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諾貝爾獎更重要的是什麼?中國人諾獎情結背後透露著4點渴望

2020-10-06 教育放大鏡

從10月5日開始直到諾貝爾獎頒獎儀式結束,又進入了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時間」。諾貝爾獎因為其權威性而廣受世界的關注,獲得諾貝爾獎意味著該獲獎者在某一領域的研究代表著世界最高水平。也正是因為如此,隨著諾貝爾獎各大獎項的不斷出爐,國人的諾貝爾獎情結又將隨之而來。自諾貝爾獎頒獎以來,以中國國籍獲得諾貝爾獎的僅2人,即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屠呦呦、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以外籍華人身份獲得諾貝爾獎的人也只有10人,其中還包括帶有明顯政治色彩的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2人。這個數量在諾貝爾獎頒獎歷史上屬於微乎其微的比例,也因此使得諾貝爾獎情結揮之不去,遠比國足奪冠的期待性更強。

那麼,國人諾貝爾獎情結揮之不去的原因是什麼?比諾貝爾獎更重要的是什麼?小編認為,這背後實際上透露著4點渴望。

1.渴望科技實力不斷強大的願望強烈

#在和平與發展仍然是世界主流的基礎之上,國際競爭的實質就是人才的競爭,歸根結底也是科技的競爭。沒有科技的強大就沒有國家的強大,也談不上經濟社會發展的進步,更沒有立足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底氣和信心。從近幾年的情況來看,我國越來越重視科技對於國家綜合國力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作用,對科技創新的投入越來越大,實際上也反映出國人渴望科技實力不斷強大的強烈願望。而獲得諾貝爾獎便是最好的體現之一。

2.渴望重視基礎原始創新的願望強烈

從諾獎頒獎歷史來看,獲得諾獎的科學家一般都是從事基礎理論研究和原始創新創造的人,他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重複做著同樣事情,最終取得了成功,獲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反觀國內現在的科研,從公開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可以看出,絕大多數都是圍繞實際需求出發而進行的科學研究,很少有基礎創新的研究。反觀隔壁的小國日本,本世紀以來已經有19人獲得諾獎了,幾乎是一年一個多概率,這主要得益於他們對原始創新的重視。

3.渴望改革人才評價機制的願望強烈

長期以來,唯論文是評價人才的最重要指標,有些研究剛開始就有人搶著要發表論文,深怕被他人搶先一步發表了。另外,參評院士等各種人才方面項目的評選以及國家「三大獎」等榮譽的評選都離不開論文和科研成果產出,往往這個科研成果要得到廣泛運用並且產生實際效益之後才能得到肯定。這使得沒有人願意乾等十幾年如一日的從事基礎原始創新,抓緊成果轉化卻變成了共同的追求目標。

4.渴望改革人才培養體系的願望強烈

獲得諾獎需要一批又一批的科學家接續奮鬥,需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不斷成長,人才培養是其中的重要基礎。當前,我國的素質教育雖然已經全面鋪開,但實際上還是走著應試教育的老路:從小學到大學有考不完的各種考試,有不斷增加的學業負擔和各種培訓班,卻缺少對創新意識的培養。前不久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在該校開學典禮上的講話,似乎讓我們看到了一些不一樣的人才培養體系:鼓勵同學們保持好奇心和原動力。在這種人才培養思想教育下的人才能更好地肩負起國人諾獎的夢想。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將會獲得諾貝爾獎!

