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如何處理報廢衛星?美國選擇擊落,中國處理方式很特殊

2021-02-08 虛實九變

天宮一號4月2日順利重返地球,落入南太平洋中部區域,絕大部分器件在再入大氣層過程中燒蝕銷毀。這一振奮人心的消息也讓所謂「有毒太空飛行器撞向地面」的炒作也不攻自破,留下的只有中國航天人堅定前行的腳步。

在它順利返回後,有不少美國媒體就表示疑惑,這樣一個體量巨大的太空飛行器,中國為何不選擇直接將其從太空摧毀,而是要選擇一種很特殊的方式,讓它自行墜入大氣層呢?

要知道,中國是有這種能力的,2007年1月11日,中國在四川西昌成功用一枚改進後的遠程彈道地空飛彈擊毀了一顆距地球865公裡,很早時候中國自己發射的老舊氣象衛星「風雲一C」。

而美國也早在類似的時間進行過相同實驗。2008年,就有一顆美國報廢衛星即將墜落地球,美國軍方以保護人命安全」之名下令直接將其摧毀。

當時參與攔截的是一枚經修改的「標準」-3 Block IA反導攔截彈,發射攔截彈的為美國海軍「提康德羅加」級宙斯盾巡洋艦「伊利湖」號與「伯克」級宙斯盾驅逐艦的「迪凱特」號和「拉塞爾」號。

最終,「伊利湖」號成功擊中了這枚衛星。與美國相比,中國近年來的反衛星武器也有了長足進展。2014年,中國發射的一顆飛彈精確摧毀了一顆人造衛星。對此,日本還要求中國對此做出說明,他們認為中國的做法威脅了太空安全。而在2010年1月11日和2013年1月27日,中國先後兩次在境內進行了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試驗達到了預期目的。

此次至於美國部分媒體疑惑中國為何不擊落報廢的天宮一號,原因在於擊落它不僅能讓天宮一號在大氣層就徹底銷毀,減輕對人類的威脅。另一方面這樣一次攔截還將是檢驗中國反導技術的最佳機會。

