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培養皿中的世界

2021-02-15 生物在線

圓形的培養皿我們都不陌生,念中學時上生物課都有接觸過,但對於滿滿一盒子的微生物,我們難免還是會有不舒服的生理反應,不過對於科學家來說,它們卻是非常重要的研究寶貝。ASM是美國微生物學會的縮寫。今年,ASM別出心裁地舉辦了首屆微生物培養皿藝術大賽,吸引了全世界的微生物學家和藝術家競相參與,並角逐出了冠亞季軍和「公眾選擇」大獎。

冠軍

亞軍

季軍

公眾選擇獎

在這次比賽中,參賽者使用瓊脂在培養皿內培養微生物。種類可自由選擇,然後讓它們繁殖,並引導它們滋長成各種形式,最後再塗上色彩。看上去,如同精美的藝術品一般,讓人嘖嘖稱奇。

來自美國的微生物學家Mehmet Berkmen和藝術家Maria Penil,這對本土組合摘下了冠軍。他們的參賽作品名為「神經元」,把嗜鹼細菌放在30攝氏度的環境下培養了足足兩天,然後再用環氧樹脂膠封印,色彩斑斕。除了冠軍,憑藉社交網絡上的最多點讚數,Mehmet和Maria的另一個參賽作品,還順理成章地拿下了「公眾選擇」大獎。

亞軍作品則別出心裁地利用多種細菌再現了紐約曼哈頓。它的創作者、一個社區學校的生物老師說:「紐約是文化的大熔爐。不同種族都能在此找到一席之地,而細菌之間,同樣也存在著這種美妙的共生關係。」

季軍作品名為「豐收季」,創作者是阿根廷的一名實驗室研究員。她用在麵包、紅酒和啤酒製作過程中很關鍵的酵母,描繪了一個充滿詩意的田園場景,質地仿佛油畫。

在這4幅獲獎的微生物培養皿作品以外,其實還有更多滄海遺珠的參賽作品,還原了海浪浮世繪、梵谷的《星夜》、《小王子》裡的玫瑰,以及各種抽象、幾何、極簡主義風格濃烈的畫面,甚至栩栩如生的人物肖像,真叫人大開眼界。

