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2020探測車任務

2020-08-26 寒蕭99

大約在8月初,一艘新的肩負著火星探測任務的太空飛行器將被發射,在半年後,這艘探測器將在火星上降落,並開始對火星進行為期2年的探測任務。

這就是&34;號火星漫遊車計劃,這個計劃是美國&34;的一部分,火星漫遊車將對火星進行長期的探索。

&34;號的主要任務。

「毅力號」模擬降落過程

第一個任務是確定火星上是否有生命的跡象。

從很早以前,人們就對火星充滿了幻想,尤其在望遠鏡發明之後,人們發現火星表面具有類似溝壑的結構,很像人工修建的運河。因此,一度人們認為火星上存在著生命,各種科幻小說也都提到了火星人,可以說火星是在人們心目中最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了。

航天時代之前繪製的火星圖

進入20世紀後半期,人類航天進入一個發展時期,對火星的探測活動也逐漸增加,人類先後發射了若干艘探測器達到火星,對火星的表面及附近空間進行了探測活動。但可惜的是,人類並未在火星上發現想像中的火星人,甚至連基本的生命也未發現。

不過,人類並未放棄,雖然在火星的環境中不可能存在複雜的生命形式,但是由於火星上還是存在一些類似地球上極端環境的地區,因此,人們還是希望在這些地區可以找到一些微生物或者是火星生物的化石。


火星山地

第二個任務是對火星表面氣候的探測。

目前火星上的氣候變化主要是二氧化碳冰蓋的季節性變化,大氣中塵埃的移動以及地表和大氣中的水蒸氣交換這三種變化為主導的。而火星上最活躍的大氣活動是沙塵暴,其發生主要在南半球的春季和夏季,但有時卻可以擴展到整個火星。而了解這種沙塵暴的起因和發展,也是研究的主要目標之一。

沙塵暴前後的火星

&34;將在火星上持續觀測一個火星年(687個地球日),通過整個觀測周期,將了解火星上一個完整季節周期的變化,並可根據這些數據推測出火星曾經的氣候變化規律。

另外,在火星的極地的層狀地區,也有可能保留著火星過去歷史的線索,通過研究極地的沉積物質,或許我們可以知道火星在過去數百萬甚至更久遠年間發生了哪些變化,是否古代的火星擁有過更好的環境。

火星南極冰原

第三個任務是對火星表面地質狀況的探測。

火星上不但有太陽系行星上最大規模的沙塵暴,還有著比地球上大幾十倍的火山結構,這也意味著火星地殼可能沒有類似地球上的板塊運動,因此火山熔巖可以堆積起如此巨大的火山。

火星奧林匹斯山

之前的&34;曾經在火星上發現了大面積的磁性材料,這表明曾經的火星是具有磁場的,這一發現對於在火星表面找到古代火星證據的前景具有重要意義。另外,這也提供了研究火星內部構造和成分的重要信息。

對火星表面不同類型的巖石年齡和成分進行確定,這也對研究火星的演化過程具有重要的意義。更重要的是鑑定是否有在水中形成的巖石和礦物,這樣就可以知道古代的火星是否存在海洋和湖泊,因為水是生命形成的關鍵條件之一。

火星表面

第四個任務是為人類登陸火星做準備。

火星探測計劃的終極目標是將人類送到火星上,在此之前對火星環境的透徹了解是保證人類安全和健康的前提條件。

我們已經知道火星大氣中沒有臭氧層,這樣就會造成火星表面的紫外線更加強烈,但是我們需要更多的數據來了解火星表面的紫外線強度,這樣就可以設計出適合在火星表面的太空衣。

我們還了解在火星表面土壤中含有超氧化物,在紫外線的照射下超氧化物會分解有機分子,雖然這可能對太空人的影響並不大,但是我們必須提前評估其影響。

未來人來將登陸火星

&34;號搭載的科學儀器

為了更好的完成這4項任務,獲取火星的信息,&34;上攜帶了7種儀器,分別是:

