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錯覺太燒腦:磚縫裡到底是什麼?

2020-11-22 手機鳳凰網

原標題:視錯覺太燒腦:磚縫裡到底是什麼?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5月17日報導,近日,一張視錯覺圖片引發網友熱議。圖片的主體是一面普通的磚牆,但對於磚縫中到底是什麼物體,網友們卻給出了不同的答案。

  

迷惑網友的是磚縫處的光影效果。乍一看,似乎是磚縫裡嵌了一枚小石子,但仔細觀察,又似乎是一支雪茄插在了磚縫裡。深色的菸捲極易被當成磚縫處的陰影,而燃燒了一段的菸頭就好像嵌在磚縫裡的石子。

此前,《每日郵報》還曾報導過另一則視錯覺現象。在一段視頻中,當兩段玩具火車的軌道被分開擺放時,能看到它們的長度明顯不同;但當把兩段軌道疊放在一起時,它們卻能完全重合。(實習編譯:馮揚 審稿:朱盈庫)

相關焦點

  • 視錯覺到底是什麼?
    眼前的圓不是圓,鏡子裡的方也不是方直木棍可以穿過正方體的三個邊是小棍的彎曲還是方塊的解放?旋轉半圈,箭頭依舊向右箭頭在逗我嘛以上三個都是視錯覺大師杉原厚吉的代表作。他可真是魔鬼,讓大家明知道有貓膩,還看不出端倪。
  • 綜合視覺感知的節奏性腦活動,視錯覺和大腦活動有什麼關聯?
    眾所周知,我們的一切行為都由大腦進行支配,但是,你可知視錯覺和大腦活動的規律波動之間存在怎樣的關係,以及這些視覺特徵又是如何在大腦的整合下成為了可能?平日裡那些看到或看不到的、曾在我們眼前閃現的複雜圖像,都是通過大腦活動的節奏波實現的。
  • 視錯覺是怎麼回事,為什麼方形格子在鏡子裡會變成圓的?
    圖為:方形在鏡子裡變成圓形視錯覺的存在充分證明了,眼睛看到的不一定是真實的,因為我們很容易被眼睛所欺騙,關於視錯覺的例子生活中隨處可見甚至每年都會舉行視錯覺大賽,來自世界各地的高手(各行各業選手)把自己的視錯覺作品向世界展示。2016年的視錯覺大賽中,來自日本明治大學的工程師杉原幸一(Kokichi Sugihara)表演的「模糊圓柱錯覺」入圍了2016年最佳錯覺獎的決賽。
  • 視錯覺在室內設計中的應用
    從上面的幾個例子我們可以得知,形成視錯覺的原因有多種,它們可以是在快中見慢,在大中見小,在重中見輕,在虛中見實,在深中見淺,在矮中見高。但他們的最終結果,都是使人或者動物形成錯誤的判斷和感知。所以,有效地利用視錯覺,針對性地作出改善措施,有利於提高日常生活中的認識和識別能力。  二、如何利用視錯覺?
  • 一組極有趣的視錯覺圖片及視錯覺產生的原因?
    某些圖片會導致視錯覺,視錯覺圖片不僅趣而且很有挑戰性;視錯覺的產生和大腦處理視覺信息的方式有關,有規律可循,每個人受視錯覺影響的程度也不同。(綠色線看起來比紅色線長,雖然它們其實一樣長。)人腦會根據過去的經驗形成定勢,比如我們能從簡單的幾筆中看出人形,是因為大腦中儲存有豐富的相關線索會自動填補空白;但有時大腦會對視覺信息做出錯誤的解釋;有些時候,大腦沒有接收到足夠的信息,或者受到了其他信息的迷惑和誤導,就會產生視錯覺。
  • 有趣的視錯覺照片及產生視錯覺的五個原因
    所謂錯覺,是指對客觀事物的不正確感知,是一種被歪曲了的知覺;錯覺的出現是有條件的,條件具備,必然產生;錯覺的產生具有固定的傾向。 九,森林裡樹木上生長的真菌,真像……
  • 迷惑全網的20個視錯覺,你能識破幾個?
    下面些迷惑全網的視錯覺圖片你能看出來幾個? 01 據說只有快速搖頭才能看到隱藏在這張圖片裡的動物。 02 讓人們困惑了幾個世紀的一幅畫作,底部的不規則物體到底是個啥?
  • 中國首屆視錯覺科普作品大賽啟動
    視錯覺科普作品大賽是一場新的中國創新思維浪潮的發起,是以視錯覺為載體,強化全民的創新意識,希望這種創新理念永遠留下,激發更多的人在不同領域內,利用視錯覺做到讓自己專業更有新意、更有趣味、更加科學、更加完美。讓這種多維的思考能力影響更多的人。  大賽將在2012年11月1日至2013年1月1日間,面向全社會徵集視錯覺科普作品。
  • 視錯覺:眼見不為實,各種視錯覺讓你感受眼睛的「背叛」!
    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呢?其實是我們的眼睛導致了這個差別。我們的眼睛其實是一個非常強大的器官,設計也極為巧妙。眼睛接收外界的光影再通過調節晶狀體的彎曲程度來改變晶狀體焦距獲得成像(另外還有很複雜的一些原理就不細說了)。同樣的事物,不同的人不同的情況下會有不同的反饋。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家居裝修設計中如何利用視錯覺
    視錯覺就是當人觀察物體時,基於經驗主義或不當的參照形成的錯誤的判斷和感知。我們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視錯覺的例子有很多。
