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自貿試驗區在全國率先擴區 背後戰略意義在這裡

2020-12-01 網易新聞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翁傑

  

  北京、湖南、安徽獲批設立自貿試驗區,東協十國以及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紐西蘭15個國家正式籤署RCEP,中國考慮加入CPTPP……這陣子,與自貿相關的內容屢屢刷屏朋友圈。

  這其中,浙江自貿試驗區擴區備受關注。

  作為第三批設立的自貿試驗區,浙江在全國眾多自貿試驗區中脫穎而出,率先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擴區,也必然要承擔起更大責任。

  日前,浙江省委省政府又高規格召開自貿試驗區的推進建設大會,為擴展區域怎麼建設指明了方向,列出任務清單。

  為什麼浙江迫切需要擴區

  過去,說到浙江自貿試驗區,人們的第一印象往往是兩個詞:舟山和油氣產業。

  今年8月30日,國務院批覆同意浙江自貿試驗區擴區,這一印象也將發生改變——

  浙江自貿試驗區跳出舟山,擴展至寧波、杭州、金華義烏,面積從約120平方公裡增加到了約240平方公裡;涵蓋的功能定位也拓展到數字經濟、先進位造業、國際航運物流、新型國際貿易。

  

  擴區以後,中央、省裡都對自貿試驗區有了更高的期許。在推進大會上,浙江省委省政府明確提出,自貿試驗區GDP增速、研發經費支出增速均要高於全省平均2個百分點,外貿進出口總額、實際利用外資總額增速也要高於全省平均3個百分點。

  這一目標任務背後正是浙江尋求擴區的重要目的——旨在通過自貿試驗區建設,加快全省經濟增長。

  過去,浙江自貿試驗區雖然承載著重要國家戰略,但其聚焦的油氣全產業鏈建設,與浙江支柱產業關聯度不高,對全省經濟帶動能力作用不夠明顯。

  也因此,一直以來,儘管浙江自貿試驗區的改革創新成果在全國各自貿試驗區中名列前茅,但總體經濟數據指標排名卻有待提高。

  為了改變這種現象、讓自貿試驗區成為浙江經濟的重要增長極,早在2018年5月,全省對外開放大會就提出,把推進自貿試驗區賦權擴區、打造自貿試驗區2.0版作為全省擴大開放十大舉措的「一號工程」。

  三年來,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自貿試驗區賦權擴區工作,促使浙江在全國眾多自貿試驗區中一躍而起,率先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擴區。

  建自貿區也要「上接天線、下接地氣」

  「上接天線、下接地氣」。這是新聞人常說的一句話。意思是,做報導的主題可以宏大,但切口要小,要反映基層實際。

  不曾想,在推進大會上,記者也聽到了類似表述。

  會上,舟山市委主要領導在分享舟山片區三年多來的實踐經驗時,提到了「小切口、大突破」6個字。

  「小切口」該怎麼理解?

  在3年前掛牌成立之初,浙江自貿試驗區也曾一度對如何切入油氣全產業鏈這個「宏大主題」,感到棘手。在探索中,浙江瞄準了保稅燃料油加注這個「小切口」。

  由此入手,舟山片區在實踐中找到了產業鏈建設的痛點、堵點,撬動了各方面的改革舉措,更向中央爭取到了「一船多供」「一船多能」「低硫燃料油出口退稅」等一系列政策舉措。舟山也因此成為全國第一、世界第八的供油大港。

  

  舟山片區的經驗,可以為其他各片區借鑑。在日前召開的自貿試驗區建設專題新聞發布會上,浙江省自貿辦主任盛秋平也同樣提到:建設自貿試驗區擴展區域,浙江要找到一些牽一髮動全身的改革和制度創新「小切口」。他說,所謂的小切口,可以是內外貿一體化、跨關區一體化、本外幣一體化等。

  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切口」,卻能大大提升貿易的便利化程度。

  以本外幣一體化改革為例,過去跨境貿易企業開展一種外匯業務就需要開設對應的外匯帳戶,因此有時一家企業的外匯帳戶就多達幾十種。而通過推動「本外幣合一帳戶」等改革,企業就可以在一個帳戶內完成所有業務的資金往來。

