的「七尺男兒」到底有多高?為何男人都自稱「大丈夫」?
    從古至今「七尺男兒」的形象,其實早已深入人心,並成為中國男性的至高標準。相信大多數男性即使是作為平常人,也希望自己能夠擁有傲人的身高。這樣不僅可以讓自己看起來更加勇武,而且也更能彰顯個人的男性魅力。「七尺男兒」的說法源自何處在很多古裝影視劇中經常能聽到,「堂堂七尺男兒,當帶三尺之劍,立不世之功」的臺詞。
  • 電影《異形1》珍貴幕後揭秘
    但是這個讓人嚇到不知所措的怪物幕後的製作也是非常驚人的,讓我們一起大飽眼福吧。雷普利從飛船電腦中發現艾什奉公司僱主之命將異形帶回地球,甚至不惜全體船員的性命。一番殊死搏鬥之後,帕克用火焰噴射器幹掉了艾什,眾人終於發現艾什竟是個機器人(也叫生化人或仿生人)。在灰飛煙滅之前,艾什預言所有船員全都難逃一死。
  • 古代的七尺男兒有多高?跟你想的完全不一樣
    在古代,形容男子有一個成語,叫「七尺男兒」。我們現在依然會用這個成語來形容男子。但是你想過沒有,如果古代人真的是身高七尺,按照現在三尺等於一米換算,古代男子的身高豈不是都個個超過兩米?實際上這是不可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