無論如何,中國天宮一號的順利返回,已經證明了我們有能力掌控自己的飛行器,無需他人說三道四。

相關焦點

  • 發射衛星一時爽,處理殘留淚兩行,各國都在想辦法處理太空垃圾
    太空垃圾的現狀現在大約有23000個太空垃圾碎片,對大約2500顆活動的衛星造成了潛在的威脅。在2012年的時候,據官方統計,大約4500噸的太空垃圾漂浮在衛星軌道上,現存時間最長的太空垃圾是美國於1958年發射的尖兵1號人造衛星,這顆早就報廢了的衛星在天上飄啊飄,飄了幾十年了。
  • 美國衛星報廢解體後,中國一舉動引全球關注,美國瞬間不淡定了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方式處理報廢衛星,美國處理報廢衛星的方法是用反衛星飛彈直接炸掉它,一方面是為了減少軌道的佔有率,一方面就是要徹底地毀掉,防止衛星上一些核心技術被其他國家獲得,避免被別的國家竊取,世界上其他國家也都會對自己到期的衛星進行毀滅,世界上進行太空爆炸最多的國家是美國和印度,之前負責太空領域的相關組織指責兩國在太空中製造了太多的太空垃圾,讓其它國家的衛星受到嚴重的威脅。
  • 廢棄的「水中巨獸」——核潛艇如何處理?俄簡單粗暴,美選擇深埋
    那麼各國都是怎麼處理廢棄核潛艇的呢?廢棄不等於無危害,隱形危險仍需要謹慎處理目前全世界公開宣稱擁有核潛艇的國家有6個,分別是:美國、英國、俄羅斯、法國、中國、印度,其中美國和俄羅斯擁有的核潛艇最多。一般來說,核潛艇的壽命只有40年,達到服役年限後就要做報廢處理。
  • 中國衛星經過美國上空險被擊落?面對赤裸裸的威懾中國果斷出手
    ,據美國國防部的消息稱,美軍至少在1984年之後就獲得了擊落敵方衛星的能力,當時美軍利用一架F-15戰鬥機攜帶反衛星飛彈擊落了一顆近地軌道衛星。於1993年建成了太空戰爭研究中心,包括太空戰研究室,太空戰學院和第527太空進攻中隊,並在近期進行了大規模的太空軍事演習,假想太空戰在2017年爆發,主要是圍繞如何讓對方的衛星失去作用。演習使用的主要武器是雷射炮和微型衛星。美國退出反導條約就是為實施國家飛彈防禦系統掃清障礙。這樣可以搶佔太空制高點,利用高科技太空戰略,完成稱霸世界的美夢。
  • 科普||太陽能電池板報廢之後如何處理?
    那就是這些利用這些新能源的設備,比如太陽能電池板受損報廢了,是不是又造成了新的汙染呢?這就涉及到電池板的回收問題了。其實製作電池板的很多材料還是可以循環再利用的,比如核心材料晶矽可以在重金屬工業中再次得到利用、玻璃面板可以送往玻璃製造業、鋁製框架可以送往鋁精煉廠,纜線、接頭之類再被壓碎之後,能夠以銅珠的形式再得到利用,廢塑料之類則可以用作燃料…… 所以只要處理得當,也不用太擔心太陽能電池板報廢后會給環境帶來新的汙染,或者造成資源浪費,那麼針對報廢的太陽能電池板,我們又該如何處理呢?
  • 中國衛星經過美國上空險被擊落?面對赤裸裸的威懾中國果斷出手
    天軍不僅要具備幹擾對方衛星的能力,同時還要具備擊落敵方衛星的技術,據美國國防部的消息稱,美軍至少在1984年之後就獲得了擊落敵方衛星的能力,當時美軍利用一架F-15戰鬥機攜帶反衛星飛彈擊落了一顆近地軌道衛星。
  • 航天事業的重要挑戰:如何有效處理「太空垃圾」
    一旦軌道參數不同,兩個不同軌道上的物體將存在巨大的相對速度,這種速度差值可能比飛行的子彈還要快得多,使得任何一小塊碎片都可能具有徹底摧毀另一顆衛星的能量。2009年2月10日,俄羅斯已報廢的宇宙-2251號衛星與美國的銥星33號衛星發生了碰撞,碰撞不僅損壞了正常工作的衛星,還產生了若干新的空間碎片。
  • 太陽能電池板報廢之後如何處理?4點注意避危險
    那就是這些利用這些新能源的設備,比如太陽能電池板受損報廢了,是不是又造成了新的汙染呢?這就涉及到電池板的回收問題了。其實製作電池板的很多材料還是可以循環再利用的,比如核心材料晶矽可以在重金屬工業中再次得到利用、玻璃面板可以送往玻璃製造業、鋁製框架可以送往鋁精煉廠,纜線、接頭之類再被壓碎之後,能夠以銅珠的形式再得到利用,廢塑料之類則可以用作燃料…… 所以只要處理得當,也不用太擔心太陽能電池板報廢后會給環境帶來新的汙染,或者造成資源浪費,那麼針對報廢的太陽能電池板,我們又該如何處理呢
  • 中國又一項世界第一:成功擊落3.6萬公裡高空的衛星
    然而,真不是OUT,最近,美國媒體報導,美國軍用衛星拍攝到了中國庫爾勒飛彈測試場一款飛彈的飛行軌跡,這款武器的飛行軌跡顯示,其為直升式飛行,彈道高度非常高,疑似中國在進行反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實驗。美國媒體將此消息已一發布,立刻迎來了國際社會的關注。
  • 世界首個木質衛星於2023年發射!太空垃圾處理技術新革命
    圖為太空垃圾 自從1969年美國阿波羅號飛船登上月球時,就開啟了人類探索太空的時代,截至目前為止,世界各國已經執行了4000多次的發射任務,當衛星不幸發生撞毀或者退役時,會產生許多的太空垃圾,然而就算是其中一個細小的碎片都會對航天飛行器造成毀滅性的打擊。
