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1] 潼南縣中醫學會.潼南縣老中醫經驗集[M].潼南縣衛生局,1986:71.
[2] 朱橚.救荒本草[M].明嘉靖四年刊本.明,157.
[3] 中草藥通訊編輯組.中草藥通訊[J].湖南:湖南醫藥工業研究所,1972,(2):24.
[4] 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大辭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2:2462,3011,670,670,669.
[5] 陳虎彪.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藥用植物圖像資料庫.[DB/OL] http://libproject.hkbu.edu.hk/was40/detail?lang=cn&channelid=1288&searchword=herb_id=D00948
[6] 蘇敬.新修本草[M].上海古籍出版社藏1981年影印本.
[7] 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志[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269.
[8] 張叢梅.絞股藍藥用研究進展[J].醫學信息.2015,(40):422.
[9] 李傑,楊舟,詹崢崢.湖北中醫雜誌[J].2012,34,(10):74-76.
[10] 熊大勝,朱金桃.顯齒蛇葡萄幼嫩莖葉提取物抑菌作用的研究[J].食品科學.2000.21(2):48-51.
[11] 陳科力,楊佔秋.蛇葡萄根提取物在細胞內抗單純皰疹病毒的作用部位[J].中國藥師.1999,2(6):281.
[12] 貌盼勇,羅莉,白雁平,等.烏蘞莓體外抗單純皰疹病毒作用研究[J].中華實驗和臨床病毒學雜誌.1992,(3):300-303.
[13] 餘昌東,陳宗良,梅全喜.絞股藍的藥理作用研究概況[J].時珍國醫國藥.2008,9(19):2296.
[14] 中國藥材公司.中國民間單驗方[M].北京.科學出版,1994:1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