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觀的更新——紀念我的老師納許博士

2021-01-21 真理與生命

納許(Ronald H. Nash)博士是我在神學院時的教授。他在《生命的終極問題》(Life’s Ultimate Questions)一書的開頭,講了這樣的一個故事。大約五十多年前,在加州洛杉磯有一個臭名昭著的黑幫首領米奇·寇漢(Mickey Cohen)。此人在葛培理(Billy Graham)博士的一次洛杉磯布道會上,突然宣告自己願意接受耶穌。此舉引起社會極大的關注。然而幾個月後,人們發現寇漢的生活完全沒有改變,繼續從事他的黑幫生涯。在一次談話中,寇漢清楚地表示,他從來沒有打算放棄自己的生活習慣。他解釋說,既然有基督徒體育明星、基督徒政治家和基督徒商人,他想做一個基督徒黑幫領袖。

納許博士用這樣一個例子,引出了人們對世界觀的思考,也使我這顆理工科出身的榆木腦袋,開始對哲學和神學產生了興趣。今以此文,紀念這位給我啟蒙的神學老師(他已於2006年三月間辭世)。

寇漢的例子也許比較極端,然而持像寇漢這樣心態的人,在基督徒中並非罕見。有相當一部分基督徒,他們得救以後的生活習慣和思維方式,和得救以前沒有什麼明顯的變化。然而這些人,還心安理得地認為這很正常。他們絲毫沒有意識到,作一個基督徒不僅僅是一個口頭上的承諾,而是生命的更新,正如保羅在哥林多後書5:17節所說:「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一個新造的人……」

導致基督徒生活不正常的因素很多,這裡我們只從世界觀的角度,看看這一現象背後的問題是什麼。

世界觀是什麼

世界觀是人們對生命和信仰等重大問題的一些最基本觀點,它如同戴在人眼睛上的一付隱形眼鏡,我們平時很少注意到它的存在,然而我們所觀察和思考的任何一個現象,都是透過它完成的。因此,對於同樣真實的事件,不同的人,透過不同的世界觀來觀察,就會得出截然不同的結論。

我們經常看到,有些事情,對一些人來說是顯而易見、理所當然的,而對另外一些人卻是無法理解、匪夷所思的。因此從一個錯誤的世界觀得出的結論,必然會和從一個正確的世界觀所得出的結論發生衝突。

世界觀和信仰有著緊密的聯繫。有些人以為,基督教信仰只在乎信,而不具備什麼思想性內容;基督教神學只不過是一些零散教義的堆積。其實這是對基督教信仰不正確的理解。這些不正確的觀念,不僅僅存在於無神的自然主義者之中,也存在於許多基督徒思想中。實際上,基督教信仰不僅僅只是信,同時也是一套關乎神─人─宇宙的完整思想體系,也就是說是一個人的世界觀。對於一個基督徒來說,生命的改變首先是內在思想體系的轉變,是世界觀的更新。這正是羅馬書12:2節所說的「心意更新而變化」。

世界觀和我們日常的生活也有非常緊密的聯繫。一個人的世界觀告訴他什麼是「真」;在所有他看為真的事情上,他的倫理觀告訴他什麼是「善」;在所有他認為善的事情上,他的價值觀告訴他什麼是「美」;他所認為美的事,決定了他的生活方向和日常活動的優先次序。因此,一個人日常生活的表現,是他內在世界觀最好的表達。

世界觀的元素

納許博士認為世界觀至少包含五個基本組成部分:(1) 神觀(God);(2) 終極存在觀(Metaphysics);(3) 知識觀(Epistemology);(4) 倫理觀(Ethics);和(5) 人觀(Anthropology)。(注1)我們將從這些基本觀念中,看看它們對基督徒生活和生命的影響。

(1) 神觀

神觀是世界觀裡最關鍵的內容。神觀所涉及的內容包括:神是否存在?如果存在,是怎樣的存在?根據對這些問題不同的回答,人們的信仰可以分成無神論,多神論,泛神論,自然神論,獨一神論等。