  • 2015十大視錯覺:第一個就瘋了
    前不久,年度視錯覺獎(illusion of the year)網站公布了2015年的獲獎者。今年的視錯覺獎都有哪些值得一看的視錯覺入選?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入圍十強的作品吧。這樣一來,人們就產生了車棚是拱形或波浪形的錯覺。來源:杉原厚吉(Kokichi Sugihara),明治大學(日本)。順便說,下面這個流傳甚廣的視錯覺作品也出自杉原厚吉之手。小球看似反重力運動,但事實上,中間的平臺才是真正的坡底。
  • 精選一組有趣的視錯覺照片及產生視錯覺的五個原因
    所謂錯覺,是指對客觀事物的不正確感知,是一種被歪曲了的知覺;錯覺的出現是有條件的,條件具備,必然產生; 錯覺的產生具有固定的傾向。(路斜錯覺;這是兩張一模一樣的照片,為何看上去似乎是拍攝於同一條道路 的不同角度?)
  • 視錯覺世界,別樣的認知語言學
    當一條直線被杯子擋住,這條線好像不直了……其實,這都是視錯覺「惹得禍」。什麼是視錯覺?「兩小兒辯日」「走馬燈」等典故都蘊含著視錯覺的原理。通過視錯覺圖片運用,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訓練他們對色彩、線條、輪廓、方位的認知和判斷,進而在語言的描述中加強青少年的觀察力與邏輯思維能力。
  • 圖裡沒臉?圖裡有且沒有臉 | 人臉視錯覺
    圖裡有臉?圖裡沒臉?圖裡有且沒有臉 | 人臉視錯覺 2021-01-08 11: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10種瘋狂的視錯覺,會讓你眼花繚亂,真的太神奇了!
    這個世界充滿了視錯覺,事情並不總是看上去那樣。儘管我們的大腦一直在試圖理解我們周圍的世界,但有時它會讓人情緒有點失控。 有些視錯覺我們看到的是不一樣的,讓我們看一下驚人類複雜的思維。這裡沒有魔法,一切都是靠大腦的傳輸信號來確定你看到了什麼東西。這裡有10種你會發現的最不可思議的視錯覺。
  • 尬聊+冷場,《腦大洞開》和《腦力男人時代》這樣的燒腦綜藝「燒...
    尬聊+冷場,話題度不高,《腦大洞開》和《腦力男人時代》這樣的燒腦綜藝「燒」的有點扎心了作者:陳慕蓉燒腦≠尬腦,娛樂與燒腦的結合才是綜藝致勝法寶。反觀《腦力男人時代》沒有像《腦大洞開》一樣的主要控場主持,主要靠常駐嘉賓之間的默契度,於是你經常會看到李誕拋出來的梗無人會接,即使接住了也get不到點,每期請來的明星嘉賓也因為不明白節目出題套路而經常被冷落。環節設置不合理,燒腦要環環相扣才好看《腦大洞開》比起思考題目,大家可能更願意思考怎麼擠兌楊迪,所以更談不上什麼難度與智商比拼。
  • 眼見未必為實 有種欺騙叫「視錯覺」
    舉個最有意思的例子:這件衣服讓你看起來很瘦很美,其實這恰恰是服裝巧妙應用視錯覺,「改造」著我們的身型。而心理學家之所以熱衷於研究視錯覺,則是因為視覺系統的部分功能缺陷恰恰能為揭示該系統的組織方式提供某些有用的線索。齊虹進一步分析稱,當我們用眼睛觀察世界的時候,視覺感知系統會先一步調出腦中存儲的信息與眼前的事物進行對比並做出判斷,但是,由於自身的生理限制,有些人往往無法客觀真實地反應事物的本來面貌,會對於大小、長短、高低、色彩等物體形態產生視錯覺。
  • 農村這種蟲子喜歡生長在磚縫裡,農民不喜歡它,卻不知價值珍貴
    農村這種蟲子喜歡生長在磚縫裡,農民不喜歡它,卻不知價值珍貴 相信很多人都應該知道農村這有著非常多珍貴的東西吧,比如說在以前的時候,中醫手中治病救人的藥草都是從農村得來的,還有農村還有不少的昆蟲樹木都是有著大作用,但是非常可惜的是,隨著時代的發展,這些東西漸漸的也就沒有人理會了,有的農民在看到的時候也會忽視它們
  • 那些有趣的視錯覺解謎遊戲
    對於空間感不太敏感的玩家來說,這種視錯覺的畫面時常會帶給玩家一種如夢似幻的感覺,下面就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那些利用視錯覺手法 遊戲發售後獲得了玩家的普遍好評,並且在美劇《紙牌屋》裡,凱文·史派西主演的弗蘭克·安德伍德也曾玩過《紀念碑谷》,雖然遊戲的體量並不大,但是在視錯覺解謎遊戲裡,《紀念碑谷》毫無疑問是最為知名的。
  • 視錯覺欣賞:愛麗絲魔法屋
    不需要吃蘑菇,只要走進這個房間,你就獲得了「變大變小」的能力:(錄製者:The Royal Institution)這個視錯覺模型名叫艾姆斯房間這個視錯覺的關鍵在於房間的形狀,窗戶、地板和牆看起來都與普通的房間沒什麼兩樣,但它真實的形狀卻是下圖中的樣子,格子地板、牆上的裝飾物其實都是變形的,只是從特定的視角看恰好和普通的立方體房間有同樣的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