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科研人員最新研究發現,人體100萬億個細菌分布在不同的群落。科研人員還繪製了人體細菌分布圖。這一研究成果被認為是加深對人體微生物群落理解、更好對其進行控制邁出的重要一步,對於一些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義,比如皮膚病。
運用最新電腦技術及基因序列,科研人員繪製出了迄今最詳細的人體細菌分布圖。據這項刊登在《科學》雜誌上的研究結果顯示,不僅人與人之間菌群分布有別,同一個體不同部位菌群分布也不相同。此外,人體同一部位在不同時間菌群分布也有變化。比如,丙酸桿菌在人體上的油性環境生長良好,比如前額、頭髮和鼻頭。人體腋窩及腳底菌群分布變化不大,主要被葡萄球菌屬佔據,研究人員推測可能是這兩處陰溼環境所致。軀體和四肢則由另一種不同菌群「霸佔」,口腔菌群分布變化最小。
這一項目首席研究員、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生物化學副教授羅布·奈特表示,他無法解釋為什麼皮膚化學物質對細菌的生長有如此大的影響,不過他們正在進行相關研究。奈特說,研究目的在於找出健康人體菌群分布的正常狀態,為進一步研究人體在疾病狀態下菌群分布提供基準,將為下一步疾病預防提供幫助。
到目前為止,仍有許多有關人體細菌和人體之間如何相互影響的問題並沒有得到很好解決。在美國國家健康研究所做博士後研究工作的伊莉莎白·格萊斯說,「大多數生活在人體上的細菌並沒有害處,不會導致健康問題。不過我們仍不清楚這些細菌在保護皮膚健康或導致病患上所發揮的作用。」部分細菌在人體生理機能中作用突出,能夠有效協助人體保持健康狀態。例如有些細菌可以幫助人體構築免疫系統;有些對促進食物消化不可或缺;還有的可以防止病原體引發潛在病變。伊莉莎白·格萊斯的研究對象正是人體皮膚上繁雜的細菌。(唐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