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20日從官方獲得證實,湖南破獲兩起與境外間諜情報機關進行勾聯和出賣情報的重大案件。
湖南的情況並非個案,近一段時間以來,中國多地都公布了間諜案破獲情況,其中,網際網路已成為相關間諜活動的突出渠道。
據湖南省國家安全機關通報,詹某某通過網際網路向社會發布求助信,並公開其政府工作人員、退伍軍人身份。2011年,詹被境外間諜情報機關人員盯上,通過網絡溝通聯絡,對方向詹提供兼職機會,要求搜集一些部隊、政府內部文件,報酬優厚。
按對方授意,詹前往曾服役部隊竊取了10餘份部隊內部資料發送至境外,收受間諜活動經費萬餘元人民幣。2014年12月,詹被依法判處有期徒刑。
四川也有相關通報,針對境外間諜情報機關圍繞中國國防防軍工領域實施情報竊密活動,四川省國家安全機關開展了代號「掃雷」的專項行動,一舉抓獲4名涉嫌危害國家安全的人員,這4人均從業於同一家國防軍工單位,互不認識,卻分別被境外間諜情報機關發展利用。
當地媒體稱,這是四川省國家安全機關近十年首次公開披露破獲的間諜案。
據報導,2014年10月,當地某國防軍工單位熱表車間的90後青年文某結實一網名為「H」的網友。「H」自稱是境外某報社記者,希望文某提供工作中接觸的內部資料,並承諾支付報酬。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文某先後多次向「H」提供了所在單位生產軍品的型號、每月量產情況、使用的特殊材料等涉密信息。
這些案件中有一個突出現象是,網際網路已成為相關間諜活動的重要渠道。不久前,江蘇省國家安全廳通報的間諜案亦具有相關特徵。
據江蘇方面通報,2013年7月,吳某被境外間諜嫌疑人員網上勾聯策反,開始對軍用機場、部隊駐地和訓練場等軍事目標開展預警觀測情報的搜集,先後將120多張圖片及相關描述文字材料報送給境外間諜情報機關,並獲取間諜活動經費3800元人民幣。
媒體援引官方人士的話稱,近年來,境外間諜情報機關通過國內網絡聊天室、軍事論壇、兼職招聘網站等網際網路途徑,大肆向境內普通民眾滲透,千方百計物色可以利用的人員,利誘其搜集報送黨政軍內部資料、重要軍事目標的動態情報,對國家安全造成嚴重威脅。
2014年底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間諜法》明確指出,「境外機構、組織、個人實施或者指使、資助他人實施,或者境內機構、組織、個人與境外機構、組織、個人相勾結實施間諜行為,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媒體引述官方通報提醒民眾,「刺探、竊密、間諜等活動無時無刻不在我們的身邊發生」,「要增強維護國家安全的意識,增強法治意識,切莫一步走錯,悔恨終身。」(完)中新社北京7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