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基礎】磁性原子核

2021-02-12 核磁共振成像分析技術

原子核的磁性起源於原子核的磁矩。而原子核的磁矩又起源於原子核的自旋角動量。

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組成,質子和中子可統稱為核子,都有自旋角動量。

在微觀世界,自旋和質量一樣,是所有微觀粒子的基本屬性。質子、中子的自旋量子數都為1/2。在原子核中,質子和中子都有自旋運動和軌道運動,原子核自旋角動量等於組成它的所有原子核的角動量的矢量和。

由於核子角動量通常成對抵消,核自旋角動量通常體現為不成對的核子角動量的疊加。

原子核的角動量是量子化的,表達式 為, h 為普蘭克常數。

I為原子核的自旋量子數,只能取整數或半整數

 

這裡的I分三種情況討論,先看下圖原子核的表示方法:

1、當原子核質量數A為奇數時,I取半整數,比如 I=1/2。幾種代表性的原子核有:H1,C13,N15,...

2、當原子核質量數A為偶數,並且質子數Z為奇數時,I取整數,比如 I=1。幾種代表性的原子核有:H2,N14,Li8,...

3、當原子核質量數A和質子數Z都為偶數時,I=0。這種核被稱為偶-偶核,自旋角動量為零。幾種代表性的原子核有:He2,C12,O16,...

