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三種鳥類消失 美媒:地球正處於大滅絕時期

2020-12-04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1月5日報導 美媒稱,有幾種物種已在我們的星球上生存了數百萬年,但2018年已成為它們正式消失的年份。

據《今日美國報》網站1月2日報導,國際鳥類聯盟的報告顯示,科學家說,今年有3種鳥類滅絕了,其中兩種是來自巴西東北部的鳴禽——淡眉樹獵雀和諾氏拾葉雀。

據國際鳥類聯盟稱,還有一種於2018年滅絕的鳥類是夏威夷的毛島蜜雀,這種鳥自2004年以來就沒有在野外出現過(最後一隻被圈養的鳥也在同一年死亡)。

國際鳥類聯盟的首席科學家、論文的第一作者斯圖爾特·巴特哈特說,一個令人不安的趨勢是大陸物種開始變得比島嶼物種更容易滅絕,他在報告中說:「幾個世紀以來,百分之九十滅絕的鳥類都是島嶼物種。」

他說:「然而,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日益高漲的滅絕浪潮正席捲整個大陸。主要原因是不可持續的農業膨脹和伐木造成(鳥類)棲息地的喪失和退化。」

斯派克斯金剛鸚鵡,因2011年的動畫電影《裡約大冒險》而出名,然而,目前野外的斯派克斯金剛鸚鵡已告滅絕,只有幾十隻被捕獲的斯派克斯金剛鸚鵡還活著。

相關焦點

  • 地球正處於大滅絕時期?2018年這些動物永遠消失了
    還記得《裡約大冒險》裡那只可愛的金剛鸚鵡嗎?今後你再也無法在野外見到它們了。2018年,有很多種珍稀的動植物永遠離開了我們。有研究人員表示,地球正處於第六次物種大滅絕時期。國際鳥類聯盟保護組織的報告顯示,科學家稱,2018年有3種鳥類滅絕了,其中兩種是來自巴西東北部的鳴禽——淡眉樹獵雀和諾氏拾葉雀。
  • 2018年已滅絕和2019將要滅絕的物種
    有一些物種已經在地球上生存了幾百萬年,但在2018年卻永遠地消失了。在新的2019年,仍有物種面臨滅絕的危險。在國際鳥類保護組織(BirdLife International)的最新報告中,科學家稱,2018年有三種鳥類滅絕。
  • 美媒:研究表明泥盆紀生物大滅絕或與氣候變暖有關
    參考消息網5月28日報導 美媒稱,科學家此前不確定是什麼導致了地球歷史上五次大滅絕事件之一的晚泥盆世滅絕。但美國《科學進展》雜誌發表的新研究表明,3.6億年前的這場地球生物大滅絕事件發生在全球變暖和臭氧層崩潰之後。據合眾國際社網站5月27日報導,導致恐龍消失的那次滅絕事件是唯一由小行星造成的大滅絕事件。
  • 英媒:全球昆蟲或在100年內滅絕 將導致生態災難
    原標題:英媒:全球昆蟲或在100年內滅絕 將導致生態災難參考消息網2月12日報導 英媒稱,有關昆蟲數量的首份全球性科學綜述說,地球上的昆蟲正在快速走向滅絕之路,這可能導致「自然生態系統的災難性崩潰」。
  • 雙語閱讀:2018年這些動物永遠消失了
    They'd been on our planet for millions of years, but 2018 was the year several species officially vanished forever.有幾種物種已在我們的星球上生存了數百萬年,但它們卻在2018年正式消失了。
  • 美媒:一顆超新星3.59億年前或引發了地球生物大滅絕
    參考消息網8月25日報導 美媒稱,一項新研究顯示,3.59億年前的全球生物大滅絕事件可能是由一顆遙遠恆星的死亡爆炸引發的。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8月24日報導,在泥盆紀末期,地球上約70%的無脊椎動物死亡。
  • 為什麼一些科學家認為人類正處於第六次物種大滅絕中?
    所以不可否認,滅絕事件在整個進化史上非常常見。據估計,自1500年以來,地球上1%的物種已經滅絕,如果照這種趨勢繼續下去,大規模的物種滅絕事件會在數萬年後發生。但問題是,科學家認為這種趨勢不會穩定的繼續下去,由於人類的存在,地球上的生命可能會更早地達到大規模滅絕的時期,有可能是一個世紀或兩個世紀。
  • 昆蟲正大量從地球消失
    ,自1970年以來,已有超過50%的昆蟲從地球上消失。生態學家警告,更多證據表明,可能發生「昆蟲大災變」。這篇文章的作者艾琳·伍德沃德在文章中說,昆蟲正在大規模從地球上消失,這可能導致地球生態系統的災難性崩潰。他在文章中引用的專家的話「應該為這種尚未引起人們關注的滅絕敲響警鐘」,值得人們深思。  昆蟲正大量從地球上消失  英國薩默塞特野生動物信託基金會的一份新報告發現,在全球已知的100萬種昆蟲中,有41%瀕臨滅絕。
  • 地球正經歷第六次「大滅絕」?為給高等生物讓路,人類已停止進化
    地球在經歷第六次「大滅絕」?為給高等生物讓路,人類已停止進化據考證地球的歷史已經非常古老,差多都有46億年了,海洋的出現大約42億年前,而生命的出現時間較晚一些,大約在35億年前。自地球生命誕生以來,生命體的繁衍與迅速蓬勃的發展,幾乎佔據了地球上的每一個角落。
