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諾貝爾獎更「諾貝爾」!6國語言,多項專利還有12.6億遺產

2020-10-24 北歐生活

「這個世界如此美好,值得人們為它奮鬥。我只同意後半句。」—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海明威

瑞典不僅是北歐第一大國,也是科技大國。你會發現瑞典的發明屬性也是源遠流長,從心臟起搏器到三點式汽車安全帶,從活動扳手到心電圖檢測,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如果說瑞典的科技發明事業,有一個裡程碑的話,那必定是阿爾弗雷德·諾貝爾(Alfred Nobel)。沒錯,就是那個舉世聞名的諾貝爾獎的創始人。

阿爾弗雷德·諾貝爾

一旦了解阿爾弗雷德·諾貝爾,你會發現他才是史上最「諾貝爾」的選手。他同時是化學家、工程師、發明家和軍火商,擁有355個發明專利,會六國語言,擁有90多座工廠,跨國公司遍布全球21國。

諾比爾獎這樣一個世界性的最高學術獎項,為何會由瑞典的阿爾弗雷德·諾貝爾一人創立呢?今天,開始「諾貝爾」的挖寶之旅。

Nobel的發家史

「命是弱者的藉口,運是強者的謙詞。」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爾曼·黑塞

1833年10月21日,Alfred Nobel出生在哥德斯爾摩,他是家裡的第四個兒子。他的父親伊曼紐爾·諾貝爾(Immanuel Nobel)也是個了不起的人物,他是工程師、發明家,武器製造和蒸汽動力先驅,曾破產兩次,但每次破產都帶來了新的機遇。

伊曼紐爾·諾貝爾

第一次破產,在Alfred Nobel出生的那一年,因海難損失了一整船的建築物資而破產,迫使他遠赴俄羅斯和尋找新工作。

後來,他為俄羅斯設計海軍的礦井,成功阻止了英國海軍進入聖彼得堡,並得到了俄國沙皇的賞識,移居俄羅斯,同時為四個兒子創造了在聖彼得堡接受一流的私人教育的機會。

左一是伊曼紐爾·諾貝爾,右一是阿爾弗雷德·諾貝爾,中間是其他三個兒子

於是,17歲的Alfred Nobel精通了瑞典語、俄語、法語、英語和德語,尤其喜歡英國文學。但父親希望他能成為工程師,於是把他送到巴黎跟著名化學TJ Pelouze私人實驗室學習,更遇到了發明硝酸甘油的義大利化學家Ascanio Sobrero。

左:阿爾弗雷德·諾貝爾 右:化學家Ascanio Sobrero

這成了他人生的轉折點。硝酸甘油是一種易爆的液體,諾貝爾改良了它,從而發明出兼具高爆破能力和穩定性的炸藥。此前,各國依然沿用爆破能力較弱的中國黑火藥。

由於戰爭結束等原因,他的父親再度破產。1863年,父親帶著阿爾弗雷德和弟弟埃米爾回到瑞典,專注於硝酸甘油爆炸物研究。1864年一次工廠意外爆炸中,弟弟埃米爾和幾個工人被炸死了。

1867年,為了硝酸甘油變得更安全,阿爾弗雷德開始添加劑實驗,發現硝酸甘油和硅藻土混合後,會從液體變成糊狀,穩定性大大提高。

同時他也極富商業頭腦,憑著炸藥專利,在20多個國家的90多個不同地方建立了工廠和實驗室,被雨果稱為「歐洲最富有的流浪漢」。

他的六個主要實驗室據點,剛好是他熟練的六國語言所在地,分別是哥德斯爾摩、德國、蘇格蘭、法國、瑞典、義大利。他後來還發明了橡膠、皮革、人造絲等材料,一生擁有355項發明專利。

一生未婚,穿梭於工廠和實驗室

阿爾弗雷德·諾貝爾有過3個喜歡的女子,卻都無疾而終。初戀是一名俄羅斯的女子,但她拒絕了諾貝爾的求婚。第三個女子,是一名奧地利姑娘,他們通訊長達18年,最後卻嫁給了一個軍官。