自旋量子數I不等於零的原子核,就是磁性原子核,可以發生核磁共振現象。

自旋量子數I等於零的原子核,是非磁性原子核,沒有核磁共振現象。但是這類原子核一定存在非零磁矩的同位素核,比如C12  ---C13。

相關焦點

  • 銅原子磁性記憶體突破儲存極限
    記憶體技術的每一次創新都源於基礎研究。IBM Research的研究團隊最近開發出一種新技術,能夠控制單個銅原子的磁性,從而為以單個原子核進行儲存和處理資訊的未來鋪路。不過,該技術要能實現商業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 銅原子磁性內存突破儲存極限
    內存技術的每一次創新都源於基礎研究。IBM Research的研究團隊最近開發出一種新技術,能夠控制單個銅原子的磁性,從而為以單個原子核進行儲存和處理信息的未來鋪路。不過,該技術要能實現商業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 研究人員開發出單個銅原子磁性內存技術
    內存技術的每一次創新都源於基礎研究。IBM Research的研究團隊最近開發出一種新技術,能夠控制單個銅原子的磁性,從而為以單個原子核進行儲存和處理信息的未來鋪路。不過,該技術要能實現商業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 直接追蹤單個原子核?像陀螺一樣自旋,核磁共振技術再次提升!
    核磁共振(NMR)光譜是物化分析的重要方法之一,可以用來確定精確的分子結構和動力學。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兩位諾貝爾獎得主理察恩斯特和庫爾特伍特裡奇對改進這種方法的貢獻得到了認可,這也證明了這種方法的重要性。
  • 核磁共振一定比CT好嗎?
    1946年,美國史丹福大學教授菲力克斯·布洛赫提出「布洛赫方程」,為核磁共振現象的數學計算奠定了基礎。195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他倆,以表彰他倆在核磁共振領域作出的傑出貢獻。起初,核磁共振主要用於有機物的分子結構研究。
  • 低場核磁共振技術在食品快檢中的運用
    低場核磁共振技術因具有快速精確,對樣品及操作限制較小且檢測成本低等優勢,在工業、醫藥、材料、食品等領域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核磁共振技術主要分為液體核磁共振、固體核磁共振和核磁共振成像三種。近年來,逐步在工業、材料、食品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並形成了低場核磁共振分析測試應用領域。
  • 固體核磁共振:第N感「看」世界
    當然,這只是我的一個科學「狂」想,但最有可能將此儀器變為現實的就是核磁共振技術(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   核磁共振怎麼「看」?   提到核磁共振,你或許馬上想到醫院裡巨大的圓筒形的核磁共振成像儀(MRI)。
  • 核磁共振一定比CT好嗎?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1946年,美國史丹福大學教授菲力克斯·布洛赫提出「布洛赫方程」,為核磁共振現象的數學計算奠定了基礎。195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他倆,以表彰他倆在核磁共振領域作出的傑出貢獻。  起初,核磁共振主要用於有機物的分子結構研究。
  • 核磁共振對人體有傷害嗎?一起來專家是怎麼說的
    在一些偏遠的小縣城的醫院甚至都沒有核磁共振設備。前不久,我因為雙側手腕滑膜炎和腱鞘炎去醫院做了一次核磁共振,花了九百多塊,我的第一感覺是居然這麼貴。貴自然有其貴的道理,一套核磁共振設備最便宜的也要幾百萬元。
  • 「輪椅事件」後,詳解「核磁共振」七大關鍵科學技術問題
    機器緊急情況下才讓它失超,就是不讓它有磁性了。如果再讓它產生磁,需要繼續勵磁,需要差不多100萬左右。」gspednc因此,我們可以知道,核磁共振室是一個長時間都有強磁場的場所。gspednc2:為什麼磁場能吸引鐵?
  • 什麼是核磁共振 核磁共振檢查什麼
    什麼是核磁共振?近年來,隨著醫學技術的日新月異,醫學影像診斷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核磁共振成像(MRI)的運用更加的全面精確,安全穩定。那麼,核磁共振檢查什麼?核磁共振檢查對人體有危害嗎?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核磁共振到底輻射大不大?會不會有害健康?醫生一次說清
    核磁共振到底輻射大不大?核磁共振簡稱MRI,從名字來看,核磁共振既有「核」,又有「磁」,聽起來就是個輻射量很大的輻射系檢查。所以不怪很多病員會有疑慮:「核磁共振檢查會不會有害健康?」。首先說一下,這個核,是原子核的核,進一步說,是氫原子核的核,不是扔出去炸出一朵蘑菇雲的核彈的核。氫原子核成像。可以簡單理解為身體裡的水分子成像。
  • 核磁共振下的性愛過程!【視頻】
    這不,科學家用先進的核磁共振成像技術記錄下了一對男女志願者性愛過程,以探究解剖學上的秘密…………。早在1999年,四位來自荷蘭的科學家在《英國醫療期刊》上發表了一篇新穎有趣的論文--《性交及女性性喚起時,男女生殖器官的磁共振攝圖》。
  • 從核、磁、共振三個詞來理解核磁共振原理
    什麼是磁性核,可以參考這篇文章:【核磁共振基礎】磁性原子核人體核磁共振成像,主要用的是H核,這是核磁共振的信號基礎。2、磁磁主要是指磁場環境,要發生核磁共振現象,必須給磁性核提供一個均勻穩定的磁場。關於磁體核磁場的重要性,可以參考這篇文章:核磁共振設備為什麼需要高度均勻和穩定的磁場?H核在磁場環境中被磁化,產生宏觀磁化矢量。H核的磁化過程,可以參考這篇文章:【核磁共振基礎】氫質子在磁場中的磁化過程H核在固定磁場中存在一個固定的進動頻率,也叫拉莫爾頻率
  • 做核磁共振為什麼不能攜帶含鐵物體?看了嚇死你!
    磁共振系統主磁體強大吸引力是最大的安全問題之一,越接近磁體,磁場迅速增大,任何被磁體吸引的物體都會對病人或醫生造成嚴重傷害。那麼就讓我們看看核磁共振的磁場能多強大!!看視頻視頻最後看到,這臺儀器的磁場對椅子產生的吸力,相當於一輛小汽車的重力!!!再也不敢攜帶金屬物品進入核磁共振了吧?知識拓展:1、何謂核磁共振?
  • 02 核磁共振的產生條件
    >I自旋運動偶數偶數0無偶數奇數1/2,3/2,5/2……有奇數偶數1/2,3/2,5/2……有奇數奇數1,2,3……有I=1/2核譜線窄,適宜用於核磁共振檢測2.原子核的磁矩當原子核的自旋量子數不為0時,其自旋會產生一個磁場,從而具有磁偶極矩μ(核磁矩)。核磁矩方向與核自旋角動量方向一致,大小為:
  • 核磁共振波譜技術的發展與現狀…
    找化工醫藥原料,用化學加搜索 導讀 提到核磁共振波譜技術,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腦海裡會直接出現一系列名詞:H譜、C譜、超導磁體、液氦等等。不過這些都是核磁共振的應用和必要條件,技術原理又是什麼?
  • 葉朝輝院士生動講解核磁共振成像(圖)
    3月26日下午,武漢分院院長葉朝輝院士為武漢教育基地研究生做了一場題為「核磁共振成像--解讀2003年諾貝爾化學/醫學獎」的報告,教育基地偌大的學術報告廳座無虛席,華中科技大學有關專家學者以及研究生也專程前來聽取報告。
  • 科研教程|核磁共振(NMR)知識歸納
    ,獲得原子核的位置和種類的技術手段。機理:具有非零自旋量子書的原子核具有自旋角動量,會產生磁矩,如1H,31P, 13C, 15N等原子核。磁矩是一矢量,如果將其置於磁場,則符合Boltzmann分布,原來簡併的能級分裂成不同的能級狀態,如果用適當的電磁輻射就可以發生核自旋能級躍遷。而原子核的能級的變化,不僅取決於外部磁場強度大小和原子核的種類,還取決於原子核外部的電子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