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細胞為二倍體型,兩個單倍型分別來自父親和母親

2020-12-03 世界雜燴說

表6-1所列特異性是用血清學方法和細胞學方法鑑定出來的,幾乎每次會議都命名新的特異性。如此複雜的基因及產物,再加上單倍體共顯性遺傳的特點,可隨機組合成一一個巨大的數字:以致在人群中除同卵雙胎外,難以找到HLA完全相同者。這充分體現了HLA對免疫調控的個體差異,也為同種器官移植增加了困難。

現在用分子生物學方法可在基因水平上鑑定出更大的HLA多態性,例如HLA-A2的基因有12個變異體(A^0201~A*0212) ,其差別僅在第19密碼子一個鹼基的置換。1994年3月WHO命名委員會公布的I類和類等位基因為440個,1995年1月又發現了35個新的基因序列,並對以前的報告進行了部分修正。

三、HLA的遺傳特點

單倍型遺傳單倍型(haplotype)是指一條染色體上HLA各位點基因緊密連鎖組成的基因單位。人體細胞為二倍體型,兩個單倍型分別來自父親和母親,共同組成個體的基因型(genotype)。由於條染色體上HILA各位點的距離非常近,很少發生同源染色體之間的交換,因此新代的HILA 以單倍型為單位將遺傳信息傳給子代。例如父親的基因型為ab,母親的為cd.則子代可能有4種基因型,

ac,ad,be, bd,某一個體獲得任一基因型的可能性都是1/4.故兩個同肥有完全相同或完全不同HILA基因型的可能性都是1/4: 個單倍型相同的可能性是1/2.而子代和親代總是共有一個相同的單倍型。

位點可具有兩個抗原,子還是純合子,均能同等表達,位點有面。多數個體的用位點都是雜合子,但當父親和母親在某位點上2.共顯性遺傳共顯性(codomi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這些抗(oo-dominance)是指某位點的等位基因不論是雜合編碼產物都可在細胞表面檢測到。故每個原組成了個體的表型,具有相同的等位基因時,其子代的這個位點就成為純合子。

基因在某一單期的單倍型頻率往往與3.連鎖不平衡理論上,一個HLA位點的等單倍型出現的頻率應等於各自頻率的乘檢測的煩率相差很大,在不同的地區或不同的立基因與另一個或幾個位點的等典積。

