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中的微生物

2020-12-05 三聯新知

文 / 孫欣

全文刊登於《新知》2016年9月刊,總第17期

當你我望向晴朗的天空時,會看到昆蟲和鳥兒,想到它們代表著生物界,宣示生命這種特殊的能量組織形式佔領了地表以上相當廣大的一部分空間。斑頭雁可以飛到海拔8000米之上。人類憑藉火箭之力,更可以衝出大氣層。我們祖先曾相信的神話如今都被證明是虛妄的:白雲之中沒有仙人來來往往。但是沒有仙人並不表示天空中沒有神奇的生命。地球上存在生命的空間,上至高空,下至深海,人類和高等動物在其中只佔了薄薄的一層,其他大部分空間其實都由微生物佔據著。

科學家早就發現近地面的空氣中飄浮著許多微生物。它們附著在灰塵上,花粉上,一切體積微小易於隨風傳播的物質上。一個人打噴嚏,便能以300公裡/ 小時的速度噴出許多直徑為10微米-100微米的飛沫,挾帶著與人共生甚至可能致病的細菌和病毒。這些飛沫迅速風乾,縮小到直徑1微米-4微米,懸浮在空氣中。致病細菌和病毒若有機會在死亡以前被新的宿主攝入體內,就會傳播疾病。攜帶著微生物的細微顆粒在空氣中已經達到懸浮狀態,不會因為重力墜地。若是遇到合適的條件,就能向高空飄移。微生物向高空進軍,前線在哪裡呢?

生活在天空中的細菌看似離我們很遙遠,其實它們與人類的關係比我們想像的要近得多。有研究發現天空中的細菌在「行雲降雨」的過程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細菌的直徑約在0.1微米-3微米之間,足以令高空的水蒸汽在這樣微小的顆粒周圍凝結起來形成雲。這些微粒被稱為「凝集核」。微生物是凝集核的主要來源之一。某些種類的細菌外膜上有一種名為「inaZ」的蛋白質,它原本的功能是破壞植物的葉片,幫助細菌侵入植物。在高空中,這種蛋白質令細菌成為效率很高的凝集核。雲可以反射阻擋和反射太陽光,濃厚的雲會產生降雨,從而改變地面的生態。因此弄清楚天空中有什麼樣的細菌對人類來說有很重要的意義。

收集高空細菌的首要困難就是高空不是容易達到的採樣點。從前的研究主要靠在高山上收集空氣中的細菌,受陸地局限很大。另外,微生物由於個體太小,不要說肉眼,用顯微鏡也常常難以觀測到。即使觀測到個體,也無法準確得知它們的分類知識。微生物繁殖得極快,對一群微生物進行培養,常常會變成選擇其中最適合培養條件的那些種類。原先的微生物構成無法復原。一些生活在極端條件下的微生物(深海、高溫、高壓、缺氧、高空)在普通環境下根本無法培養。這一難題近年來被日趨強大的DNA 擴增和深度測序技術逐步解決。科學家可以直接將樣品中細菌基因組的標誌性片段核糖體RNA 擴增並測序,從而在不需要培養的條件下分辨出樣品中的各種細菌,精確到屬。

2012年,為了探索高空微生物的種類和數量,美國NASA的科學家用飛機在加州海岸跨大陸飛行,在墨西哥灣、加勒比海和大西洋上空分別收集了空氣中微生物的樣品,並與喬治亞理工學院的環境微生物學家康斯坦丁尼迪斯(Kostas T.Konstantinidis) 合作進行分析。用擴增DNA 的檢驗方法,他們發現這一高度的空氣每立方米含有5000個左右的細菌和700個左右的真菌。在顯微鏡下給染色的活動狀態的細菌計數,卻可以得到每立方米細菌數高達15萬個的結論。二者之間的差別可能由幾種原因造成:DNA擴增中使用的引物不匹配,使某類細菌被遺漏;一些處於生活狀態的細菌孢子由於壁特別厚,DNA無法用一般的方法提取得到;用核糖體RNA的拷貝數來估算細菌總數的方法有誤差。雖然顯微鏡計數可能提供更準確的活菌數信息,DNA擴增的方法卻可以讓科學家得知這些細菌的「身份」——它們屬於哪個門類,來自高山、海洋、平原還是淡水,靠代謝哪種營養物在高空生存。

