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得主詮釋sno-lncRNA神奇妙用

2021-01-17 解螺旋

眾所周知,lncRNA憑藉著對遺傳物質強大的調控能力,成功的在人類基因組的「暗物質界」中逆襲,成為眾科研者追捧的「香餑餑」。現在普遍認為,經典的lncRNA和mRNA結構相似,含有5』帽子和3』poly(A)尾。


但其實哺乳動物細胞內還存在一系列「掐頭去尾」、具有完整小核仁RNA(snoRNA)的sno-lncRNA,可參與調控核糖體RNA(rRNA)的轉錄加工過程。

 

snoRNA多由基因內含子區編碼,往往一個snoRNA對應一個內含子,可維持著sno-lncRNA的穩定性和亞細胞定位。而當一個內含子中包含了兩個snoRNA基因序列時就可能會形成sno-lncRNAs。目前,snoRNA可分為兩大類:Box C/D snoRNAs 和Box H/ACA snoRNAs。



目前關於rDNA 的差異表達以及RNA聚合酶I(Pol I) 轉錄調控機制仍隱藏在海面之下。但近日,榮獲今年「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的中科院生化細胞所的陳玲玲研究團隊於Cell頂級雜誌發表的一篇文章。


首次揭示了人類細胞核仁中sno-lncRNA :SLERT調控RNA聚合酶I(Pol I)轉錄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機制,並被科學家同行薛願超(「青年千人」、國家「優青」)譽為是「非編碼RNA研究領域能夠寫進教科書的發現」。

 

其實,作為sno-lncRNA研究領域的「領軍型」團隊,陳玲玲課題組早在2012年就首次鑑定出了5個定位於細胞核內的sno-lncRNA,其3』和5』端均含有兩個snoRNA,可影響剪切因子FOX2對神經發育等相關基因的可變剪切,一旦其基因位點缺失,就會導致患者肥胖及智力低下。


隨後研究者們又系統鑑定出了不同物種間的sno-lncRNA,並發現sno-lncRNA具有很強的物種特異性,且於2016年又挖掘出影響可變剪接的新sno-lncRNA:SPA(其5』端由snoRNA構成,3』端卻有poly(A)尾)。

 

至於本文到底與之前已發表的文章有何不同之處,能榮獲科研同行之間的如此美譽,就跟小編一起解讀和學習一下這篇文章吧!



基於前期構建的不含poly(A)尾的RNA全轉錄組測序和分析,研究者發現SLERT(694nt)來源於人蛋白編碼基因tbrg4 pre-mRNA的可變剪切,兩端分別為box H/ACA 家族的snoRNA:SNORA5A 和SNORA5C。


其中,snoRNA靠外側的loop結構、H motif及3』端的ACAbox結構決定這SLERT的生物合成過程;而snoRNA的內側loop環(而非中間序列)可準確將SLERT定位至核仁中。



在構建SLERT基因敲除細胞系(並不影響TBRG4基因及兩種snoRNA的表達)中,SLERT 的 缺失導致了 RNA轉錄酶Pol I 轉錄活性的降低,進而確定了SLERT基因可調控rRNA的轉錄過程。



隨後通過RNA Pull-down實驗、EMSA、FISH以及免疫螢光共定位實驗鑑定出SLERT可與RNA解旋酶DDX21相互結合,且SLERT的非snoRNA中間序列中3』側的一段143nt的序列是SLERT與DDX21相互作用的核心序列。

 

其實已有相關文獻報導說,DDX21參與rRNA的轉錄過程。而本文的創新之處就在於,研究者利用結構照明超解析度顯微成像技術 (Structured Illumination Microscopy, SIM) 對定位於核仁的DDX21 的構造信息進行觀察,並首次發現DDX21在核仁中形成直徑約為400nm的環狀結構;且該環狀結構定位於rDNA轉錄活動的區域,能與Pol I轉錄偶聯並抑制Pol轉錄。



深入研究後發現,SLERT 與DDX21結合後可改變 DDX21 分子內構象,改變其環狀結構的直徑,減弱DDX21與RNA聚合酶I的結合能力並釋放RNA聚合酶I,進而促進rRNA的轉錄。

