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創新再出新成果  四川自貿試驗區首架國產民航租賃客機實現交付

2020-10-03 網紅四川

9月28日23:40,一架國籍註冊號為B-620D的全新ARJ21飛機平穩降落在成都雙流國際機場,正式加入成都航空機隊。此架飛機由中航國際租賃有限公司設立在成都雙流自貿區的SPV公司藍都飛機租賃(成都)有限公司以經營性租賃的方式,交付給成都航空使用,租賃期為12年。該機也是四川自貿試驗區交付的首架國產民航租賃客機。

首架國產民航租賃客機實現交付

大型客機售價高昂,租用飛機有利於緩解航空公司資金壓力。在促進中國航空經濟之都建設和發展方面,飛機租賃這種模式意義重大。當前,全球約有60%的飛機來自租賃業務。截至2019年,中國航空租賃行業機隊規模已達3700餘架。在交付現場,飛機交付團隊將完成相關飛機動靜態檢查、測試,以檢驗飛機各系統情況,確保飛機技術狀態符合運行標準在完成後續的飛機客戶化工作及局方檢查後,飛機完成技術接受和產權轉移飛機獲取「三證」。

此次交付的ARJ21飛機是我國自行研製、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中短程渦扇支線客機,座級78-90座,具備良好的高溫、高原性能,特別適應我國中西部地區機場起降條件和複雜航路越障要求。此前已多次由租賃公司通過售後回租等形式交付航空公司運營。

該架飛機的租賃方中航租賃作為航空工業產業鏈的延伸,依託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的專業背景,為包括新舟60、運12、AC313、小鷹500等在內的國產民機的促銷租賃做出過積極貢獻,不僅實現了國產飛機在國內的批量銷售,更重要的是為國產民機打造出了「產、銷、融、租、用」的一體化模式,使之經營和發展模式發生了重要變化。此次為ARJ21飛機提供的租賃服務,是中航租賃在國產飛機租賃的道路上邁出的更為堅實的一步。

自四川自貿試驗區掛牌以來,成都雙流自貿試驗區是目前四川省唯一具備航空租賃產業發展基礎條件的區域。航空租賃業務是由租賃機構通過貸款、融資等方式,向飛機製造商購買飛機,並租賃給航空公司收取租金的業務形式。


促進落地區域航空經濟高速發展

2018年10月,四川省首臺保稅融資租賃飛行模擬機在成都雙流自貿試驗區內的雙流綜合保稅區完成交付,拉開了四川自貿試驗區發展航空租賃產業的序幕。

2019年5月,四川首架保稅融資租賃飛機「雙流壹號」交付;2020年1月,四川首臺保稅融資租賃飛機發動機交付;9月17日,成都雙流自貿試驗區引進的第二架依託綜保區實施保稅租賃的飛機在成都順利完成交付;再到28日晚,首架國產民航租賃客機交付,自貿試驗區租賃飛機業務進一步擴大,意義重大。

成都雙流自貿試驗區充分發揮「自貿+空港+綜保」平臺功能優勢,在落地飛機備用發動機、飛行模擬機、飛機整機等保稅租賃項目的基礎上,加速發展航空經濟服務鏈核心產業。

「以飛機租賃為代表的航空租賃產業是航空金融的高端領域,是雙流擴大金融對外開放的特色亮點。」成都市雙流區航空經濟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發展飛機租賃產業將有助於在川基地航空公司減輕資金壓力、縮短飛機引進管理半徑,增加基地航司的運營粘性和吸引力,增強全川航空產業輻射力和競爭力。同時也將豐富該區現代金融產業主體,吸引飛機租賃上下遊環節配套產業入駐,做強雙流航空租賃產業生態圈。

成都航空是中國商飛ARJ21飛機交付的首家客戶,目前機隊規模已達58架(含22架ARJ21飛機)。據悉,成都航空ARJ21機隊陸續建立了成都、哈爾濱等6個示範運營基地,開通了近50條國內外航線,通航45座城市,很好地發揮了國產支線飛機的優勢,帶動了當地航空經濟發展。

