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在由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主辦的「行走自貿區(四川站)」網絡主題活動雲座談上,有媒體關注:在全國自貿試驗區第六批37項改革試點經驗中,源自於四川的改革試點經驗有5項。這些改革成果是如何形成的?這些經驗在實踐中取得了怎樣的成效?有哪些特點? 對此,四川自貿辦副主任鄧德雄進行了詳細介紹。
四川處於「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聯結點,當前正舉全省之力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積極打造內陸開放戰略高地。
鄧德雄介紹,四川堅持把自貿試驗區作為全面開發開放的引領性工程,緊扣「四區一高地」戰略定位,強化「系統集成、靶向突破」,探索形成700餘個制度創新成果,其中多項成果在全國複製推廣,55項在全省複製推廣,改革紅利不斷釋放。四川自貿試驗區掛牌運行三年多來,實現從奠基性高位開局到引領性強勢布局再到集成性攻堅格局的「三年三步走」跨越。
全國自貿試驗區第六批37項改革試點經驗中,源自於四川的改革試點經驗5項是:
一是空鐵聯運一單制貨物運輸模式。打破鐵路和航空聯運壁壘,創新設計「空鐵聯運一單制」單證;推動航空和鐵路運輸企業作為合作承運人與貨運客戶一次籤訂「空鐵聯運單」,進行「班機+班列」銜接轉運,共同負責全程運輸,分別承擔相應運程責任。該模式自2018年5月實施以來,完成8批139件跨境及國內貨物,比非「航空+鐵路」聯運的物流節約了10%-40%的運輸時間。
二是分布式共享模式實現「銀政互通」。通過規範數據接口實現銀行與公積金中心、不動產登記中心等相關政府部門專線聯通,實現公積金自動提取、抵押登記、抵押註銷等業務的線上高效安全辦理。目前銀政通平臺共接入銀行機構137家,公積金業務量累計達285萬筆,發放個人消費貸款約50億元;不動產業務量累計達70萬筆,40餘家銀行與17家不動產登記中心實現線上開展不動產抵押登記、抵押註銷、電子證明、抵押風險提示等業務。
三是冰鮮水產品兩段準入監管模式。對海關一般信用及以上的冰鮮水產品進口企業實施「附條件提離」,企業出具書面承諾,海關抽樣後口岸放行,利用檢測綠色通道實施「合格入市」,企業無需等待檢測結果即可向銷售商配送,但不得上市銷售。檢測結果異常,主動召回;檢測合格,立即上市。海關定期開展監控計劃和食品安全管理核查。該模式縮短貨物放行時間3-5天,降低了企業倉儲成本,銷售網絡覆蓋更廣。
四是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智能輔助申報服務。在電子稅務局上線「增值稅及附加小規模納稅人智能輔助申報」功能模塊,根據納稅人開票數據智能生成預申報信息,通過手機APP等方式向納稅人批量精準推送預申報信息提示,智能輔助納稅人精準便捷申報。該服務大幅度減輕申報負擔,惠及全省小微企業約80萬戶。此創新特點有:一是惠及範圍廣,已惠及自貿區川南臨港片區6000餘戶小微企業,並在全省推廣惠及全省小微企業約80萬戶;二是智能化,系統智能提取數據、自動預申報、精準推送,納稅人只需一鍵確認即可完成正式申報,銀行自動扣繳稅,大部分小規模納稅人在進行增值稅及附加稅費申報時「一個字也不用填」;三是靠前服務,稅務部門主動為小規模納稅智能報稅,轉管為服。
五是企業「套餐式」註銷服務模式。整合營業執照和多種經營許可證件,在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或地方企業信息公示平臺設置「套餐式」註銷服務專區,凡符合條件的企業,完成20天註銷公示後,一次性提交《營業執照》和許可證件原件及相關資料,即可實現市場主體整體退出。該模式大幅度簡化企業註銷辦理程序,顯著降低制度性成本,提升行政服務效能。該創新主要特點有:一是集成辦理市場主體退出,在營業執照註銷的同時,自主選擇需註銷許可證件;二是實現企業退出「一次辦結」,符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等部委關於企業註銷便利化工作的有關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