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獎得主本庶佑透露搞科研的背後原因

2021-01-13 健康界

10月1日,日本京都,日本免疫學家本庶佑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後出席新聞發布會。

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被授予美國免疫學家艾利森以及日本免疫學家本庶佑,以表彰他們發現可使攻擊體內異物的免疫反應停下的蛋白質,為癌症免疫療法藥物研發開闢了道路。

在昨天的新聞發布會上,諾獎委員會成員透露,當76歲的本庶佑在電話那頭得知自己獲獎時表現得很平靜,甚至還有些害羞。

本庶佑在日本國內的記者會上稱:「感到非常光榮。向長期支持我的家人以及多到數不盡的人們表示感謝。」他還就成為獲獎理由的研究成果表示:「被從重病中得以恢復的人說『變得精神起來是多虧了你』的時候,真的感到研究很有意義。」

有趣的是,在獲獎消息剛發出時,日本國內還對本庶佑佑的姓氏起了些爭議,他究竟是姓「本庶」,還是姓「本」?據日本媒體報導,「本庶」一姓在日本頗為罕見,目前僅有30人姓該姓氏。

本庶佑的研究團隊於1992年發現作用於攻擊異物的免疫細胞表面的蛋白質「PD-1」。之後還弄清了該蛋白質是防止體內免疫細胞失控的「剎車」。

癌細胞會擅自利用這一剎車,阻止免疫細胞對自己的攻擊。如果人為地讓剎車失靈,就有可能消滅癌細胞。根據該原理,本庶等人與大阪市的小野藥品工業公司研發的「OPDIVO」被稱為免疫哨卡抑制劑,於2014年以皮膚癌為對象上市,適用範圍現已擴大至肺、腎、胃等部位的癌症。

「我希望我的研究能夠再進一步,這樣免疫療法在未來就能夠更好的幫助癌症病人們,」本庶佑在昨天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本庶佑出生於日本京都府京都市。小時候,在閱讀了日本知名細菌學家野口英世(1876-1928)的傳記後,他就立下了要成為科學家的志向。1975年,他在京都大學醫學部獲得醫學博士學位,現任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日本學士院會員。

2016年,本庶佑獲得了國際科學大獎京都獎基礎科學獎項。他在領獎時說:「做研究不僅僅要埋頭苦讀。閱讀和記住那些論文是不會造就一個好的研究者的。要通過好奇心來自我驅動,且要有勇氣面對挑戰。在我看來,這才是科學的起點。」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當晚向他致電錶達祝福稱:「您的研究成果給眾多癌症患者帶來希望與光明。」

事實上,從1901年至2018年的諾貝爾獎頒發歷史中,日本是歐美之外獲獎最多的國家,達27人,共包括物理學獎11人、化學獎7人、生理學或醫學獎5人、文學獎3人、和平獎1人。進入21世紀後,日本人的獲獎次數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

持續的國家投入、科研環境、國民教育、民族性格種種因素將日本的科學提升到了國際頂尖水平。

早在1995年,日本國會就通過了《科學技術基本法》,其後制定了多個5年計劃。從2005年到2015年,日本這十年的科研經費平均達到國內生產總值的3%,居發達國家首位,而2016年美國為2.8%,約4650億美元。

2001年3月,在第二基本計劃裡,日本明確提出「50年拿30個諾貝爾獎」的目標。進入21世紀到本年度,已有18位日本人獲諾獎,距當年的計劃已實現大半。」

憑藉著舉國在基礎科學的重視和不斷投入,日本人已經在半導體晶片、光學、超級計算機、超高精度工具機、工業機器人、頂尖精密儀器、全球碳纖維、全球工程器械、發電用燃氣機輪等領域掌握著核心力量。