第二段「戀愛」比較有意思,奧地利女子貝爾塔·馮·蘇特納應聘諾貝爾的管家,她是一個激進的和平主義者,短短一個星期裡諾貝爾對她萌生好感,但她隨即辭工回國嫁人了。

貝爾塔·馮·蘇特納

普遍認為,她直接影響了阿爾弗雷德·諾貝爾,並在遺囑中設立諾貝爾和平獎。在諾貝爾去世後,她憑著和平主義思想作品《放下武器》,於1905年獲得諾比爾和平獎。

1895年,阿爾弗雷德患上了心絞痛,剛好硝酸甘油也是治療心臟病的特效藥,他還打趣地寫道:「這聽起來像是命運的諷刺,我被命令服用硝酸甘油」。

設立諾貝爾獎的遺囑

1896年,阿爾弗雷德在義大利別墅中腦溢血身亡,按他的遺囑,將200萬瑞典克朗留給家人,餘下的3100萬瑞典克朗(相當於12.6億人民幣)成立諾比爾基金,運用其投資所得給化學、物理、生物、文學及和平等五大領域有傑出貢獻的人物。

諾貝爾義大利的別墅

據「諾貝爾基金會」秘書長的話,諾貝爾的初衷是「要獎勵那些三四十歲、有才華但缺錢的研究人員,向他們提供相當於一個大學教授15年的工資,讓他們能夠安穩地生活。」因此評選規定,去世的人無法獲得諾貝爾獎。

截至2017年,共有874位諾貝爾獲獎者,平均年齡59歲。雖然平均年齡早已遠離了原來的設定。而諾比爾不僅是一個「資助」研究人員的獎項,更是成為了世界性的科學、文學、和平貢獻的最高榮譽。

非凡的「墓志銘」

「過去都是假的,回憶是一條沒有歸途的路,以往的一切春天都無法復原,即使最狂熱最堅貞的愛情,歸根結底也不過是一種瞬息即逝的現實,唯有孤獨永恆。」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加西亞·馬爾克斯

諾比爾獎的五大獎項設置,其實與諾貝爾本人息息相關。他在化學、物理、生物領域,獲得巨大的成績和無數的發明專利。

在他獲得無數殊榮和財富的一生中,他亦是孤獨的,文學始終是他的慰藉。他對文學的熱愛持續了一輩子,他寫劇本、小說和詩歌。和平獎,則是源於一個他愛而不得的女子。

圍觀歷屆諾貝爾獎得主的數據,諾貝爾文學作品獲獎率最高的語言是英語,其次是法語。女性最容易獲得的是諾貝爾文學獎,性別佔比佔12.5%,其次是諾貝爾和平獎,佔比12.4%。

數據歸數據,而現實往往是反轉的:

2012年,莫言以鄉土特色方言寫就的作品諾貝爾文學獎。

2015年,屠呦呦女士發現治療瘧疾青蒿素獲得諾貝爾生物獎。

諾貝爾」真正的精神真諦的人,卻是那個拒絕了「諾貝爾」獎的男人,他是讓·保爾·薩特。

1964年,薩特以「我不接受一切官方給予的榮譽」為由拒絕諾貝爾文學獎。其實,他的一生拒絕了任何的官方獎項和榮譽。

讓·保爾·薩特

他認為:「一個對於政治、社會、文學表明其態度的作家,他只運用他的手段,即寫下來的文字來行動。他所能夠獲得的一切榮譽都會使其讀者產生一種壓力,我認為這種壓力是不可取的。」