梵谷的星夜

抽象主義

極簡主義

骷髏

人物肖像

手掌

蝶戀花

海浪浮世繪

花非花

幾何風格

水母

生物在線,讓科研更便捷

長按二維碼即可關注

戳↓ 戳↓ 戳↓

相關焦點

  • 「第二屆中國微生物培養皿藝術大賽」可以投稿了!
    專家寄語「製作微生物培養皿是生物科研工作者的基本功,沒想到基本功練紮實了也能創作出這麼多美輪美奐的藝術佳作,現在國家弘揚工匠精神,培養皿藝術大賽正和彰顯工匠精神不謀而合,希望培養皿藝術大賽越辦越好,有更多的科研工作者參與。」
  • 科學家的另類創作:培養皿中的微生物藝術
    科學家的另類創作:培養皿中的微生物藝術
  • 第二屆中國微生物培養皿藝術大賽落幕
    第二屆中國微生物培養皿藝術大賽落幕發布時間:2018年10月23日 15:23 來源:中新網湖北   中新網湖北新聞10月23日電 10月20日,中國微生物學會學術年會在江西南昌召開。會議期間舉行了由中國微生物學會主辦、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承辦的「第二屆中國微生培養皿藝術大賽」頒獎盛典。  中國微生物學會理事長鄧子新院士、學會副理事長張克勤教授、學會秘書長東秀珠研究員、學會常務副秘書長楊海花研究員等學會領導作為頒獎嘉賓出席並為一、二、三等及優秀作品獎頒獎。  本次大賽於2018年4月開啟,共收到200家單位的近300幅作品,近百萬人次參與了投票。
  • 細胞培養皿|35mm細胞培養皿|60mm細胞培養皿-實驗耗材-精藝
    常見儀器設備1:顯微鏡細胞實驗室中常見的儀器設備就是倒置顯微鏡,其作用是掌握細胞的生長情況,並觀察其有無受到汙染。如果預算充足,還可配備相差顯微鏡、解剖顯微鏡、螢光顯微鏡、錄像系統,從而能更好的觀察、記錄、拍攝細胞的生長情況。常見儀器設備2:培養箱如果需要對細胞實驗室內的實驗用細胞進行體外培養,那麼必須把相關細胞放入培養箱。
  • 純種微生物的分離、轉種和培養
    值得指出的是,從微生物群體中經分離生長在平板上的單個菌落並不一定保證是純培養。因此,純培養的確定除觀察其菌落特徵外,還要結合顯微鏡檢測個體形態特徵後才能確定,有些微生物的純培養要經過一系列分離與純化過程和多種特徵鑑定才能得到。 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大本營,它所含微生物無論是數量還是種類都是極其豐富的。
  • 在培養皿實驗中,聲波代替了人的手
    聲學鑷子是功能強大,用途廣泛的工具集,它們使用聲波來操縱生物顆粒,範圍從納米大小的細胞外囊泡到毫米大小的多細胞生物,在過去的幾十年中,聲學鑷子的功能已經從簡單的粒子捕獲擴展到了細胞和生物在三個維度上的精確旋轉和平移。然而,歸根結底,這一領域的成功取決於生物學家、化學家或臨床醫生等最終用戶是否願意採用這項技術。
  • 微生物培養基配製與滅菌方法及步驟
    微生物培養基是供微生物生長、繁殖、代謝的混合養料。由於微生物具有不同的營養類型,對營養物質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加之研究的目的不同,所以培養基的種類很多,使用的原料也各有差異,但從營養角度分析,微生物培養基中一般含有微生物所必需的碳源、氮源、無機鹽、生長素以及水分等。另外,培養基還應具有適宜的pH值、一定的緩衝能力、一定的氧化還原電位及合適的滲透壓。
  • 環境中微生物的檢測和分離純化
    二、實驗原理 1、微生物的分離與純化 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大本營,在這裡生活的微生物無論是數量還是種類都是極其豐富的。因此,土壤是微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插所,也是發掘微生物資源的重要基地,可以從土壤中分離、純化得到許多有價值的菌株。
  • 塗培養皿的時候,我又畫興大發了 科學人
    最近,美國微生物學會再次舉辦培養皿繪畫大賽……為什麼要說「再次」呢?因為去年他們就舉辦了一屆大賽:塗平板的時候,你也會畫興大發嘛?
  • 對微生物進行擴大培養為什麼用液體培養基-上海擎澤生物科技
    在我國教科書中,微生物被劃分為細菌、病毒、真菌、放線菌、立克次氏體、支原體、衣原體、螺旋體,共八大類。這些各有不同、個體無法用肉眼觀察的微小生物(部分真菌肉眼可見)看似不重要,實則涉及我們的食品、醫藥、工農業等眾多領域,與人類關係密切。
