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主宰人體:共生細菌數量為人體細胞10倍

2020-11-24 中國網

細菌主宰人體

各司其職的細菌

不管是細胞數量,還是擁有的基因數量,寄生在人體表面和內部的細菌都遠超人體本身。現在,科學家正在思考:掌控人體的,到底是我們還是那些共生細菌?

生物學家曾認為,人體是一座生理之島,完全可以自行調控身體內部的運轉。我們的身體能分泌消化酶消化食物,合成營養物質維護身體組織和器官;可以感受到自身發出的信號,比如飢與飽;免疫細胞能識別危險的微生物(病原體),向它們發起進攻,同時避免傷害到自身組織。

但在過去十多年中,研究人員發現,人體並不是一座自給自足的世外小島。它更像一個複雜的生態系統,一個龐大的社會。在我們的身體內,住著數以萬億計的細菌和其他微生物。它們寄生在我們的皮膚、生殖器、口腔,特別是腸道等部位。實際上,人體細胞並不是人體內數量最多的細胞,共生細菌的數量是人體細胞的10倍。由微生物細胞和它們所包含的基因組成的細菌群落,不僅不會危害我們的健康,反而對人體有益,能幫助身體進行消化、生長和防禦。

小小的細菌居然有如此大的影響力。生物學家已經對人體內數量最多的一些細菌,進行了深入研究。最近,他們又開始研究其他細菌。這些研究,有助於我們更加了解自己身體的功能。也讓我們更清楚,為什麼有些疾病發病率越來越高,比如肥胖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你看不見我

提到身體內的微生物,人們通常會想到病菌。事實上,研究人員也在很長一段時間,只關注那些有害病菌,忽視了那些有益的細菌。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生物學家薩基斯· K · 馬茲曼尼安(Sarkis K.Mazmanian)認為,這源於我們的一些錯誤認識。「孤芳自賞迷住了我們的眼睛,人類自以為擁有所有保持健康所需的功能,這些有益細菌雖然不屬於人體,卻相伴我們一生,它們是我們身體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人從很小的時候開始,體內就有一個微生物群落,當然,這些細菌並不是與生俱來的。每個人都是在與周圍環境接觸的過程中,漸漸形成自己的共生細菌群落的。一般說來,子宮內沒有細菌,所以生命之初的胎兒是真正無菌的個體。但是,當新生兒通過產道時,母親體內的共生細菌,就會轉移到嬰兒身上,並開始繁殖。隨著與父母、祖父母、兄弟姐妹、朋友,還有床單、毯子、寵物等的接觸,嬰兒體內的細菌會變得越來越多,到嬰幼兒晚期,我們體內已經形成了地球上最複雜的微生物群落。

大約5年前,科學家開始研究這種微生物生態系統。當時他們面臨一個難題——腸道內的細菌已經習慣了以群居方式、在無氧環境中生存,單個細菌在開闊的培養皿中根本無法存活。現在,這個難題已經解決了。研究人員不再研究細菌個體,而是改成研究細菌的基因——即鏈狀DNA和RNA的結構。由於DNA和RNA可在常規的有氧實驗環境下進行研究,因此科學家可以從人體中提取細菌樣本,再從樣本中提取遺傳物質進行實驗分析。

每種共生細菌都有自己的「身份證」——16S核糖體RNA基因,在每種細菌中,這種基因都不一樣。該基因可以編碼核糖體中特定的RNA分子(核糖體是細胞中負責合成蛋白質的機器)。科學家試圖通過確定這類基因的序列,打造一本「人體細菌手冊」。這樣,我們就可以知道自己體內有哪些細菌,和別人體內的細菌有什麼不同。

接下來要做的,是分析細菌群落中的其他基因,搞清楚哪些細菌在人體中比較活躍、有什麼功能。這項工作也非常複雜,細菌不僅數量巨大,在提取過程中它們的基因還會混在一起。鑑定一種基因屬於哪個菌種很難。相對而言,鑑定一種細菌基因是否活躍就比較簡單了。幸運的是,在最近十年中,我們有了更強有力的計算機和超快的基因測序儀,只要不怕麻煩,完全可以完成過去無法完成的細菌分選和分析工作。

在美國和歐洲,各有一組科學家利用這種新技術,對人體內的細菌基因進行統計。2010年初,歐洲小組發表了他們對人體消化系統中細菌基因數目的統計結果——330萬個基因(來自1 000多個菌種),差不多是人類基因數量的150倍(人類有2萬~2.5萬個基因)。

在研究人體內細菌群落的過程中,有許多令人驚奇的發現——比如,你幾乎找不到細菌群落組成完全一樣的兩個人,即使是同卵雙胞胎。人類基因組計劃(Human Genome Project)已證實:所有人的DNA99.9%都是相同的。看起來,細菌基因的變異對人類個體的命運、健康、行為造成的影響,遠勝於我們自己的基因。不同人的體內,細菌種類和數量雖然大不相同,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他們體內的、發揮關鍵作用的有益細菌