相關焦點

  • 日本諾獎得主本庶佑澄清「病毒起源」謠言
    (抗擊新冠肺炎)日本諾獎得主本庶佑澄清「病毒起源」謠言中新社東京5月3日電 據日本媒體報導,近日有人假借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日本著名免疫學家本庶佑之名,通過英語等語言傳播「新冠病毒是人工製造的」等虛假消息
  • 銳參考 | 諾獎新晉得主本庶佑的獨創秘訣?答案就是六個「C」
    這幾天,這些年輕人格外神採飛揚,因為他們的教授、這裡的 「掌門人」 本庶佑剛剛獲得2018年度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是的,這裡就是京都大學免疫基因組醫學研究室。瑞典卡羅琳醫學院10月1日宣布,將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兩位免疫學家——美國的詹姆斯·艾利森和日本的本庶佑,以表彰他們在癌症免疫治療方面的貢獻。本庶佑的主要成就是對免疫細胞「剎車」分子PD-1的發現和應用。
  • 諾獎得主漏報22億專利收入!日本醫藥圈到底發生了什麼?
    柯北很少講諾貝爾獎,一是因為諾獎很專業,即使專利文本能看到,也搞不清楚在說些什麼;二是僅僅說專利,貌似沒什麼意思。不過,今天這個很有意思,日本的一位諾獎得主居然因為漏報專利收入,而被告上了法庭。1、 諾獎得主本庶佑的「專利風波」本庶佑在日本醫學界有很高的地位,他是日本免疫學家、醫學家,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並且在2018年因發現了抑制負免疫調節的癌症療法,與美國醫學家詹姆斯
  • 諾獎得主本庶佑:CNS這些頂刊觀點有九成不正確,不要盲從迷信,搞...
    請為「科研動態」設置星標(具體操作見文末動圖),文章點一下「在看」,保持互動熱度,就能及時收到每期推送啦。日本免疫學家本庶佑(Tasuku Honjo),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2020年諾貝爾獎3大自然科學獎已經全部揭曉,華人科學家無一獲獎。昨日,#諾貝爾化學獎沒有張鋒#一度登上微博熱搜,諾獎可說是國人心中一直的痛。
  • 2018年諾獎得主詹姆斯·艾利森:高中差點「肄業」
    原標題:高中差點「肄業」 努力奪得「諾獎」   2018年諾貝爾獎得主的主題演講於12月7日~8日在瑞典舉行,並面向公眾開放。每場正式演講開始前,諾爾貝基金會的相關委員會都會向公眾分享獲獎者的一些小故事。這堪比學術演講主餐前一道美味前菜。
  • 諾獎得主本庶佑稱新冠病毒系「人造」?本人親自澄清怒斥假信息
    帖子稱,曾任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訪問研究員的日本諾貝爾醫學獎得主本庶佑(Tasuku Honjo)教授爆料說,新冠病毒是「中國研製」的。然而,帖子出來沒兩天,本庶佑教授就親自發表聲明予以澄清,怒斥這些帖子都是假信息。美國媒體也以事實說話,再次給新冠病毒起源陰謀論打了臉。 △美國媒體Heavy報導, 無證據表明本庶佑教授曾說過新冠病毒系「人造」。
  • 本庶佑獲諾獎:獎是真獎 藥非神藥
    據《日本經濟新聞》10月2日報導,本庶佑在接受該報專訪時,談到了他獲獎的原因、獲獎後的打算和希望。他說,他開展研究工作時,正趕上日本科研經費增長期,從年輕時就能夠獲得研究補助資金,得到周圍人們的各種支持,所以他從來沒有過放棄研究的念頭。他打算把獎金捐贈給支持青年科研人員基礎研究的基金。
  • 19年19位諾獎得主!日本人是如何成為「諾獎收割機」的?
    相比之下,算上吉野彰,日本已經總共產生了27位諾獎得主,其中有三分之二(18位)出現在2000年之後,平均一年一位!那麼,究竟是什麼力量讓日本可以在新世紀迅速成為諾獎收割機的呢?1失去的三十年中,日本並沒有失去科研提起日本,經濟學界經常會說到一個詞——「失去的三十年」。
  • 諾獎得主本庶佑起訴小野製藥拖欠220億PD-1專利費,並承諾將全部捐獻用於支持年輕學者
    上周五,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本
  • 中國的動向引人關注,日本諾獎得主癌症免疫專家本庶佑如是看新冠
    日本經濟新聞採訪諾獎得主本庶佑談新冠疫情。本庶佑是日本分子生物學專家,2018年因發現癌症免疫療法獲得諾貝爾獎。在新型冠狀病毒對策方面,本庶佑建議大幅增強檢測能力。據本庶佑表示,僅僅是一個變異的病毒就能讓世界陷入混亂。估計會有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麼,但這就是現實。
