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500,000+單細胞的RNA序列揭示所有主要人體器官的細胞類型圖

2020-11-24 健康界

在周三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中,中國研究人員根據來自中國漢族捐贈者的500,000多個單細胞的RNA序列,描述了所有主要人體器官的細胞類型組成。這項研究為人類生物學提供了寶貴的資源。

研究人員使用單細胞mRNA測序揭示了迄今為止尚未很好表徵的許多組織的層次結構。他們建立了所謂的單細胞人類細胞景觀(HCL)分析管道,以幫助鑑定細胞,並對人類和小鼠的景觀進行了單細胞比較分析,以揭示保存的遺傳網絡。

研究人員發現幹細胞和祖細胞表現出很強的轉錄組隨機性,而分化的細胞則更加獨特。先前的研究中,這些研究人員報告了一種名為Microwell-seq的技術方法,該方法是一種經濟高效的單細胞mRNA測序技術,在雙峰率和細胞類型相容性方面具有優勢。測序滴定實驗和跨平臺比較表明,即使在較低的測序深度下,該方法也可以穩健地檢測稀有種群,因此他們計劃使用Microwell-seq進行這項研究,使用來自中國的樣本捐贈來創建主要人類細胞類型的基本概況漢族人口。

研究人員的分析包括胎兒和成人樣本,涵蓋了總共60種人體組織類型。他們還分析了七種細胞培養物,包括誘導多能幹細胞,擬胚體細胞,源自H9 / OP9共培養物的造血細胞和胰島β細胞。總共702,968個單細胞通過了其質量控制措施。完整的人類組織數據集分為102個主要簇,分為843種細胞類型。

通過批量和單細胞mRNA測序之間的相關性分析以及細胞數目的亞採樣分析,研究人員估計了HCL的高基因和細胞類型覆蓋率。這些數據涵蓋了迄今為止針對人類物種描述的最全面的細胞類型庫。

為了允許公眾訪問該資源,研究人員創建了一個HCL網站。

他們指出,一個亮點是主轉錄因子在離散模塊中起作用,以指定主要的人類細胞類型,例如神經元、紅系細胞和腺泡細胞。他們還發現了廣泛的人類組織中先前無法識別的細胞異質性,在胎兒腎臟中發現了新型的S形體細胞,並在成人腎臟中發現了新的細胞類型。

研究人員還旨在通過評估胎兒和成人階段組織之間細胞類型的相似性來研究人體器官的發育。在腎臟和肺部,他們發現上皮、間充質、內皮和免疫細胞的基因表達模式在兩個階段之間是相關的,並且組織器官免疫細胞和基質細胞在器官發生的早期出現。然後,他們對胎兒和成人的HCL數據進行了軌跡分析,並繪製了一個景觀圖,顯示了從胎兒祖細胞到成年成熟細胞類型的投影。

最後,研究人員使用HCL資料庫建立了名為scHCL的單細胞映射管道,用於對人類細胞類型進行分類。他們將他們的HCL與其他已發布的人類數據集整合在一起,並為單細胞研究中所有可用的人類細胞類型簇提供了轉錄組參考。

通過將大量RNA測序數據映射到HCL參考,研究人員可以穩健地定義培養的細胞群體或癌細胞類器官的細胞譜系。

參考:https://www.genomeweb.com/genetic-research/single-cell-rna-seq-study-leads-cell-type-map-all-major-human-organs#.Xnw5VE8zbIW

