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成功在11月初發射包含實驗性6G技術的「天眼5號」,是中國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研製的無毒無汙染火箭,英國廣播公司(BBC)將其稱為「世界上第一顆6G衛星」。澳大利亞學者在周二(11月24日)表達觀點,認為5G目前已經走向商業化的道路,無論第六代無線網絡如何發展,全球範圍都在爭奪開發和申請專利的技術,6G技術將在未來幾年內就形成新標準。
5G被認為是第五代也是最新的蜂窩寬帶網絡,其相較於4G的頻率高出10至100倍,但目前在全球還處於起步階段。真正給出3G、4G、5G等網絡時代定義的是全球合作夥伴3GPP,他們至今尚未給6G明確定義。有鑑於網絡技術永無止境的發展進程,5G未來依然不可避免地將被取代。中國「天眼5號」除了對地球進行觀測外,衛星也還將測試高頻太赫茲(THz)通信有效載荷,該載荷能以比5G快上好幾倍的速度來傳遞數據。
隨著蜂窩寬帶網絡變得越來越擁擠,並且對更快的速度與更低的延遲需求持續增長,蜂窩寬帶提供商正在為下一代蜂窩技術尋求更高的寬帶。太赫茲是電磁波頻譜上位於微波和紫外線之間的亞毫米波,已經用於實現100 Gbps的數據效率。但不幸的是,其與5G中所使用的毫米波都擁有致命的弱點,地球大氣中的水蒸氣是其強吸收劑,從而限制了太赫茲的使用範圍。相同的問題將會持續減緩5G廣泛發展,如果使用太赫茲,則很可能會推遲6G的出現。
雪梨科技大學電氣與數據工程學院高級講師Diep Nguyen博士表示,公司與學者都已經開始考慮電信的下一階段生命周期。他說道:「現在5G已經走向商業化,人們正在談論下個階段。儘管速度無疑是6G的功能,但他不會是6G的重點。相反地,研究人員更希望在四個主要領域做出改善,分別是可訪問性、可靠性、延遲與效率。當機器彼此交談時,它就需要面對遲緩的考驗,而6G將再次改善這種情況。」
他補充道:「此外,當你考數據中心等現有基礎架構及其使用的能源時,6G將會變得更加節能,這將有助於減少我們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我也希望下一代網絡技術能更接近高速,達到低延遲的衛星寬帶狀態,這將為市區以外的人們提供更大的覆蓋範圍。特斯拉創始人Elon Musk所屬的Starlink公司已經在嘗試通過地球軌道上亂跑垃圾的小型通信衛星來實現這目標。」
基於5G是在2013-14年開始討論並獲得人們關注,按照此來推算,Nguyen認為6G還需要5至6年的時間。他強調目前正處於標準化初期,將會持續有企業或個人想出創新的主意來取代。他最後也說道:「中國的『天眼5號』衛星進行的實驗將在太空中測試太赫茲,並有助於6G過程的展開。但截至目前,我們仍然無法看到能兼容6G的蘋果手機。」
Popular Mechanics報導指出,6G新技術出現後可能會引發5G推出時面臨的擔憂,英國居民此前將新冠疫情與5G相連接,因此在最近幾個月內燒毀將近80個行動通信基地臺。同時,天文學家也揚言要起訴SpaceX公司,指該公司的通信衛星Starlink危機地面天文觀測的未來。儘管天文臺竭盡全力避免城市燈光和手機信號發出的無線電波造成光汙染,但環繞地球的通信衛星覆蓋層有可能使觀測站看不到某些波長的光。
「天眼5號」衛星將提供每天覆蓋150平方英裡的高解析度圖像,其解析度足以識別森林中的單個樹木。該衛星能幫助阻止森林非法開採和管理農作物災害,而時間將證明「天眼5號」實驗性衛星是否會成為人們眼中的下個6G網絡技術。
來源:FX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