  • 老舊的衛星如何處理?我國這項技術世界一流
    目前,地球軌道上有上千顆衛星。我們知道,衛星都有使用壽命,超過這個時間衛星基本上就不工作了。或者,衛星在使用壽命到達之前,它就出現了意外的功能性故障,導致其不能運行了。那麼,這些老舊甚至是壞掉的衛星是如何處理的呢?
  • 退役武器如何處理?中國這一招太厲害,變廢為寶令美國嘆服
    再強大的武器都有退役的時候,而這些武器該怎麼處理,各國所用方法都不盡相同,中國又是怎麼處理退役武器的?武器為什麼要按時退役?自從二戰結束後,除了少數幾個經常發生衝突的地區,世界大部分地區都是和平穩定的,如此一來,沒有了戰爭的摧殘,大部分武器在退役時,其實還是完好無比的,那麼為什麼還要進行退役處理呢? 這主要是因為現代科技發展太快,武器的更新換代速度也跟著加快。許多武器即使沒有任何損害,但是因為跟不上時代的發展,便只能面臨淘汰。
  • 星鏈衛星網絡將如何處理數據?
    星鏈衛星網絡將如何處理數據?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繼續以驚人的速度增加衛星,它將如何處理數據?在網絡術語中,數據被量化為數據包,這是計算機可以理解的1和0的集合。在星鏈網絡中,這些數據包將在地面站和一系列停在九個獨立低地軌道上的衛星之間傳輸。每條軌道將包含若干顆衛星,每顆衛星所覆蓋的地域將與它北邊和南邊的衛星重疊。當星鏈網絡建成後,地球上的每一個地方都將被至少兩顆星聯衛星所覆蓋。
  • 報廢衛星 defunct satellite
    報廢衛星 defunct satellite[ 2009-02-16 09:19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2月11日稱,美國一顆通信衛星10日與一顆俄羅斯已報廢的衛星在太空中相撞,這是人類歷史上首次衛星相撞事故,地點位於西伯利亞上空800公裡。
  • 英文報導:報廢衛星 defunct satellite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流行語>正文英文報導:報廢衛星 defunct satellite 2009-02-16 10:48 來源:中國日報網站 作者:
  • 中國衛星新發現,世界將會出現新大陸,美俄:誰先處理就屬於誰
    近段時間我們中國的衛星有了一次重大的發現,世界將會出現一塊新大陸,美國與俄羅斯表示:誰先處理就是誰的。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我們一起去看看吧。我們國家在很多年也開始研究科技,經過科研人員的不懈努力,終於我國也順利的研究出了各種衛星,衛星對於一個國家的發展是有重大作用的。就像美國和日本,花費了無數的資金讓國內的科研人員研究出了衛星,目的就是為了監視中國的一舉一動。
  • 如何毀滅墜向地球的衛星?看看美國咋做的
    我國是世界上第三個有飛彈衛星系統的國家。從古代開始我國就有人開始了外太空的探索。古代有好多傳說都和對太空的探索有關。如嫦娥奔月。後來人們發明火箭,用火箭開始探索。等科技進步以後,人們就開始建造宇宙飛船和人造衛星。
  • 日本將核廢料倒入大海,美國就地掩埋,那中國又是如何處理的?
    但是近些年大家卻談核色變,如何正確處理核廢料是擺在世界各國面前的最大難題。那麼核廢料的處理到底有多難?我國又是怎麼處理核廢料的?隨著核電站的發展,很多國家的核廢料都面臨一個警戒值,而核廢料具有放射性,對人體有一定的損傷。所以,如何安全利用核能,才是未來核能發展的方向。
  • 澳大利亞推進研發太陽能光伏電池報廢處理技術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近期,澳大利亞可再生能源署(ARENA)向太陽能光伏面板效率研究項目提供了1514萬澳元(約7177萬人民幣)的資金,以推動解決降低光伏面板總體成本和電池報廢處理問題。
  • 廢舊太空飛行器如何處理?
    那麼,完成使命的太空飛行器「命運」如何?為此,記者採訪了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研究員、國際宇航聯空間運輸委員會副主席楊宇光,請專家揭秘「老舊太空飛行器」的命運。記者了解到,目前主要有兩種方式可對太空飛行器進行回收,一種是利用太空梭的機械手臂對其進行「抓捕」回收,例如1984年美國休斯公司製造的西聯星六號衛星,在發射後由於上面級火箭提前關機未能入軌,9個月後被太空梭抓回地面;另外一種回收太空飛行器的方式,則需要在太空飛行器上設置防熱氣動外型和反推制動裝置,例如我國的返回式衛星,在完成任務後,有部分結構會攜帶觀測成果返回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