或許,正是不以名譽和財富為目標的熱愛,造就真正的「諾貝爾」。


註:文中圖片來自網絡

配圖/阿V

文字/阿V

相關焦點

  • 諾貝爾:一個申請了355項專利的神奇男子
    諾貝爾全名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Alfred Bernhard Nobel)。1833年出生。大概是咱中國的道光十三年,再過6年,1839年就是林則徐虎門銷煙。一直到1896年在義大利去世。關於諾貝爾獎,還有一個人們茶餘飯後的八卦談資,就是為何沒有數學諾貝爾獎?關於這個問題,我寫在了我的微頭條中,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那看看。
  • 119年,每年發獎幾千萬,諾貝爾的遺產為什麼到現在還沒花完?
    瑞典化學家諾貝爾可以說是一個發明大王,很多人只知道他是炸藥的創始者,卻不知道他還有355項專利,他用專利獲得的財富設立了諾貝爾獎,該獎因授予全世界最偉大的成就而聞名。諾貝爾生平諾貝爾於1833年10月21日出生在瑞典的斯德哥爾摩,是伊曼努爾和卡洛琳·諾貝爾八個孩子中的第四個。
  • 諾貝爾化學獎揭曉,歷數近6年該獎項得主及主要研究
    諾貝爾基金會主任拉爾斯·海肯斯滕表示,2020年諾貝爾獎獲得者的獎金將增至1000萬瑞典克朗。據介紹,諾貝爾獎的獎金來自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遺產投資收益。其遺產總規模按照目前的價格換算,約有18億瑞典克朗。
  • 發明家諾貝爾:去世後留九百多萬美元遺產,發了一百多年還沒發完
    雖然每一年都會有不同的人獲得這個獎項,但是這也並不妨礙它的稀有程度,尤其是對於科學家們來說,成千上萬的報導,無數人的誇讚,都不如獲得諾貝爾獎的肯定來的真實,不過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這樣一個問題,諾貝爾獎的獎金是諾貝爾死後捐獻的遺產,這已經都發了這麼多年了,怎麼還沒有發完?
  • 活力男孩兒何鴻燊,寶藏男孩兒諾貝爾,輝煌遺憾皆遺產
    (聲明:經易撰查詢,有些詞彙是敏感詞,特以同音字代替,請讀者諒解)一、「活力男孩兒」 何鴻燊2020年5月26日,98歲高齡的何鴻燊去世,人們叫他「賭王」,他的資產有5000億港幣,合31億美元,204億人民幣。
  • 諾貝爾獎已發了119年,至今仍有餘錢,諾貝爾究竟留了多少遺產?
    諾貝爾獎用來頒發給獲獎者的獎金是創立者所留下的遺產,這個獎項從設立至今已經頒發了119年了,授予了919位科學家和24個科研團體,但是至今還有剩餘可以支撐接下來的獎項頒發,那麼諾貝爾到底留了多少錢才可以支撐這麼長時間呢?諾貝爾生平諾貝爾可不僅僅只是國際大獎的創立者,他本人也是一位有名的瑞典科學家。
  • 諾貝爾獎已發了119年,至今仍有餘錢,諾貝爾究竟留了多少遺產?
    諾貝爾獎用來頒發給獲獎者的獎金是創立者所留下的遺產,這個獎項從設立至今已經頒發了119年了,授予了919位科學家和24個科研團體,但是至今還有剩餘可以支撐接下來的獎項頒發,那麼諾貝爾到底留了多少錢才可以支撐這麼長時間呢?
  • 諾貝爾化學獎背後的專利大戰,百億美元市場將花落誰家?
    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在本周揭開序幕,2020年度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也隨之揭曉,由基因編輯技術CRISPR發明者珍妮佛.杜德納(Jennifer Doudna)、埃馬紐埃爾.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兩位女性學者共同獲此殊榮。
  • 諾貝爾獎已經發了119年,至今仍有餘錢,諾貝爾究竟留下了多少遺產?
    ——雨果 諾貝爾獎一直被視為各個領域的最高獎項,它的獲獎者必須是公認的「世界上在6個領域中對人類做出最大貢獻的人」,所以諾貝爾獎也一直被認為是人所能獲得的最高榮譽之一。從設立至今,諾貝爾獎已經授予了919位個人和24個團體,這背後的榮光都離不開一個人的貢獻——諾貝爾獎創始人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
  •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歷數近6年該獎項得主及主要研究
    受新冠疫情影響,在2020年12諾貝爾基金會主任拉爾斯·海肯斯滕表示,2020年諾貝爾獎獲得者的獎金將增至1000萬瑞典克朗。據介紹,諾貝爾獎的獎金來自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遺產投資收益。其遺產總規模按照目前的價格換算,約有18億瑞典克朗。
  • 諾貝爾獎頒發了一百多年,為什麼還有獎金,諾貝爾遺產有多少?
