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場傳感器可探測車距避免碰撞

2021-01-13 科學網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10月19日報導,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通過車輛磁場測量車距的裝置。裝有這種設備的汽車就如同有了「觸鬚」一樣,能夠「感覺」到自己與附近6米內其他車輛的距離,從而避免發生事故。相關論文發表在最新一期的《應用物理學快報》(APL)雜誌上。

 

負責該項研究的泰格·伍彥和雷傑·瑪米發現每輛車上都有磁場,不但輪轂、發電機、空調系統、揚聲器上帶有磁場,發動機缸體、變速箱、傳動系統等這些金屬部件同樣也具有磁性。並且,在較小範圍內,車輛間距與磁場大小成反比關係。這或許能為近距離車距的測量提供一種全新的方法。為證實這一設想,研究人員對不同類型的車輛進行了實驗,結果發現在6米範圍內,車輛磁場與車距間存在明確的相關性。

 

根據這一原理,研究人員開發出了一種名為各向異性磁阻(AMR)傳感器。它包含一個具有鎳鐵塗層的矽片,能夠檢測到路過車輛對周圍磁場產生的影響,從而估算出車輛之間的距離。雖然該技術此前曾被用於測量交通流量,但將其用於測量車距還是第一次。

 

不過研究人員隨後發現,車距並不是影響磁場變化的唯一變量,車輛的類型、大小以及位置等因素都與此相關。要在不知道其他變量的情況下估算車輛的位置,就要使用兩個各向異性磁阻傳感器並採用一種適應算法。這樣只要駛來的車輛近道足以影響兩個傳感器時候,根據兩個傳感器數據就能準確估算出本車的位置,從而不受車輛類型、大小和位置的幹擾。

 

研究人員稱,這種傳感器能快速檢測到即將發生的碰撞並通過中控系統讓車輛內部的設備作出反應,如收緊安全帶、打開安全氣囊等,從而能最大限度地保護駕駛員和乘客的安全。在這種傳感器大規模商業化應用和普及後,其精度將獲得進一步的提高。

 