  在新聞發布會上,自貿辦有關負責人介紹了關係自貿試驗區擴區的兩大重磅政策,即《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深化改革開放實施方案》《關於支持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

  由此可見,浙江省正努力做好頂層設計,立好了「四梁八柱」,而各片區要做的就是通過一些具體的抓手,儘快實現突破,取得標誌性的成果。

  中央賦權越多,浙江責任越大

  無論是RCEP的達成,還是中國考慮加入CPTPP,都需要基於國內開放平臺的實踐。自貿試驗區正是為諸如此類自貿協定探路的「先行者」。

  作為在全國率先實現擴區的浙江自貿試驗區,自然應該為我國參與新一輪國際經貿規則談判進行更多壓力測試。

  對標國際最高經貿規則,浙江自貿試驗區應該聚焦貿易、投資、資金往來、運輸往來、人員進出5個方面自由化便利化,深入開展規則先行先試。

  

  要實現這一目標,浙江既要在省內鼓勵不同地市開展不同方式的探索,不能只局限於一品一域;又要堅持跳出浙江發展浙江,充分發揮獨具的國家戰略疊加優勢。

  按照推進大會精神,4個片區所在市縣在建設過程中應該形成「一盤棋」的意識,同時省級有關部門還要在各自貿試驗區聯動創新區內加強實質性協同聯動,形成「自貿試驗區+聯動創新區+輻射帶動區」的新格局。

