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物種在滅絕前存在了多久?

2020-11-23 擁抱和煦的陽光

巨大的藍鯨已經在海洋裡徜徉了大約450萬年,而尼安德特人只存在了10多萬年便在轉眼間消失了。但這些生物能代表全部的物種嗎?物種一般在滅絕前存在了多久呢?

事實表明,我們現在所找到的答案和以往十分不同。由於棲息地破壞、氣候變化和一系列其他的因素,植物和動物的滅絕速度比以往都要快,除了歷史中那5個特殊的時間節點。一些專家說,我們正處於第六次大滅絕事件中。但即便在地球歷史中較為平靜的時期中,問題的答案在不同物種間也各有不同。按照《People & the planet》期刊上的一篇文章,對哺乳類動物來說,物種的平均存在時間為100萬至200萬年。

不過,這一平均時長不適用於所有的地質時期,也不適用於全部的哺乳類動物。新生代時期(6500萬年至今)的哺乳類動物的平均存在時間為321萬年,體型較大的哺乳類動物比體型較小的存在的時間更久。對於無脊椎動物來說,它們的存在時間更令人稱奇,平均存在了500萬至1000萬年。

但是這些數字是有爭議的。對於任何物種在滅絕前所存在的平均時間,專家們都沒有達成統一意見。化石可以記錄一個物種的起源和滅絕,但是它也存在比較大的誤差幅度,因為化石的形成需要完美的條件,而一個物種誕生和滅絕時,並不是總具備著這樣的條件。生物滅絕專家Stuart Pimm表示自己更喜歡從每一天、每一個月或是每一年有多少種物種消失的角度來思考生物滅絕。

「從死亡率的角度上來看更容易,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有一些物種活的相當久,」Pimm說,「而有些物種又很短命。平均數並不像你想的那樣有用。」

這些物種的死亡率被稱作背景滅絕率,也是具有爭議的。Pimm拿出來一個歷史數據,每年有100萬分之1的物種滅絕,這一數據覆蓋了所有,包括大型滅絕在內。這就意味著,假如地球上有100萬種物種,每年都會有一種消失。(作為對比,根據PLOS Biology,今天全球有大約870萬個物種。)但是,其他專家估計物種是以每天100萬分之0.1的速度消失,還有一些物種是以每天100萬分之2的速度滅絕。

他說,目前的滅絕速率比以往的任何預估都要快——大約是Pimm背景滅絕率預估的1000倍。俄勒岡州生物多樣性中心的高級科學家Tierra Curry說,但目前關於物種滅絕速率快了多少還沒有達成統一。一些專家估計目前的滅絕率只加快了100倍,而另外一些專家則表示加快了10000倍。

目前滅絕率的估算上差異巨大是因為幾個原因。「滅絕率取決於地球上的物種總數以及它們滅絕的速率,」Curry說,「而沒人準確地知道這兩個問題的答案。」Pimm補充說,大約有90%的存活物種——大部分是昆蟲——可能還沒有被命名。如果研究人員不知道有一個物種的存在,那肯定也不知道它們的消失。另外一個難題在於確定物種滅絕的時間。研究人員一連很多年沒有見到它們,並不能意味著它們已經徹底滅絕了。一個物種在野外已經滅絕,但還存活於動物園時,計算起來就更是難上加難了。

獲得了專家們一致同意的一點是現代的滅絕速度過於快了。「各物種正在竭盡所能的加快適應的腳步,」Pimm說,「但最終運氣會耗盡,它們的適應速度跟不上的話,就會滅絕。」

