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我們絕大部分人,都活在自己的認知裡。
認知就像一坐監獄,我們的思維被牢牢的禁錮其中,一個人的思維一旦被禁錮,視野和認知就會變的狹隘,我們就會被各種成見包圍其中,我們所能看到的,往往只是我們想看到的,或者說是別人想讓我們看到的!
久而久之,人們就會習慣於從固定的角度來觀察、思考事物,以固定的方式來接受事物,人變的短見,偏見。
我們一定要從認知的監獄裡突破出來,要打破自己思維的牢籠,如果連自己的認知都還被禁錮在舊有的陳腐裡,如何才能在社會財富再分配的今天實現一次逆襲?
為了幫助大家進行認知越獄,我們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些越獄後的認知,這些認知超越了很多表面的道理,讓你看穿社會,看透人性,廣泛的適用於職場/創業/社交等場合,將徹底顛覆你的認知,重新構建你的認知坐標!
一:
先來認知一下商業。
商業的本質其實就是謊言:那些掌握話語權的人(比如資本家),必定會利用話語權的優勢,在你周圍製造出一個「信息包圍圈」,讓你身陷它們給你創造的世界裡,按照它們給你設定的邏輯去思考問題,比如各種節日大促,各種洗腦的廣告語,等等……
看看我們身邊吧,琳琅滿目的公司媒體都在廣告、包裝、促銷、電視、電影裡做手腳上做各種手腳,從而唆使你和家人去消費,然後從中獲取利潤。更重要的是,所有的消費誘導都披著愛和道德的外衣,甚至化妝成一個個真理。
馬克思在《資本論》裡說:
如果有20%的利潤,資本就會蠢蠢欲動;
如果有50%的利潤,資本就敢於冒險;
如果有100%的利潤,資本就可以冒著絞首的危險;
如果有300%的利潤,資本就敢於踐踏人間一切的法律。
這段話也可以這樣理解:
20%的利潤是人類謊言的界限;
50%的利潤是人類違法的界限;
100%的利潤是人類赴死的界限;
300%的利潤則是人類變成獸的界限;
所以,發財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關鍵是看你能擊穿人類的幾層底線?
1、別人還沒發現的東西,被你發現;
2、別人不敢越的紅線,你卻敢越;
3、別人還把自己當成「人」,你早已不拿自己當人。
二:
再來看看傳銷,P2P和各種炒幣項目的本質
資本大鱷索羅斯說:世界經濟史是一部基於假象和謊言的連續劇。要獲得財富,做法就是再進入之前先認清其假象,投入其中,然後在假象被公眾認識之前退出遊戲。
那些在龐氏騙局上的接盤者,其智商往往處於社會底層,他們的智商根本不足以駕馭他所佔有或繼承的財富,所以要讓讓高利貸、傳銷分子們去收割他們的財富,增加社會財富的「流動性」。
所謂擊鼓傳花的遊戲,是從高智商向低智商依次傳遞的,傳到你這裡是必然,除非你還能招到一個智商比你還低的人。
機會留給準備好的人,騙局留給想佔便宜的人。想想看,這個社會有那麼多整日幻想不勞而獲的人,天不收也自有別人去收。
財富只留給配的上它的人。中國社會最公平的地方在於:一旦一個人的智商和財富不匹配的時候,這個社會有100方法收割你!