基督徒相信的是獨一的,自有永有的,而且是有位格的神。然而,如果人只相信這位獨一真神的存在,卻對他的屬性、旨意和作為一無所知,人就不能認識到這位神與我們的生活有什麼關係,這是信仰和生活脫節的關鍵因素之一。布易士(James Boice)博士在他的《全權之神》(The Sovereign God)一書中寫道:

今天,我們缺乏剛強的教會,也沒有很多剛強的信徒。追根究底是因為信徒極度缺乏健全的屬靈知識……他們忘了神是誰,及他對信靠他之人的應許。你若問一般基督徒對神的看法,除了聽到可期待的答案之餘,你會發現他的神是個感情變遷不定的小神。他有心拯救世界,卻無能為力;他想阻止邪惡,卻又力不從心……這樣的神絕非聖經中的神。(注2)

可見,對神的正確認識,對基督徒信仰的建立是何等地重要。難怪耶穌在最後的晚餐時,為他的門徒向父神禱告說:「認識你獨一的真神,並且認識你所差來的耶穌基督,這就是永生。」(約翰福音17:3)

(2) 終極存在觀

終極存在觀所涉及的問題是宇宙的存在和特性,以及神與世界的關係。這一觀念對人們的價值觀有重要影響,因為它使人把真實從虛幻中分別出來,也將永恆和暫時區別開來。

基督徒相信,和眼前這些千變萬化的可見物質現象相比,神永恆、不可見的國度更真實、更有意義。基督徒如果沒有正確的永恆觀念,而把全部精力用在暫時的眼前利益上,就會被世上的榮華富貴所纏擾,而不願花時間和精力預備承受那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正如牛津大學教授魯益士(C. S. Lewis)在他的《榮耀的重量》(The Weight of Glory)一書所寫的:

我們都是缺心少肺的人,在無限的喜樂面前,被酒色或野心所迷惑。就像一個無知的頑童,因無法想像假日海濱的品味,而寧願在陋巷裡玩泥巴一樣。我們太容易被滿足了。(注3)

是的,如果我們能從表面現象的迷惑中走出來,認識到神國度的真實,明白「神為愛他的人所預備的,是眼睛未曾看見,耳朵未曾聽見,人心也未曾想到的」(哥林多前書2:9),怎麼能會對屬靈的事不熱心呢?

(3) 知識觀

知識觀主要涉及人類知識的來源和途徑,以及認知的程度。這是近代哲學研究的熱門話題。人們的觀點基本上可以分成幾大類:理性主義認為,人依靠理性,最終就能揭示終極真理;經驗主義者認為,真理必須通過感官獲得;然而對基督徒影響最大的,是休謨(Hume)和康德(Kant)的不可知論思想。RTS(Reformed Theological Seminary)神學院教授傅蘭姆(John Frame)博士,在他的《關於認識神的教義》(The Doctrine of the Knowledge of God)一書中寫道:

關於知識的問題──即認識論問題──困擾著我們這個時代。休謨(Hume)和康德(Kant)所提出的基本問題,使得現代哲學家們(包括科學家,神學家,藝術家,社會學家,心理學家等),被我們能知道什麼,和我們怎麼知道,這類問題緊緊抓住。平信徒在討論問題的時候,經常被以下話題主導著:我怎麼知道聖經說的是真的?我怎麼知道自己得救了?我如何知道神在我生活中的旨意?……(注4)

人們在「是否可知」和「如何知道」這類的問題上捉摸不定,嚴重地影響了基督徒對神的知識的追求和了解。

基督教信仰認為,人類一切的知識都是來源於神自己的啟示──普遍啟示或特殊啟示。前者是透過神的創造──自然界,後者是透過神所說的話──聖經。因此,無論人信不信神,他都無可推諉地擁有對神或多或少的知識。因著我們對神的認識來自神自己的啟示,而不是出於我們的猜測和推演,這使得我們對神的認識成為可能,但同時又為我們所能知道的範圍,劃定了界線。也就是說,我們完全有能力在神啟示出來的事情上認識他,但我們卻無法得知在他啟示之外的任何奧秘。因此,保羅在為歌羅西教會禱告時祈求說:「……願你們在一切屬靈的智慧悟性上,滿心知道神的旨意。好叫你們行事為人對得起主……漸漸的多知道神;」(歌羅西書1:9-10)