相關焦點

  • 大多數物種在滅絕前會持續多久,人類第一個滅絕的物種是什麼?
    但是這些生物是整體物種的代表嗎?物種通常要持續多久才能滅絕?一些專家說,我們在第六次大規模滅絕事件。但是,即使在地球歷史的瓶靜時期,答案也因你所尋找的物種類型而異。根據《人類與地球》雜誌上的一篇文章,哺乳動物的平均物種存在100萬到200萬年。 然而,這一平均值並不是所有的地質時期和所有哺乳動物都保持。
  • 大多數物種滅絕前能存續多久?美媒:取決於何種動物
    美媒稱,雄壯的藍鯨在大海中來來往往大約已有450萬年,而尼安德特人已滅絕了數萬年。然而,那些動物代表了全部物種嗎?物種滅絕前通常存續多久?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11月8日報導,現在我們發現,答案可能完全不同於通常的觀念。由於棲息地被毀、氣候變化和各種其他因素,植物和動物從地球上滅絕的速度可能超過歷史上另外五個節點。
  • 第六次生物大滅絕拉開序幕,大多數物種滅絕前,會持續存活多久?
    從地球上生命出現至今,已知的物種大滅絕,已經發生過5次。每一次物種大滅絕,對於地球上的生物來說,都是一次「大洗牌」,每一次倖存下來的動物都快速演化,重新讓地球變得生機勃勃,那麼,第六次生物大滅絕後,地球是否會再次恢復如初呢?
  • 人類能決定物種的存亡?科學家給出答案,大多數物種都受人類幹擾
    大多數物種滅絕前能存續多久?任何一種生物的滅絕,其實都不是一下子發生的,都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比方說大約在6500萬年前,由於一顆小行星撞上了地球,導致統治了地球1.6億年之久的恐龍,走向了滅絕的命運。
  • 滅絕滋生滅絕: 一個物種的滅絕會導致更多物種滅絕
    研究人員還發現,一個物種的滅絕會在整個生態系統中引起連鎖反應,使其他物種也容易遭受同樣的命運。也就是說:滅絕正在滋生滅絕!隨著物種滅絕速度加快,科學家們正在爭分奪秒,爭取在這些脆弱的生命消失前好好研究它們。
  • 物種滅絕速度越來越快嗎,物種的滅絕會對人類造成什麼影響?
    物種滅絕是自然現象滅絕與進化密切相關。達爾文發現,滅絕物種的化石是物種與生命形式更替階段之間關係的極好解釋。達爾文還認識到,新物種的出現與舊物種的滅絕密切相關。進化生物學家繼續提供關於滅絕及其在物種形成(新物種形成)中的作用的新觀點。
  • 只有人類會導致物種滅絕嗎?並非如此,這些物種自身容易滅絕
    如果說有什麼現象對於生物種群來說是可怕的,那應該就是滅絕了。一旦物種滅絕之後,就永遠沒有在地球舞臺上亮相的機會了。雖然地球生物史只有幾億年,但是在這段期間內地球上就已經發生過了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幾乎每次事件都會導致地球上80%的物種消失。滅絕事件過去一段時間後又會有一批新物種出現,地球所有的物種似乎都在經歷著這樣一個輪迴,以至於有說法認為人類未來或許會經歷第六次生物大滅絕事件。
  • 冰凍方舟計劃:第六次物種滅絕前保留生物基因
    而在現實世界中,也存在類似的「諾亞方舟」,只不過要高科技得多。科學家近日開展了一項研究項目,希望能在地球第六次大滅絕開始之際,將即將滅絕的瀕危物種的DNA保存下來。目前為止,科學家已經從5000個物種身上收集了48000個樣本,包括西伯利亞虎和遠東豹等瀕危物種。「許多物種在我們知道它們的存在前就已經滅絕了。」
  • 地球一直都有物種滅絕,那有新物種在誕生嗎?
    地球一直都有物種滅絕,也一直有新物種誕生,只是我們無法感知到它們的進化。新物種的誕生根據現代進化論我們知道,物種是在不斷進化之中的,我們之所以感知不到進化的發生,是因為進化的過程非常緩慢,需要幾萬年甚至幾十萬年才能夠形成新物種。
  • 4.44億年前物種大滅絕的原因,給人類敲響了警鐘
    近日,一項針對晚奧陶世大滅絕事件的研究揭示,正是海洋中氧氣的缺乏,導致了這一場發生在大約4.44億年前的災難。近日,一項針對晚奧陶世大滅絕事件的研究揭示,正是海洋中氧氣的缺乏,導致了這一場發生在大約4.44億年前的災難。 不僅如此,該研究還進一步表明,該事件中的缺氧條件持續了300多萬年,遠遠長於其它類似的生物多樣性破壞時期。
  • 現代物種滅絕率極高,第六次物種大滅絕或將來臨,人類該怎麼辦?
    這兩個例子並不能代表所有物種,那麼物種的生存年限通常是多久呢?雖然化石能記錄一個物種出現和消失的時間,但它也會有很大的誤差,因為化石形成的條件必須是完美的,而當一個物種出現和消失時,這些完美的條件並不總是存在。
