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紀80年代的時候,中國的一家科學研究所想要就碼頭的腐蝕情況進行研究。他們採取了實地考察的方式,對華南沿海的18座碼頭進行了非常精準的科學研究,以及相關的數據分析。最後,這些科學家們得出一個非常驚人的結論,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這些在碼頭搭建的鋼筋都遭到相當大程度的腐蝕。而這些鋼筋的腐蝕,也導致該碼頭的使用壽命大大縮短。但在當時的中國,並沒有就鋼筋的要求有相關的標準,更沒有規定鋼筋的使用年限。科學家們為了證明這個事情做了一個實驗,我國最耗時的實驗,將鋼筋混凝土放入海水30年,意義何在?
對於一些海邊的建造工程來說,最大的挑戰就是海洋。海洋裡有大量的氯鹽,而這些海洋中的氯鹽會使這些臨海的工程受到腐蝕。而鋼筋要想被腐蝕,要經過一系列複雜的電化學過程。之前提到海洋裡有大量的氯鹽,鋼筋又是長期浸泡在海水之中,海洋裡的氯鹽將鋼筋表面的鈍化膜逐漸破壞。使得鋼筋裡面的鐵基沒有鈍化膜的保護,直接暴露在海水之中。
在鐵基直接暴露在海水之中後,鋼筋被腐蝕的速度就會大大加快。大家可能認為鋼筋結實,但即便再結實的鋼筋也有被海水腐蝕殆盡的一天。而鋼筋被海水嚴重腐蝕,會對整個工程造成極大的影響。
在上世紀80年代的時候,一些工程師做了一個實驗,這些工程師們想測試一下海水裡氯鹽對於建築物的腐蝕程度,工程師們將一些鋼筋的混凝土放在海水裡。便開始了對此的耐腐蝕程度的測試。大家都知道腐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所以測試的過程也極為漫長。而工程師們每天都會來試驗的地方取樣本進行研究,他們甚至把一塊混凝土整整放在海水裡30年,如此曠日持久的測試只是為了得到最精準的研究結果。
我國在混凝土研究上可以說是有著卓越的成效,我國的研究人員們用了整整30年的時間研製出了,由我們中國人自己配比後得出的一種高性能的混凝土。大家也許聽說過港珠澳大橋港珠澳大橋橫跨香港,珠海。廈門據相關資料顯示,港珠澳大橋的全長達到55km。作為一座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非常考驗工程質量。如果各項標準沒有達標的話,港珠澳大橋根本無法建成,我們建造港珠澳大橋使用的就是我國人員自行研究出的高性能混凝土。港珠澳大橋的許多基礎設施都是被完全浸泡在海水裡的。如果使用的是日常所用的混凝土的話,大橋的壽命會很短。但使用了我們最新研發的混凝土,使得大橋的壽命被極大的提高。在當初工程師們建造的時候,就是以120年的使用壽命為建造目標。
也許有人要問,之前那些工程師們為什麼要耗時30年做這樣一個實驗?意義何在?他們是為了為我國海洋工程建設,提供最基礎的數據和最基本的保障。我們中國自行研究的高性能混凝土,是一項跨時代的發明。這項發明為我們的工程建設提供了不小的幫助。
優秀企業推薦
15801451704
聲明:
混凝土信息網發布、轉載、摘編的文章來源於網際網路,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QQ:364935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