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馬魚的DNA與人類竟有87%的相似度,孩子們在科普講座中認識「水中...

2020-12-04 湘湘帶你看社會

長江網11月18日訊(記者施政 通訊員馬亮)「這堂科普講座太好玩了,除了收穫有趣的知識,還能領到一條可愛的斑馬魚」。18日,武漢外國語學校美加分校的禮堂內傳來陣陣歡呼,孩子們在聽完華中農業大學生物學家陳振夏教授的科普講座《神奇的斑馬魚》後,除了踴躍參加有獎競答,每個人還可以領到一條可愛的斑馬魚。當天,華中農業大學與美加外校籤訂協議,在美加外校設立國家農業生命科學技術科普校外基地,為小學生們普及最新鮮有趣的生命科學知識。

陳振夏教授把魚缸搬到了講臺上。記者施政 攝

為了確保孩子們能夠聽懂並且喜歡科普的內容,陳振夏教授做了充分的準備,不僅準備了新穎生動的視頻資料,還把裝滿斑馬魚的魚缸搬到了講臺上。原來,嬌小可愛的斑馬魚竟然有著「水中小白鼠」之稱,在科學研究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斑馬魚的胚胎是透明的而且發育很快,非常容易觀察和操作,因此深受生物學家的喜愛;雖然斑馬魚與人類在外形上有著巨大的差別,然而在DNA層面上斑馬魚與人類有著87%的相似度,通過研究斑馬魚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人類早期發育的秘密;斑馬魚具有心臟再生的神奇能力,科學家正在想辦法藉此找到治療心臟疾病的特效藥……有趣的內容讓孩子們聽得目不轉睛。

孩子們搶著舉手回答問題。記者施政 攝

講座最後,陳振夏教授宣布把魚缸內的400條斑馬魚分給在場的每一名小學生,還細心地準備了裝魚用的小塑膠袋,引起孩子們陣陣歡呼。

華中農業大學國家農業生命科學技術科普基地負責人陳華偉教授表示:「除了給孩子們做科普講座,還會帶孩子們去學校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參觀,從小就在他們心底播下科學的種子。」

