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們地球孕育生命的歷程已經有幾十億年的歷史,在這麼漫長的歲月裡,地球出現了無數種生命,當然,並不是所有的生物都會一直存在於地球上。在這個過程中,有一些物種可能會因為沒法適應地球環境的變化而淘汰,有一些物種可能會面臨一些危機而從地球上消失。如我們普遍認為,在6500萬年前一顆小行星撞擊地球,將「統治」地球上億年的恐龍從地球上抹去。
按理來說,從地球上消失、滅絕的物種,基本上很少會再次出現,當然這不是絕對的,也有例外的情況。據報導,一種不會飛的鳥類「白喉秧雞」在大約13.6萬年前就已經滅絕。由於這種鳥類不會飛行,所以只能在地上行走。隨著海平面的上升,它們的棲息地亞達伯拉島礁就被海平面上升所吞沒,於是這些不會飛的鳥沒法像其他會飛的鳥類可以遷徙到其他的地區,所以這些不會飛的鳥類物種直接被淘汰了。
不可思議的是,隨著亞達伯拉島礁從海洋中重見天日,當島礁再次裸露出來,這些不會飛的「白喉秧雞」再次出現在亞達伯拉島礁。已經消失十多萬年的物種,為什麼會再次出現呢?研究人員指出,並非全部的「白喉秧雞」都不會飛,隨著這座島礁再次出現時,一些「白喉秧雞」再次飛到亞達伯拉島礁。不過由於當地的食物來源非常充足,所以再次出現在島礁的「白喉秧雞」的飛行能力在短時間內再次退化,變成了不會飛的「白喉秧雞」。研究人員通過化石分析得出結論,在這座島礁上可以找到這些不會飛的「白喉秧雞」,和13.6萬年前的「白喉秧雞」是一樣的。
這個現象看起來確實是有點不可思議。雖然所有生物都在進化,但是進化的方向都不一致的,不過,在環境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一些物種可以從基幹線系再重新演化出來。科學家將這些現象稱為「重複進化」。看起來,不會飛的「白喉秧雞」再次出現在亞達伯拉島礁,可能只是一個偶然的現象,因為這是進化的結果,誰也沒法準確預測它的進化方向。
其實,已經「滅絕」的物種再次出現,這不是特例,在此之前,我們也有分享過很多相關的話題。研究人員在費爾南迪納島(Fernandina)探險時,在野外發現一隻存活的雌性費爾南迪納巨龜。烏龜,我們經常可以看得到,不過在過去110多年來未曾見過這一種費爾南迪納巨龜,所以國際自然保護聯盟此前就已經將這一種巨龜列為極度瀕危物種,並認為這一種巨龜可能已經滅絕。研究人員在費爾南迪納島現場勘查得出一個結論,在這座島嶼,可能還有很多巨龜的存在。
當然,此前發現的已經「消失」110多年的巨龜再次被發現,和前文再次出現的「白喉秧雞」可能有一些區別。「白喉秧雞」再次出現在亞達伯拉島礁是因為重複進化的結果,因為此前這座島嶼曾經被海水淹沒,這些不會飛的鳥類難逃滅絕的命運。而巨龜再次被發現,則可能是在過去110多年內,我們人類沒有對這些地區進行全面的搜尋,這些還倖存的巨龜就活在我們眼皮底下,而我們沒發現它們。所以誤以為它們已經滅絕。
類似的情況,確實是有可能會存在的。畢竟地球這麼大,可能存在一些倖存的物種,而我們沒有發現它們的存在,所以有可能認為它們已經滅絕。如澳大利亞地區的袋狼早在1936年就已經滅絕,不過在最近這些年,當地民眾多次看到疑似袋狼的動物。當然,目前還只能說是疑似袋狼的動物,暫時還沒確認這就是已經滅絕幾十年的袋狼。
這些曾經「滅絕」的物種再次出現,一方面說明了地球生命系統的進化能力是比較強的,可能超乎我們的想像。除此之外,也說明我們對一些物種的認識還是比較少,可能有一些物種尚在世間,我們可能會因為沒發現它們,而誤以為它們滅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