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公司的機組人員,應該是服務行業中訓練比較有素的,但實際上並非如此。
年假回來,果媽幫我買了東航的機票。坦白說自己對東航印象一直不好,並非因為它是提供廉價機票的航空公司,是因為幾次碰到嚴重衛生(上一批客人遺留的垃圾袋)及蒼蠅的問題。如果這些小問題都處理不了,怎麼能保證安全等方面不出問題?!
這一次再碰到了一件事,讓我決定今後無論如何都不再乘坐東方航空公司的班機。
飛機經停廣西時,落地太猛(機組人員解釋是跑道太短),放在身上的充電寶、手機直接飛了出去。手機磕碰到前排乘客們的座椅腿,屏幕破裂了。
心平氣和地和乘務長溝通,但結果讓人失望,畢竟自己是帶著一種學習的態度看她們如何處理突發事件。首先,乘務長當著自己的面訓斥空姐,讓自己感到不適;其次,就是各種推諉,甚至暗示手機屏幕破碎無法確定是在飛機上導致的(碎的玻璃渣子都還在屏幕上面);第三,讓我籤字的《中國東方航空公司機上事件報告單》,又髒、又皺。
沒有跟他們糾纏。首先、自己手機不貴,換個屏幕更不貴;其次、想必會有機組人員賠償,何必;第三、自己沒把手機拿好,也怪不得別人。
但從中看到了中國服務行業的悲哀。偌大的一個航空公司竟然會為這麼點事情推諉,完全沒有意識到客戶投訴時,恰恰是客戶內心最敏感的時機,也是化被動為主動、變消極為積極的最佳時期,這麼好的一個機會竟然就這麼放棄了,著實可惜。
我們很多酒店何嘗不是一樣,面對客人投訴時,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推諉,如何證明自己沒有錯,殊不知贏了客人一次,卻永遠失去了客人。更不知道這種沒有擔當的精神會影響到全體員工,最終導致「把客戶當親人」的理念成了一種口號。
講服務,沒有哪家比得上「海底撈」,海底撈常碰到胡攪蠻纏、刻意刁難的客戶,導致很多海底撈的員工忿忿不平,認為公司是在縱容客人!殊不知這正是海底撈創始人張勇與眾不同的地方,他就是要用成本的損失喚醒所有員工「服務到極致」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