相關焦點

  • 比諾貝爾獎更重要的是什麼?國人諾獎情結背後透露著4點渴望
    那麼,國人諾貝爾獎情結揮之不去的原因是什麼?比諾貝爾獎更重要的是什麼?小編認為,這背後實際上透露著4點渴望。1.渴望科技實力不斷強大的願望強烈在和平與發展仍然是世界主流的基礎之上,國際競爭的實質就是人才的競爭,歸根結底也是科技的競爭。
  • 何兆武:少點諾獎情結,多些牛頓創新
    針對國人一直糾結的諾獎問題,何先生十多年前就安慰過大家:「問題並不在於某個學校出了幾個諾獎(或其他什麼獎)的得主,而在於它是否能培養出一批人才,能否開創並領導一個國家、一個時代的學風。偉大的學術與學風不可能是靠媒體炒作吹捧出來的,也不是靠金錢、物質刺激或關係學所培養出來的,而是要靠有一批先進思想者憑自己的勞動所創造出來的。」
  • 諾獎熱背後,帶來4點冷思考
    今年的諾獎同往年一樣,出現了一些爭議。首當其衝的便是華人科學家張鋒無緣諾貝爾化學獎。與此同時,人們仍在期待中國的下一個諾獎何時到來。諾獎熱的背後,到底給我們帶來哪些冷思考?科學研究只有第一,沒有第二CRISPR-Cas9是近年來最引人矚目的基因編輯技術,被譽為「上帝的剪刀」,也是諾獎的大熱候選。但很遺憾,為這一技術作出重要貢獻的華人科學家張鋒並未獲獎。
  • 自從中國人得過諾獎,就不再那麼在乎它了
    作為純文學和大眾最重要的交集,諾貝爾文學獎讓純文學話題有了進入大眾視野的機會。對比自然科學,文學顯然誰都能聊兩句,也是諾獎最易攻破的堡壘,因而被寄予過長期的「面子希望」。次次諾獎,你次次都覺得爆冷,可能不是獎的問題。
  • 中國人如何才能拿到更多諾獎?
    ,其實,中國人也是拿過諾貝爾獎的,我這裡說的中國人是指有中國國籍的人。這樣的機制,難以產生更多諾獎科學家很正常。最後我們甚至可以驕傲地說:我們瞧不起諾獎,為什麼?看看,諾獎獲得者又如何?還不是要在房價面前英雄氣短。
  • 諾獎得主40多篇論文作假?諾獎背後的風起雲湧
    經過這個事件,我們不經開始思考這些論文平臺對於這些諾獎得主的作假論文的態度,真的能做到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嗎? 又或者,諾獎得主真的可以犯這樣的錯誤嗎? 由人締造的科學奇蹟——諾獎評選流程 諾獎的評選流程被分為2個主要的階段:提名和評選 提名階段:在諾獎頒發的前一年9月,由諾貝爾委員會向各個領域的傑出代表性人物送出
  • 中國人的諾貝爾獎情結
    中國人對諾獎的這種狂熱追捧反映了兩個方面的問題,第一就是國人對自己國家的科技實力不自信,也是我們常說的崇洋媚外的一種心理表現。另一個方面就是國內在創新、科技研發領域存在很多弊端,阻礙了中國在科學、科技創新等領域的發展。個人認為要改變中國人對盲目諾貝爾獎的崇拜,中國人科學家在諾貝爾獎上取得突破,需要做好以下一些事情:1、設立自己的權威性獎。
  • 錢江晚報:韓春雨事件背後的諾獎焦慮
    原標題:韓春雨事件背後的諾獎焦慮   一般人,只知道圖書編輯,報刊編輯;「基因編輯」,離大眾太遠,太高深。但是,這個本來遠在大眾視野之外的科研課題,眼下成了社會廣泛關注的熱點。
  • 首位被諾獎提名的中國人,曾成功遏制一場世界性的滅亡災難
    首位被諾獎提名的中國人,曾成功遏制一場世界性的滅亡災難國人歷來有對諾貝爾獎的情結。魯迅當年曾拒絕了諾獎的提名,認為中國人得了這個獎會驕傲,這成了國人的一個遺憾,直到多年後,莫言、屠呦呦相繼獲得諾貝爾獎,才讓這個遺憾圓滿。
  • 諾獎熱背後帶來的冷思考:發頂刊真的重要嗎?
    今年的諾獎同往年一樣,出現了一些爭議。首當其衝的便是華人科學家張鋒無緣諾貝爾化學獎。與此同時,人們仍在期待中國的下一個諾獎何時到來。諾獎熱的背後,到底給我們帶來哪些冷思考?科學研究只有第一,沒有第二CRISPR-Cas9是近年來最引人矚目的基因編輯技術,被譽為「上帝的剪刀」,也是諾獎的大熱候選。但很遺憾,為這一技術作出重要貢獻的華人科學家張鋒並未獲獎。