NASA的科學家們未曾預料到的是:高空微生物的數量在颶風過後會增加很多,而且種類構成發生巨大改變。這說明強烈的大氣流動是高空細菌的一個主要來源。每次颶風過後天空中細菌的構成變化都不同,說明颶風改變高空細菌構成與颶風本身的性質和位置密切相關。颶風掃過人類密集居住的區域,就會將人類生活中的細菌帶進對流層的高處。2010年的兩個大颶風「厄爾」(Earl) 和「卡爾」(Karl)過後,10千米的高空處出現了大量的大腸桿菌和鏈球菌。這兩種平時存在於人類和動物腸道中的細菌進入10千米的高空,完全是借颶風之力。

限制微生物向高空進發的一大因素是營養條件。附著在動植物上的微生物在條件合適時可以散布在空氣中,但是這些微生物歸根結底還是要靠地面或接近地面的生態環境存活。離開了營養源,微生物會很快「餓死」。高空中強烈的紫外線也要求細菌基因組的修復能力特別強大或是容錯率特別高,否則遺傳物質的複製無法完成,微生物不能繁衍。此外,高空乾燥寒冷,空氣稀薄,存在各種活躍的氧化物,這些都決定著高空細菌有著不同地面細菌的代謝和生存方式。NASA收集到的所有高空樣品中,都有來自甲基桿菌科和草酸菌科的細菌,這兩種細菌都可以代謝草酸。草酸是大氣中含量最豐富的二碳酸,也是雲中的化學產物之一。雖然高空細菌是否以草酸為主要能量來源尚需後續實驗和數據證明,但是NASA收集得來的數據表明高空微生物有一個「核心」菌群,它們能適應高空的不利環境,在那裡成功地生存繁衍。在核心菌群以外,微生物的種類和數量隨著環境和氣候的變化而不斷變化,說明高空的複雜多變與彼處生態密切相關。至於高空中變化的微生物如何影響它們周遭的環境,比如幫助或阻礙雲的形成、反射及過濾陽光,則需要更多的實驗才能探明真相。

天空中的細菌來自何方? 通過比較基因組,NASA的科學家發現他們在高空得到的微生物主要來自海洋而非陸地上。颶風過後,許多來自淡水和土壤的細菌也被送到了10千米的高空。因此微生物在大氣層中遠距離傳播是可能的,颶風這樣級別的大氣運動可以改變空中甚至地面上微生物的地理分布。2011年,另一位NASA的科學家史密斯(David J.Smith)在美國俄勒岡州的一座休眠火山的山頂收集了微生物帶回實驗室分析,在其中發現了僅存在於日本海岸的微生物。

