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耗時最長的實驗,將鋼筋混凝土放進海水30年,到底有何意義

2020-09-03 玄憫憶史

引言

雖然我們國家經濟發展的速度非常快,而且經濟總量也達到全球第二,但現在我們還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為了讓民族復興起來,我們國家也做了很多的努力,其中就有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大家都知道,科學技術想要發展起來,實驗是必不可少的。今天我們就來說下我國耗費時間最長的實驗:將鋼筋混泥土放進海水裡面30年。那麼,這個實驗到底是有著什麼意義呢?

01

這個實驗跟海洋工程有關,實驗的目的是為了研究不同材質的鋼筋混泥土,發現他們的哪種材質才是最好的,為研究出更好的鋼筋混泥土。大家都知道,海水帶有鹽分是鹹的,這也是海水不能被我們所用的原因。除了味道是鹹的以外,海水還對鋼筋具有腐蝕性,一旦我們泡在海水裡面的鋼筋被海水腐蝕了,那麼對於海洋工程來說,危險是非常大的。

為了解決這個難題,我們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發明出不會被海水腐蝕的鋼筋混泥土,因此,我們才會有這個長達30年的實驗。這個實驗比較枯燥,而且過程也是非常的簡單,就是把鋼筋混泥土放進海水裡面,然後每天觀察鋼筋混泥土的狀態。值得注意的是,這個實驗所需要經過的時間,竟然達到了整整三十年,足以可見這個實驗的繁雜了。

02

經過很多專家的努力,到了後面的時候,我們國家的科學院基本上已經了解鋼筋混泥土在海水中不同時間的耐腐蝕性了。為此,我們國家還特意根據這些數據,專門出臺了有關於鋼筋混泥土的標準。當然,雖然實驗取得了不錯的成功,但我們的腳步不能因此而停下來,於是我們就開始了新的實驗。

這個實驗是希望能夠找到,讓鋼筋混泥土的抗腐蝕性增加的辦法,而這個實驗也是持續了幾十年之後,我們才找到有效的辦法。在這幾十年的時間裡面,無數的專家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終於發明了一種能夠高度抗腐蝕的鋼筋混泥土。因為這種鋼筋混泥土的出現,國際上對於我們國家一片讚譽,我們國家在鋼筋混泥土這個方面也大大的出了風頭。這種鋼筋混泥土的出現,讓世界各大工程都使用上了,最出名的代表就是港珠澳大橋

港珠澳大橋非常的了不起,直接將三個城市連接起來,從名字上來看,這種大橋的地位就非常的不一般。想要建成這座大橋可不是什麼簡單事,除了需要高度發達的技術之外,各種高標準的材料更是必不可少的,缺少了任何一樣,這座大橋都是無法誕生的。可以說,正是有這種高度抗腐蝕的鋼筋混泥土的出現,港珠澳大橋才有存在的可能性,不然國家也不會花費大量的人力還有物力,專門去建立一座隨時可能崩潰的大橋。