相關焦點

  • 10q26風險單倍型通過損害單核細胞清除來加劇視網膜下炎症
    10q26風險單倍型通過損害單核細胞清除來加劇視網膜下炎症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20 17:58:07 近日,法國索邦大學教授Florian Sennlaub及其團隊發現,年齡相關黃斑變性的10q26風險單倍型通過損害單核細胞清除來加劇視網膜下炎症
  • 南科大靳文菲團隊發表二倍體基因組三維結構科研成果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生物系副教授靳文菲課題組和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趙可吉實驗室合作發表二倍體基因組三維結構的科研成果,該論文以「Diploid genome architecture revealed by multi-omic data of hybrid mice」為題發表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
  • Genome Res|多組學揭示二倍體基因組三維結構
    責編丨兮幾乎所有高等動物都是二倍體,即生物擁有分別來自父本和母本的兩套基因組。我們的二倍體基因組一般以形態、結構基本相同的同源染色體呈現。因為同源染色體序列高度相似,常見研究一般不區分同源染色體的父本和母本。
  • 細菌主宰人體:共生細菌數量為人體細胞10倍
    各司其職的細菌不管是細胞數量,還是擁有的基因數量,寄生在人體表面和內部的細菌都遠超人體本身。但在過去十多年中,研究人員發現,人體並不是一座自給自足的世外小島。它更像一個複雜的生態系統,一個龐大的社會。在我們的身體內,住著數以萬億計的細菌和其他微生物。它們寄生在我們的皮膚、生殖器、口腔,特別是腸道等部位。實際上,人體細胞並不是人體內數量最多的細胞,共生細菌的數量是人體細胞的10倍。
  • 科學網—小鼠孤雄單倍體胚胎幹細胞系首次建立
    ,首次建立了來自孤雄囊胚的單倍體胚胎幹細胞系,而這些細胞保持了一定水平的雄性印記,並進一步驗證這些細胞能夠代替精子在注入卵母細胞後產生健康的小鼠。相關研究成果今天在線發表於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細胞》(Cell),並被重點推薦。 據介紹,單倍體細胞,如酵母,是遺傳學研究的重要工具。自然狀態下存在的單倍體細胞只有結構和功能均已特化的配子,包括卵子和精子。「然而卵子和精子不能在體外進行培養,因此也不能對其進行基因操作。」李勁松表示,如果能夠在體外建立哺乳動物的單倍體細胞系,將極大促進哺乳動物遺傳學及相關生命科學研究。
  • 利用GWAS探究中國小麥種質芽期耐鹽性的優異單倍型及其溯源分析
    Sp1~Sp7,其中Sp1亞群的材料主要來自西亞/東非等小麥起源地,為古老農家種或栽培品種;Sp2亞群材料主要部分多為國外近70年的栽培品種;Sp3亞群主要為中國農家種;Sp4、Sp5和Sp6亞群包含了中國不同年代的品種,主要有早期通過中國農家種和國外引種雜交選育的品種以及國內歷代主栽品種等,Sp7亞群主要為近二十年國內主栽品種。
  • 世界首個帶有3個人DNA嬰兒出生:一個父親兩個母親
    據埃菲社9月27日報導,報告指出,這名5個月大的嬰兒名叫阿卜拉希姆·哈桑,是通過一種利用一個父親、一個母親和一名捐獻者(或者說「第二個母親」)的DNA的技術誕生的寶寶。該技術一直以來備受爭議。這項技術能讓存在罕見的基因突變的父母擁有健康的寶寶,已於2015年在英國得到通過。胚胎學專家指出,哈桑的出生將推動這項技術在全世界的發展。
  • 不靠精子和卵子 也能繁育下一代了
    最近,本來「只想安靜看風景」的幹細胞被來自中國的科學家賦予了新的使命。科學家們先把精子注射到取掉遺傳物質的卵母細胞中,精子經過了卵母細胞的重編程華麗地變身為一種新型的幹細胞——「孤雄單倍體幹細胞」。人們發現,孤雄單倍體幹細胞既保持了普通幹細胞的多能性和分化潛能,又同精子一樣在其細胞內僅存在1套的染色體,而不是普通幹細胞的2套(分別來源於精子和卵子)。更神奇的是,科學家們將孤雄單倍體幹細胞注射到卵母細胞中,它能夠成功替代精子去完成卵母細胞受精的使命,可以繁育得到後代。
  • 探訪「生命銀行」:儲存人體細胞以備不時之需
    孩子的臍帶血如果自己用不上,還可用於治療相同父母所生的別的孩子的血液疾病,也可在經過配型後用於治療其他患者。  女兒存下免疫細胞 給患癌父親治病  省人體細胞保存庫負責人楊國成教授說,除了存儲寶寶的臍帶血造血幹細胞,人們還可儲存自己的免疫細胞。
  • 新冠病毒突變為「更強」亞型?最新結論並不如此
    陸劍等人用來定義L和S譜系的胺基酸位點位於ORF8(開放閱讀框8)。從新型冠狀病毒信息庫的數據來看,ORF8的變異不是最多的。並且,陸劍等人表示這個基因還沒有發現具有任何已知的重要功能。記者了解到,S基因具有重要功能,這個基因用來生產S蛋白(spikeprotein,翻譯為棘突蛋白、長釘蛋白、穗蛋白),棘突蛋白會和病毒宿主細胞受體ACE2結合,使得病毒能夠侵入到細胞內。
  • 老年單倍型相合移植候選患者體內抗HLA抗體的流行病學特點和危險...
    ;ICBMT)口頭報告,以Original Article形式發表於Sci Rep (IF= 3.998) 供者特異性抗HLA抗體(DSA)與植入失敗密切相關,老年血液病患者移植更需警惕 無論在臍血移植、無關供者移植還是單倍型相合移植(haplo-SCT)中,DSA的存在是導致植入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
  • 基因篩查新工具:南開大學團隊研獲單倍體滋養層幹細胞
    該工作以長論文的形式發表於細胞出版社(Cell Press)旗下《整合科學》(iScience)雜誌。 真核生物的遺傳信息一半來自於父本一半來自於母本,因此自然情況下細胞中具有兩套染色體,這是哺乳動物傳遞遺傳信息的方式,並通過減數分裂的方式抵禦環境變遷,保障物種繁衍。
  • 母乳放大1000倍是什麼樣?顯微鏡下都「有生命」,營養都是母親的愛
    文|勤親媽媽(文章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都說「母愛如水,父母愛如山」,很多家長都覺得,父母愛孩子的方式是不同的,父親都不太會表達,所以父愛是體現在為孩子默默的付出上,而母親都賦予了孩子生命,愛孩子也喜形於色,所以,母愛體現在了日常的付出上, 而曾經就有人提出過這樣一個問題
  • 兩個精子同時進入一個卵子會怎樣?全球僅兩例的半同卵雙胞胎誕生
    基因檢測結果顯示,兩個胎兒來自母親的基因100%相同,來自父親的基因有77.7%相同,總體而言,他們共享了89%的共同基因。第一種可能性是,卵細胞可能分成兩部分,但是並未完全分開,然後每一部分分別由一個精子受精。但是研究人員稱,在受精之前卵細胞發生分裂的情況非常罕見。 第二種情況,也是研究人員認為更有可能的情況:卵細胞與兩個精子融合併形成三倍體的細胞,之後進行分別配對,並以某種方式糾正了染色體的數量。
  • 一個卵細胞和兩個精子的「三角戀」:結局意想不到
    然而由於種族或者地理差異,雙胞胎的自然發生率差異很大,亞洲為6‰,歐美國家為10-20‰,非洲高達40‰。最近,著名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布了一篇新論文,內容是澳大利亞科學家Michael Gabbett發現了一對「半同卵雙胞」龍鳳胎,他們來自母親的基因完全一樣,來自父親的基因卻只重合一部分。
  • 不止遺傳病和癌症,靶向測序還有哪些用途?
    該技術以相對單倍型劑量(Relative Haplotype Dosage,RHDO)為原理,通過靶向測序實現。NIPD的檢測難點主要是在母親作為攜帶者的情況,在孕婦的游離DNA中,母體基因型片段佔據絕大部分,只通過變異位點本身的頻率很難準確評估胎兒的基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