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C Chemistry展鵬編輯 | 我希望本刊能行走在化學研究的前沿,架起...

2021-01-09 科學網
BMC Chemistry展鵬編輯 | 我希望本刊能行走在化學研究的前沿,架起化學與藥學的橋梁

期刊:BMC Chemistry

微信連結:https://mp.weixin.qq.com/s/zUJpRVVF3vYGimCTGoc8tg

點擊此處了解更多

BMC Chemistry 是BMC旗下系列期刊之一。該刊的前身是Chemistry Central Journal, 並已於2019年1月正式更名為BMC Chemistry,成為BMC Series系列家庭的一員。BMC Chemistry覆蓋廣泛的化學研究領域,本刊設有9個板塊,並由9位知名編輯分別負責: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環境和能源化學、農業和食品化學、無機化學、藥物化學、物理化學、大分子和材料化學、綠色和可持續化學。

我們有幸邀請到該刊藥物化學板塊的編輯,山東大學藥學院藥物化學研究所展鵬教授,請跟大家分享他對該期刊的願景和看法,以及對計劃投稿的作者提供的一些建議。

展鵬

BMC Chemistry

Section Editor

展鵬,博士/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山東大學藥學院藥物化學研究所,入選山東大學青年學者未來計劃,日本學術振興會特別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基於生物靶標結構與化合物庫構建技術的創新藥物研究。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山東省科技發展計劃項目、高等學校博士學科點專項基金等10餘項課題。以第一或通訊作者在J Med Chem、Elife、Drug Discov Today等權威期刊發表SCI文章120餘篇。累計影響因子大於440。共申請40餘項國家發明專利(前三位),獲得授權28 項。國際專利(PCT)3項。擔任BMC Chemistry 的Section Editor(2019.01-),擔任Curr Med Chem (2015.12-)、Mini Rev Org Chem.(2016.01-)、Letters in Drug Design and Discovery (2017.06-) 等刊物編委。擔任Chem Rev、J Med Chem(2018 Outstanding Reviewer)、Scientific Reports、Curr Med Chem、Eur J Med Chem等40餘種國際期刊審稿人;是中國藥學會高級會員、中國化學會會員、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及波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通訊評審專家等。

1.請問您是何時怎麼接觸到BMC Chemistry 的,加入這本刊的契機是什麼?

BMC Chemistry 的前身是創刊於2007年的Chemistry Central Journal,是BMC旗下化學類(Chemistry Central)的旗艦刊物,同時是一本為化學界服務了十多年的可信賴期刊。Chemistry Central Journal 於2019年1月更名為BMC Chemistry,成為BMC系列期刊中的第一本化學主題期刊。我們課題組曾經在Chemistry Central Journal 發表兩篇研究論文(Chem Cent J. 2018;12(1):144;Chem Cent J. 2017;11(1):86.),此後一直密切關注該刊物,並對該刊物改版後的發展表現出濃厚的興趣。經過與Harriet編輯的多次郵件和電話交流,我非常榮幸地被吸收到該刊的編委成員團隊中,並主要服務於藥物化學領域。我是在高校工作的教學科研人員,主要從事藥物設計、化學合成等領域的研究,正好與BMC在化學特別是藥物化學領域發展的主題相匹配,我也真誠希望這本期刊能行走在化學與藥學的最前沿,架起藥學與化學的橋梁,也希望自己能為BMC Chemistry 的發展貢獻綿薄之力。

2.相比該領域其他期刊,尤其是比較知名的期刊,BMC Chemistry 有哪些不同之處?

我們期待這本新刊能更加聚焦化學領域中的前沿特色方向,以特色謀發展。化學作為一門基礎性的學科,已經與生物、藥學、醫學等相關學科深度融合。我們將和所有編輯一起討論,凝練出化學相關的特色交叉方向,鼓勵相關學者踴躍投稿,為不同學科之間的 「交叉」 與 「碰撞」提供平臺。

3.您覺得該期刊文章質量如何,對審稿政策有什麼看法嗎?

近幾年,該刊物的投稿質量正穩步上升。但是,我近期通過對藥物化學領域稿件的審稿工作,發現了稿件中存在化學結構式的繪製不規範、化合物波譜表徵不全面、生物活性數據不嚴謹、關鍵圖片不清晰等問題。我建議加強對稿件的形式審查的要求,規定細則,以便作者在投稿前能逐條對照檢查,自行修改,減少因為格式問題被編輯退回而浪費的審稿時間。

4.請問您個人比較關注哪個領域,該領域最近有什麼進展;您希望看到什麼話題的投稿?