基因其實都差不多,儘管這些基因來源於不同的菌種。另外,即使是最有益的細菌,如果它們在不恰當的地方大量滋生的話,也可能導致嚴重的疾病。比如,細菌跑到血液中,就會導致敗血症;進入腹部器官之間的組織網絡中,就會導致腹膜炎。

相關焦點

  • 科學家推翻細菌數量10倍「神話」 -人體細菌與細胞或為1比1
    人們常說,人體內細菌和其他微生物的數量差不多是人體自身細胞的10倍。然而來自以色列和加拿大的研究人員表示,這是一個應該被遺忘的神話。他們計算後認為,人體內居住的微生物和人類細胞之間的比例更可能是1比1。
  • 人體細菌有多少?細菌與細胞數量比例沒有你想的誇張
    「我們的身體絕大部分都是由細菌組成的,人身上共生細菌的數量是自身細胞數量的10倍!」類似的說法流傳相當廣泛,它經常出現在冷知識讀物中,不少論文中也會引用它來說明人體菌群的重要性。不過,10:1這個數字其實並不怎麼靠譜。最近,來自以色列和加拿大的幾位研究者就對人體細菌與細胞的數量較起了真。經過重新估算,他們指出,人體細菌和人體細胞的數量比例遠沒有大家以為的 那樣誇張,細菌和細胞的總數其實差不太多。
  • 你體內的細菌數量,是自身細胞的10倍?不至於啦
    「我們的身體絕大部分都是由細菌組成的,人身上共生細菌的數量是自身細胞數量的10倍!」類似的說法流傳相當廣泛,它經常出現在冷知識讀物中,不少論文中也會引用它來說明人體菌群的重要性。不過,10:1這個數字其實並不怎麼靠譜。最近,來自以色列和加拿大的幾位研究者就對人體細菌與細胞的數量較起了真。
  • 人體內細菌到底有多少?
    「我們的身體絕大部分都是由細菌組成的,人身上共生細菌的數量是自身細胞數量的10倍!」類似的說法流傳相當廣泛,它經常出現在冷知識讀物中,不少論文中也會引用它來說明人體菌群的重要性。不過,10:1這個數字其實並不怎麼靠譜。
  • 共生微生物是人體看不見的盟友,它們正在消失
    人體共生微生物是所有生活在人體內的微生物,包括細菌、真菌、病毒等等。一直以來,人們估計,人體共生微生物的數量為人體自身細胞的10倍,這意味著我們的身體是由90%的微生物細胞和10%的人體細胞組成的。在重量上,這些微生物的重量估計超過1公斤,或者換句話說,相當於人腦的重量。
  • 人體細菌各有各的地盤 最怕「串門」
    說起細菌,很多人唯恐避之不及,其實,細菌未必都是對人體有害的。從某種角度來說,我們的身體就是各種細菌的天然遊樂場,皮膚、口腔、腸道……都寄生著種類繁多數量不等的細菌。多數時候,這些細菌在自己的地盤上,對身體不僅無害而且有益,與我們相安無事。但如果它們出去「串門」了,皮膚上的細菌進入血液,或者腸道的細菌進入口腔,情況可就不妙了。
  • 農學院博士生邴孝利發現半翅目昆蟲共生細菌新屬新種
    共生細菌的照片同時在封面刊發。        生物學研究表明,生物體內普遍存在共生細菌,並影響和調控生物體的生命活動和生存狀態。就人體而言,人體內的細菌細胞數是人類本身細胞的10倍,人的消化、生長及自我防衛等基本生理活動都是在它們的協助下完成的。        昆蟲共生細菌的普遍作用近年來也開始受到重視。邴孝利等主要研究全球重大農業害蟲煙粉蝨的共生細菌。
  • 人身上究竟有多少細菌 微生物與人體自身細胞9:1
    這個結合體中,微生物與人體自身細胞的比例是9:1。  人的一隻手掌上就有100多萬種細菌!這是經常聽到的說法,仔細想想會讓人覺得恐怖,這足夠我們生多少次病啊!但實際上我們卻並不常因為手掌上的細菌而生病,這一部分要感謝良好的衛生條件,而另一部分原因是100多萬種細菌中其實有許多是有益,或者至少無害的細菌。
  • Science:共生細菌幫你抗過敏
    人體內棲息著幾十億個共生細菌,每個人體內共生細菌的多樣性都不相同。共生細菌在人體許多生理學過程和機制中發揮重要作用,例如食物消化,維生素合成以及宿主防禦過程。有研究已經證明在生命早期共生細菌發生變化或缺失會促進2型免疫和過敏炎症反應的發生,雖然共生菌群是誘導小腸Th17細胞和Treg細胞的強力誘導因素,但其調節2型免疫反應的機制一直不清楚。
  • 是人類消滅細菌?還是細菌奴役人類?6億年前空白文明誰來主宰?
    生物大爆發到底誰在主宰早期地球文明地球誕生46億年,早期的地球是不穩定的氣體和不穩定的地質環境,我們現在往多的算,10億,地球用了10億年的時間恢復穩定,實在覺得不夠,那就地球用了20億年的時間恢復穩定,那麼問題來了,這剩下的20
  • 組圖:人體細菌群落十大鮮為人知的秘密