磁場測距並不是第一個被用於測量車距的技術,除此外還有雷達測距和雷射測距等技術。但研究人員稱,與AMR傳感器相比,它們有兩個顯著缺點:一是近距無效(至少要大於1米),二是成本較高(一套普通的雷達測距裝置成本超過1000美元)。相比之下,AMR傳感器不但具有距離越近越精確的優點,價格上也更具優勢(單個成本不到10美元)。(來源:科技日報 王小龍)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淺析磁場傳感器和方位及應用原理
    磁傳感器是把磁場、電流、應力應變、溫度、光等外界因素引起敏感元件磁性能變化轉換成電信號,以這種方式來檢測相應物理量的器件。磁傳感器分為三類:指南針、磁場感應器、位置傳感器。指南針:地球會產生磁場,如果你能測地球表面磁場就可以做指南針。電流傳感器:電流傳感器也是磁場傳感器。電流傳感器可以用在家用電器、智能電網、電動車、風力發電等等。
  • 有足夠的探測與反饋,汽車雷達傳感器
    車用雷達傳感器       自動駕駛的「耳朵」就是車上的雷達傳感器,雷達最初是為軍事和航空電子應用開發的       第一個用於汽車的雷達傳感器是在大約40年前的研究項目中開發的,但直到1998年才將雷達傳感器運用到商用汽車項目,起初雷達傳感器用於自適應巡航控制,後來,前車碰撞預警也被加入進雷達傳感器。
  • 霍爾效應傳感器可測量磁場和檢測位置
    典型的霍爾效應傳感器通常有橫向或軸向兩種配置(圖3)。橫向傳感器一般是很薄的矩形,設計用於磁路間隙測量、表面測量和開放磁場測量。軸向傳感器一般是圓柱體,用於環形磁鐵中心孔測量、螺線管磁場測量、表面磁場檢測和普通磁場檢測。
  • 保持安全車距,離危險品運輸車距離遠一點
    追尾事故時有發生,危險品運輸車追尾事故也存在,由此可見,保持車速和車距,避免因跟車過近導致追尾事故就很有必要了,由於危險品運輸車的特殊性,安全行車距離需要再遠一些。
  • 自動駕駛傳感器種類及布置方案
    自動駕駛汽車通過傳感器來感知環境,傳感器就如同汽車的眼睛。而傳感器又分為好多種,比如攝像頭、超聲波雷達、毫米波雷達和雷射雷達等。如下圖是各種傳感器安裝位置的示意圖由於自動駕駛路線的不同,實現的自動駕駛等級不同,部署的傳感器種類略有差異,其中最為明顯的特徵是雷射雷達,由於雷射雷達的高成本和穩定性問題,以雷射雷達為主要感知單元的自動駕駛技術距離落地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各大車企為了自動駕駛領域搶佔先機,選擇以攝像頭為主要感知器件的自動駕駛路線,尤其是傳統車企
  • 巨磁電阻傳感器在磁場線性測量領域中的應用
    ,介紹了巨磁電阻傳感器的結構和屏蔽作用,選取電流檢測作為巨磁電阻傳感器在線性磁場測量的代表,通過對巨磁電阻傳感器測試和電流檢測的測試,分析了巨磁電阻傳感器在磁場線性測量方面的性能優越性,給出了巨磁電阻傳感器在磁場線性測量方面的一些注意事項。
  • 新型傳感器系統可探測加氫站氫氣質量 確保燃料電池車用上高純度氫
    據外媒報導,燃料電池車需要氫氣才能夠運轉,但是氫氣必須要不含任何汙染物,否則將會損壞燃料電池。德國薩爾布呂肯大學(Saarland University)大學教授Andreas Schütze及其研究團隊正與研究夥伴研發傳感器系統,可以在加氫站持續地現場監測氫氣的質量。
  • 3D霍爾效應位置傳感器又出新品,可實現雜散磁場補償
    雜散磁場的要求是一項重大挑戰,對於磁場傳感器來說更是如此。混合動力車 (HEV) 和純電動車 (BEV) 的電機和電力線帶有高電流,並能產生可以幹預磁場傳感器的磁場。一個現代的霍爾效應傳感器必須能根據最新的 ISO 11452-8 標準和相關的 OEM 要求提供穩健的雜散磁場抗擾性。在過去,人們利用改變應用中磁體的磁場強度來平衡外界的幹擾場。但出於成本的考慮,磁體結構設計越來越趨於小型化,這使得主動雜散磁場補償對於磁場傳感器成為必須。
  • 鑽石傳感器引發醫學革命,人體磁場也可用於醫療診斷
    人體組織也會同時產生磁場,並有很大希望被用來診斷疾病。特別是磁傳感器不需要接觸皮膚,對於測量胎兒心臟或燒傷患者都非常適合。但傳感器的靈敏度是個問題。人體產生的磁場很微弱,檢測它需要非常敏感的傳感器。目前具有足夠靈敏度的商業化磁傳感器,不僅要求屏蔽外部磁場,還需要在-270℃下工作。
  • 汽車雷達傳感器的種類和應用
