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在第二屆自主船舶發展(萬山)論壇上,有專家表示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珠海)正在建設的智能型支持母船項目,將可以實現複雜海況下批量化無人裝備快速轉場、布放、回收、轉運和搭載的科研平臺,將是一個全新的「海洋物種」。
據悉,本屆自主船舶論壇主要圍繞自主船舶測試技術、智能船舶產業發展、海事安全法規探索等熱點話題展開交流和研討,業界諸多專家學者齊聚現場,共同探討自主船舶未來發展的趨勢、進展和挑戰、機遇,促進自主船舶產業發展。
論壇現場,6位自於各領域的專家聯手奉上一場自主船舶學術盛宴。
其中,中國船舶集團公司第七〇一研究所高級工程師李光表示,智能型支持母船是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珠海)建設項目,是為開展「智能機動立體海洋觀測系統」的調查作業提供水面支持的智能化平臺,是實現複雜海況下批量化無人裝備快速轉場、布放、回收、轉運和搭載的科研平臺,也是具有自主航行能力的智能型船舶,可以指揮無人系統集群作業,實現海洋測繪、海洋觀測、海上巡檢及部分調查取樣等海洋調查任務。該船總體性能先進、設備配置合理、具有完善的無人系統保障能力,採用直流母排全電力推進系統和吊艙式推進器,也是一艘安靜、舒適、環保、綠色的海洋調查船。該船外觀設計遵循生態美學,具有很強的未來感,將是一個全新的「海洋物種」。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水運安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武漢理工大學教授嚴新平做了題為《虛實融合的智能船舶測試驗證評估技術研究》的主旨報告,他強調智能船舶的發展離不開可靠、安全和穩定的控制,而控制技術的實現要積累大量的實驗數據,利用虛實結合的實驗場景可以開展這方面的研究。
「航運業是中國運輸體系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航運業未來發展的方向主要就是六個字,綠色、智能、安全。智能航運是國內外造船業和航運業積極探索的新技術、新領域。」嚴新平表示,發展智能船舶,珠海擁有獨到的優勢。不僅有大灣區重要的政策背景,而且還有珠海萬山無人船海上測試場,這對我們國家智能船舶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建設好珠海萬山無人船海上測試場,不僅是對大灣區發展智能科技的重要支持,也是對我們國家發展智能航運的一個重要支持。
中國船級社科創試驗中心主任蔡玉良介紹了《海上自主水面船舶試航導則實施實踐》,他指出智能船舶的測試驗證還面臨很大的挑戰,中國船級社與業界共同探索實踐,開展試航風險分析、網絡安全評估、仿真測試、智能船艇試航等實踐,為後續智能船舶研發與檢驗提供支撐。
珠海雲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張雲飛提出了《海洋觀測無人系統發展構想》,通過無人機、無人船艇、無人潛器等無人系統聯合組網,實現覆蓋百公裡以上平面範圍的區域空間,從空中、水面、水下進行多點位同步的原位立體觀測,可以面向遠洋科考、近海工程等領域,提供更高效、更低成本、更安全的作業模式。
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張衛東介紹了上海交通大學IPAC海上無人系統團隊的研究進展,著重介紹了空海定位協同和多船定位協同方面的研究工作。他指出,空海定位協同系統由無人機和無人艇組成,通過智能自主定位實現基於視覺導航的無人機著艇,進行能源補給;多船協同由多艘船組成,通過高精度定位,相互協同完成期望的任務,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廣州航海學院沈海青博士則分享了《考慮海上避碰規則的船舶智能避碰決策技術研究》,他分享了基於深度Q學習的智能避碰算法和基於航行經驗規則的多層避碰導航方法的設計思路與仿真實驗成果,以及介紹了建設的避碰算法仿真與實驗研究平臺進展。
據悉,本次論壇由中國船級社、中國航海學會聯合指導,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珠海)、珠海萬山灣區無人船測試場、國家水運安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辦,珠海市科學技術協會、珠海雲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協辦。
【記者】林鬱鴻
【作者】 林鬱鴻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