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物種滅絕前能存續多久?美媒:取決於何種動物

2020-11-22 上遊新聞

美媒稱,雄壯的藍鯨在大海中來來往往大約已有450萬年,而尼安德特人已滅絕了數萬年。然而,那些動物代表了全部物種嗎?物種滅絕前通常存續多久?

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11月8日報導,現在我們發現,答案可能完全不同於通常的觀念。由於棲息地被毀、氣候變化和各種其他因素,植物和動物從地球上滅絕的速度可能超過歷史上另外五個節點。

報導稱,一些專家認為我們正處於第六次物種大滅絕。但是,即使是在地球歷史上比較平靜的時期,這個問題的答案也因物種種類不同而不同。根據《植物,人與行星》上的一篇文章,哺乳動物物種平均存續100萬至200萬年。

報導還稱,可是,這個平均數並不適用所有地質期和所有哺乳動物。根據《綜合動物學》雜誌2013年的一篇論文,新生代(6500萬年前)時期,哺乳動物的平均生存期是321萬年,大型哺乳動物比小型哺乳動物存續年代更久。無脊椎動物物種的存續年代甚至更引人注目,平均存續500萬至1000萬年。

不過,報導認為,這些數字存有爭議。專家對於物種滅絕前究竟存續多久意見不一。化石記錄記載著物種何時誕生何時滅絕。但是,由於形成化石的條件必須非常完備,而物種誕生和滅絕時,環境條件並不總是很完備,所以誤差非常大。所以這些壽命方面的統計數字並不特別有用。杜克大學尼古拉斯環境學院知名物種滅絕專家兼生態保護學家斯圖爾特·皮姆說,他更傾向於按年月日來探究物種滅絕的速度。

報導指出,這種物種死亡率叫估背景滅絕率,也存在爭議。皮姆認為每年每100萬種物種有1種物種會滅絕。那意味著如果地球上有100萬種物種,每年會滅絕1種。

皮姆說,現存物種(大多是昆蟲)大約90%可能尚未命名。如果研究人員不知道某種物種存在,也就不知道它何時滅絕。另一個複雜因素是,很難說清物種滅絕的確切時間。僅僅因為研究人員數年未看到某種物種並不意味著它們永久滅絕了。如果物種既在野外生存,也在動物園生存,那就更加難以研判。