  • 美媒:一顆超新星3.59億年前或引發了地球生物大滅絕
    新華社北京8月31日新媒體專電 美媒稱,一項新研究顯示,3.59億年前的全球生物大滅絕事件可能是由一顆遙遠恆星的死亡爆炸引發的。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8月24日報導,在泥盆紀末期,地球上約70%的無脊椎動物死亡。
  • 大多數物種滅絕前能存續多久?美媒:取決於何種動物
    美媒稱,雄壯的藍鯨在大海中來來往往大約已有450萬年,而尼安德特人已滅絕了數萬年。然而,那些動物代表了全部物種嗎?物種滅絕前通常存續多久?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11月8日報導,現在我們發現,答案可能完全不同於通常的觀念。由於棲息地被毀、氣候變化和各種其他因素,植物和動物從地球上滅絕的速度可能超過歷史上另外五個節點。
  • 鳥類為什麼能夠躲過那場大災難而沒有滅絕?
    從最遠古的行星撞擊地球到現在的自然環境汙染。這一系列的自然缺損。導致了許多物種的滅絕。毋庸置疑,許多物種在演化史上都具有它相對的優勢。這些優勢或許將使他們躲過災難而免遭滅絕的命運。6500萬年前,一顆小行星對於地球的撞擊,使地球上約17%的科、50%的屬、75%的物種突然消失了,此前在地球上佔統治性地位的恐龍、翼龍以及其他爬行類無法適應氣候的變化紛紛死去,空出了諸多可用的生態位——對於在這次大災難中倖存下來的鳥類而言,這無疑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好機會。
  • 地球上有過幾次大滅絕?你知道嗎?
    到了奧陶紀末期,一場巨變正在悄然到來,位於南部的岡瓦納大陸漸漸向南進入南極,陸地改變了海洋和大氣環流,這導致地球的溫度迅速下降,寒冷的冰川期到來了。降低的氣溫凍結了海水,海平面開始下降,這使得原來生機勃勃的淺海成為不毛的陸地,生物紛紛死亡。
  • 這些物種在2018年滅絕 2019年可能註定要追隨更多物種
    他們已經在我們這個星球上生存了數百萬年,但2018年是幾個物種正式消失的一年。一個令人不安的趨勢是大陸物種開始滅絕,而不是島嶼物種:「近幾個世紀以來,百分之九十的鳥類滅絕都是島上的物種,」其他一些瀕臨滅絕的鳥類具有新喀裡多尼亞Lorikeet和Pernambuco侏儒貓頭鷹等異域名稱。 除了鳥類之外,其他動物如vaquita(海豚般的海豚)和北方白犀牛也接近尾聲。
  • 2019年已滅絕和2020將要滅絕的物種
    有一些物種已經在地球上生存了幾百萬年,但在2019年之前就永遠地消失了。在新的2020年,仍有物種面臨滅絕的危險。除了鴨嘴獸外,在相關報導中,斯派克斯金剛鸚鵡(the Spix’s macaw)也是瀕臨絕境的鳥類之一。其它幾種瀕臨滅絕的鳥類,如蘇格蘭的新喀裡吸蜜鸚鵡(the New Caledonian Lorikeet)和中美鵂鶹(PernambucoPygmy-owl)等。
  • 美國俄亥俄州大學:研究顯示人類活動性致地球物種處於瀕危滅絕狀態...
    人類活動性已成為導致地球物種處於瀕危滅絕狀態的「罪魁禍首」美國俄亥俄州大學科學家稱,伴隨著人口數量的急劇增長,同一地區物種數量將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平均按照每10年瀕危滅絕物種增加3%來計算,2050年將有11%的物種瀕危滅絕。
  • 2.5億年前的故事,一場大滅絕降臨地球,鳥類的祖先「中頭獎」
    據報導,在2.5億年前,第四次生物大滅絕降臨地球,當時多達95%的生物喪命,其中受損最嚴重的是海洋生物,僅有4%的物種倖存下來,其餘的倖存者是30%的陸地脊椎動物,不過,災難過去後的世界卻並不樂觀,這也讓倖存者開始被迫快速進化,以此來適應氣候環境的變化。
  • 多項研究表明:地球已經處於第六次生物大滅絕之中
    地球自誕生生命以來,已經經歷了20多次生物滅絕事件,其實有五次大規模滅絕時期。 第一次大滅絕始於4.38億年前的奧陶紀末期,主要原因是由於全球氣候變冷,導致海面下降。
  • 每年滅絕3萬物種 地球生物正面臨新一輪大滅絕?
    石炭紀—二疊紀的巖石圈、水圈、大氣圈和生物圈的演化都處於一個非常關鍵的演化階段。地質歷史上貫通南北極的泛大陸就是在這一時期由於大規模的板塊活動而形成的;石炭紀—二疊紀早期還發生了最大規模的冰川事件;石炭紀也是地球歷史中最大規模的碳埋藏時期,世界各地目前開採的大量煤炭資源就是在那個時期形成的。
  • 美媒:天文學家正處於太空取樣「黃金時期」
    美國太空網站12月5日發表題為《我們可能處於從太空取樣的「黃金時期」》的報導稱,對行星科學家而言,來自天體的樣本是特別的寶藏。美國航空航天局詹森航天中心的研究員弗朗西斯·麥卡賓說,它們的價值在於能夠回答研究人員尚未想到的問題,並具有推動未來科學突破的潛力。月球與行星研究所的行星科學家凱薩琳·卡登對太空網站說,對樣本進行研究還能讓研究人員精準地了解天體的構成和年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