天空中尤其是變幻的雲朵中生存著大量的微生物。它們可能來自南極,來自喜馬拉雅;它們可能影響到你計劃了很久的戶外長跑或花園燒烤。知道了這些以後,你對藍天白雲會有什麼新的看法嗎?(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尾礦微生物浸出過程中的微生物
    微生物浸出技術在低品位礦浸出回收有價金屬和難選精礦的預氧化上雖然已經取得了較大成功,然而,國內外研究者對微生物浸出尾礦的研究還處於起步階段,對於微生物浸出技術中高效浸礦細菌的選育,還有大量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必須進行。
  • 研究稱微生物生命可以在金星的大氣層中生存
    研究稱微生物生命可以在金星的大氣層中生存(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外媒CNET報導,幾十年來,金星被認為是一顆有毒的、過熱的「地獄行星」,在那裡沒有東西可以生存。最近的研究提出了一種方法,稱微生物生命實際上可以在金星的大氣層中生存數個世紀。如果這樣的假設被證明是真的,它可能會促使科學家重新評估如何以及在哪裡尋找宇宙中的生命。雖然金星的大氣壓強非常大,以及約800華氏度(426.7攝氏度)左右的溫度,但它的某些大氣層卻相當不錯。
  • 微生物在氮轉化中的作用
    (1)固氮:固氮是大氣中氮被轉化成氨(銨)的生化過程。固氮微生物都具有固氮基因和由其編碼合成的固氮酶,生物固氮是只有微生物或有微生物參與才能完成的生化過程。(2)氨化作用:氨化作用是有機氮化物轉化成氨的過程。它是通過微生物的胞外和胞內酶系以及土壤動物釋放的酶催化的。首先是胞外酶降解含氮有機多聚體,然後形成的單聚體被微生物吸收到細胞內代謝,產生的氨釋放到土壤中。
  • NASA隱瞞了40年,火星早已發現生命,土壤中發現微生物痕跡
    審核:小文 以前人們喜歡仰望天空,期待著自己可否遇見嫦娥;之後人們仰望天空,因為可以和遠在他鄉的親人望見同一輪彎月;現在的人們喜歡仰望天空,幻想著哪天可以見到神奇的外星人。
  • 微生物的發酵在生活中的應用
    微生物的種類不同,產生代謝產物的能力不同,所以,利用不同的微生物就可以生產出人們所需要的多種產物。如今,微生物發酵技術在食品加工行業發揮著巨大作用。食品在發酵過程中會形成一個微生物循環系統,在微生物的繁殖轉化下,食品的結構被改變,進而得到發酵食品。
  • 微生物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
    首先,它對人、畜及害蟲天敵無毒害,只是對病蟲害有特異的殺滅作用;其次,它是綠色生物農藥,對環境沒有汙染或者汙染較小,它容易生物降解、不會長期滯留在環境中,造成環境汙染。當然,生物農藥也有其不足的方面,如殺滅病蟲害窄譜、殺滅害蟲見效慢等。微生物殺蟲劑主要有細菌殺蟲劑、真菌殺蟲劑、放線菌殺蟲劑、病毒殺蟲劑等。各種殺蟲劑的機理、類型都不盡相同!
  • 微生物傳感器在環境中的應用
    中,一般將整個微生物細胞如細菌、酵母、真菌用做識別元件。這些微生物通常從活性泥狀沉積物、河水、瓦礫和土壤中分離出來。利用微生物的新陳代謝機能發展的微生物傳感器傳統方法測BOD需要5天,而且操作複雜,BOD微生物傳感器只需要15分鐘就能測出結果。該傳感器由氧電極和微生物固定膜組成(利用的微生物有假單胞菌、異常漢遜酵母、活性淤泥菌、絲孢酵母菌、枯草芽孢桿菌等)。
  • 微生物在釀酒中的應用
    摘要:微生物用於食品加工是人類利用微生物的最早、最重要的一個方面,在我國已有數千年歷史。人們在長期的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利用微生物製造了種類繁多、營養豐富、風味獨特的食品。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好,酒逐漸成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 堆肥過程中涉及的微生物
    堆肥過程中涉及的微生物在堆肥的不同階段分離出不同的微生物。鑑於堆肥材料的複雜性和所遇到的變化,甚至在同樣的堆肥堆,有相當數量的微生物種類,但是這些研究中通常分離的一些屬。溫度是決定堆肥中許多微生物分布的主要因素之一。儘管堆肥中的這些微生物通常可以分為中親、耐熱和嗜熱菌群之間沒有明顯的分界線。如果非常大的溫度特性(最小、最佳和最大)考慮到微生物的數量,這些微生物群肯定會相互融合。到目前為止,大多數微生物是中生菌,生長在5到37∞C之間。
  • 廢水中染料的微生物降解