  • 錢學森的侄子比普通人聰明,在獲得諾獎之後,卻承認他不是中國人
    更不用說他的「冷血」價值觀了,他對自己的利益是執著和執著的,在自己熱愛的道路上也堅持不懈地努力。毫無疑問,以錢永健教授為例是可行的。16歲時,他在美國處獲得了「少年諾貝爾獎」,研究了易受硫氰酸鹽的腐蝕。20歲時,他獲得了哈佛大學化學和物理學士學位。他的才華和卓越是有目共睹的。之後,他獲得了劍橋大學的博士學位博士後。
  • 諾獎獲得者的國籍真的很重要
    預測將上榜的21名科學家中,包括中國飛彈之父錢學森的堂侄錢永健,他憑利用水母發出綠光的能量應用在實驗中,有望奪化學諾獎。(中新社10月5日)面對新一輪諾獎的揭曉,內心酸澀的國人早已習慣從名單中儘可能疏理一些聊以自慰的因素,所以錢永健與錢學森的特殊身份能夠迅速抓住公眾的眼球,儘管在他的個人介紹欄裡明確寫著"美國國籍"。
  • 諾獎得主本庶佑透露搞科研的背後原因
    在昨天的新聞發布會上,諾獎委員會成員透露,當76歲的本庶佑在電話那頭得知自己獲獎時表現得很平靜,甚至還有些害羞。本庶佑在日本國內的記者會上稱:「感到非常光榮。向長期支持我的家人以及多到數不盡的人們表示感謝。」他還就成為獲獎理由的研究成果表示:「被從重病中得以恢復的人說『變得精神起來是多虧了你』的時候,真的感到研究很有意義。」
  • 國人何時再獲諾獎:一個沉默的話題
    科學網作者:李明陽  諾獎中的和平獎、文學獎,由於多多少少涉及了一些政治因素,或者評價標準比較模糊,其公正性、權威性存在些許爭議。其他四個獎項,尤其是生理學或醫學、物理學、化學學科的諾獎提名,通常都沒有多大爭議。
  • 辦教育獎設置比諾貝爾獎更高的獎金,中國人的公益姿勢太美!
    設立比諾貝爾獎金更高的獎 捐贈近百億辦教育假如你突然實了現財務自由,你會想要做什麼?陳一丹是網際網路巨頭騰訊的創始人之一,他很早就實現了財務自由——21年前,他和馬化騰等五個年輕人合夥創業,不過六年,騰訊上市,他獲得財富的速度只能用眩暈來形容,「就知道有個數字,會在增長」。
  • 那些年,與諾獎擦肩而過的中國人
    與諾獎擦肩而過的中國人在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前,網友對這個獎是嗤之以鼻的,認為是資本主義國家的資產階級評選出來的有網友會覺得諾獎評委會是故意拿莫言來歧視中國人,雖然沒有直接的證據來證明這一點,但有兩個奇怪的地方讓人匪夷所思。
  • 我的諾獎情結
    我的諾獎情結金羊網  作者:曾昭時  2020-11-09 那⼀年他整整80歲,看上去身體很健康,笑得也⼗分燦爛。
  • 院子,中國人的情結
    院子,是中國人的情結。在這裡,我們有太多回憶、感情、體會、美好的願望。 院子可以精緻靈巧 也可以是樸質敦厚 無論它是什麼風格
  • 【重要通知】我準備報名明年的搞笑諾獎了!請大家支持我!
    今天我乾脆就給大家介紹下這個獎究竟多搞笑多牛逼,說不定明年你就在獲獎名單看到我了一、什麼是搞笑諾獎?水平直逼諾獎!很多人以為搞笑諾獎就是個野雞獎,每年就隨便盤點幾個沙雕論文,大家口嗨一下就散場,評選人的學歷撐死也就是個銀教授之類的...錯!
  • 2020年拉斯克獎停發,「諾獎風向標」不指風向了...
    這應該是拉斯克獎自創立的第75年來第一次停發獎項。至於拉斯克獎為何今年不頒發,想必大家都知道答案: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 由於每年拉斯克獎都是在9月初公布,比諾貝爾獎提前大半個月,因此被譽為「諾獎風向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