    拆解發現即使是其低配車型,主動安全系統的傳感器除了圖像傳感器(攝像頭)和超聲波傳感器,還配備了毫米波雷達傳感器。 其探測距離比超聲波遠,尤其是測量遠距離高速移動目標時,反應速度快且精度高,因此毫米波雷達主要應用在盲點檢測、碰撞預警和防撞、剎車輔助與緊急剎車、車距和車道保持等方面。 現在有些豪華車已配有5個毫米波雷達傳感器:車的前面配備3個,一個長距離77GHz毫米波雷達,前部和後部兩側各布置1個短距離毫米波雷達(通常是24GHz),如圖4就是毫米波雷達應用模式,圖5是特斯拉的毫米波傳感器。
  • 江蘇多維科技發布三軸高性能 TMR 線性磁場傳感器
    -- TMR 傳感器技術為三維磁場測量實現超低噪聲和超高靈敏度,具備小型封裝,適用於高精度的工業類和生物醫藥類傳感器應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聖何塞和中國張家港2016年3月29日電 /美通社/ -- 專業的隧道磁阻 (TMR) 磁傳感器領先供應商江蘇多維科技有限公司(MultiDimension Technology Co., Ltd.,
  • 歐菲光發布新一代短距毫米波雷達 賦能自動駕駛
    目前智能汽車市場上的低速雷達 傳感器配置以超聲波雷 達為主 。 但是超聲波 雷達在應用中不足之處明顯,其 精度較低、探測距 離近、 高 速時無法 獲得 更精 準的信 息,且 容易受到表面 汙損、雨滴、冰雪等 影響,使 傳感器不 能完全發揮其功能。 相比之下,歐菲光短距毫米波雷達造價與超聲波雷達相當,但在低速短距性能上遠高於超聲波雷達,達到了業內領先。
  • 磁性傳感器的應用都有哪些?
    地球本身是一個大磁鐵,地球表面的磁場大約為0.5Oe,地磁場平行地球表面並始終指向北方。利用GMR薄膜可做成用來探測地磁場的傳感器。圖5顯示這種傳感器的具體工作原理。我們可以制出能夠探測磁場X和Y方向分量的集成GMR傳感器。此傳感器可作為羅盤並應用在各種交通工具上作為導航裝置。美國的NVE公司已經把GMR傳感器用在車輛的交通控制系統上。
  • 水下機器人的賢「內助」——微磁基礎傳感器助資源探測和管道探傷
    2005年,英國科學家利用AUV搭載傳感器對南極芬布爾冰架進行了首次冰架下探測,在2009年利用AUV探索了南極松島冰川地區,得到了冰架下海底高解析度地形資料和冰架底部精細結構。2018年,日本島津製作展出了正在開發的水下磁探測安全系統MAGNETICEYES。該系統採用被動感應方式,檢測對象物所產生的磁場。
  • 火星2020探測車任務
    大約在8月初,一艘新的肩負著火星探測任務的太空飛行器將被發射,在半年後,這艘探測器將在火星上降落,並開始對火星進行為期2年的探測任務。這就是&34;號火星漫遊車計劃,這個計劃是美國&34;的一部分,火星漫遊車將對火星進行長期的探索。&34;號的主要任務。
  • 碰撞時速超過80公裡,多好的車也難保命!
    [車友頭條-車友號-傅雪峰的車評]  那些價格昂貴的豪華車,會給人以更安全的錯覺,強大的動力加上廠商的鼓吹,會誘使一些車主去開快車。但遺憾的是,無論廠商把自己的車吹噓得有多安全,在速度面前都是浮雲,一旦在時速超過80公裡時撞車,能不能活著從車裡爬出來,不是看你的車有多高級,而是要看你的命夠不夠大。
  • 普林斯頓大學研發出新系統 用雷達幫助探測車輛盲區
    車東西(chedongxi)文 | 小路車東西6月28日消息,近日,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研發團隊公布了一項自動識別系統,該系統可以幫助汽車探測到拐角盲區處的行人和物體。目前,汽車工程師為車輛裝上了包括雷射雷達、可見光或近紅外攝像頭等各種傳感器,減少車輛內部駕駛員的盲區,以避免碰撞事故的發生。然而,這些傳感器卻很難發現汽車視野外的人員與物體,比如拐角處的行人。
  • 小體積紅外接近/環境光傳感器實現掃地機器人的碰撞保護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612/342013.htm  在掃地工作中,為了保護掃地機器人本身和家具在清掃時不受到損害,市場上的掃地機器人都帶有防碰撞功能。目前可實現防碰撞功能的技術有以下幾種:超聲波仿生探測技術、紅外距離感應技術、防撞杆設計,這幾種技術各有其優點。
  • Mono Magic 短距獨輪平衡車 航天高科技代步
    隨著科技的發展,短距離代步從自行車、電動車、滑板車,已經進化到了平衡車時代!      平衡車是一種依靠電力驅動及自我平衡能力控制的代步工具。      其運作原理主要是建立在一種被稱為「動態穩定」的基本原理上,利用車體內部的陀螺儀和加速度傳感器,來檢測車體姿態的變化,並利用伺服控制系統,精確地驅動電機進行相應的調整,以保持系統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