(4) 倫理觀

倫理觀所涉及的內容,集中反映在判斷善惡的標準上。這個標準是主觀的還是客觀的?是絕對的還是相對的?它的來源是哪裡?相對主義者認為,道德標準是主觀的,每個人都有權決定自己的善惡標準。

基督徒相信人類的道德標準是絕對的,它只能來自一個有絕對位格的全能創造者。傅蘭姆在《衛道學概論》(Apologetics to the Glory of God)裡一針見血地指出:「(道德觀的)絕對的準則就是神的旨意。」(注5)

然而在這自由主義思想泛濫的時代,人們不再接受神的旨意為絕對的道德標準。自由主義和相對主義流行於世。湯瑪斯(Cal Thomas)在《美國倫理的死亡》(The Death of Ethics in America)一書中引用霍沃生(Richard Halverson)牧師的話說:「拋棄絕對的道德和倫理標準,將不可逆轉地導致道德和倫理觀念的完全失喪。」(注6)

因此,在道德觀念普遍淪喪的社會環境中,基督徒不可避免地會受到衝擊。特別是剛剛得救的基督徒,如果不經歷世界觀的更新,可怕的還不是他會繼續犯罪,更可怕的是他活在罪中,卻未能意識到那是犯罪。

(5)人觀

人的本質、來源和結局,以及人生的目的和意義,是人們最關心的話題之一。在這個問題上,也同樣存在著不同的信念。自然主義者認為,人不過是物種進化的產物。從這個觀念出發,去尋找人生的終極目的和意義,完全是一種虛妄。因此希臘自然主義哲學家,例如在使徒行傳17:18節與保羅辯論的以彼古羅(Epicurean)和斯多亞(Stoic)門派等,把人生的目的完全建立在短暫的過程當中,把追求物質或精神上的享受,定為人生在世的最終目的,因此,一切知識、倫理,甚至宗教,都是圍繞這一目的服務的。


世界觀的更新

基督教信仰認為人是按照神自己的形象被造的,神造人的目的決定了人生活的意義,就是為著神國度的榮耀。然而亞當墮落,使得人偏離了這一目標而走向死亡。耶穌基督道成肉身,為的是把人拯救出來,重新回到神起初造人的旨意當中──進入神榮耀的國度,得享永恆的生命。

然而,隨著人文主義的泛濫,人們在不自覺中,逐漸把以神和他的國度為根本的福音信仰,淡化成以個人性救贖為根本的世俗性人本信仰。在這種救贖論的影響下,人們首先考慮的,也往往是僅僅考慮的,是個人得救的問題。一旦這個問題解決了,信仰的目的也就達到了。委身教會、參與服事,似乎是額外的要求。然而當國度的概念被淡化以後,教會又何嘗有意義呢?

因此,更新我們的世界觀,使我們的思想重新回到聖經的教導裡,認識到人不僅僅是被神所造,也是為神所造,從而建立以神為本的正確救贖觀念,是非常必要的。只有這樣,人才能在喜樂中以神的國度為念,並通過委身教會,來成全神對個體性的救贖。正如奧古斯丁在《懺悔錄》(Confessions)裡所寫的:

神啊!你攪動我的心,使我以讚美你為樂,因為你為了你自己的緣故創造了我,我的心永遠狂躁不已,直到在你裡面得享安息……(注7)

我們看到世界觀的每一個基本構成部分,都和人的生活與信仰有很大關係。在我們信主以前,我們的世界觀早已在這個墮落的世界,被罪所扭曲。那時,我們「在其中行事為人隨從今世的風俗,順服空中掌權者的首領,就是現今在悖逆之子心中運行的邪靈……放縱肉體的私慾,隨著肉體和心中所喜好的去行……」(以弗所書2:2-3)。

如今,我們靠著神的恩典,因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救贖,得以從罪惡死亡中被拯救出來。保羅接著在4:21-24節說:「如果你們聽過他的道,領了他的教,學了他的真理,就要脫去你們從前行為上的舊人……又要將你們的心志改換一新,並且穿上新人……」在脫去舊人和穿上新人這一過程中,心志的改換是非常關鍵的一步。

葛尼斯(Os Guinness)在《一生的聖召》(The Call)一書中寫道:

只有明白自己被造的特殊目的,以及蒙召奔赴的目標時,才能找到生命的意義。回應造物主的呼召是生存的最根本原因,是人類存在意義的最終源頭。(注8)

心志的改換就是世界觀的轉變,是透過聖靈的幫助,把我們被罪扭曲的世界觀轉變成真實的世界觀。在這個真實的世界觀裡,我們會因認識這位獨一的真神而被他的愛所感動;我們會因羨慕神永恆國度的真實而被他的榮耀所吸引;我們會因明白神永恆旨意的奧秘而向他所設立的教會委身;我們會因知道神絕對公義的標準而遠離罪惡;我們會因認清自己被造的目的而努力過一個得勝的生活。這才是一個新人所當具備的心志。

有了這樣的心志,我們才能明白,從身份上說,我們是全時間作基督門徒的;而從職分上說,神按照他自己的旨意,把一些人呼召出來成為全職傳道人,而把更多的人安置在不同崗位上,在科技、政治、文化、家庭……等每一個社會層面,成為基督的見證,一同完成福音使命。因此,我們可以改換不同的職分,然而,無論做什麼,都必須和基督門徒這一不變的身份相稱。

註:

Ronald H. Nash, 「Life’s Ultimate Questions」,pp 15-17。

James Boice,《全權之神》(劉逾瀚譯,美國更新傳道會),第10-11頁。

C. S. Lewis,」The Wright of Glory」,p 26。

John Frame,」The Doctrine of the Knowledge of God」,p 2。

John Frame,《衛道學概論》(廖和美譯,中華福音神學院出版社),第123頁。

Cal Thomas,」The Death of Ethics in America」,pp 33-34。

Augustine,」Confession」,Book One,1.1.1。

Os Guinness,《一生的聖召》(林以舜譯,校園書房出版社),第14頁。

作者來自中國,機械工程師,現居佛羅裡達州。

附:「世界觀」參考書目 (吳鯤生提供)