    現在每年諾貝爾獎共設立6個獎項,已經頒發了119年,共頒發給了900多人,看這情況肯定還會持續很多年,那麼有人會疑問為什麼頒發了這麼多獎金,諾貝爾獎還有餘錢,難道他生前是世界首富?接下來我們就講講諾貝爾。
  • 比諾貝爾獎更重要的是什麼?中國人諾獎情結背後透露著4點渴望
    自諾貝爾獎頒獎以來,以中國國籍獲得諾貝爾獎的僅2人,即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屠呦呦、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以外籍華人身份獲得諾貝爾獎的人也只有10人,其中還包括帶有明顯政治色彩的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2人。
  • 比諾貝爾獎更重要的是什麼?國人諾獎情結背後透露著4點渴望
    自諾貝爾獎頒獎以來,以中國國籍獲得諾貝爾獎的僅2人,即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屠呦呦、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以外籍華人身份獲得諾貝爾獎的人也只有10人,其中還包括帶有明顯政治色彩的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2人。這個數量在諾貝爾獎頒獎歷史上屬於微乎其微的比例,也因此使得諾貝爾獎情結揮之不去,遠比國足奪冠的期待性更強。那麼,國人諾貝爾獎情結揮之不去的原因是什麼?
  • 諾貝爾當年留了多少遺產
    生於1833年的諾貝爾,是瑞典頂級的科學家,他自幼聰慧,且又好學,年紀輕輕也便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長大後,便留學美國,再有就是歐洲的許多國家。本就聰明,又好學,再又是接觸了許多知識,大大地開拓了眼見,他學到了前所未聞的東西,但最感興趣的,還是化學。諾貝爾最感興趣的還是化學,或許他生來就是這塊料吧。他發明了炸藥,並在1867年獲得了英國的炸藥專利。
  • 諾貝爾當年留了多少遺產?
    他發明了炸藥,並在1867年獲得了英國的炸藥專利。這個時候,他聲名鵲起,同時,又讓他賺得了錢財。再一步一步發展起來之後,諾貝爾成為了著名的化學家、發明家以及工程師,名氣有了,錢財有了,接下來的,該是享受了吧? 不是的。 誰也沒能想到,諾貝爾居然將一輩子所賺得的錢財,全部捐出,並創立了一個「諾貝爾獎」。
  • 諾貝爾獎發了120年,卻還有錢發,那諾貝爾生前究竟有多少錢?
    雖然說諾貝爾和平獎有時候評的十分拉胯,但是在物理、化學、醫學等幾個領域的諾獎含金量還是非常高的,能夠獲得這些殊榮的科學家,無一例外都是各自領域的佼佼者。諾貝爾獎每年頒發一次,通常會在每年的10月公布獲獎名單,而頒獎典禮則是每年的12月10日,這一天也是諾貝爾去世的紀念日。
  • 6米毫米波射電望遠鏡被評為日本天文遺產
    2020年9月14日,日本天文學會向6米毫米波射電望遠鏡贈予了日本天文遺產證書和銘牌。室內舉行的贈予儀式結束後,學會在6米毫米波望遠鏡的前面拍攝了紀念照片。紀念銘牌將於近期設立在6米毫米波望遠鏡的周圍。在6米毫米波射電望遠鏡前拍攝的紀念照片。
  • 諾貝爾的遺產約920萬美元,為何獎金還沒有發完?甚至越來越多
    作為科學界最重要的一個獎項,幾乎每年的諾貝爾獎項頒獎典禮都可以稱得上是一個世界性的「狂歡節」。他不但意味著人類在科學以及學術領域又做出了重大突破,同時還給每一個獲獎的科學家以及學者都帶去了莫大的榮耀,當然,還有一筆豐厚的獎金。
  • 為何諾貝爾獎金髮了118年,還沒有發完?他生前到底留了多少遺產
    這些發明都給人類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這些做出了巨大成就的發明家不僅僅取得終生的榮譽,更讓世人難以忘懷,隨著世界的進步,反觀國外也有不少偉大的發明。在1863年的秋天,諾貝爾成功的發明了硝化甘油炸藥用雷管,並為之申請了專利。次年,硝化甘油工廠慘遭爆炸,另一個弟弟也因此身亡,最終還是關閉工廠後又去了德國。 不過在三年後,即1866年,諾貝爾發明了甘油炸藥,次年又發明了諾貝爾雷管,1878年發明可塑炸藥;1887年取得噴射炮彈火藥的專利等等,諾貝爾的感情也因為自己的事業耽誤了,導致諾貝爾一生未娶,也沒有子嗣。
  • 諾貝爾獎金還剩多少錢?為何發放了一百多年還沒發完
    這個獎項是瑞典諾貝爾設立的,有人想問了諾貝爾獎金還有多少錢呢發放了一百多年還在繼續發放著。和探秘志共同了解下。諾貝爾獎的重大意義諾貝爾是一個有名的發明家,他本人就有幾百個專利,同時他還有著自己的商業帝國,在商業方面的成就很不錯,全世界很多國家都有他的企業。他在去世之前立下了遺囑要用自己的遺產建立一個基金會,專門頒發獎項給為人類做出巨大貢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