 

值得一提的是,研究者還簡單分析了敲除SLERT對克隆生成,體內腫瘤形成速度的影響以及細胞中過表達SLERT對克隆生成和細胞增殖的影響。結果表明SLERT基因敲除可以抑制小鼠的體外成瘤作用,該發現也為針對 pre-rRNA 轉錄的腫瘤靶向治療提供了新的靶標。



總之,該研究闡釋了細胞核仁中蛋白、DNA和RNA之間的分子機制,揭示了DDX21環的大小對於RNA聚合酶I轉錄的調控機制以及SLERT對DDX21環的控制作用,以嶄新的視角揭示了RNA聚合酶I轉錄的新機制,拓展了lnc RNA 的作用機制,也為深入研究細胞核仁結構及功能提供了新方向。


參考文獻:1.SLERT regulates DDX21-rings associated with Pol I transcription

2.Genomewide characterization of non-polyadenylated RNAs

3.Long Noncoding RNAs with snoRNA End

4.Species-specific alternative splicing leads to unique expression of sno-lncRNAs

5.Unusual Processing Generates SPA LncRNAs that Sequester Multiple RNA Binding Proteins

相關焦點

  • 第六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頒獎
  • 吳蓓麗校友獲「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
    吳蓓麗校友獲「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清華新聞網12月28日電 12月22日,第十二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9位取得重要研究成果的青年女性獲此殊榮。清華大學校友、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吳蓓麗名列其中。今年36歲的吳蓓麗祖籍蘇州吳江,在無錫長大。
  • 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名單公示,南京這兩個女科學家上榜
    3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發布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2020年度未來女科學家計劃擬獲獎名單公示,共產生20名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擬獲獎人選、5個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團隊獎擬獲獎團隊、5名2020年度未來女科學家計劃擬入選者。
  • 「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揭曉 醫學領域4人獲獎
    第十五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在這裡正式揭曉。10位獲獎者分別是:中國醫學科學院蘇州系統醫學研究所研究員馬瑜婷、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牛書麗、四川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劉小華、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研究員劉穎、西北工業大學教授楊慧、南開大學電子信息與光學工程學院研究員張曉丹、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口腔科教授陳莉莉、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上海血液學研究所教授趙維蒞、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研究員袁媛
  • 南京農業大學郭旺珍教授獲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
    12月22日,由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共同主辦的第十二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本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共有9位獲獎者,南京農業大學郭旺珍教授獲此殊榮,是唯一憑藉農業研究突出成績獲獎的女科學家。
  • 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未來女科學家等擬獲獎名單公布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公示「第十六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2019年度未來女科學家計劃擬獲獎名單」。 第十六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擬獲獎人選
  • 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和未來女科學家計劃開始提名
    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  (一)獎勵名額  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獎勵個人名額不超過20名,其中至少2名在西部地區工作;「團隊獎」名額不超過5個。  三、提名工作要求  (一)每位被提名人需明確參評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個人獎、團隊獎或未來女科學家計劃中的一項。  (二)堅持「公開、公正、公平、擇優」原則,保證提名質量。
  • 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關於開展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和2020...
    2020年度未來女科學家計劃候選人提名工作,學會可以推薦本學科領域的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候選人3名、候選團隊1個以及2020年度未來女科學家計劃候選人2名。有關事項通知如下,相關表格請點擊文末左下角「閱讀原文」獲取:一、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一)獎勵名額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獎勵個人名額不超過20名,其中至少2名在西部地區工作;「團隊獎」名額不超過5個。
  • 9位女科學家獲2015年「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
    今年,中國女科學家的表現異常閃耀。既有屠呦呦科學家榮獲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獎,也有更多默默無聞的女科學家在科技領域內取得越來越突出的成就。 12月22日,第十二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頒獎典禮在京舉行,有9位青年女科學家獲獎,名單如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學院教授彭新華、浙江大學神經科學中心教授胡海嵐、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研究員王玲華、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研究員吳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教授李贊、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張麗華、南京農業大學農學院教授郭旺珍、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吳蓓麗、第四軍醫大學神經外科教授楊倩