  4個片區相加,幾乎涵蓋了浙江的海港、陸港、空港、信息港。對此,推進大會指出,浙江自貿試驗區下一階段的建設要強化「四港」聯動,加快打造國際航運和物流樞紐。

  具體來說,每個片區都要對標先進,明確各自追趕的目標,例如寧波舟山港要對標新加坡港、上海港,義烏國際陸港要對標德國杜伊斯堡港,杭州蕭山國際機場要對標美國孟菲斯港。

  過去,舟山片區要對標,只能看向國內其他自貿試驗區或是國際上的先進。浙江自貿試驗區擴區後,同臺競技的「兄弟」就在身邊,各片區爭先創優氛圍必然更濃。

  可以預見,各地各片區你追我趕、比學趕超,必將激發出更大發展潛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浙江自貿試驗區擴區後有哪些新進展?近期浙江將出臺自貿試驗區建設...
    這一份熱鬧,是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的。 三年前,浙江自貿試驗區在舟山誕生,聚焦油氣全產業鏈建設。今年9月,浙江自貿試驗區舉辦擴區掛牌儀式,納入了「新成員」杭州、寧波、金華(義烏),並新增五大功能定位,旨在打造以油氣為核心的大宗商品資源配置基地、新型國際貿易中心、國際航運和物流樞紐、數字經濟發展示範區和先進位造業集聚區。 11月25日,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新聞發布會在杭州舉行。
  • 切實發揮自貿試驗區先行先試優勢
    建設自貿試驗區是黨中央在新時代推進改革開放的重要戰略舉措。「十三五」時期,我國自貿試驗區建設以制度創新為核心,先行先試、銳意進取,切實發揮了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試驗田的作用。數據顯示,「十三五」時期,我國新設17個自貿試驗區,增設上海臨港新片區、浙江自貿試驗區擴展區域等,自貿試驗區總數達21個。自貿試驗區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特別管理措施從「十三五」初期的122項,壓減至30項。「十三五」時期,還向全國複製推廣173項制度創新成果,累計達260項。
  • 浙江自貿試驗區擴區 包含杭州片區!
    9月21日,國務院印發北京、湖南、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及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擴展區域方案的通知。至此,中國的自貿區數量增至21個。中國新設3個自貿區。此外,浙江自貿區擴展區域實施範圍119.5平方公裡,涵蓋三個片區:寧波片區46平方公裡,杭州片區37.51平方公裡,金義片區35.99平方公裡。戰略定位各不相同雖然同為新晉自貿區,但它們的戰略定位是不同的。
  • 義烏邁入「自貿試驗區時代」
    機遇:承接國家戰略實施自由貿易試驗區戰略,是黨中央、國務院著眼於國際國內發展大局,深入研究、統籌考慮、科學謀劃作出的重大決策,是彰顯我國擴大對外開放、積極推動經濟全球化決心的重大舉措。義烏對自貿試驗區的渴求由來已久。2011年,國務院批准義烏開展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讓義烏在轉變國際貿易發展方式上擁有了先行先試權。
  • 河北自貿試驗區:已形成全國首創性案例11項,改革試點任務有效實施...
    河北日報記者 馮陽 攝  河北日報消息 (記者 馮陽)從河北省政府新聞辦28日召開的河北自貿試驗區創新發展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自2019年8月30日正式掛牌運行以來,特別是2020年以來,面對逆全球化疊加新冠疫情、全球貿易投資萎靡的不利影響,河北自貿試驗區緊緊圍繞建設制度創新高地和打造改革開放試驗田,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雄安新區建設重大國家戰略,以落實河北總體方案改革試點任務為重點
  • 2017 中國自貿試驗區十大新聞、十大創新案例揭榜
    浙江自貿試驗區:保稅燃料油跨關區直供案例簡介在我國,保稅船供的燃料油大部分依賴進口。遼寧自貿試驗區大連片區創新保稅鐵礦石檢驗檢疫監管措施,採用「入區監測+加工監管+出區檢驗」的「三位一體」檢驗檢疫監管模式,助力大連港保稅鐵礦混礦業務發展,推動「東北亞礦石分撥中心」建設,支持大連商品交易所鐵礦石保稅期貨交割。
  • 上海自貿試驗區:以一流黨建促一流改革 推進浦東二次創業
    上海自貿區海關加貿處「專員」鄔潤生說到。「後來,這項舉措變成了自貿區創新監管服務措施之一的『工單式』核銷。」  隨著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大幕的拉開,這名青年黨員發現,工作生活正發生變化:「改革」變成了一項急迫任務。「制度創新」,是擺在上海自貿試驗區面前的頭道任務。但制度創新不僅僅是一紙條文變化,背後凝聚著每個部門、每個個體的創新實踐。
  • 湖北自貿試驗區:改革紅利形成吸引外資「強磁場」
    「這是因為湖北自貿試驗區及宜昌片區提供了超一流的投資環境,同時也因為我們看到區域市場呈現出快速增長的勢頭。」武漢百事可樂飲料有限公司董事長葉紅漢說。  「自貿試驗區已成為湖北對外開放的高地和外商投資的窪地。」
  • 實錄|河南自貿試驗區2020年最佳實踐案例新聞發布會
    為了讓大家更全面地了解相關情況,今天我們在這裡舉行新聞發布會,重點發布最佳實踐案例總體情況,以及河南自貿試驗區建設和全面深化改革創新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反映了自貿試驗區各片區、各有關部門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自貿試驗區建設的戰略部署,解放思想、大膽實踐,在自貿試驗區改革創新領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很好的經驗和成果,發揮了改革開放試驗田作用。