寇爾森,《世界觀的故事》,臺北:校園,2006

Charles Colson, How Now Shall We Live? Tyndale, 2004

那榮諾(即本文中的納許博士),《思潮中的爭辯》,香港:天道書樓,1995

Ronald H. Nash, Worldviews in Conflict, Zondervan, 1992

陳慶真,《世界觀的交鋒》,美國:海外校園,2002

史普羅,《基督徒的人生觀》,臺北:橄欖基金會,1992

R.C. Sproul, Lifeviews, Fleming H. Revell, 1986

雅各布色尼,《別有洞天—–基督徒與現代思潮之比較》,香港:種籽出版社,1999


James W. Sire, The Universe Next Door, IVP(USA), 1976


相關焦點

  • 蟻人:我電氣工程碩士!班納:我7個博士學位!鋼鐵俠:我……
    蟻人:我是電氣工程碩士!作為漫威四大嘴炮之一,蟻人斯科特·朗為觀眾帶來了歡聲笑語,隨著漫威電影的深入發展,這位看似名不見經傳的超級英雄越來越受歡迎,蟻人在《復聯4》的出境時長甚至達到了40多分鐘,妥妥的主角光環。這位超級英雄擁有什麼學歷呢?雖說蟻人為拯救宇宙做出了很大貢獻,但是估計很少粉絲知道蟻人的另一面。
  • 世界讀書日|納晶科技博士高管們分享了這六本好書
    今天,世界讀書日小N君已經提前打探好納晶博士高(xue)管(ba)們最近愛看的書了讓我們一起來讀書吧!接近孤立人世的我(彭老師日常在做科研與教學),從萬能的微信朋友圈裡大致看到了過去這幾個月大眾意見的演化。嘆為觀止的同時,意識到這一切實際上大體沒有脫離勒龐100年前勾畫的圖像。一本社會心理學著作群體意識,很有意思想再讀讀!
  • 思想之碑永恆——紀念我的老師張首晟教授
    在他辭世一周年之際,張教授以前的博士後,現在史丹福大學物理系任教的祁曉亮教授寫下了這篇紀念文字。撰文 | 祁曉亮(史丹福大學物理系教授)去年的12月1日是周六,我帶著孩子在Redwood city參加聖誕節點燈的活動,現在還能清晰地記得華燈初上的時候,節日氣氛洋溢在興奮的孩子臉上。
  • 我的老師周光召
    圖片由中科院理論物理所提供  1982年,我從南京大學物理系畢業後考取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所研究生,跟隨周光召先生攻讀碩士和博士。從學生到走上科研道路,周老師在學術上指引我、培養我,在生活中關心我、幫助我,在我每一個人生選擇的重要關口,周老師都對我產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可以說,他的言傳身教,在我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形成上,都打下了深刻的烙印。
  • 解析班納博士真正的力量!
    ,但是無論是科學還是魔法,都無法解釋浩克到底是如何出現的,而就連班納博士最瘋狂的時候,也只是選擇將自己和浩克徹底分開,然而他卻不得不面對另一個尷尬的問題: 「原來浩克是我這輩子最大的成就,離開了他,我其實一無是處!」
  • 墨子嘉賓 許晨陽:我覺得數學很美
    「我決定做數學研究的時候,我是覺得數學很美、對我很有吸引力……我當時覺得只要從事這個學科能有一個不錯的生活,對我來講就是自我價值的實現,沒想到從事數學以後也取得了一些結果,尤其是受到了未來科學大獎的青睞。」許晨陽在電話中說。
  • 愛因斯坦:我的世界觀
    《愛因斯坦:我的世界觀》由中信出版集團·見識城邦出版,該書為國家圖書館第十四屆「文津圖書獎」獲獎作品。完整收錄愛因斯坦關於人生觀、世界觀的文章,有20多篇珍貴文章初次譯為中文:是愛因斯坦的自傳,也是獨特的科學史。
  • 《復仇者聯盟4》劇情討論:班納博士可能將浩克徹底消除了?
    我看的是24號的0點首映場,電影院的工作人員不得不全體出動維持秩序,因為人是在是太多了。即使他們提前開始準備,爆米花和零食依然全部賣光了。鋼鐵俠確實是這部電影中最悲壯的超級英雄,但是我們今天討論的是班納博士的問題。
  • 北京大學許晨陽教授榮獲2016年度拉馬努金獎
    許晨陽於1999年至2004年在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學習,獲學士和碩士學位;2008年獲普林斯頓大學數學博士學位;博士畢業後曾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等著名高校任教。2012年他回到北大,加入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許晨陽主要從事基礎數學核心領域代數幾何方向的研究,在高維代數幾何領域取得一系列突破性的成果,成為代數幾何方向的青年領軍數學家。
  • 復聯4班納化身浩克博士,意味浩克的意識被消滅?只是被隱藏!