相關焦點

  • 四川自貿試驗區首架國產民航租賃客機實現交付
    此架飛機由中航國際租賃有限公司設立在成都雙流自貿區的SPV公司藍都飛機租賃(成都)有限公司以經營性租賃的方式,交付給成都航空使用,租賃期為12年。該機也是四川自貿試驗區交付的首架國產民航租賃客機。首架國產民航租賃客機實現交付
  • 成都雙流自貿試驗區保稅租賃飛機完成交付
    人民網成都9月18日電 中國(四川)自貿試驗區改革創新再出新成果!9月17日晚21:25,一架全新空客A320-271N型飛機成功降落在雙流國際機場217機位,標誌著今年四川省首架保稅租賃飛機成功交付。
  • 雙流區第二架保稅租賃飛機完成交付
    改革創新再出新成果!這也是繼去年5月四川首單飛機租賃業務落地後四川金石租賃股份有限公司引進我省的第二架保稅租賃民航客機2018年10月四川省首臺保稅融資租賃飛行模擬機在成都雙流自貿試驗區內的雙流綜合保稅區完成交付
  • 行走自貿區·雲座談|四川自貿試驗區:探索形成700餘個制度創新成果
    9月2日,在由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主辦的「行走自貿區(四川站)」網絡主題活動雲座談上,有媒體關注:在全國自貿試驗區第六批37項改革試點經驗中,源自於四川的改革試點經驗有5項。這些改革成果是如何形成的?這些經驗在實踐中取得了怎樣的成效?有哪些特點?
  • 2017 中國自貿試驗區十大新聞、十大創新案例揭榜
    來自上海、浙江、河南、陝西等八個省市的自貿試驗區新聞事件從110餘條參評新聞中脫穎而出,入選「開放的大門·2017中國自貿試驗區十大新聞」;來自廣東、福建、湖北、四川等八個省市的10項創新案例從130餘項參評案例中脫穎而出,入選「開放的大門·2017中國自貿試驗區十大創新案例」。
  • 廈門自貿片區高效推動金融創新落地 種好金融創新試驗田
    同時,也標誌著國內首家由政府部門與商業性保險公司合作共建的產品創新實驗室——人保財險-廈門自貿區聯合保險產品創新實驗室再次將區內各項保險改革政策落地轉化成具體成果。該項目至今已為進出口企業提供擔保6.3億元,實現保費收入201萬元。關稅保險的推出,進一步降低了企業通關成本,提高口岸通關效率,優化廈門的營商環境。
  • 河南自貿試驗區發布23項改革創新案例
    9月10日,記者從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省自貿辦、省委改革辦近日聯合印發了《關於印發河南自貿試驗區2020年最佳實踐案例的通知》,共推出23項改革創新案例。在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發揮自貿試驗區改革開放試驗田作用要求、推動自貿試驗區建設過程中,河南自貿試驗區各片區、各有關部門積極探索,勇於創新,湧現出了一批制度創新性強、市場主體反映好、具有一定系統集成特點的經驗做法。省商務廳黨組成員、自貿辦副主任陳凱傑介紹,此次發布的最佳實踐案例有四個突出特點。
  • 湖北自貿試驗區:改革紅利形成吸引外資「強磁場」
    湖北自貿試驗區:改革紅利形成吸引外資「強磁場」  本報記者 鄭明橋 柳 潔  日前,美國百事公司旗下武漢百事可樂飲料有限公司與宜昌市籤約,將在湖北自貿試驗區宜昌片區建年產50萬噸的百事系列飲料生產基地。此次百事公司在湖北追加投資,是首次在內地非省會城市新建飲料生產基地。
  • 實錄|河南自貿試驗區2020年最佳實踐案例新聞發布會
    案例評選工作,是自貿試驗區領導小組指示和指導下開展的,得到了自貿試驗區建設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各片區管委會的大力支持和積極響應。反映了自貿試驗區各片區、各有關部門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自貿試驗區建設的戰略部署,解放思想、大膽實踐,在自貿試驗區改革創新領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很好的經驗和成果,發揮了改革開放試驗田作用。
  • 河北自貿試驗區:已形成全國首創性案例11項,改革試點任務有效實施...
    河北日報記者 馮陽 攝  河北日報消息 (記者 馮陽)從河北省政府新聞辦28日召開的河北自貿試驗區創新發展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自2019年8月30日正式掛牌運行以來,特別是2020年以來,面對逆全球化疊加新冠疫情、全球貿易投資萎靡的不利影響,河北自貿試驗區緊緊圍繞建設制度創新高地和打造改革開放試驗田,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雄安新區建設重大國家戰略,以落實河北總體方案改革試點任務為重點
  • 47項改革創新事項、23個最佳實踐案例——河南自貿試驗區將常態化...
    央廣網鄭州9月10日消息(記者 王勇生 陳振華)三十五證合一、1210「網購保稅」、「證照分離」改革、「一單制」多式聯運……47項改革創新的「河南經驗」使河南省自貿試驗區的深化改革走在了全國前列。9月10日上午,河南省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河南自貿試驗區2020年最佳實踐案例新聞發布會,對河南省自貿試驗區23個改革創新實踐案例予以發布,其中政府服務7項、投資貿易8項、金融服務3項、多式聯運3項、事中事後監管2項。
  • 義烏邁入「自貿試驗區時代」