我更加關注藥物化學、有機合成領域。在藥物設計領域,人工智慧的作用日益凸顯,特別是以深度神經網絡或循環網絡為代表的人工神經網絡,驅動著這一領域的發展,在化合物活性與理化性質、ADMET成藥性、化學合成可及性預測等方面具有多方面的應用,計算機自動發現藥物終會夢想成真。在有機合成方法學及化合物庫構建方面,通過精確微量反應與全自動高通量合成技術相結合來構建高通量化學反應及活性化合物的篩選平臺,可幫助藥物化學家避免大量無生物活性化合物的合成和分離純化工作,降低稀缺原料的用量,大大加快先導藥物發現的速度。高通量化學反應及活性化合物篩選平臺已成為艾伯維(AbbVie)、默沙東、輝瑞等巨頭製藥公司爭搶的技術制高點。期待BMC Chemistry 能收到更多關於化學、藥物化學前沿策略與技術的稿件。

5.能分享一下您對期刊未來的發展的建議嗎?

未來幾年,希望BMC Chemistry 能夠發展成化學及相關學科進行深度融合的前沿陣地。這需要我們採取一些有利的保障措施,例如,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及化學學科的快速發展,BMC Chemistry 應在中國化學研究者中積極宣傳,與自媒體平臺密切融合,創建BMC Chemistry 的微信公眾號;同時,向一些前沿領域的專家主動約稿,減免版面費,文章發表後,及時通過科研媒介進行推送,同時宣傳介紹作者的特色工作;建立一流學科專家辦刊體系,建立健全名譽激勵和績效獎勵等機制,例如每年評審優秀審稿人,每年評選高被引文章作者,給與一定的精神或者物質獎勵等,吸引鼓勵一流學科專家積極投身辦刊事業,讓一流學科專家負責編委團隊建設、組稿約稿、組織開展學術活動等。

6.您對於將來向開放獲取期刊投稿的年輕學者和作者有什麼樣的建議?