    20世紀70一80年代,染整廠的廢水由普通市政廢水處理廠處理.在那裡經過物理和化學工藝,及相應的無控生物活性來清除廢水中的紡織染料。但是,人們發現這些處理廠不能有效降解合成染料尤其是抗微生物降解的偶氮染料。在傳統的好氧汙水處理系統中.偶氮染料不能被細菌降解,廢水中所含染料的40%一80%被汙水汙泥所吸收。市政水處理廠的好氧生物不能對廢水中的剩餘染料脫色。這促使人們另闢蹊徑。
  • 微生物:海洋中數量最多的生物
    海洋中存在著許多我們可以看得見的生物,比如魚、蝦、貝類、大型藻類等,但是也存在著許多我們不了解的生物。微生物——海洋裡數量最多的生物海洋中數量最多的生物,不是可以自由自在遊泳的魚類,也不是隨著水流晃動的植物,而是一些我們看不到的微生物。
  • 微生物培養皿中的世界
    圓形的培養皿我們都不陌生,念中學時上生物課都有接觸過,但對於滿滿一盒子的微生物,我們難免還是會有不舒服的生理反應,不過對於科學家來說
  • 微生物在汙水處理中的指示作用
    (1)活性汙泥淨化性能良好時出現的微生物有鍾蟲、累枝蟲、楯纖蟲、蓋纖蟲、聚縮蟲及各種後生動物及吸管蟲類等固著性生物或匍匐型生物,當這些生物的個數達到1000個/mL以上,佔整個生物個體數80%以上時,可以斷定這種活性汙泥具有較高的淨化效果。
  • 孩子提問|為什麼天空是藍色?
    1為什麼天空是藍色?回答者:西蒙·英格斯你猜怎樣?天空並非是藍色的。至少,天上沒有藍色的物質,沒有藍色素,是我們的眼睛上了當。同時也有塵埃、水汽、花粉,甚至還有漂浮在空氣裡的微生物。當陽光照射在物體上時,光會發生反射。對於大的物體,比如月亮,光的反射很充分。月球表面的塵埃本是暗淡無光的,但由於其反射的效果充分,使得月亮在夜空裡看起來是如此的明亮。不過,氣體分子太小了,不能像鏡子那樣反射陽光;相反,它先是吸收光,然後再隨機地向某個方向把光釋放出來。
  • 微生物檢驗中常見的生化反應
    各種細菌所具有的酶系統各不相同,對營養物質的利用能力各異,因而在代謝過程中所產生的合成或分解產物也不同。應用生物化學方法檢測細菌的代謝產物,有助於細菌的種、屬鑑定。這種利用生化方法來鑑別細菌的試驗,統稱為細菌的生化試驗或生化反應,是識別細菌的重要方法之一。微生物生化反應是指用化學反應來測定微生物的代謝產物,生化反應常用來鑑別一些在形態和其他方面不易區別的微生物。
  • 土壤微生物在農業生產中的五大應用
    土壤微生物是生活在土壤中的細菌、真菌、放線菌、藻類的總稱。與以上幾種菌類不同的是,它更適於在鹼性環境下發揮作用,一般說來,酸性的土壤中多以放線菌和黴菌起作用,鹼性土壤中就主要靠這些藻類微生物來維持輔助作用了。土壤微生物大部分對作物生長發育是有益的,它們對土壤的形成發育、物質循環和肥力演變等均有重大影響。
  • 汙水處理中的微生物的分類及代謝!
    汙水處理中的微生物的分類及代謝!北極星水處理網訊:一、汙水處理中的微生物分類汙水處理中的微生物種類很多,主要有菌類,藻類以及動物類。1、細菌細菌的適應性強,增長速度快。在汙水處理設施和穩定塘中常見的後生動物有輪蟲、線蟲和甲殼類的動物。後生動物皆為好氧微生物,生活在較好的水質環境中。後生動物以細菌、原生動物、藻類和有機固體為食,它們的出現表明處理效果較好,是汙水處理的指示性生物。二、微生物的代謝微生物的生命過程是營養不斷被利用,細胞物質不斷合成又不斷消耗的過程。
  • 腸道微生物對睡眠調節中的影響
    該研究的主要作者,柳澤正史教授說:「我們發現微生物的消耗消除了腸道中的血清素,我們知道大腦中的血清素水平會影響睡眠-覺醒周期。」 「因此,通過改變飲食來改變腸道中的哪些微生物有可能幫助那些睡眠困難的人。」這項新的研究建立在先前工作的堅實基礎上,該工作建立了認知和大腦發育要素與腸道微生物健康和新陳代謝之間的緊密聯繫。該研究發表在《科學報告》上。
  • 微生物實驗中 細菌計數的方法
    在微生物實驗中,細菌計數的實驗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計數器測定法   即用血細胞計數器進行計數。取一定體積的樣品細胞懸液置於血細胞計數器的計數室內,用顯微鏡觀察計數。由於計數室的容積是一定的(O.1mm3),因而根據計數器刻度內的細菌數,可計算樣品中的含菌數。本法簡便易行,可立即得出結果。
  • 生活飲用水中的微生物
    在我們平常的生活飲用水中有著許多肉眼不可見的微生物,比如菌落總數總大腸菌群大腸埃希氏菌&耐熱大腸菌群菌落總數是指在一定條件下所生長出的細菌菌落總數。由於自然條件不能滿足其生理需求,難以繁殖生長,因此菌落總數並不表示實際中的所有細菌總數。菌落總數測定是用來判定食品被細菌汙染的程度及衛生質量,它反映食品在生產過程中是否符合衛生要求,以便對被檢樣品做出適當的衛生學評價,菌落總數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標誌著食品衛生質量的優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