【編輯:張玲】

【來源:長江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武漢文獻中心舉辦「模式生物斑馬魚及基因編輯技術」科普講座
    7月14日,中國科學院武漢文獻情報中心舉辦2018年第2期科學文化漫談——「模式生物斑馬魚及基因編輯技術」科普講座,中科院武漢教育基地青年志願者協會負責人陳正芳為師生、周邊社區居民和青少年,帶來一場生動精彩的科普盛宴。  你知道神奇的斑馬魚嗎?斑馬魚和模式生物有怎樣的聯繫?基因編輯技術發展的「前世今生」又是如何呢?
  • 與人類基因相似度達87% 斑馬魚為人類篩藥物
    斑馬魚的基因與人類相似度高達87%,可以很好地為生物學家和醫生研究各種疾病提供幫助。上圖為斑馬魚胚胎,下圖為人類早期胚胎。  斑馬魚僅有三到四釐米長。它身軀玲瓏而纖細,卻具有頑強的生命力。而且,這小魚兒竟然和人類基因有著高度同源性。
  • 與人類基因相似度達87%,能再生的小魚,眼睛壞了也能恢復如初
    時常可以看到一種長著銀白色條紋的小魚,長只有幾釐米,看起來就像斑馬線一樣,故此得名斑馬魚,斑馬魚存在於孟加拉、印度、巴基斯坦、緬甸、尼泊爾等國,外表華麗再加特別容易好養,斑馬魚深受到人們青睞,成為了一種觀賞魚。
  • 小小斑馬魚科研有大用 與人相似透明可供觀察
    小小斑馬魚科研有大用 與人相似透明可供觀察   一種不過指甲大小、身上有著斑斕花紋的熱帶魚,將有一天給我們帶來顯著的健康益處。
  • 老鼠和人類的基因相似度高達90%,為何兩者形態上相差那麼大?
    如果不理解「基因相似度」的概念,就很容易造成誤解,生物之間哪怕是基因相似度1%的差別,也會造成兩者的巨大差異,比如人和斑馬魚的基因相似度為87%,與老鼠的基因相似度為90%,與黑猩猩的基因相似度為99%,人與人之間的基因相似度高達99.99%以上。
  • 老鼠和人類的基因相似度高達90%,為何兩者形態上相差那麼大?
    如果不理解「基因相似度」的概念,就很容易造成誤解,生物之間哪怕是基因相似度1%的差別,也會造成兩者的巨大差異,比如人和斑馬魚的基因相似度為87%,與老鼠的基因相似度為90%,與黑猩猩的基因相似度為99%,人與人之間的基因相似度高達99.99%以上。
  • 之野科普講座 |十字花科植物與人類生活
    四月,受江蘇省農學會邀請,之野知野給南京市拉薩路小學的150名學生做了一場植物科普講座。在講座的籌備階段,之野的團隊成員們開始思考:講什麼植物好呢?此時恰逢油菜花盛開,農學會附近正好有一片油菜花田,金黃一片,美不勝收。
  • 幼年斑馬魚360度四色視覺:對物體有不同的顏色感知力
    北京時間6月26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人類具有面向前方,能夠轉動的眼睛。想像一下,如果人類在演化史中無法上、下擺動頭部,那我們眼中的世界會與現在看到的有何不同?斑馬魚的幼魚是科學研究中經常使用的模式生物,具有與我們完全不同的視覺系統,它們或許能幫助我們回答這一問題。
  • 活動回顧丨【天文科普講座】認識星空 放飛夢想
    在第33個「國際志願者日」到來前夕,為了激發孩子們的興趣、普及天文知識和開拓視野,探索宇宙的奧秘。
  • 有一種水果,和人類DNA相似度達到41%!世間萬物,都是親戚
    水果和人類,風馬牛不相及的兩種物種,居然DNA還能有相似?大家如果是第一次看到這個結論,肯定是難以置信。但這是真的。先公布結論:人類和香蕉,DNA有約41%,是完全相似的。人與香蕉這一信息源自美國國家人類基因組研究所開展的一項研究項目,並且在美國史密森尼自然歷史博物館一則科普視頻中指出,人類與香蕉的DNA之間有著「41%的相似度」。在解釋這個結論的由來之前,首先需要明確,DNA究竟是什麼?
  • 人類為何睡覺?或為修復遭損害DNA
    人的一生中,有三分之一時間要用於睡覺。以前光知道,睡眠有助於加強記憶和提升學習能力。至於為什麼會這樣,還有其它什麼功效,則知之甚少,迄今為止缺乏系統科學解釋。實驗是在斑馬魚身上進行的。斑馬魚基因與人類基因相似度高達87%,胚體透明,大腦組織與人類相近,是最理想的實驗動物。在其身上的實驗結果多數情況下也適用於人類。通過3D高清晰延時攝影拍攝的圖像和高解析度顯微鏡觀察,以色列科研人員發現了睡眠的奧秘。
  • 雛鷹科普講座第十九期|「微生物,大世界」 ——是什麼讓老鼠不怕貓
    2020年11月21日上午,合肥市新站高新區雛鷹行動青少年公益服務中心第十九期系列公益科普講座「微生物,大世界」在新站區勤勞社居委開展。此次活動與梅香書苑悅書房共同合辦,活動特別邀請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與醫學部計永勝博士,為雛鷹志願者們帶來了一場題為「是什麼讓老鼠不怕貓」的別開生面的科普講座。
  • 孩子們有更多機會接觸課本上沒有的有趣知識
    大自然總是那麼迷人,總有那麼多十萬個為什麼。  2018年4月,綠馬甲文明公益行動啟動,請來了植物界的科普達人,給杭州校園裡的孩子送去了一堂堂有趣的植物課。  今年9月,綠馬甲文明公益行動綠馬甲公益講師團正式成立,更多更優質的植物科普課將被帶進學校,孩子們有更多機會接觸到課本上學不到的有趣知識。
  • 青島科技活動周 |「上天入海」的科普講座
    8月23日上午,在2020青島科技活動周主會場、位於市北區四流南路80號紡織谷內的青島人工智慧國際客廳內,隨「嫦娥五號」遨遊月球,隨「蛟龍號」下潛神秘的馬裡亞納海溝,「上天入海」的兩場科普講座讓家長孩子們受益匪淺
  • 不一樣的斑馬魚 || 達達專欄
    作為一種模式生物,斑馬魚(Danio rerio)幾乎是最為人所熟知的熱帶魚了,沒有哪個水族愛好者或者是搞生物的人不認識斑馬魚的,卻很少有人知道斑馬魚這個名字背後是多麼龐大的一個家族。
  • 「你好,火星」科普講座點燃少年科學夢
    記者 郭靜 通訊員 周京文  12月27日上午,「你好,火星」主題科普講座在東莞市科學技術博物館舉辦。據了解,「你好,火星」科普講座由東莞市科學技術博物館主辦,東莞市科普教育協會承辦,採用線上直播和線下互動相結合的模式進行。
  • 《流浪地球》熱了科普講座!中國科技館邀專家主講片中的基礎物理
    為了讓更多的青少年了解《流浪地球》中的黑科技,普及物理科學知識,2月17日,中科館大講堂邀專家舉辦《流浪地球》中的基礎物理科普講座。本次活動在中國青年網、未來網官方微博,團中央「青年之聲」PC端及APP、微邦「青年之聲」直播廳進行了同步視頻直播,在線觀看直播人次近7萬。
  • 運用綠色螢光蛋白標記技術 鯖鱂魚和斑馬魚胚胎遇毒發光
    大洋網訊 在古裝劇中常能看到一根銀針探入酒茶飯食中,針變黑,大家驚呼「有毒」的場景,而現實中要分析毒素需要經過精密的化學檢測,是否有一種直觀而簡單的檢測方式能查驗有毒物質?日前,在2019中國化妝品國際高峰論壇上,記者獲悉,運用綠色螢光蛋白標記技術,通過鯖鱂魚和斑馬魚,可以快速檢測出上千種毒素,魚胚胎遇到有毒物質之後,身體會發出綠色的螢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