開放獲取可促進科學情報的廣泛交流,提升科學研究的公共利用程度,提高科學研究的效率。因此,希望年輕學者和作者在經費允許的條件下,優先考慮開放獲取期刊。

(來源:科學網)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BMC Chemistry展鵬編輯|我希望本刊能行走在化學研究的前沿,架起...
    BMC Chemistry 覆蓋廣泛的化學研究領域,本刊設有9個板塊,並由9位知名編輯分別負責: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環境和能源化學、農業和食品化學、無機化學、藥物化學、物理化學、大分子和材料化學、綠色和可持續化學。我們有幸邀請到該刊藥物化學板塊的編輯,山東大學藥學院藥物化學研究所展鵬教授,請跟大家分享他對該期刊的願景和看法,以及對計劃投稿的作者提供的一些建議。
  • 新的名字 | 從Chemistry Central Journal 到 BMC Chemistry
    新的名字 | 從Chemistry Central Journal 到 BMC Chemistry
  • 新成員BMC Materials開始徵稿啦 | BMC系列邁入材料學
    utm_source=other&utm_medium=other&utm_content=null&utm_campaign=BSCN_1_DD_BMCMaterial_Scinet 微信連結:https://mp.weixin.qq.com/s/jnONvn84qU8ahjuizB91BQ 2019年1月,BMC家族又迎來了新成員:
  • BMC系列9月摘要
    其中經顱聚焦超聲(tFUS)是一種非侵入式技術,能局部遞送機械壓力波。這些壓力波既可以到達皮層也可以到達大腦深部,具有很高的空間選擇性。這些社區衛生工作者在情感上仍有付出,但實際上卻不再能獲得此前研究項目所提供的支持。研究人員指出,CHW與社區成員建立了信任關係,使當地社區更容易接受幹預措施。因此研究者們強調,CHW從已經與其建立了密切聯繫的家庭中反覆退出可能會導致士氣低落,甚至可能會影響長期計劃的可行性。
  • 中南大學教授金展鵬逝世,曾被譽為「中國霍金」
    脖子以下高位癱瘓,被譽為「中國霍金」,坐和躺是金展鵬教授僅有的兩種生活姿態,但只要有一個腦袋在,就要思考和創造。如果要問「怎樣的精神可以撐起一所大學」?在金展鵬身上,就可以找到答案。金展鵬是中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2003年11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 紀念丨金展鵬:輪椅上飛翔的「中國金」
    從這個長達33個字的副標題中,能管窺這篇文章的高度、深度和廣度。這個主題已經不局限於他的相圖專業,而是關乎科學發展規律,關乎人才培養規律,關於民族復興的崇高偉業。他在用生命的質量抵禦時間的流逝。「國家培養了我,我必須為國家多做點事情,身體越不行越要抓緊。」身居輪椅,心憂天下。怎不令人深深感動?
  • 「期刊介紹」Food Chemistry
    h-index:221Citescore:10.70學科大類學科小類分區排名Agricultural and Biological SciencesFood ScienceQ16/299Analytical ChemistryQ17/119《食品化學》主要發表食品化學和生物化學相關前沿知識或所用分析方法
  • ...追憶中國科學院院士、我國相圖與熱力學專家、中南大學教授金展鵬
    金展鵬的學生、中南大學材料學院教授劉華山在悼念文中說,「一個好的老師對學生一生都有影響,我很幸運,我遇上了金老師。」勇攀科學高峰的科學人金展鵬就像一臺擰緊了發條的機器,永不停歇地在思考、在創造。金展鵬,1938年11月出生於廣西荔浦。1955年9月,未滿18歲的金展鵬考入中南礦冶學院(中南大學的前身),攻讀金相專業。
  • 坐在輪椅上潛心科研22年,中南大學金展鵬院士逝世,被國際相圖界同行稱為「中國金」
    在坐著輪椅教書育人、潛心科研的22年中,金展鵬完成了1項國家863、3項自然科學基金和1項國際合作項目;培養了20多位博士和碩士;撰寫了17份關於中國材料科學發展戰略的建議書。2003年,金展鵬成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2年來,每天的10時到12時、16時到18時,金展鵬都會坐著輪椅來到學校相圖室,風雨無阻。
  • 親愛的作者… 您的吐槽我來解決 | BMC Medicine
    Graham表示這份清單裡包含了許多值得關注的內容,而作為期刊編輯,自己和團隊也有義務為作者們解答一些針對學術出版以及同行評議環節的疑慮。請不要忽視那些陰性結果的研究論文,也不要忽略那些試圖複製以前的研究的文章。 我們同意,無效結果和確認結果對臨床研究和全球衛生研究也是至關重要的。作為少數幾家提供註冊報告格式的全科醫學期刊之一,我們希望這項舉措可以鼓勵作者在不擔心獲得「正面」結果的情況下,對關鍵問題進行高質量的研究。 7. 請不要給我們8個同行評審的意見,這是多餘的。
  • 回到最初的起點,BMC Biology關注些什麼?
  • BMC Biology十五年發展路
    在BMC開拓精神的激勵和專業編輯團隊的不懈努力下,BMC Biology在出版創新和提供高標準作者服務方面都取得了傑出成果。值此建刊十五周年之際,我們很高興有機會回顧過去十五年中的裡程碑時刻,並重溫本刊的核心精神。為此,我們進行了一系列相關內容的約稿,並製作了期刊大事件時間表。
  • BMC F4 | 生物醫學領域高影響力開放獲取期刊
    本刊內容涵蓋臨床實踐、轉化醫學、醫療衛生進展、公共衛生、全球衛生、醫療政策等多個領域及全球讀者感興趣的熱點話題。BMC Medicine 擁有專業且快速的編輯團隊,為嚴格的評議流程和接收後及時的發表進程保駕護航。
  • 金展鵬院士逝世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南大學教授金展鵬金展鵬,1938年11月6日生於廣西荔浦,1955年至1963年就讀於中南礦冶學院,1979年至1981在瑞典皇家工學院深造,先後在中南礦冶學院、中南大學工作。1998年,金展鵬突然病倒,搶救後落下全身癱瘓,在輪椅上的金展鵬仍堅強地教書育人、潛心科研。200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 中國科學院院士金展鵬逝世
    中國科學院院士金展鵬逝世】據@中南大學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南大學教授金展鵬因病醫治無效,於11月27日在長沙逝世,享年82歲。金展鵬院士是「金氏相圖測定法」發明人,長期從事相圖計算以及相變動力學研究。1998年,金展鵬突然病倒,搶救後落下全身癱瘓,但他在輪椅上仍堅強地教書育人、潛心科研。
  • 沉痛哀悼:材料學家、金展鵬院士逝世!被譽為「中國霍金」
  • 「中國的霍金」金展鵬逝世,共和國今年已隕落35位...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南大學教授金展鵬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1月27日在長沙逝世,享年82歲。 1998年,一場疾病過後,「只有脖子能動」的金展鵬,生命從未暫時停頓,一直工作在教育、科研第一線,他的一生如「輪椅上的鯤鵬」,搏擊長空。
  • 「中國的霍金」金展鵬逝世,今年已隕落35位巨星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南大學教授金展鵬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1月27日在長沙逝世,享年82歲。1998年,一場疾病過後,「只有脖子能動」的金展鵬,生命從未暫時停頓,一直工作在教育、科研第一線,他的一生如「輪椅上的鯤鵬」,搏擊長空。
  • 中南大學教授金展鵬在長沙逝世,享年82歲,曾被譽為「中國霍金」
    「中國霍金」,11月28日,中南大學官方微博發布訃告稱,金展鵬教授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1月27日18時15分在長沙逝世,享年82歲。「因為,我活著對國家還有用」究竟是什麼力量在支撐著這位高位截癱的老人金展鵬是中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的教授、博士生導師,主攻相圖學。1979年,他得到改革開放後的首批出國留學機會,赴瑞典皇家學院做訪問研究。
  • 相圖與熱力學專家金展鵬院士逝世
    【追思】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南大學教授金展鵬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1月27日在長沙逝世,享年82歲。金展鵬,1938年11月6日生於廣西荔浦,1955年至1963年就讀於中南礦冶學院,1979年至1981在瑞典皇家工學院深造,先後在中南礦冶學院、中南大學工作。1998年,金展鵬突然病倒,搶救後落下全身癱瘓,在輪椅上金展鵬仍堅強地教書育人、潛心科研。200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金展鵬長期從事相圖計算以及相變動力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