    驚人的細菌數量:你或許認為你的身體只屬於你,但事實上你的身體還寄生著數萬億的微生物,主要是細菌、病菌和病毒,它們與人體細胞的比例達到了10:1。  你佔支配地位的手擁有與另一隻手不同的細菌:儘管你每隻手上的細菌數量大約相當,但喬治華盛頓大學的研究表明,雙手之間的細菌群是不同的。
  • 工作細胞:人體感冒細胞被感染,超暴力美女巨噬細胞發飆滅細菌
    《工作細胞》第三集終於更新了,在上集中『人體』發生擦傷事故,經過白血球和血小板齊心協力,最終身體修復結疤,細胞們也都恢復平靜。而這次卻是身體感染流行感冒病毒,導致發燒。雖然大家喜愛的血小板不怎麼出場,卻有超暴力美女巨噬細胞大發神威滅細菌,大家依然可以舔屏追新番。
  • Nature & BioRxiv:科學家打破人體細菌比自身細胞多10倍的神話!
    ,大約為十比一的關係;然而近日,來自加拿大和以色列的科學家的一項最新研究或許就可破除人們之前的看法,研究者表示,機體中寄居的微生物和人類細胞的數量之間的比率很有可能是一比一的關係。研究人員Ron Milo說道,一個標準男子(70公斤,20-30歲且1.7米高)機體中平均包含有30萬億個細胞和39萬億個細菌,這兩個數字幾乎是相近的;或許有些人機體中包含有上述數字一半或者兩倍的細菌數量,但這比之前推測的10:1的關係要遠的多。機體細胞和微生物群落的數量足夠相近,而且每次排便後或許就會翻轉人類細胞數量和細菌數量之間的比率。
  • 人體:細菌的天然遊樂場
    這句話聽起來就像科幻故事裡的荒誕說法,但它是事實:在人體內發現的數百萬個細菌,可以填滿一個容量是半加侖的水壺。每個人的身體其實都是各種微生物和真菌的天然遊樂場。人體細菌有些對我們有益,有些有害。一些起著必不可少的作用,例如幫助我們消化食物;另外一些偶爾發生的變異可能會使我們生病。
  • 我們身上有40萬億個細菌,和人類細胞數量差不多
    他寫道,一個成年男性的腸道中有100 x 10的12次方或100萬億個微生物,另外還有1萬億個在皮膚上。但他沒有提到這些數字的出處。另一位科學家D.C.薩維奇(D. C. Savage)在1977年發表的一篇綜述中引用了勒基博士的文章,其中寫道「正常人體組織可以說是由超過10的14次方個細胞所組成,其中只有約10%是動物細胞」。
  • 人體攜帶著多少細菌?免疫系統如何對抗它們?
    2019年7月17日訊 /生物谷BIOON /——人類是一個龐大、複雜、多細胞、多器官的系統。我們繁殖緩慢,依賴於各種各樣的使我們能夠控制無數快速複製的簡單生命形式的機制,這些生命形式已經進化到可以生活在我們體內或身上。這種防禦系統統稱為免疫系統。
  • 神秘細菌大軍竟是人體保護神 80%不為人所知
    有科學研究者表示,人體本身就是一個微生物加工廠,這些渺小的細菌,其實是人體內最有「發言權」的「成員」。因為它們不都是對人體有害的,部分細菌維繫著我們人體部分消化代謝功能,可以說,如果沒有這些細菌我們將難以生存呢!
  • 人體有多少個細胞? 又有多少微生物?
    人體的細菌含量多寡以訛傳訛,新的統計導正這個普遍流傳的說法。你的身體是一座微生物大熔爐,有數以萬計的細菌以你的身體為家,幫助你維持健康與正常。數十年來,科學家總以這個吸引人的「類事實」來顯示它們的重要性:人體內的微生物數量和人體細胞的數量是十比一。不過,一項新的估計指出,就細胞計數而言,比例可能是一比一。在一項於出版之前先發表在bioRxiv網站的新研究中,由魏茨曼科學研究所的朗恩・米洛領軍的三位科學家發現,一名男性平均由30兆個細胞組成,其中包含約40兆個細菌,它們大部分生存在人體的消化道。
  • 人體100萬億細菌分布圖
    美國科研人員最新研究發現,人體100萬億個細菌分布在不同的群落。科研人員還繪製了人體細菌分布圖。這一研究成果被認為是加深對人體微生物群落理解、更好對其進行控制邁出的重要一步,對於一些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義,比如皮膚病。  運用最新電腦技術及基因序列,科研人員繪製出了迄今最詳細的人體細菌分布圖。
  • 陳根:人體70%是水,50%是微生物
    從代謝和消化的角度上,口腔中友好的厭氧菌,開啟了消化食物的第一步;儘管胃中是強酸環境,但仍然有細菌存活,它們會對胃酸的分泌產生一定影響;腸道中的細菌能夠合成多種營養素,譬如維生素K,而這是人體自身細胞所合成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