    那麼在『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中,我們發現班納博士的身體形態已經變成了綠巨人,但是思想或者說是思維變成了班納自己。這是不是就說明班納佔據了浩克的身體或者說是他殺死了浩克的意識呢。從『復仇者聯盟3:無盡戰爭』中可以發現,浩克在經過和滅霸的大戰以後,在那以後浩克都拒絕現身出來作戰,也就是說那時的班納博士不能在喚出浩克了,也就不能變身成為綠巨人,那時的班納博士也說過,一定要和浩克好好談談,我想,此時的班納並不是不想出來作戰,而是有可能真的需要休息,畢竟他剛經歷過與滅霸的大戰。
  • 科學發展如何引領人類世界觀的改變?深圳高級中學舉辦院士講座
    「科學有很多非常重要的裡程碑,正因為這些我們現在才構建了現代知識體系」; 「科學發展中實驗觀察非常重要」; 「在大學中,我學會了自學,學會了以物理思維思考問題」。
  • 許晨陽:數學是我最好的選擇
    然而,這些因素都無法阻擋許晨陽對代數幾何的好奇。「第一,我喜歡做幾何;第二,我對代數方法感興趣。所以便確定將代數幾何作為自己的研究方向。」明確學術興趣所在的許晨陽,為了進一步深入探索代數幾何的奧秘,決定出去看看。
  • 我從未試圖在任何場合取悅別人,《我的世界觀》天才愛因斯坦的世界...
    今天給大家推薦這本——《愛因斯坦:我的世界觀》看看天才的世界觀。空姐推薦的這邊《我的世界觀》最大程度還原了愛因斯坦對世界的思考,是值得翻開的一本書呢。天才的頭腦如何看世界、構築世界觀?這一本《我的世界觀》讀懂真實的愛因斯坦。
  • 卡文迪許、卡文迪許實驗室和我的回憶
    科學怪人卡文迪許     每當提起卡文迪許實驗室,一般人都會介紹,這是劍橋大學校長威廉·卡文迪許為了紀念他的先輩,偉大的物理學家和化學家亨利·卡文迪許,私人捐贈6300英鎊建立起來的實驗室,卻很少有人詳細介紹亨利
  • 蘇淳老師歐(非)之旅攝影作品欣賞
    提倡「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為數學的普及與提高貢獻一份力量。歡迎國內外的廣大數學愛好者踴躍投稿,文章請發許康華老師郵箱:xkh3121@sina.com;1090841758@qq.com許康華老師聯繫方式:微信(xkh3121);QQ(1090841758)蘇淳教授介紹(節選自百度百科)蘇淳,男,1945年10月出生於安徽歙縣。
  • 許良英的《愛因斯坦文集》與他的兩位老師
    本文講述許良英和他的兩位老師以及翻譯《愛因斯坦文集》舊事,據稱,文集曾對中國青年起過重要的「啟蒙」作用。許良英在《愛因斯坦文集》三卷出齊後即寄贈給束星北一套,並題詞:「敬請束老師指正 學生 許英良」。許是這樣回憶這件事的:「1979年3月9日《光明日報》刊出署名束星北的文章《在愛因斯坦身邊工作的日子裡》,說自己於1928年5月去拜訪愛因斯坦,隨後在他身邊當了一年研究助手。我讀後覺得有點奇怪,怎麼束先生在浙大將近30年從不向物理系師生提起這一光榮歷史?
  • 當上大學老師以後,我的世界觀崩塌了……
    曾經有人分享自己當大學老師的真實感受:當大學老師前,以為大學老師是一個相對比較輕鬆的活;成為大學老師但還沒有正式工作前,以為自己的未來一定是桃李滿天下,碩果幾多存;當上大學老師之後,我的世界……崩塌了!很多人覺得大學老師怎麼怎麼樣,但真實的大學老師是什麼樣子,只有他們自己知道。而有些事情,也只有當了大學老師之後才會發現。
  • 許晨陽:思考人生的數學家
    來源 | 普林小虎隊普林小虎隊:「許老師,恭喜你獲得了科爾代數獎!大家都很為你高興!」許晨陽:「謝謝!我聽說普林小虎隊有人要拍賣我年輕時的照片?」許老師自己都沒有的普林小虎隊獨家照片)興趣-最好的老師普林小虎隊:「可以談談你是什麼時候開始喜歡數學的嗎?」許晨陽:「有記憶以來,我好像就挺喜歡數學的。我小時候最喜歡的課是數學。
  • 山中伸彌發表諾獎紀念演講 稱大自然是其老師—新聞—科學網
    12月7日,諾貝爾醫學生理學獎得主、京都大學教授山中伸彌在斯德哥爾摩發表諾獎紀念演講。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獲得諾貝爾醫學生理學獎的日本京都大學教授山中伸彌12月7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發表了諾獎紀念演講。他回顧稱:「獲得預料之外的結果、得遇傑出的老師,我非常幸運。」他還表示,今後將進行面向醫療應用的研究。 諾獎頒獎儀式將於10日舉行,紀念演講是頒獎儀式前向眾人介紹研究成果的慣例活動。
  • 納晶科技康永印博士出席2019全球量子點顯示技術與應用峰會並發表...
    南方科技大學孫小衛教授、惟怡新材總經理邱曉華、Nanosys大中華區總經理羅忠升博士、TCL工業研究院技術專家劉文勇博士、南開大學/武漢大學龐代文教授、三井化學產業用薄膜/板材事業部部長高瀨三男博士、海信電子信息集團研發中心顯示研發部技術總監喬明勝等多位量子點領域的專家出席活動,納晶科技技術總監康永印博士一同受邀出席並發表了主題為《量子點新型顯示》的精彩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