火星車上搭載的儀器

「毅力」號的「眼睛」

Mastcam-Z,這是一套具有全景和立體成像功能並具有變焦功能的高級相機系統,具備高速放大,聚焦和拍攝3D圖片和視頻的功能,最大解析度可達到0.15毫米。

Mastcam-Z

MEDA,火星環境動力學分析儀。這是一組傳感器,可提供溫度、風速、方向、壓力、相對溼度以及灰塵顆粒的尺寸和形狀的測量值。

MEDA

MOXIE,火星氧氣ISRU實驗。這是一項從火星大氣的二氧化碳中產生氧氣的實驗,如果成功,未來太空人可以直接從火星大氣中製造氧氣來維持呼吸和作為推進劑。

MOXIE

PIXL,X射線巖石化學分析儀器。這是一個由X射線螢光光譜儀和高解析度成像儀組成的儀器,主要用來分析巖石的化學組成。整個儀器只有飯盒大小,重量約10磅。

PIXL

RIMFAX,火星地下實驗雷達成像儀。是一種可以探測地下結構的探地雷達,垂直解析度可達15~30釐米級,探測深度達到10米。

RIMFAX

SHERLOC,適宜環境掃描儀。利用紫外拉曼光譜分析礦物及有機物的圖譜,並提供精細成像,以確定火星環境的適宜程度。

SHERLOC

SuperCam,這是在之前的&34;號上使用的照相機,客人利用雷射和光譜儀檢查巖石和土壤,可以在7米的距離內分辨出鉛筆尖大小物體的化學成分。

SuperCam

&34;號主要數據和降落地點

&34;漫遊車整體質量為1025千克,外形尺寸為3x2.7x2.2米,功率為110W,其動力為放射性同位素熱電機,將提供漫遊車在火星上約687個地球日的能源。


測試中的「毅力」號

由於地球與火星軌道之間的關係,最佳發射窗口的日期每隔26個月才有一次,上一次的發射窗口在2018年4月到5月之間,而這一次是2020年7月到9月。因此&34;原定的發射日期定為7月22日,預計2021年2月18日到達火星。但是由於一些原因,最近發射日期被推遲了,估計要到8月初才會發射。

而&34;的著陸點選在傑澤羅火山口,位於火星北半球。之所以選擇這裡,是因為科學家們認為這裡曾經被洪水淹沒,是一處古老的三角洲,所以有較大的可能性找到古代生命的遺蹟。

傑澤羅火山口

另外還有兩個備選著陸點,古塞夫火山口的哥倫比亞山和NE Syrtis,這兩個地區也都是有較大可能性找到生命遺蹟的地區。

NE Syrtis


哥倫比亞山


這次火星探測活動將會是未來一系列的火星探測活動的開始,在未來的十幾年中,美國以及其他幾個主要的航天大國都會發起新一輪的火星探測活動。也許在不遠的將來,火星將會以一個新的面貌呈現在人類眼前,它將成為月球以外人類的第一個落腳點。

