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多年前,有位觀星少年迷上了看星星,看星星久了,總喜歡打破砂鍋問到底。
後來,他不但推算出交代月的長度,還發明了指南車,而且成為當時世界上第一個把圓周率算到7位數的人,他就是南北朝的天文學家、數學家——祖衝之。
450多前,還有一位「星痴」少年,天天熬夜看星星。
17歲那年他就自信提出,當時天文書上的明顯錯誤,讓當時天文界一度瞠目結舌。他就是後來被譽為近代天文學的始祖、世界最後一位、也是最偉大的一位用肉眼觀測的天文學家——第谷·不拉赫。
跟他們一樣的還有哥白尼、布魯諾、伽利略、克卜勒、愛因斯坦、霍金等等,他們不僅是妥妥的斜槓青年,還各種玩跨界。
像伽利略不僅是天文學家、數學家,還是物理學家;
克卜勒和愛因斯坦既是科學家,又玩得一手好音樂……
同樣看待一件事,他們像有第三隻眼,總能發現常人看不見的東西;
同樣是做事情,他們好像打通了任督二脈,門門精、門門專,又好像並不費氣力。
其實,霍金的有句話是這樣說的:「我們看到的從很遠星系來的光是在幾百萬年之前發出的,在我們看到的最遠的物體的情況下,光是在80億年前發出的。這樣當我們看宇宙時,我們是在看它的過去……」。
比起常人,他們總是站在「過去、現在、未來」這樣的視野看待問題,他們總能跳脫事情的表面現象,看到最本質的東西。
就像騰訊帝國的創始人馬化騰,曾經也是天文迷弟,雖然他並沒有天文學家,但是他坦言:宇宙觀對他產生了很深的影響,不管遇到怎樣的棘手問題,總能從錯綜複雜的事情中看到思路。
這就是高於人生三觀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之上的「宇宙觀」。
孩子們似乎天生就對太空感興趣,他們的腦子裡裝滿了各種關於火箭、太空的問題,很多時候被孩子問到不知道如何作答時,閱讀和通過網際網路查詢是家長常用的方式,或者可以藉助城市科技館。
每個孩子,都有對宇宙有著強烈的好奇。那壯美而神秘的未知世界,激發了孩子無盡的想像和求知慾。就讓我們用宇宙星辰點燃孩子的想像力吧!
4-10歲的孩子,與身體一起瘋長的是一顆健旺的好奇心,漫天璀璨星鬥,點亮了他們對這個世界最初的思考。
他們睜著求知的眼,想要知道自己的來處;他們伸出探索的指,想要觸摸看不到的遠方。9月10日,北京時間20:00,英倫雲小學的James老師,將和小朋友一起認識宇宙中的「星星」,開啟太空神秘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