專家意見一致的是,現代物種滅絕率極高。皮姆說:「物種正在盡其所能迅速適應生存,但是最終運氣會用盡,物種適應速度不夠快了,也就滅絕了。」

相關焦點

  • 第六次生物大滅絕拉開序幕,大多數物種滅絕前,會持續存活多久?
    從地球上生命出現至今,已知的物種大滅絕,已經發生過5次。每一次物種大滅絕,對於地球上的生物來說,都是一次「大洗牌」,每一次倖存下來的動物都快速演化,重新讓地球變得生機勃勃,那麼,第六次生物大滅絕後,地球是否會再次恢復如初呢?
  • 大多數物種在滅絕前存在了多久?
    但這些生物能代表全部的物種嗎?物種一般在滅絕前存在了多久呢?事實表明,我們現在所找到的答案和以往十分不同。由於棲息地破壞、氣候變化和一系列其他的因素,植物和動物的滅絕速度比以往都要快,除了歷史中那5個特殊的時間節點。一些專家說,我們正處於第六次大滅絕事件中。但即便在地球歷史中較為平靜的時期中,問題的答案在不同物種間也各有不同。
  • 大多數物種在滅絕前會持續多久,人類第一個滅絕的物種是什麼?
    但是這些生物是整體物種的代表嗎?物種通常要持續多久才能滅絕?由於棲息地的破壞,氣候變化,以及一系列其他因素,植物和動物正在從地球上消失的速度比歷史上所有,但也許其他五個點都快。一些專家說,我們在第六次大規模滅絕事件。但是,即使在地球歷史的瓶靜時期,答案也因你所尋找的物種類型而異。根據《人類與地球》雜誌上的一篇文章,哺乳動物的平均物種存在100萬到200萬年。 然而,這一平均值並不是所有的地質時期和所有哺乳動物都保持。
  • 人類能決定物種的存亡?科學家給出答案,大多數物種都受人類幹擾
    大多數物種滅絕前能存續多久?任何一種生物的滅絕,其實都不是一下子發生的,都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比方說大約在6500萬年前,由於一顆小行星撞上了地球,導致統治了地球1.6億年之久的恐龍,走向了滅絕的命運。
  • 美媒:未來或上演「巨鼠星球」 老鼠將成主宰
    一名藝術家畫筆下的巨型長尾豚鼠,上新世時代的巨型齧齒動物,發現於烏拉圭。現今世界上最大的齧齒動物可重達80千克。扎拉斯維奇博士稱,如果生態空間足夠大,那麼它們的體型還可以變得更大。   在滅絕的嚙齒類動物中目前已知的最大物種是巨型長尾豚鼠,這種動物生活在上新世和更新世時期(從530萬年前到1.2萬年前最後一個冰河時代結束)的南美洲,估計重達1噸這個物種於1987年在烏拉圭被發現,但是直到2008年才有關於它的科學描述。
  • 人類開啟第六次物種大滅絕 每年50種動物瀕臨滅絕
    「很多人否認物種大滅絕的發生,但即便以最保守的數據來估計,我們的結果也證實了,物種大滅絕的的確確正在發生。」史丹福大學保護生物學中心主任保羅·埃爾利希告訴新京報記者。自從1968年出版《人口大爆炸》一書以來,埃爾利希已經成為了人口學和生物學界家喻戶曉的名字。他說,這一次物種大滅絕和前幾次不同的是,人類既是始作俑者,也是受害者,同時也有可能是,力挽狂瀾者。
  • 哪些地球上的物種能逃過氣候變化的劫難
    另一個不確定性因素與物種的生命適應能力有關。以爬行動物和兩棲動物所屬的變溫動物或冷血動物為例,這些變溫動物在演化歷史上不如恆溫動物那樣能很快適應氣候的變化。原因之一是,變溫動物無法調整自己的體溫。不過也有例外,比如美洲牛蛙,可能更適應氣候變暖的棲息地。
  • 1100萬年前隕石撞擊地球致15%物種滅絕?來看看科學家怎麼說
    據日媒報導,日本海洋研究開發機構等研究團隊近日在太平洋南鳥島附近海底,發現了距今1100萬年的巨大隕石撞擊痕跡,研究團隊表示,這或許與當時發生的生物滅絕有關。此前,多個研究團隊在南鳥島附近海域海底進行資源調查時,都在不經意間發現了這處銥、鉑等元素超出標準值數十倍的地方。
  • 2018年三種鳥類消失 美媒:地球正處於大滅絕時期
    參考消息網1月5日報導 美媒稱,有幾種物種已在我們的星球上生存了數百萬年,但2018年已成為它們正式消失的年份。據《今日美國報》網站1月2日報導,國際鳥類聯盟的報告顯示,科學家說,今年有3種鳥類滅絕了,其中兩種是來自巴西東北部的鳴禽——淡眉樹獵雀和諾氏拾葉雀。
  • 滅絕滋生滅絕: 一個物種的滅絕會導致更多物種滅絕
    研究人員還發現,一個物種的滅絕會在整個生態系統中引起連鎖反應,使其他物種也容易遭受同樣的命運。也就是說:滅絕正在滋生滅絕!隨著物種滅絕速度加快,科學家們正在爭分奪秒,爭取在這些脆弱的生命消失前好好研究它們。
  • 我們能使滅絕的物種復活嗎?