相關焦點

  • 研究揭示人視網膜及其類器官在單細胞解析度下的細胞類型
    研究揭示人視網膜及其類器官在單細胞解析度下的細胞類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22 14:18:39 瑞士巴塞爾大學Botond Roska等研究人員合作揭示人視網膜及其類器官在單細胞解析度下的細胞類型。
  • 基於單細胞RNA測序繪製人類肺組織分子細胞圖譜
    RNA-seq技術已經在繪製器官基因表達譜研究中發揮了關鍵作用,但目前很難系統地鑑定和定位單個器官中所有分子細胞的類型,並創建完整的分子細胞圖譜。該研究共對人類肺部組織和循環血液中的約75,000個細胞進行了測序,並結合多方面的細胞注釋方法,鑑定出肺部的58種細胞類型。
  • 單細胞RNA測序揭示癌細胞對化學療法的多種反應機制
    單細胞RNA測序揭示癌細胞對化學療法的多種反應機制 2020-08-27 15: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科學家將分類和測序人體所有細胞—新聞—科學網
    就職於美國博德研究所的Regev和Levin對18個來自小鼠骨髓、看似相同的免疫細胞進行了RNA測序,結果發現其中一些細胞與其餘細胞的基因表達模式截然不同。它們就像兩個不同的細胞亞型。 這使得Regev想進一步推進研究,利用單細胞測序了解人體內存在多少種不同的細胞類型、它們在哪個部位以及如何發揮作用。
  • 何愛彬研究組開發新一代單細胞itChIP技術解析早期胚胎細胞命運...
    同時,通過整合單細胞轉錄組和單細胞ChIP-seq數據,研究者揭示了心臟幹細胞向心肌和內皮細胞分化過程中細胞類型特異性增強子對細胞命運決定的調控機制。多細胞生物體由具有相同基因組的不同細胞類型組成,在器官組織發育過程中,細胞狀態和細胞命運決定的機制一直是領域普遍關心的問題。無論在發育過程還是疾病狀態下,表觀遺傳因素(不改變DNA序列的情況下)在細胞命運決定中起著指導性作用。
  • 新一代單細胞itChIP技術解析早期胚胎細胞命運決定機制
    技術解析早期胚層和器官發育中細胞命運的選擇決定機制,並將這一方法命名為itChIP(simultaneous indexing and tagmentation-based ChIP-seq)。同時,通過整合單細胞轉錄組和單細胞ChIP-seq數據,研究者揭示了心臟幹細胞向心肌和內皮細胞分化過程中細胞類型特異性增強子對細胞命運決定的調控機制。多細胞生物體由具有相同基因組的不同細胞類型組成,在器官組織發育過程中,細胞狀態和細胞命運決定的機制一直是領域普遍關心的問題。 無論在發育過程還是疾病狀態下,表觀遺傳因素(不改變DNA序列的情況下)在細胞命運決定中起著指導性作用。
  • 她創建人類細胞圖譜,繪製人體超37萬億細胞的3D圖
    泰克曼是人類細胞圖譜(Human Cell Atlas)項目的先驅者,這個項目旨在繪製出人體內所有細胞的3D圖。作為英國劍橋桑格研究所(Sanger Institute)細胞遺傳學負責人,泰克曼表示,整理這些生命基本單位的目錄將為研究人員提供前所未有的能力,幫助我們了解和治療人類疾病,並「為新時代的精準醫學奠定基礎」。
  • 【Nature子刊】史上最大單細胞RNA測序項目!首次發現膠質母細胞瘤...
    結果發現,在每個腫瘤中有五種主要的癌細胞類型,這些癌細胞類型與正常人大腦中的細胞類型相似。 單細胞RNA測序突出了膠質母細胞瘤和膠質母細胞瘤幹細胞的轉錄組異質性
  • 什麼是高通量單細胞RNA測序技術?
    ,描繪了擬南芥發育全景圖(developmental landscape)並重構了根尖分生組織細胞的發育軌跡。液滴超高通量單細胞測序技術所基於的原理是,利用微流控系統產生單個細胞+單個微球的納升級液滴,每個微球表面包裹有特異的寡核苷酸序列(細胞條形碼)對同一細胞來源的RNA分子進行標記,就可以對數千個細胞的cDNA合併建庫,省去了對單個細胞的重複操作,大大提升了單細胞測序的通量和單個細胞測序的成本。
  • 我國科學家實現單細胞表觀組學新突破:兩種革新單細胞ChIP-seq技術...
    單細胞ChIP-seq技術-CoBATCH實驗設計思路 圖2 單細胞ChIP-seq技術-sc-itChIP實驗設計思路 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幹細胞及轉化研究重點專項(批准號:2017YFA0103402)等資助下,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北大-清華生命科學聯合中心何愛彬課題組近期突破單細胞表觀遺傳研究的瓶頸,開發了兩種具有普適性
  • 單細胞+空間+4D成像,多組學全面剖析大腦類器官