結語

科學實驗的過程可能非常的枯燥,需要很強的耐心。我們國家之所以在幾十年的時間裡面,就發展成為現在這個樣子,可以說很多科研人員都是功不可沒的。

相關焦點

  • 我國耗時最長的實驗,將鋼筋混凝土放入海水30年,究竟有啥意義?
    我國經濟能夠有如今的蓬勃發展,離不開幾代科研工作者的辛勤工作,時至今日,我們每個人都在為中國夢奮鬥著,未來可期,勝利指日可待。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我國做了很多重要的科學實驗,其中有很多工作,大家會感覺既單調又枯燥。比如我國就一項實驗,將鋼筋混凝土放入海水中,靜待其變,這項觀察長達30年之久,堪稱耗時最長的實驗,究竟有啥意義?
  • 我國耗時最長的實驗,把鋼筋混凝土放到海水30年,究竟有啥意義?
    就比如我國耗時最長的實驗,把鋼筋混凝土放到海水30年,究竟有啥意義?眾所周知,海水都是鹹的,這主要是因為海水中含有大量的氯鹽,這些氯鹽雖然不起眼但是卻有腐蝕鋼筋的本事,一旦浸泡在海水中的鋼筋被腐蝕掉之後將會對海上的工程造成極大的威脅。
  • 我國最耗時的實驗,將鋼筋混凝土放入海水30年,意義何在?
    最後,這些科學家們得出一個非常驚人的結論,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這些在碼頭搭建的鋼筋都遭到相當大程度的腐蝕。而這些鋼筋的腐蝕,也導致該碼頭的使用壽命大大縮短。但在當時的中國,並沒有就鋼筋的要求有相關的標準,更沒有規定鋼筋的使用年限。科學家們為了證明這個事情做了一個實驗,我國最耗時的實驗,將鋼筋混凝土放入海水30年,意義何在?
  • 我國最耗時的實驗,將鋼筋混凝土放入海水30年,意義何在?
    最後,這些科學家們得出一個非常驚人的結論,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這些在碼頭搭建的鋼筋都遭到相當大程度的腐蝕。而這些鋼筋的腐蝕,也導致該碼頭的使用壽命大大縮短。但在當時的中國,並沒有就鋼筋的要求有相關的標準,更沒有規定鋼筋的使用年限。科學家們為了證明這個事情做了一個實驗,我國最耗時的實驗,將鋼筋混凝土放入海水30年,意義何在?
  • 中國耗時最長實驗,將鋼筋混凝土放入海水30年,其中有啥意義?
    這項實驗並不像大家想像中的那樣高大上,科學家將鋼筋混凝土放入海水30年,然後實時監控鋼筋混凝土發生的變化,那麼其中有什麼意義呢?海港是對外交流必不可少的基礎設施,因此各國都在加大研發力度,想要找出能夠抵抗住海水侵蝕的方法。1987年的時候,我國的科學家便做了一項實驗,他們想要測試海水中的鹽分對鋼筋混凝土結構建築的侵蝕究竟有多快。
  • 中國耗時最長實驗,將鋼筋混凝土放入海水30年,其中有啥意義?
    科學的發展有一個過程,我國曾經做過一項試驗,花了足足30年的時間,最終取得的成果舉世矚目,這是什麼實驗呢?這項實驗並不像大家想像中的那樣高大上,科學家將鋼筋混凝土放入海水30年,然後實時監控鋼筋混凝土發生的變化,那麼其中有什麼意義呢?一、海洋建築物面臨的問題水是生命之源,地球上所有在陸地和在空中的生物最開始都是來源於水中。
  • 耗時最長的實驗,為等一塊瀝青滴落,送走了兩個教授,有何意義?
    人類在科學領域的前行,都是通過無數次的實驗鋪墊的,實驗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對向來嚴謹的科學來說,實驗是非常重要的,任何一個科學家在得出有用的結論之前,都會進行大量的實驗,通過成百上千篇的論文總結,最終才得到結論。
  • 世界上耗時最長的物理實驗,進行了快100年,到底在研究什麼?
    導語:世界上耗時最長的物理實驗,進行了快100年,到底在研究什麼?說到物理實驗,可能大家都不會陌生了,因為這是我們很常見的東西,比如說我們在上物理課的時候,都有做過一些物理實驗。包括電學實驗、力學實驗、熱學實驗、光學實驗等等,常用於驗證物理學科的定理定律。一般來說,我們做的實驗都是比較快的,尤其是物理實驗,最長几個月的時間都可以完成了。但是世界上耗時最長的物理實驗,進行了快100年,可能大家會有些好奇,這個實驗到底在研究什麼?
  • 科學史上耗時最長的實驗——瀝青滴落實驗!它究竟有什麼意義?
    科學家為什麼要如此耗時耗力地用瀝青做實驗呢?瀝青滴落實驗開始於1927年,著名科學家託馬斯·帕內爾將瀝青倒在封口的漏鬥裡面,然後在漏鬥裡又放了一個燒杯。三年之後,託馬斯·帕內爾將該漏鬥的封口剪開,使得瀝青能夠以緩慢的速度從封口位置流出,進入燒杯裡面!科學史上耗時最長的實驗便開始了。