  • 長江白鱘滅絕!科學家是如何定義物種滅絕的?
    從未遇見,聽聞已是永別大多數讀者對白鱘並不熟悉,甚至很多人都是在它滅絕的消息傳來後,才第一次聽說了這一物種。首先,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白鱘究竟是一種什麼魚。匙吻鱘科最早的化石記錄劉氏原白鱘出現於距今1.25億年前的白堊紀。白鱘是我國特產的稀有珍貴魚類,它們主要集中分布在長江流域,屬於我國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具有很高的學術研究價值。
  • 隕星撞地球:導演2.51億年前史上最大的物種滅絕
    研究人員在報告中稱,「我們發現的種種跡象顯示,地球歷史上的兩次最大的物種大滅絕看來都和隕星撞擊地球有關」。他們表示,發生在大約2.51億年前的那次大衝撞極有可能導致了全球90%的物種滅亡,這比六千六百萬年前的隕星撞擊地球導致恐龍等物種滅絕要嚴重和恐怖得多。
  • 中英科學家發現新物種滅絕事件,消滅了其它物種,卻幫助恐龍稱霸
    近現代考古學指出,地球歷史上發生過五次大規模的生物滅絕事件,每一次事件都消滅了地球上將近70%左右的生物,但事件過後又會有新物種出現,使得地球的生物史十分漫長且豐富。根據外媒報導,近期《科學進展》期刊上刊登了一篇由中國和英國科學家共同合作的研究論文,該研究論文指出除了已知的五大滅絕事件之外,還存在一起新的滅絕事件。
  • 關於地球5件最有趣的事實,地球未來還會發生物種大滅絕嗎?
    人類在地球上生活了數百萬年,但對於地球這顆46億歲的星球依然有許多未解之謎,以至於到現在都還有人在爭論地球是扁平體還是個球體,當然這種爭論源於大多數人並沒有真正看到過地球整體的樣子,下面是收集了關於地球5個你不知道的有趣事實。1、多久發生一次物種滅絕事件?
  • 失去:2020年宣布滅絕的物種
    失落的鯊魚(Carcharhinus obsoletus) -該物種在該列表中第二次年度出現。科學家 在檢查了數十年前的標本後於2019年描述了該物種,並指出自1930年代以來從未發現過這種物種。今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將該物種列入了紅色名錄,並宣布其「極度瀕危(可能已經滅絕)」。
  • 一種13萬年前已滅絕的物種再次出現,是一種不會飛的鳥
    雖然我們地球孕育生命的歷程已經有幾十億年的歷史,在這麼漫長的歲月裡,地球出現了無數種生命,當然,並不是所有的生物都會一直存在於地球上。在這個過程中,有一些物種可能會因為沒法適應地球環境的變化而淘汰,有一些物種可能會面臨一些危機而從地球上消失。如我們普遍認為,在6500萬年前一顆小行星撞擊地球,將「統治」地球上億年的恐龍從地球上抹去。
  • 5種可能仍存在的已滅絕物種,第3種被多次發現蹤跡
    巨猿,這種分布於中國的古老生物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種猿,生存於約100萬~30萬年前,它們是現代猩猩的遠親,神秘物種大腳怪、北美野人和雪人的愛好者則認為巨猿有可能還存活於世。臺灣雲豹,臺灣特有貓科動物,在20世紀40年代數量尚有上千隻,但至今臺灣雲豹已經絕跡多年,被認為是已滅絕物種,但許多人認為這一種神秘的貓科動物可能還依舊存在於臺灣的深山老林中。
  • 史上發生的五次物種大滅絕,二疊紀大滅絕最嚴重,90%以上的物種消失
    由於被滅種的生物分類的屬的數量眾多,所以被評為五次大滅絕事件的第二位。 關於奧陶紀大滅絕原因的說法有兩種。 1.有古生物學家認為這次物種滅絕是由全球氣候變冷造成的。由於大陸板塊是在移動的,在大約4.4億年前,撒哈拉所在的陸地曾經位於南極,當陸地匯集在極點附近時,容易造成厚厚的積冰—奧陶紀正是這種情形。
  • 阿爾卑斯山深處,發現物種滅絕秘密,科學家:人類很可能重蹈覆轍
    循環,好像是地球上的生命一直在遵守的一個準則,自從地球上擁有了生命以來,一直都在進化和毀滅,分別是4.4億年前的奧陶紀末期、3.65億年前的泥盆紀後期、2.5億年前的二疊紀末期、2億年前的三疊紀晚期和我們熟知的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誕生於侏羅紀的恐龍滅絕,我們人類是地球上第六批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