  • 商務部:2019年18個自貿試驗區累計新設企業約31.9萬家 | 網際網路...
    《報告》回顧了2019年全國自貿試驗區發展情況,全面反映了自貿試驗區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的率先作為,在更大力度、更深層次改革開放中「先行先試」的探索和實踐,充分彰顯了自貿試驗區在推動我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中示範帶動作用
  • 北京自貿試驗區logo發布時間及含義解讀
    北京自貿試驗區logo發布時間及含義解讀  logo發布時間:2021年1月6日  1月6日北京召開「兩區」建設進展國際商務服務領域專場新聞發布會,在會上發布了北京自貿試驗區Logo。  含義解讀  通過圖形輪廓和三種色彩的融合設計,既彰顯北京地方標識特色,又寓意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凸顯北京自貿試驗區科技創新、服務業開放、數字經濟三大特徵。
  • 河南自貿試驗區23個最佳實踐案例發布,這項「河南經驗」被國務院...
    【這些「河南經驗」受點讚】在河南自貿試驗區掛牌後的3年時間裡,為全省深化改革探索了新途徑,積累了新經驗。有些改革措施走在了全國前列,在商事登記領域率先探索「三十五證合一」獲得了李克強總理肯定,跨境電商零售進口退貨中心倉模式等改革試點經驗被國務院發文推廣,在全國首創1210「網購保稅」進出口監管服務模式,被世界海關組織作為全球推廣的示範樣板,多式聯運「一單制」邁出新步伐,為內陸身份貨暢其流提供了「河南經驗」。
  • 自貿試驗區金盞服務區將建國際生物谷
    本報訊(記者朱松梅)金盞國際合作服務區管委會與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生物科技創新委員會籤署協議,將合作建設北京朝陽國際生物谷總部基地,開展國際醫療方面的學術和臨床研究,這是記者昨天下午從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金盞國際合作服務區推介會上了解到的。管委會還與10家企業籤署了入駐意向協議。
  • 四川自貿試驗區首架國產民航租賃客機實現交付
    該機也是四川自貿試驗區交付的首架國產民航租賃客機。自四川自貿試驗區掛牌以來,成都雙流自貿試驗區是目前四川省唯一具備航空租賃產業發展基礎條件的區域。促進落地區域航空經濟高速發展2018年10月,四川省首臺保稅融資租賃飛行模擬機在成都雙流自貿試驗區內的雙流綜合保稅區完成交付,拉開了四川自貿試驗區發展航空租賃產業的序幕。
  • 河南自貿試驗區如何「為國家試製度、為地方謀發展」?這些案例告訴你
    大河網訊 (政務記者 申華)在商事登記領域率先探索 「三十五證合一」,在全國首創1210「網購保稅」進出口監管服務模式……9月10日,河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河南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情況,發布2020年最佳實踐案例。「自貿試驗區把可複製可推廣作為創新的基本要求,邊試點、邊總結,目前已向全省複製推廣47項改革創新事項。」河南省委改革辦副主任王旭介紹。
  • 「雲發布」中國(雲南)自貿試驗區實現邊民互市跨境結算全流程電子化
    雲南網訊(記者 彭錫 實習生 餘青豔)8月27日,記者從中國(雲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掛牌一周年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中國(雲南)自貿試驗區形成一批具有雲南特色的重大改革創新成果,比如開啟一、二級市場規範邊民互市模式,實現邊民互市跨境結算全流程電子化。
  • 前海蛇口自貿片區
    綜述  【概況】深圳前海蛇口自貿試驗區位於深圳南山半島西南部,規劃面積28.2平方公裡,其中前海深港合作片區15平方公裡,蛇口自貿片區13.2平方公裡。2014年12月30日,國務院批覆《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2015年4月27日,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前海蛇口片區正式掛牌成立。前海蛇口自貿片區將重點發揮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支點作用,整合深港兩地資源,集聚全球高端要素,推進深港經濟融合發展,打造亞太地區生產性服務業中心、世界服務貿易重要基地和國際性樞紐港。
  • 河南自貿試驗區發布23項改革創新案例
    9月10日,記者從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省自貿辦、省委改革辦近日聯合印發了《關於印發河南自貿試驗區2020年最佳實踐案例的通知》,共推出23項改革創新案例。在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發揮自貿試驗區改革開放試驗田作用要求、推動自貿試驗區建設過程中,河南自貿試驗區各片區、各有關部門積極探索,勇於創新,湧現出了一批制度創新性強、市場主體反映好、具有一定系統集成特點的經驗做法。省商務廳黨組成員、自貿辦副主任陳凱傑介紹,此次發布的最佳實踐案例有四個突出特點。
  • 行走自貿區·雲座談|四川自貿試驗區:探索形成700餘個制度創新成果
    9月2日,在由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主辦的「行走自貿區(四川站)」網絡主題活動雲座談上,有媒體關注:在全國自貿試驗區第六批37項改革試點經驗中,源自於四川的改革試點經驗有5項。這些改革成果是如何形成的?這些經驗在實踐中取得了怎樣的成效?有哪些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