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微生物科學家舉辦微生物繪畫大賽 複製梵谷《星空》

2020-12-03 觀察者網

說起細菌:

你可能會聯想到……

但絕不會聯想到……

梵谷的《星空》?

別鬧……

細菌和油畫怎能扯上關係?

科學家說:要扯得。

……

美國一群微生物科學家啟動了這項史無前例的藝術競賽……

以細菌和培養皿為畫筆和畫板。

經過激烈的……化學反應,三甲誕生。

一起來品鑑……品鑑一下……

冠軍作品:《神經元》(果然還是科學家啊……)

亞軍作品:《紐約生態地圖》

作者深情地說:紐約是座文化大熔爐……每個人都有自身獨特的微生物……(「New York City is a melting pot of cultures - both human and microbial - and every citizen has a personalized microbiome.」

季軍作品:《豐收季節》

其他有力競爭者:

《微生星空》

這是用細菌畫了個細胞,三筆不離本行啊


據說這描繪的是美國城市聖路易斯


人像作品

幹得不錯吧~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相關焦點

  • 微生物繪畫大賽 複製《星空》
    微生物繪畫大賽複製《星空》 2015-10-24 08:47
  • 視界觀丨美國科學家變身梵谷 舉辦微生物繪畫大賽 
    最近美國一群微生物科學家啟動了這項史無前例的藝術競賽圖為冠軍作品:《神經元》(果然還是科學家啊……)。
  • 微生物培養皿中的世界
    圓形的培養皿我們都不陌生,念中學時上生物課都有接觸過,但對於滿滿一盒子的微生物,我們難免還是會有不舒服的生理反應,不過對於科學家來說
  • 美麗的微生物 瓊脂板藝術大賽掠影
    《星空》。由奇異變形桿菌、鮑曼不動桿菌、糞腸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形成。  用微生物做成的路易斯·巴斯德像,他是巴氏滅菌法的發明者。  這幅作品叫《豐收的季節》。靈感來源於有機體在β-胡蘿蔔素內的可塑性。
  • 微生物創意大賽等你來戰
    神經元》作品名稱:《神奈川衝浪圖》作品名稱:《星空「安圖杯」臨床微生物知識競賽暨微生物繪圖藝術大賽於9月8日正式開啟!本次大賽分為知識競賽、繪圖大賽兩大板塊。⑥本次大賽不收參賽費,所有入選及參賽作品恕不退還。⑦獲獎作品參賽者承諾,允許主辦與協辦單位將獲獎作品用於以宣傳、展覽、出版畫冊及媒體等用途,不再另付稿酬,作者享有署名權。⑧參賽作品涉及著作權、肖像權、署名權、名譽糾紛等法律責任由作者負責,舉辦單位不負任何連帶責任。
  • 微生物創意大賽等你來戰!
    生活中從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那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  說到細菌,大家多半沒有什麼好印象,覺得它們只會引起食物變質、誘發感染等,不過在檢驗科大神看來,它們只是人體表面與外界相通的腔道內存在的微生物,它們的一舉一動都盡在掌握!  你能想像用微生物作畫嗎?
  • 懂藝術的科學家太厲害:細菌繪製梵谷名畫
    如果誰以為科學家就是一群老古板那就大錯特錯了,他們中間的一部分相當有藝術細胞。近日,美國一群微生物科學家啟動了一項藝術競賽,以細菌作為「畫筆」,培養皿為「畫板」進行創作。最終經過一段時間之後,這項瘋狂的比賽有了結果。
  • 梵谷的《星空》充滿流動的神奇,而他的《星空》靜謐在手中
    浩瀚的宇宙,璀璨的星空,充滿著未知和神秘。人類從誕生以來就一直在探索這個無盡的空間,宇宙是上帝創造的,它的神奇唯有上帝知道,人類目前的科學知識不足以參透它的奧妙,唯有不盡的想像!▲大師梵谷作品《星月夜》科學家致力研究探索飛船去發現未知的空間,文人墨客用文詞讚美和感嘆它的空靈,藝術家用眼睛和色彩以及雙手去展現它的魔幻和魅力。大師梵谷就畫了一幅聞名全世界的大作《星月夜》,他用誇張的手法,生動地描繪了充滿運動和變化的星空。整個畫面被一股洶湧、動蕩的藍綠色激流所吞噬,旋轉、躁動、捲曲的星雲使夜空變得異常活躍,脫離現實的景象帶你入夢幻。
  • 被科學耽擱的亞歷山大:發現青黴菌不被重視,微生物作畫流傳至今
    當然,亞歷山大的成就理應被世人銘記,同時鮮為人知的是,這位傑出的科學家背後,是一名頗有創意的藝術家!亞歷山大是倫敦切爾西藝術俱樂部的成員,在那裡他作為業餘畫家繪畫了各種鉛筆素描和水彩畫等。但是,他的藝術才華不止於此,那是因為他使用另一種媒介作為「顏料」,以「微生物」來作畫。
  • 「第二屆中國微生物培養皿藝術大賽」可以投稿了!
    ——程池(第一屆中國微生物培養皿藝術大賽頒獎嘉賓、中國微生物學會工業微生物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上下五千年,無數能工巧匠用智慧和精湛技藝塑造了我們輝煌的華夏文明;現代科技時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更需要樸素的「工匠精神」。