  • 20人擬獲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付巧妹在列
    日前,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官網發布了《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2020年度未來女科學家計劃擬獲獎名單公示》。公示稱,經「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2020年度未來女科學家計劃」評審委員會評審,共產生20名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擬獲獎人選、5個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團隊獎擬獲獎團隊、5名2020年度未來女科學家計劃擬入選者。
  • 第十六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2019年度未來女科學家計劃擬獲獎...
    第十六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2019年度未來女科學家計劃經評審委員會評審,共產生10名第十六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擬獲獎人選、5個第十六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團隊獎擬獲獎團隊、5名2019年度未來女科學家計劃擬入選者。
  • 中科大美女博導餘彥摘得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博士生導師、教授餘彥近日獲得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項,在去年十月,她還曾獲得中國青年科學家獎,是國內電池材料研究領域的一顆新星。
  • 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和2020年度未來女科學家提名通知_資訊...
    一、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一)獎勵名額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獎勵個人名額不超過20(七)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候選人或團隊負責人須按幹部管理權限徵求幹部管理、紀檢監察部門意見。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候選人或團隊負責人為企業負責人的,還需按照《企業負責人徵求意見表》徵求有關部門意見。相關工作應由提名渠道統一組織,如專家提名的由候選人所在單位組織,不得由擬提名對象個人或團隊辦理。(八)提名材料不得涉及國家秘密,並由候選人所在單位出具保密審查證明。
  • 關於開展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和2020年度未來女科學家計劃...
    有關事項通知如下:一、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一)獎勵名額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獎勵個人名額不超過20名,其中至少2名在西部地區工作;「團隊獎」名額不超過5個。三、提名工作要求(一)每位被提名人需明確參評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個人獎、團隊獎或未來女科學家計劃中的一項。(二)堅持「公開、公正、公平、擇優」原則,保證提名質量。
  • 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陳芳芳教授榮獲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
    2021年1月8日,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獲獎名單公示結束,我院陳芳芳教授榮獲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是吉林大學醫學學科首位獲獎者。 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的設置旨在表彰獎勵在科學領域取得重大科技成果的女性青年家,激勵她們繼續從事科學事業,在科學技術領域取得更加豐碩的研究成果。
  • 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2020年度未來女科學家計劃擬獲獎名單公示
    點擊上方小程序查看化學加網VIP5企業近日,中國科協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
  • 「80」後女博導擬獲提拔,曾獲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
    盧豔麗是位「80後」,出生於1982年12月,博士生導師,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2018年獲得第十四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其本科就讀於四川農業大學農村區域發展專業,獲管理學學士學位。本科畢業後,盧豔麗突然「轉行」,「半路出家」跨考作物遺傳育種專業。
  • 青年女科學家獎和未來女科學家擬獲獎名單公示,蘭州大學張冬菊榜上...
    1 月 4 日,中國科協公布了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2020 年度未來女科學家計劃擬獲獎名單並公示,蘭州大學教授張東菊入選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擬獲獎人選。本次為表彰優秀女科學家的貢獻,經 " 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2020 年度未來女科學家計劃 " 評審委員會評審,共產生 20 名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擬獲獎人選、5 個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團隊獎擬獲獎團隊、5 名 2020 年度未來女科學家計劃擬入選者。
  • 南農教授郭旺珍獲「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
    繪製陸地棉基因組精密地圖南農教授郭旺珍獲「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 全球最大種植面積的棉花是陸地棉,什麼樣的陸地棉耐旱、什麼樣的陸地棉耐鹼?在前天揭曉的第十二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評選活動中,郭旺珍成為本屆當選的9位女科學家之一。棉花特性和基因啥關係,繪製圖譜一一解密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產和消費國,而每年總消費量的30%—40%需要依賴進口。」郭旺珍介紹,這種看上去矛盾的關係,正體現了當下中國棉花產業發展所面臨的困境。
  • 2019「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名單出爐,這十位女性真乃女中豪傑
    「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旨在表彰獎勵在科學領域取得重大科技成果的女性青年科學家,激勵她們繼續從事科學事業,在科學技術領域取得更加豐碩的研究成果,於2004年由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以及歐萊雅聯合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