    這是繼義烏獲批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驗區和綜合保稅區後,這座城市迎來的又一次重大發展機遇。它讓義烏以「最佳打開方式」直接參與世界產業格局重塑,實現「世界港口」的夢想;讓義烏的城市經濟功能走上加法軌道,全方位高水平對外開放邁入新徵程。義烏,昂首闊步邁入自貿試驗區時代!
  • 切實發揮自貿試驗區先行先試優勢
    建設自貿試驗區是黨中央在新時代推進改革開放的重要戰略舉措。「十三五」時期,我國自貿試驗區建設以制度創新為核心,先行先試、銳意進取,切實發揮了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試驗田的作用。數據顯示,「十三五」時期,我國新設17個自貿試驗區,增設上海臨港新片區、浙江自貿試驗區擴展區域等,自貿試驗區總數達21個。自貿試驗區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特別管理措施從「十三五」初期的122項,壓減至30項。「十三五」時期,還向全國複製推廣173項制度創新成果,累計達260項。
  • 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優化升級存量、不斷擴大增量——推動高端產業...
    位於天津自貿試驗區的空客亞洲製造中心自2009年至今已經累計交付了超過500架單通道客機。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商 瑞攝  不久前,一場關於支持跨境資金往來業務創新的沙龍在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天津機場片區舉行。在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背景下,如何進一步加快改革創新,推動產業升級,在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引發了熱烈討論。
  • 河南自貿試驗區23個最佳實踐案例發布,這項「河南經驗」被國務院...
    「自貿試驗區把可複製可推廣作為創新的基本要求,邊試點、邊總結,目前已向全省複製推廣47項改革創新事項。」河南省委改革辦副主任王旭介紹,此次發布的最佳實踐案例共有23項,具有很強的推廣意義。實際上,這些創新案例和市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以本次入選的「跨境電商零售進口退貨中心倉模式」為例,這是鄭州海關在跨境電商監管領域最新的自主創新成果。該創新案例也被國務院採用,被列入自貿試驗區第六批改革試點經驗公開發布,獲得國家層面最高層次的認可和推廣。對於市民們來說,你通過跨境電商購買的許多產品,就是通過這一模式,更加快速和便捷。
  • 「雲發布」中國(雲南)自貿試驗區實現邊民互市跨境結算全流程電子化
    雲南網訊(記者 彭錫 實習生 餘青豔)8月27日,記者從中國(雲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掛牌一周年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中國(雲南)自貿試驗區形成一批具有雲南特色的重大改革創新成果,比如開啟一、二級市場規範邊民互市模式,實現邊民互市跨境結算全流程電子化。
  • 上海自貿試驗區:以一流黨建促一流改革 推進浦東二次創業
    上海自貿區海關加貿處「專員」鄔潤生說到。「後來,這項舉措變成了自貿區創新監管服務措施之一的『工單式』核銷。」  隨著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大幕的拉開,這名青年黨員發現,工作生活正發生變化:「改革」變成了一項急迫任務。「制度創新」,是擺在上海自貿試驗區面前的頭道任務。但制度創新不僅僅是一紙條文變化,背後凝聚著每個部門、每個個體的創新實踐。
  • 浙江自貿試驗區在全國率先擴區 背後戰略意義在這裡
    這其中,浙江自貿試驗區擴區備受關注。  作為第三批設立的自貿試驗區,浙江在全國眾多自貿試驗區中脫穎而出,率先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擴區,也必然要承擔起更大責任。  日前,浙江省委省政府又高規格召開自貿試驗區的推進建設大會,為擴展區域怎麼建設指明了方向,列出任務清單。
  • 河南自貿試驗區如何「為國家試製度、為地方謀發展」?這些案例告訴你
    大河網訊 (政務記者 申華)在商事登記領域率先探索 「三十五證合一」,在全國首創1210「網購保稅」進出口監管服務模式……9月10日,河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河南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情況,發布2020年最佳實踐案例。「自貿試驗區把可複製可推廣作為創新的基本要求,邊試點、邊總結,目前已向全省複製推廣47項改革創新事項。」河南省委改革辦副主任王旭介紹。
  • 國內飛機租賃市場回暖
    根據協議,承租人同意向出租人轉讓承租人權利,以根據承租人與空客訂立的原購買合同,向空客購買及交付6架新空客A321 neo飛機。各架飛機交付後,將通過經營租賃協議由出租人租回予承租人或承租人集團內的聯屬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