  • 第二屆中國微生物培養皿藝術大賽落幕
    第二屆中國微生物培養皿藝術大賽落幕發布時間:2018年10月23日 15:23 來源:中新網湖北   中新網湖北新聞10月23日電 10月20日,中國微生物學會學術年會在江西南昌召開。會議期間舉行了由中國微生物學會主辦、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承辦的「第二屆中國微生培養皿藝術大賽」頒獎盛典。  中國微生物學會理事長鄧子新院士、學會副理事長張克勤教授、學會秘書長東秀珠研究員、學會常務副秘書長楊海花研究員等學會領導作為頒獎嘉賓出席並為一、二、三等及優秀作品獎頒獎。  本次大賽於2018年4月開啟,共收到200家單位的近300幅作品,近百萬人次參與了投票。
  • Sigma-Aldrich 第二屆國際微生物攝影大賽
    由 Sigma-Aldrich 公司贊助的第 2 屆 Sigma-Aldrich 國際微生物攝影作品大賽,旨在幫助研究人員促進微生物學研究的發展。獲獎者將獲得豐厚獎品,包括:iPod nano,瑞士軍刀,U 盤和雷射筆。
  • 用微生物作畫能有多好看?
    人類與微生物的關係總是顯得微妙。一方面,我們把它們視作導致疾病的有機物;另一方面,我們又將它們納入食物網絡——有誰不愛發酵食品呢?17世紀,荷蘭科學家安東尼·馮·列文虎克第一次在顯微鏡下看到微生物的存在,他成為了世人皆知的「微生物學之父」。又過了好幾個世紀,科學家才能在實驗室中輕鬆地培育出各類微生物。
  • 微生物藝術家們又出來搞事啦!
    原標題:微生物藝術家們又出來搞事啦! 作者:姬麥軒 編輯:婉珺 創作微生物培養皿藝術一直是微生物實驗室工作人員喜愛的活動。 美國微生物學會的培養皿藝術大賽已經在全世界範圍內舉辦了三屆;中國也舉辦了第一屆「中國微生物培養皿藝術大賽」。很榮幸,我的培養皿創作作品在這次比賽中拿到了獎項,在此也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培養皿作畫的過程。 先來介紹一下培養皿作畫的基本原理吧。
  • 科學家在澳洲發現蜘蛛新品種,腹部花紋酷似梵谷名畫《星空》
    據《太陽報》4月1日報導,澳大利亞科學家發現孔雀蜘蛛新品種,其腹部天生帶有色彩絢麗頗有藝術感的花紋,竟與梵谷的世界名畫《星空》極為相似,科學家將其命名為「星空孔雀蜘蛛」(Maratus constellatus)。
  • 天空中的微生物
    2012年,為了探索高空微生物的種類和數量,美國NASA的科學家用飛機在加州海岸跨大陸飛行,在墨西哥灣、加勒比海和大西洋上空分別收集了空氣中微生物的樣品,並與喬治亞理工學院的環境微生物學家康斯坦丁尼迪斯(Kostas T.Konstantinidis) 合作進行分析。用擴增DNA 的檢驗方法,他們發現這一高度的空氣每立方米含有5000個左右的細菌和700個左右的真菌。
  • 魯佤依杯「美麗海南」幼兒繪畫大賽總決賽在海口舉辦
    ,於11月28日在海口舉辦,並取得圓滿成功。  在歷時40天的作品徵集、選拔,初、複賽後,11月28日上午8點半,首屆魯佤依杯「美麗海南」主題幼兒繪畫大賽總決賽在永嘉大酒店如期開賽。賽事由海南海加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原海南哈羅教育)、北京童心童畫美術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主辦,海南採藝未來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瓊海市青少年宮協辦。
  • 難道梵谷的《星空》畫的是被二維化的太陽系?
    「天啊,星空!」AA失聲喊道。程心知道她說的是梵谷的《星空》,像啊,太像了。她腦海中那幅畫的記憶,與眼前的二維太陽系幾乎完美地重疊在一起。太空中充滿了巨大的星體,這星體所佔的面積甚至大於它們之間空間的面積,但星體的巨大並沒有給它們帶來實在感,它們像是時空的漩渦。
  • 美國DTG固化微生物載體所使用微生物簡介
    美國DTG固化微生物載體所使用微生物簡介作者:福建拜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www.fjbaier.comDTG固化微生物採用美國菌種技術利用獨特發酵工藝把經過仔細篩選出來的好氣性(aerobic)和兼氣性(facultative)有益微生物混合培養,使光合菌、乳酸菌、酵母菌
  • 《至愛梵谷》曝中文先導海報
    在梵谷一生的畫作裡面,最常用的兩種色系,一種是黃,另一種是藍。即便在他的畫作當中,總是充斥了濃烈鮮豔對比性強的色彩,但是黃與藍兩種原色最能凸顯他內心對於一幅繪畫作品最根本的情緒表達。  他迷戀的天空與曠野,他迷戀的星月與花朵,藍與黃的鮮明對比,像極了一種兩極生活狀態的極致體現。一種是渴望生活,而另一種是沉溺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