  • 本庶佑獲諾獎:獎是真獎 藥非神藥—新聞—科學網
    本庶佑獲獎的理由是:發現抑制人體免疫能力的物質並弄清其機制,對研製癌症藥物Opdivo(Nivolumab)、確立「癌症免疫療法」作出了貢獻。 據《日本經濟新聞》10月2日報導,本庶佑在接受該報專訪時,談到了他獲獎的原因、獲獎後的打算和希望。他說,他開展研究工作時,正趕上日本科研經費增長期,從年輕時就能夠獲得研究補助資金,得到周圍人們的各種支持,所以他從來沒有過放棄研究的念頭。
  • 諾獎得主本庶佑起訴小野製藥,尋求226億日元抗癌藥專利費
    日前,現年78歲的諾貝爾獎得主本庶佑(Tasuku Honjo)宣布將對日本小野藥業(Ono Pharmaceutical Co.)提起法律訴訟,要求獲得226億日元(約合2.07億美元)的PD-1抗癌藥物Opdivo的專利使用費。
  • 諾獎得主本庶佑:頂刊觀點有九成不正確,搞科研要做到六個C
    本文就為大家分享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國際著名的日本免疫學家本庶佑(Tasuku Honjo),他關於科研與創新,青年科學家和研究生應該如何搞科研,如何求學,要具備哪些素質和方法,以及如何培養學生等等方面的觀點,比如本庶佑認為真正一流的工作往往沒有發表在頂級期刊上
  • 本庶佑的故事:思想自由馳騁、治學雞蛋裡挑骨頭
    來源:微信公眾號「客觀日本」 瑞典當地時間10月1日上午11時30分(北京時間17時30分),卡羅琳斯卡醫學院(Karolinska Institute)宣布了今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花落美日兩家,分別授予了美國德克薩斯州立大學詹姆斯・P・艾利森(James・P・Allison)教授與日本京都大學本庶佑(Tasuku
  • 諾獎獲得者本庶佑成立「本庶佑有志基金」 獲友人1億日元捐款
    人民網東京12月27日電 綜合日本《讀賣新聞》的報導,獲得今年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的日本京都大學教授本庶佑26日在京都大學召開的媒體說明會上透露,他用獎金成立的扶持青年科研人員的「本庶佑有志基金」獲得了一名友人1億日元的捐款。
  • 日本諾獎得主解讀「它編入了DNA」
    日本諾獎得主本庶佑嘗試從生物學角度回答這個問題,他認為人的幸福感是建立在對五官的適當刺激以及對不安感消除的基礎上,他甚至認為幸福感或許已經寫入了人類的DNA中。唯有這樣的幸福「獎勵」,人類才得以生存至今。
  • 諾獎得主本庶佑:到2050年憑藉免疫療法可治療癌症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據日本共同社報導,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京都大學特別教授本庶佑6日下午在斯德哥爾摩的卡羅林斯卡學院召開正式記者會,談及對未來的展望時稱「到2050年,幾乎所有癌症都能憑藉免疫療法得到治療
  • 諾獎得主本庶佑:2050年免疫療法可治療癌症—新聞—科學網
    中新網12月7日電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京都大學特別教授本庶佑6日下午在斯德哥爾摩的卡羅林斯卡學院召開正式記者會
  • 諾獎熱背後帶來的冷思考:發頂刊真的重要嗎?
    今年的諾獎同往年一樣,出現了一些爭議。首當其衝的便是華人科學家張鋒無緣諾貝爾化學獎。與此同時,人們仍在期待中國的下一個諾獎何時到來。諾獎熱的背後,到底給我們帶來哪些冷思考?許多獲得良好應用的技術在評獎時也會回溯其源頭創新,這可能是張鋒未獲獎的原因之一。不過,雖然與此次諾獎無緣,但張鋒通過快速通道率先獲得了CRISPR技術核心專利,可將這一技術應用於包括植物、動物和人類在內的所有真核生物,商業前景廣闊。1982年出生的張鋒今年還不到40歲,未來還有無限可能。
  • 關注|日本諾獎得主將把藥企告上法庭
    撰文 | Leon責編 | 雪月上周五,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本庶佑(Tasuku Honjo)宣布將起訴位於日本大阪的小野製藥公司(Ono Pharmaceutical),原因是後者拖欠了220億日元(約合14.4億人民幣)的專利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