網際網路時代,信息變得越來越透明,這個時代不斷的去識別各種蠢人,將他們打入社會底層,使他們遭受奴役。
同時,這個時代還不斷的去發現聰明人,把這些人送入上流社會,讓他們掌控財富,然後去管理和引領社會。
人類文明的進化,只不過是「聰明人」對「愚蠢者」管理方式的不斷升級。
三
這是對商業和各種騙局的認知,接下來我們繼續分析:
1:關於真相。我們總以為,大眾最想要的是各種真相,因此我們努力在呈現真相。而實際上,大眾追求的從來不是什麼真相,而是各種情緒和欲望,是盲從、偏執和狂熱。那些讓大家感覺不爽的「真相」,大家會一直充耳不聞。相反,但那些能給大眾產生美好幻想的謊言,卻可以讓大眾狂熱。
2:關於好產品。我們總以為,消費者要的貨真價實的產品。而實際上,消費者要的是一種是一種幻象,要的是能把她帶入到一個故事場景裡的產品,反覆訴說自己的產品質量,不如虛構一個好故事。故事重複1000遍就成了真理。這種方式雖然粗俗無理,但消費者還是會不斷去買單,不斷的去上鉤,飛蛾撲火一般的湧來。
3:關於好作品。我們總以為,觀眾要的是有思想的好作品,而實際上,觀眾要的是一種心理上的自我安慰,需要的是自我陶醉,大家寧可沉溺在各種虛設裡不可自拔,也不願意面對現實。所以越有思想的作品,越無人問津,而越膚淺越熱鬧的作品,票房越高。
4:關於講道理。我們總以為,遇事講道理是有用的,而實際上,只有當別人也講道理,當大家都遵守規則的時候,講道理才是有用的。一個處處都要講理,處處守規則的人,往往只會淪為他人眼裡的笑柄,這個世界從不給你講道理,它只認輸贏,只認強者。只有和文明人才能講道理,面對流氓和小人,你只有比他更流氓。
5:關於講規則。我們總以為,規則是用來遵守的,而實際上,規則是用來打破的,就看你會不會打破。舉個例子,我們在過馬路時,如果是一兩個人一起等紅綠燈,往往都會遵守交通規則。但是如果當等紅綠燈的人比較多,只要湊夠了七八個人,不管紅燈綠燈,就會一起大模大樣過去,這說明什麼?說明規則是給個體設立的,只要人數湊夠了,規則也可以改變的。因此,你能不能湊的夠人,能不能代變大多數人的利益,才是問題的最關鍵。
6:關於幫助人。我們總以為,要盡最大努力幫助每一個人,而實際上,當你給一個人提供的幫助,遠遠超過了困境對他的限制,他就會對困境麻木,甚至放棄要突破困境的意願,然後對你形成依賴,由感激變成理所當然。當你不再設施的時候,他就會對你反目成仇。因此,幫助一個人的最高境界就是就是幫他實現自力更生,然後無條件的離開。
7:關於做好人。我們總以為做一個好人就夠了。而實際上,這個世界對好人的要求真的是非常嚴苛的,如果你被成為是一個好人,你必須做到完美無缺,大家會把所有的道德枷鎖戴在你身上,哪天你要是有一絲一毫沒有做到完美,你所有的功德都會前功盡棄,甚至被當成妖魔。如果你一旦自己定位為一個壞人,做過無數壞事,哪天忽然做一件好事,都會被大家追捧。
8:關於老實人。我們總以為,一個老實人往往是比較靠譜的,而實際上,很多老實人,都是因為沒見過世面和機會而老實,他們一旦有了機會和誘惑,往往立刻就面目猙獰,變本加厲的去搶奪。真正的老實人是經歷過風風雨雨後依然守得住自己初心的那種人,是見過各種世面和誘惑後的一種淡定和坦然,這種人真的不多。
9:關於「對你好」,我們總以為,一個人可以犧牲自己的一切對你好,就一定靠得住。而實際上,任何用犧牲換來的關係都註定成為悲劇!因為只要有犧牲,就意味著不公。這個世界上只要有不公的地方,就會在另外一個地方,或者以另外一種形式補償回來。這種關係經常發生在戀人之間、朋友之間,家長孩子之間,那些剛開始口口聲聲說愛你的戀人/家人,到了一定階段往往會要求你做這做那,這就是一種變相的補償。最往往弄的兩敗俱傷。
10:關於我愛你。我們總以為,一個人對天發誓說愛你一輩子,還能用實際行動去愛你,就是真正的愛你。而實際上,很多人都是打著愛你的名義去「愛自己」,他們只不過在你身上找到了令自己著迷的地方,然後想佔有你,他們給你的好,卻需要你用其它東西去滿足他們。這不叫愛,這叫心理補償。真正的愛情,是互相欣賞和成全,是通過努力讓自己配得上自己喜歡的人,一個人要想學會愛人,首先應該學會愛自己。
類似於以上這些認知的瓶頸太多太多,還涉及到教育,社交,管理等等方面 ,我們就不一一一分享了,其實歸納這些是想讓大家明白:我們絕大部分人都是迷途的羔羊,我們的太多認知都是狹隘的,甚至是荒謬的。人間為什麼那麼多悲劇?正是因為我們的認知被禁錮了!
打破思維的禁錮,來一場「認知越獄」,是人生逆襲的最好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