相關焦點

  • 「火星2020」:NASA披露新一代火星探測車任務細節
    綜合報導,當地時間27日,美國宇航局(NASA)宣布,計劃在2020年7月發射其新一代火星任務探測車。
  • 2020年的火星探測任務,我們準備好了嗎?
    這次的火星任務將攜帶軌道衛星,著陸器和火星探測車,並在火星上實施著陸。一次完成「繞」、「落」、「巡」三大任務。關於這項火星任務,自2016年獲批後,外界所知少之又少。上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CASC)下屬的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發布了一份簡短的報告,報告中透漏出這項任務的太空飛行器動力系統已經通過所有必要的測試。
  • 我國將於7月至8月執行火星探測任務,中國探測車將首次登陸火星
    火星探測器發射升空後,明年2月將到達火星的引力勢場以內,然後再經過火星的捕獲到達火星。火星車將停留90個火星日。這個消息令廣大航天迷十分振奮,這不僅是官方首次披露火星探測任務的具體時間,而且首次執行火星探測任務就來一個大動作,我國自主研製的火星探測車將會登陸。
  • 「火星2020」探測車叫啥名?NASA確定命名賽入圍名單
    據俄羅斯衛星網報導,美國宇航局(NASA)1月22日公布了最新式火星探測車命名比賽入圍名單,探測車計劃2020年發射到火星。
  • 火星探測任務都是如何命名的?
    人類首次火星探測始於1960年的蘇聯「火星計劃」,經過60年發展,人類實現了對火星探測「飛掠」、「環繞」、「降落」和「巡視」等眾多研究類型的突破。對於具體任務,擁有一個容易識別、易於傳播的名字成為重點考量因素之一,各航天大國也出現了不同的命名風格。
  • 為什麼中國、美國、阿聯都選擇2020年進行火星探測任務?
    今年雖然遭受到了疫情的影響,美國的火星探測計劃一拖再拖,但是今年其實是火星探測非常熱鬧的一年,今年中國將首次開展火星探測任務,為「天問一號」,美國也將發射「毅力號」到火星,而阿聯的火星探測計劃叫做「希望」,歐盟今年也有對應的火星探測計劃。
  • 火星探測任務檔案!
    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 中科院院士:中國將於2020年探測火星 任務有三個
    中科院院士、原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嫦娥之父」歐陽自遠表示,中國將於2020年探測火星。嫦娥四號登月車此次火星之行任務有三:首要科學問題是在探測火星上的生命活動信息,期待在此領域有所突破;其次是火星磁層、電離層與大氣層的探測與環境科學等本體科學研究;其三是探討火星的長期改造與今後建立人類第二個棲息地的前景。
  • 2020 再掀火星探測熱潮
    為了節約太空飛行器寶貴的燃料,前往火星的探測器通常採用霍曼轉移軌道,而使用該軌道的時機每26個月才出現一次。本次火星探測的發射窗口大約在2020年7月底到8月中旬期間,如果錯過,就只能等到2022年秋季。如果一切順利的話,它將在2021年2月切入環火星軌道,並且在此後兩年時間內觀測火星大氣的溫度和溼度,研究火星的氣候。目前,只有俄羅斯、美國、歐盟以及印度成功進行過火星探測任務。
  • 歐洲火星探測任務第三次推遲
    |周日 · 視頻天象 歐洲火星探測任務第三次推遲 圖註:ExoMars探測任務的「羅莎琳德·富蘭克林號」火星車在火星表面的藝術想像圖 圖源:ESA / ATG MediaLab 「 3月12日,歐洲航天局(ESA)第三次宣布推遲他們與俄羅斯航天局共同研發的火星探測計劃任務,原本計劃於今年夏天進行的發射的ExoMars
  • NASA毅力號火星探測車使用SuperCam超強雷射蒸發巖石進行成分探測
    在2020年的火星探測車中毅力號科學探測器中的7個科學儀器之一的SuperCam,在2020年夏季進行了發射,該SuperCam是由成百上千的部件所組成的,將會把比較典型的幾個一定尺寸的儀器,可以安裝在麥片盒大小的空間中.該設備會從探測車的頭部激發一個脈衝的雷射束的,將巖石從一定距離使得部分巖石發生蒸發,從而提供足夠有用的信息來分析巖石的微生物信號,這是這次發射的重要任務之一.
  •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下月到來
    根據計劃,我國將在今年執行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在今年航天日期間,已經公布了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名字,即「天問一號」。隨著時間窗口的臨近,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有什麼進展呢?由於火星距離地球較遠,因此探測火星需要選擇它與地球距離較近的時機,而這樣的機會每隔26個月才有一次。根據我國的計劃,將在今年實施首次火星探測任務。
  • 2020群雄逐鹿 探測火星再掀高潮
    今年夏天的火星探測發射窗口中,美國、中國、阿聯分別派出了自己的探測器。由於公轉軌道的原因,一旦錯過了本次發射窗口,火星探測任務就得再等26個月。如果一切順利的話,它將在2021年2月切入環火星軌道,並且在此後兩年時間內觀測火星大氣的溫度和溼度,研究火星的氣候。目前,只有俄羅斯、美國、歐盟以及印度成功進行過火星探測任務。
  • 2020年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一次性挑戰最高難度
    2016年1月,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立項,為實現後發優勢,彎道超車,中國準備一次任務,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火星探測任務名稱和圖形標誌通過向全球徵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命名"天問一號"。
  • NASA的「火星2020」漫遊車已前往火星
    值得慶幸的是,美國宇航局的火星2020漫遊車(下文將簡稱為「火星2020」或「毅力號」)已經證明了自己的能力,成功通過首次駕駛測試。 去年12月18日,「毅力號」順利通過了初步評估測試,這是它為在2020年7月或8月的發射做準備的第一次「行走」。
  • 「天問一號」肩負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是挑戰歐美未完成的火星任務
    直到2020年7月的一天,屈原的天問終於穿越歷史銘刻在火箭上了。我們中國人終於有能力去探索那顆神秘的螢惑,這是每個中國人都會感到振奮的事情。由於距離地球的控制中心距離太遠以及數據傳輸延時太大,就要求著陸器必須具有很高的自主能力,同時火星光照強度小,加上火星大氣對陽光的消減作用,火星車能源供給比月球車更為困難,這些因素都使得火星探測任務就更難更複雜了,所以火星表面幾乎成了探測器的爆炸現場。
  • 天問一號發射升空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目標宏大
    北京時間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邁出中國行星探測第一步,此次發射任務也成為中國航天走向深空的重要裡程碑。在這一時間點實施火星探測,探測器飛行的路線最短,最省燃料,而2020年7月到8月的窗口期正是發射火星探測器的有利時機。一旦錯過2020年的窗口期,人類下次火星探測的好時機就只能等到2022年。
  • 「天問一號」——我國首次火星探測發射任務圓滿成功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顆火星探測器 「天問一號」成功發射升空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此次是我國完全自主實施的火星探測任務標誌著我國行星探測的大幕正式拉開
  • 談談火星探測任務命名那些事兒
    好吧好吧~小豹就滿足大家,大家是不是都聽過什麼「勇氣號」「好奇號」「毅力號」和我們國家的「天問一號」這些火星任務的名字呢?那這些火星探測任務都是如何命名的呢?例如,在60-70年代,蘇聯先後進行了 「火星1-7號」探測任務。 「福波斯1號」和 「福波斯2號」也是如此,它們重點研究火星的衛星福波斯。俄羅斯的任務也頗有類似傳統,例如「火星96」意為1996年進行的火星探測任務,「福波斯·土壤」意為福波斯土壤採樣返回。
  • 2020年美國火星探測任務著陸點定為傑澤羅隕石坑
    2020年美國火星探測任務著陸點定為傑澤羅隕石坑 (4/4) "← →"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