  • 古羅馬混凝土完爆現代材料:已防2000年海水侵蝕
    但相較之下,現代的混泥土材料只可以承受數十年的海水腐蝕。這些古羅馬的建築材料究竟為什麼會那麼耐用成了一個懸而未解的謎團。美國猶他大學的古羅馬混凝土建築研究專家瑪麗·傑克遜(Marie Jackson)表示:「考古學家們那兒或許會有』配方』。」
  • 鋼筋混凝土建築壽命究竟能有多長?
    最近一段時間,有關長沙商混站出現的混凝土質量問題,不禁讓我聯想到了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我國住宅的產權年限只有70年,但是實際使用年限只按50年設計,而此次被爆出問題的建築,混凝土強度遠遠不達標,對於70年的產權來說,已經變成了一紙空頭支票。那麼,對於鋼筋混凝土的建築來說,其壽命最長究竟有多久?
  • 鋼筋混凝土結構對鋼筋的性能有哪些要求
    問:試述鋼筋混凝土結構對鋼筋的性能有哪些要求。  答:(1)對鋼筋強度方面的要求  普通鋼筋是鋼筋混凝土結構中和預應力混凝土結構中的非預應力鋼筋,主要是HPB235、HRB335、HRB400、RRB400等熱軋鋼筋。
  • 鋼筋與混凝土的共同工作
    1 )抗壓強度:立方體強度以Icu 作為混凝土的強度等級,單位是 N/曠 (MPa) ,例如C20 表示抗壓強度為 20N/mrn2 0 規範共劃分十四個強度等級 , C15 - C80 ,級差為 5N/mrn2。2) 稜柱體抗壓強度!
  • 鋼筋混凝土內鋼筋的變化
    用於鋼筋混凝土中的鋼筋,在使用前一般都要經過除鏽處理,所謂的除鏽是指除去鋼筋的老鏽。除鏽一般有以下方法,一是在鋼筋冷拉或鋼絲調直過程中除鏽,這對大量鋼筋的除鏽是較為經濟、省力的一種辦法;二是用機械方法除鏽,如採用電動除鏽機除鏽,這種方法對鋼筋的局部除鏽較為方便。三是通過鋼筋除鏽劑進行鋼筋除鏽,採用植酸有機酸的方式進行各類不同狀態的螺紋鋼原液使用噴透噴均勻即可。四。
  • 冠縣鋼筋混凝土切割團隊
    冠縣鋼筋混凝土切割團隊擁有經驗豐富的施工隊伍和專業的混凝土切割機設備:牆鋸切割設備、繩鋸切割設備(又 名液壓牆鋸、液壓牆鋸機、牆體切割機,大型牆鋸,線鋸,金剛石繩鋸、鑽石繩鋸)牆體切割拆除設備等..目前所用的技術有火焰切割、水切割、等離子切割、數控切割等。
  • 我國科學家耗時30年測出目前最精準引力常數G
    我國科學家耗時30年測出目前最精準引力常數G為基礎物理學研究和開展空間引力波探測提供支撐本報武漢8月30日電 (記者程遠州)30日,《自然》雜誌刊發了我國科學家羅俊與其團隊測量引力常數G的最新結果,該團隊採用兩種不同方法測量
  • 大體積鋼筋混凝土筏基施工
    目前,由於混凝土結構在建設和使用過程中經常出現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裂縫,而大體積混凝土結構出現裂縫更為普遍。針對結構裂縫在施工中常見且不易控制的問題,本文將結合東一時區1號-6號樓的大體積鋼筋混凝土筏基施工情況,分析了溫度對混凝土裂縫的影響,介紹了大體積鋼筋混凝土結構裂縫控制的施工措施,以期能夠為大家提供一些參考。
  • 橋梁壽命分析的探究——鋼筋混凝土T梁疲勞性能試驗
    隨著我國交通量的不斷增加,橋梁承受反覆車載作用的疲勞問題也愈顯突出,由此導致的結構短壽服役問題亟需引起重視。2014年頒布的《公路工程技術標準》(JTG B01-2014)已明確提出橋梁應考慮壽命設計。但是,當前我國規範及標準尚缺乏針對鋼筋混凝土梁橋疲勞行為、壽命的校驗方法或理論,因此壽命設計的規定及分析實質上並不落地。
  • 鋼筋混凝土柱碳纖維加固應用技術
    碳纖維CFRP是整個土木工程界使用最為廣泛且熱門的加固材料,該項加固技術興起於20世紀80年代,於90年代後期在我國迅速發展起來,國內外很多科研單位和高校就碳纖維CFRP加固混凝土構件這項新技術進行了大量的研究。隨著試驗研究的深入,該加固技術的適用範圍不斷擴大,應用技術不斷改進。
  • 鋼筋與混凝土共同工作的原理
    2.餘熱處理鋼筋餘熱處理鋼筋是指將鋼材熱軋成型後立即穿水,進行表面冷卻控制,然後利用芯部餘熱自身完成回火處理所得的成品鋼筋,它也是帶肋鋼筋,目前僅有月牙鋼筋,其鋼筋表面及截面形狀與熱軋帶肋鋼筋相同,餘熱處理帶肋鋼筋的級別為Ⅲ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