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二維碼應用拍下左側二維碼,您可以在手機國搜客戶端繼續瀏覽本文,並可以分享給你的好友。
過去這個周末,《紐約時報》搞了條大新聞。
該報的一篇報導稱,中國自從2010年起,搗毀了CIA(美國中情局)一個在華間諜網絡,導致CIA蒙受數十年來最重大的損失。
《紐約時報》的文章引發了多家外媒的跟蹤報導,《華盛頓郵報》、《衛報》、BBC等都報導稱,在2010年至2012年間,18到20名中情局特工在中國被抓。
報導稱,大量線人的消失破壞了美國花數年建立起的情報網絡,也損害了之後的相關行動,甚至還引發當時歐巴馬政府對於情報工作放緩原因的質疑。
美國官員表示,這一事件是美國近年來最糟糕的安全漏洞之一。
文章援引美國官員的話說,調查人員仍然在調查,究竟是CIA內部的一名特工洩密,還是中國潛入了CIA的地下聯絡系統。
也就是說,對於這次情報網被摧毀,究竟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CIA內部都還沒找到原因。
《紐約時報》的文章還稱,2013年的時候,FBI和CIA曾宣稱,中國已經沒有鑑別美國間諜的能力了。這則新聞出來,無疑是打臉。
據美國媒體的消息,報導發出後,CIA拒絕對此作出回應。
無獨有偶,今天日本共同社也報導說,中國有關部門於今年3月在山東省和海南省拘留6名日本男子。消息人士透露,被拘留的6名日本男子年齡介乎20到70多歲,他們被指控從事間諜活動,危害中國國家安全。
在今天下午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證實了這一消息。
中方有關部門的確依法對6名涉嫌在中國從事違法活動的日本公民進行審查,並且根據中日領事協定,及時通報了日本駐華的相關領事機構。
不過,日本方面一直否認有日本人從事間諜活動。日本官房長官菅義偉此前多次表示,日本政府不會向海外派遣情報人員。
間諜戰一直被視為沒有硝煙的戰鬥,別以為只有戰爭年代才有,和平年代同樣驚心動魄。
建國以來,中國的情報機構曾破獲過多起間諜大案,其精彩程度不下於諜戰大片。
《見證共和國往事》中曾記錄了新中國破獲的第一起間諜大案。
那是在1950年國慶前,趁著中國黨和政府的領導人登上天安門參加國慶大典的機會,國際間諜們準備實施「炮轟天安門」計劃。參與這個計劃的國際間諜包括美國人包瑞德、義大利人李安東、日本人山口隆一等。
1950年9月28日,負責新中國成立後第一個國慶節安保工作的公安部部長羅瑞卿和主管反諜業務的副部長楊奇清,截獲了一份自北京東單國際郵局寄往日本東京的航空快件。
信件是用日文寫的:「CIC總部:所購滅火機定於10月1日發貨。一切按既定的計劃進行。致以熱烈的問候!」落款是「山口隆一」。便條上還有用鉛筆繪製的天安門草圖。
間諜們密謀在1950年10月1日,待中國領導人登上天安門時用迫擊炮轟擊天安門城樓。
經過跟蹤調查,和山口隆一經常接觸的幾個重點懷疑對象被牽了出來。不久,偵察到包瑞德給李安東的間諜組織下達執行計劃的命令。這時,整個間諜組織陰謀炮擊天安門的證據已經確鑿無疑,楊奇清向整裝待發的偵察員們下達了立即依法抓捕李安東、山口隆一等國際間諜的命令,有關罪犯先後落網。
1951年8月17日下午,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北京市軍事管制委員會軍法處內,開始對李安東等七名罪犯進行審判。其中,主犯李安東、山口隆一被判處死刑。
不少間諜案都成了影視作品的素材。