    可惜的是,它們已滅絕消失,未來我們通過最新科學技術能將滅絕的物種復活嗎?隨著近年來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科學家們曾多次提出將滅絕物種復活,並大膽猜測未來不久滅絕動物或將重返地球。什麼是「滅絕物種復活」?但事實上,與其他更複雜的「滅絕物種復活」方法相比,這是一種非常粗糙的技術。2、克隆:這是人們通常認為最直接有效的技術,通過提取包含滅絕動物DNA的細胞核,克隆培育出滅絕動物。具體做法是將這些DNA植入沒有本身DNA的卵細胞(從該滅絕物種的現代近親中提取),該卵細胞在代孕雌性動物子宮中完成了發育過程,而它的後代將是一個與滅絕物種完全相同的基因副本。
  • 美研究揭示氣候變暖驅動局部物種滅絕的機制
    2018年2月21日,《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發表題為《氣候變暖導致了局部的滅絕:來自觀察和實驗的證據》
  • 科學家稱50年後一半物種將滅絕,回顧10種已滅絕動物的最後影像
    亞利桑那大學的一項新研究表明,由於氣候變化,大量地球生物面臨滅絕的危險:到2070年,我們可能會失去一半的動植物物種,這取決於人類對地球變暖的反應;但是根據我們的結果得出,如果人類活動造成更大的溫度升高,我們將損失超過三分之一甚至一半動植物的物種」;2019年5月,由聯合國支持的由全球145位專家彙編的報告發現,近幾十年來,多達100萬種動植物的物種受到滅絕的威脅;
  • 為什麼大型動物更容易因為人類遷移而滅亡?
    相信大家也可以從自己的生活經驗看出,生活在我們周圍的野生動物的確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包括現在地球上那些瀕臨滅絕的生物。實際上,直到現在,都沒有科學家能夠肯定的回覆人類滅絕的第一個物種到底是什麼,因為人類在地球上對動物造成的滅絕信息,最多也只能追溯到大約十多萬年前,但誰有知道人類祖先在走出非洲之前是否有造成其他動物滅絕呢?
  • 一切死亡都有冗長的回聲——物種大滅絕
    第二次物種滅絕發生在3.65 億年前的泥盆紀,可能是彗星撞擊或者超級火山噴發,造成的寒冷天氣,使78%的海洋生物滅絕。第三次物種滅絕發生在距今約 2.5 億年前的二疊紀,是史上最大且最嚴重的物種滅絕事件,地球上有 96%物種滅絕。
  • 如果滅絕物種能復活 你會選擇哪種動物做寵物?
    讓我們來聽聽一些動物滅絕專家怎麼說,他們的最新觀點將幫助我們展望哪些滅絕動物可能成為人類的最佳夥伴。它們一直生活在模里西斯,嚴格意義上講,它們並不是史前動物(因為它們只是在17世紀才滅絕消失),其滅絕過程非常可悲,是人類大肆捕殺所致,我們可以設想一下,誰不喜歡一隻1米高卻不會飛行的「鴿子」呢?新第三紀時期(2300萬年前-256.6萬年前):努拉拉古斯(Nuralagus),一種體重23公斤的大兔子。
  • 英媒公布最可能復活的十種遠古滅絕動物(圖)
    北京時間1月9日消息,據英國《新科學家》報導,科學家目前已經在對猛獁象以外的幾個滅絕物種的基因組進行排序,但將它們變成活的生物絕非易事。雕齒獸、穴居人、劍齒虎、猛獁象、巨型地懶等是科學家們心目中最想「復活」的遠古滅絕生物。而這些生物中,猛獁象復活的可能性最大。
  • 新仙女木事件造成物種大滅絕?遠沒那麼簡單,人才是「罪魁禍首」
    我們知道,自從地球上產生生命以來,發生過多次的物種大滅絕事件。比較著名的是五次物種大滅絕事件。其實,在那之後的全新世和第四紀也發生了多次物種滅絕事件。今天咱們就說一說距離現在最近的一次物種滅絕事件,那就是發生在大概1.3萬年前的新仙女木事件。
  • 人類在現代物種滅絕中扮演什麼角色?
    據國外媒體報導,據估計,在過去35億年裡,地球上演化出了大約40億個物種,而更令人震驚的是,其中約99%的物種都已不復存在。在過去的5.4億年間,地球經歷了5次大規模生物集群滅絕事件,被稱為「五次大滅絕」(Big Five)。在每次大滅絕中,都有超過四分之三的動物滅絕。
  • 美媒:蛇能吞下的最大動物是什麼?
    參考消息網10月20日報導美媒稱,蛇可以張開它們的血盆大口,吞下甚至是極其巨大的動物。巴西巴西利亞大學的動物學家朱莉婭·克拉奇科說:「你可以找到吃蚯蚓、軟體動物和大型獵物——包括哺乳動物——的蛇。」蛇與食物有著不同尋常的關係。由於沒有產生體熱的煩人需求,一條蛇依靠與大多數同等體量的溫血動物相比少得多的熱量就能過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