    如下圖a-b:作者使用大約2000個iPSC細胞來培育大腦類器官,並在類器官發展的不同階段(4,7,15,20或30天)誘導CRISPR-Cas9遺傳疤痕形成系統標記祖細胞,由此產生具有繼發譜系傷疤的獨特成熟細胞類型。與此同時,作者還結合單細胞轉錄組技術來重建分化軌跡,追蹤細胞譜系,以及耦合空間轉錄組學來解析各細胞譜系的空間位置。
  • 科學家繪製出人類肺臟的單細胞RNA測序圖譜
    Quake等研究人員合作繪製出人類肺臟的單細胞RNA測序圖譜。2020年11月18日,《自然》雜誌在線發表了這項成果。 研究人員使用基於液滴和平板的單細胞RNA測序技術,對所有肺組織隔室和循環血液中的大約75,000個人類細胞進行了測序,並結合了多種細胞注釋方法,從而創建了人類肺的廣泛細胞圖譜。
  • 人體細胞如何分工 這張圖譜帶來新的認識
    發表在國際期刊《自然》上的這項研究,首次從單細胞水平上全面分析了胚胎和成年時期的人體細胞種類,系統性地繪製了涵蓋八大系統的人類細胞圖譜,建立了70多萬個單細胞的轉錄組資料庫,鑑定了人體100多種細胞大類和800多種細胞亞類,研究團隊還搭建了人類細胞藍圖網站。  迄今為止,全球還有哪些關於人類細胞圖譜的研究計劃?人類細胞圖譜與人類基因組圖譜有關嗎?
  • 基於單細胞測序,張鵾團隊揭示畸胎瘤作為早期胚胎發育模型的潛力
    人類等哺乳動物的生命起始於受精卵,經過複雜的早期胚胎發育後,形成一個含有上百種細胞類型、多種器官的複雜有機體。目前,科學家對於人類早期胚胎發育的研究主要使用各種動物模型。但這些模型通常局限於特定的細胞譜系,且不同物種的發育過程具有保守性以及物種特異性,為早期胚胎發育研究帶來了限制。
  • Science:揭示人體組織中細胞類型特異性QTL
    然而,這些研究主要是通過測量大塊組織(bulk tissue)樣本的基因表達來進行的,從而掩蓋了基因調控效應的細胞特異性,進而限制了它們的功能解釋。鑑定具有活性QTL的細胞類型將是揭示導致複雜性狀變異的分子機制的關鍵。最近的研究展示了通過使用細胞類型比例的計算估計,從大塊組織RNA測序數據中識別細胞類型特異性QTL的可行性。到目前為止,這樣的方法只應用於有限數量的細胞類型和組織。
  • Science:揭示人體組織中細胞類型特異性QTL
    然而,這些研究主要是通過測量大塊組織(bulk tissue)樣本的基因表達來進行的,從而掩蓋了基因調控效應的細胞特異性,進而限制了它們的功能解釋。鑑定具有活性QTL的細胞類型將是揭示導致複雜性狀變異的分子機制的關鍵。最近的研究展示了通過使用細胞類型比例的計算估計,從大塊組織RNA測序數據中識別細胞類型特異性QTL的可行性。到目前為止,這樣的方法只應用於有限數量的細胞類型和組織。
  • 【盤點】單細胞測序研究進展一覽
    腫瘤的轉移是導致癌症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早在1896年,澳大利亞籍醫生Ashworth首次在癌症病人血液樣品中觀察到循環腫瘤細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 CTC)的存在。在腫瘤轉移過程中,癌細胞從原發腫瘤脫落,進入血液或淋巴循環系統,其中一些具有高度轉移潛能的腫瘤細胞在循環系統中存活下來,成為循環腫瘤細胞,並進一步發展為遠端器官轉移腫瘤。
  • 單細胞RNA測序的效率有助於揭示健康細胞和異常細胞之間的差異
    麻薩諸塞州劍橋市-對單個細胞進行RNA測序可以揭示有關這些細胞在體內做什麼的大量信息。在本周發表在《免疫》上的一項研究中,研究團隊通過分析來自五種不同皮膚疾病患者的約40,000個細胞,證明了該技術的強大功能。
  • Genome Biology丨世界首個單細胞轉錄組圖譜
    ,各種不同類型的細胞扮演著不同的角色,維持機體平衡。明確正常人體組織器官中細胞的基因表達譜特性及其調控網絡,對於理解與健康和疾病相關的生物學機制至關重要。既往有關人體樣本單細胞測序的研究大多局限於某些特定疾病或器官,目前為止,跨越正常單一成年個體多個器官、全面系統的單細胞轉錄組研究仍未見報導。
  • 單細胞測序困難重重——細胞消化懸浮方案
    Single Cell Sequencing技術,即利用優化後的高通量測序技術分析每一個單個細胞的序列信息,從而更高解析度地揭示細胞間的細胞差異以及其在微環境中的功能情況。目前,單細胞測序的主要應用領域為人類醫學、神經生物學、遺傳生殖、幹細胞等研究領域,涉及到的主要樣品類型十分廣泛,但根據其來源,可分為如下幾個大類:1)腫瘤組織,如肝癌、胃癌、乳腺癌等;2)實體組織來源的原代分離細胞,如腦神經元、腸道組織來源的上皮及乾性細胞等;3)血液來源的某些細胞亞群(一般可以通過不同biomar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