據《黨史縱橫》的報導,上世紀70年代,著名電影《熊跡》就是以1974年的「李洪樞案」為原型拍攝的。
70年代,大批蘇聯外交官在克格勃主席安德羅波夫的指揮下,在國外從事間諜工作。1974年1月15日晚上,蘇聯駐華一等秘書與蘇聯派遣在我國的特務李洪樞及其同夥,在交換情報時被公安機關和民兵抓獲。這也成為70年代中國破獲的最著名的間諜案。
進入和平年代,我國抓獲的形形色色的外國間諜也不少,他們主要從事竊取軍事、經濟機密的工作。一個名叫「飛哥」的境外間諜,還在中國策反了40多人,竊取國家軍事秘密。不少活躍在中國的日本間諜,也紛紛被捕。
對於破壞國家安全的間諜,中國政府的態度是堅決的。2014年,中國出臺了《反間諜法》,首次明確了間諜行為的法律定義,間諜行為最高可判死刑。
今年4月,北京市國安局制定的《公民舉報間諜行為線索獎勵辦法》正式公布並開始實施。《辦法》規定,公民向市國家安全局舉報間諜行為,最高可獲得50萬元獎勵。
看來,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在任何時候都不會停下。
什麼人會成為間諜呢?
首先,有可能被發展成間諜的,是有料的人。而且這些「料」對方無法通過正常渠道獲得。比如一個掌握了火箭技術的工程師顯然比路邊賣雪糕的大爺更讓他國間諜部門感興趣。當然了,常年在火箭部隊門口賣雪糕的除外。
其次,有的人可能出於個人政治觀點仇視現行社會制度,覺得他國「空氣都是甜的」,於是,便想通過間諜活動妄想顛覆現政權。
中國的社會出現分層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利益多元化帶來了「意識形態多元化」。一些意識形態上與國家相左的,容易對現行社會制度產生不滿,從而被他國情報部門策反利用。
這些手法可以是非常文明學術的,比如邀請研究政治制度和國際關係的學者去觀摩一下他們如何民主的選舉,參加其舉辦的各種研討會,邀請他們去某些研究機構同時給予各種優厚的禮遇,前呼後擁萬人之前作為嘉賓發言等等。一個原本普普通通的學者或者其他人士,突然間在這裡找到了成就感,如果再加上他原本在現有制度下有若干不滿,會發生什麼呢?從思想上對人進行滲透和影響從來都是讓這個人按照自己意圖行事的最有效方式。
怎麼發現間諜
正所謂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間諜不好當。況且,反間諜機關因為有國家實力做後盾,可以調集形形色色的資源進行偵查活動,破獲間諜是一種必然。
某些潛伏在我們內部的間諜,他的行為註定會有異常,什麼花銷變化,行止間圍著某些機密轉悠等。
比如這次被「有關部門」抓獲的六位日本間諜,他們會跑去一些不該去的地方,做點不該做的事情,諸如拿著昂貴的長槍短炮對著某些東西猛拍了,或者舉著一個奇怪的玩意邊走邊在一張地圖上寫寫畫畫(非法測繪!想把「戰斧」打進窗戶,就靠他們了),諸如此類不一而足。
同樣因為人性,一個人捨命換來的銀子都堆在家裡會看著爽嗎?他肯定是要各種揮霍,這是人性。但在揮霍中,也容易暴露。間諜機關很清楚這個道理,所以他們的原則就是「錢,一定要給,但是絕對不能多的讓他一把爽了,以後洗手不幹做生意去了,更不能讓他爽的引人注目了。」
比如,美國中情局維也納站的站長曾回憶:一個給他當間諜的蘇聯外交官突然跑來要一大筆錢,他想來想去此人太重要,所以還是給了。幾天後,他驚恐的發現此人開著一條嶄新的快艇在維也納城外的河上「飆船」呢。他連忙警告此人這麼幹會讓他立馬暴露。當然結局還不錯,此人很聽勸就爽了一下,快艇已經賣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