  • 聲波有望代替人手進行培養皿實驗
    聲波鑷子裝置的三種模型美國杜克大學的機械工程師們展示了一套利用聲波操縱培養皿在這篇論文中,Huang和他的同事闡述了三種模型裝置。這些裝置使用換能器產生聲波,操縱生物醫學實驗室中最常見的細胞培養皿中的粒子。在第一種設計模型中,一組由四個換能器組成,分別置於培養皿的四側,製造聲波。這些聲波相互作用,在培養皿的液體樣本中形成一個直立的模式。該裝置可用於多形態細胞模式構建、細胞間相互作用研究以及三維組織的構建。
  • PHS智能微生物培養製備系統
    全方位實現微生物自動化檢測全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檢驗機構水平,全過程日誌管理可追溯,實現健康檢驗新理念
  • 培養皿裡的藝術,細菌變成了「彩色底片」!
    2009年開始科學寫作,擅長挖掘日常生活所見中的科學與選題。善於與謠言作鬥爭,目前執掌科學人「謠言粉碎機」,是果殼網第三代「謠言粉碎娘」。擁有個人公眾號"酷炫科學"。來欣賞幾張「培養皿彩畫」吧!跳上水管的像素馬裡奧:各色瓜果:
  • 你沒見過的微生物藝術!科學家用細菌培養肖像
    上方六個培養皿組成了安迪·沃霍爾式的「微生物畫」,培養的正是愛因斯坦標誌性的吐舌頭照片。下方是其他幸運的名人,他們都得到了考博菲的微生物肖像畫。實驗科學家、愛因斯坦、細菌、輻射。請用這四個詞造句。你肯定能造出很多句子來,但我們的答案是,實驗科學家扎卡利·考博菲(Zachary Copfer)藉助輻射用細菌培養出了愛因斯坦的肖像。
  • 2019第五屆國際發酵培養基應用與發展技術論壇 暨第三屆微生物培養...
    原標題:2019第五屆國際發酵培養基應用與發展技術論壇暨第三屆微生物培養皿藝術大賽頒獎典禮一、 會議介紹近年來我國生物發酵產業發展迅速,科技創新水平和技術水平也在不斷提升,同時對發酵過程各項要求更加嚴格,作為發酵基礎載體——培養基的選擇越來越受到重視
  • 用微生物作畫能有多好看?
    人類與微生物的關係總是顯得微妙。一方面,我們把它們視作導致疾病的有機物;另一方面,我們又將它們納入食物網絡——有誰不愛發酵食品呢?17世紀,荷蘭科學家安東尼·馮·列文虎克第一次在顯微鏡下看到微生物的存在,他成為了世人皆知的「微生物學之父」。又過了好幾個世紀,科學家才能在實驗室中輕鬆地培育出各類微生物。
  • 微生物藝術家們又出來搞事啦!
    作者:姬麥軒 編輯:婉珺 創作微生物培養皿藝術一直是微生物實驗室工作人員喜愛的活動。 美國微生物學會的培養皿藝術大賽已經在全世界範圍內舉辦了三屆;中國也舉辦了第一屆「中國微生物培養皿藝術大賽」。很榮幸,我的培養皿創作作品在這次比賽中拿到了獎項,在此也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培養皿作畫的過程。 先來介紹一下培養皿作畫的基本原理吧。
  • 微生物檢測基礎知識大全!(包含微生物檢測的接種、培養、分離純化、鑑定和保存等)
    微生物檢測涉及多行業和領域,在實驗室檢測中有著重要的地位,今天和大家一起對微生物檢測中的一些基礎操作進行匯總和梳理!將微生物接到適於它生長繁殖的人工培養基上或活的生物體內的過程叫做接種。4、澆混接種 該法是將待接的微生物先放入培養皿中,然後再倒入冷卻至45°c左右的固體培養基,迅速輕輕搖勻,這樣菌液就達到稀釋的目的。
  • 水質環境監測中微生物檢測的質量控制研究
    水質環境監測中微生物檢測的質量控制研究北極星環境監測網訊:摘要:水質環境監測在防治水汙染、制定水環境標準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水質監測質量保證是一種保證監測數據準確可靠的手段,是整個監測過程的重要環節。在水質環境監測中,水中微生物的檢測是一項重要內容。
  • 利用新儀器設備,上好微生物實驗課
    實驗過程是這樣的,採用下列方法用營養瓊脂培養 基接種不同環境中的微生物:   (1)空氣,打開無菌平 板,分別讓其在普通實驗室空氣中和潔淨室空氣中暴露 30 ~ 60mins。   (2)桌面,用一根無菌棉籤,先在無菌平板 的一個區域潤溼,然後用其擦抹桌面,再用此棉籤在平板的 另一區域內來回劃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