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出『零幹預』動態單耗核銷制度後,企業庫存差異認定時間從原來一兩個月減少到一天,企業庫存差值從百分之五縮小到千分之六。」 上海自貿區海關加貿處「專員」鄔潤生說到。「後來,這項舉措變成了自貿區創新監管服務措施之一的『工單式』核銷。」
隨著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大幕的拉開,這名青年黨員發現,工作生活正發生變化:「改革」變成了一項急迫任務。「制度創新」,是擺在上海自貿試驗區面前的頭道任務。但制度創新不僅僅是一紙條文變化,背後凝聚著每個部門、每個個體的創新實踐。
建設中國(上海)自貿試驗區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是塊試驗田,要播下良種,精心耕作,精心管護,期待有好收成,並且把培育良種的經驗推擴開來。
上海自貿區建設是國家戰略的創舉,沒有先例可循,自貿區黨建同樣是新領域的墾荒:黨建工作如何去主動適應、服務和保障自貿區改革創新的需要?如何去凝聚社會改革共識、形成制度創新的合力?如何以黨建創新來引領政府職能轉變?一系列問題,亟需研究解決。
自貿區制度創新呼喚黨建創新
2013年9月29日上海自貿區掛牌。作為深化改革的「試驗田」,各類改革創新,如火如荼。但對於自貿區黨建,質疑與挑戰紛至沓來。
擴區前,28.78平方公裡轄區內,聚集2萬餘家各類企業,其中80%是外資,近30萬名員工。這其中,非公有制企業和新社會組織黨組織僅有106個,佔企業的0.5%,黨員3100餘人,佔職工的1.1%。
「自貿區就是境內關外,黨建有必要嗎?」、「自貿區黨建開展太難,依賴行政資源力量無法開展!」——類似言論,在社會上、甚至在學術圈都大肆流傳。
「自貿試驗區是特殊監管區,又實行管委會組織體制,黨建工作的統一性和區縣相比先天不足。這並不表示黨建在此區域內不重要。恰恰相反,這些體制有別、條線不一、隸屬各異的機構和組織,更需要黨的政治引領,實現黨組織資源優勢的最大化,為試驗區推進試點工作提供堅實保障。」 原上海自貿區管委會黨組副書記、綜合黨委書記王辛翎表示。
自貿區掛牌之初,自貿區管委會黨組同時成立,原上海保稅區綜合黨委更名為上海自貿區綜合黨委。
搭建協同議事平臺 實行黨群團工作同步運行機制
「擴區前,這裡是無行政主管區域,首先要搭建一個大家協同議事的平臺。自貿區黨建對應著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大家不管隸屬、體制,同屬自貿區『大家庭』的一分子」。自貿區綜合黨委副書記王洪向記者介紹,原自貿區管委會黨組牽頭建立了區域黨建工作聯席會議。
聯席會議為「制度創新」提供「頭腦風暴」的平臺。
「制度創新、消除壁壘不能靠閉門造車。」上海海關作為創新監管制度的主要部門之一,一開始就遇到怎麼改、改什麼的問題。這樣的問題,不止海關一家。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新投資貿易規則制訂、國際規則適應等方面的制度創新,涉及不少職能部門。一次聯席會議上,大家討論到自貿區實施「負面清單」管理存在的觀念、能力問題。各成員單位均感到此事迫切。會上形成決定,聯合區域內海關、國檢、邊檢、工商、稅務等行政和監管單位,開展「同在自貿區,通力優環境」活動。活動中,不少部門開門納諫,負責人現場辦公,為企業解決問題。
「事中事後」監管,也離不開區內各主體參與。「區域效能服務參議員」、「社會參與委員會」、勞模創新工作室(優秀團隊)合作聯盟,都是黨建聯席會議的產物。根據效能評議,外高橋檢驗檢疫局全面實施了外高橋港區提單無紙化電子申報、電子放行,突破人工籤章放行的傳統模式,大大節約了企業口岸通關的時間。
此外,自貿區借鑑國際通行規則,整合各種群團組織和工作資源,實行機構同步設置、人員交叉任職、工作同步開展的運作機制,實行黨組書記和工會主席「一肩挑」或交叉任職。
支部建在「行業」,互聯互動
自貿區成立以來,企業數量不斷增加、屬性愈加複雜、黨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開始出現「真空地帶」,不同性質企業間也缺乏有效互動和資源整合的平臺。
如何補這個「真空」?黨總支建在「行業」上,把黨建工作建在自貿區內最有活力的脈搏上。
「我們建了幾個行業『微信群』,將支部書記拉在一起,家門口的黨建平臺,企業嘗到了甜頭。」王洪說到。據介紹,目前自貿區綜合黨委在製造加工、國際貿易、航運物流、科技研發、金融文化等五個企業較為集中的行業設立了黨總支。
黨組織的介入,行業內外正發生一系列「連鎖反應」。
「前段時間,克模塑膠急需大噸位設備,公司到處找供應商。後來我通過微信群發出需求信息,很快就有了回音。」克模塑膠公司黨支部書記王黔說,線上一聊發現,僅半個月,雙方就達成協議,現在已開始供貨,比原計劃提前了一周。」
這樣的案例不是少數。在自貿區,不少企業雖然有著「供應鏈」的上下關係,但近在咫尺卻不相識。然而有了黨建平臺的牽線搭橋,通過互聯互動實現互通有無、互補優勢。
「自貿區相關制度是否和自己相關,企業沒有全面接觸的渠道,只能靠打電話,有時打哪個窗口都摸不著頭腦。這個問題通過行業黨總支得到了解決。」 藥明康德黨總支副書記林文斌說到。「行業」黨總支還提升了企業的「話事」能力。成立於去年10月的貿易行業黨總支覆蓋了近200家國際貿易企業。近期他們收集了行業內關於貿易便利化呼聲較為強烈的100多個問題,主動對接海關等部門的黨組織,由此推動了「關檢聯動」、「先進區後報關」、「批次進出,集中申報」等貿易監管便利化制度的創新。
「打破傳統行業黨建內循環模式,主動對接和利用外部源頭活水,這是 『體內自我循環』向『體內外大循環』的拓展。」王洪說。
擴區「2.0時代」, 不斷深化拓展各片區黨建服務
2015年4月27日,上海自貿試驗區正式擴展至陸家嘴、張江、金橋、世博等片區。結合「四個中心」和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黨建如何服務更大區域?上海自貿試驗區悄然走出了一條以制度創新推動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路徑。
浦東新區區委認為,自貿區擴區是浦東落實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重要機遇,外高橋有大量監管部門、口岸單位,陸家嘴有「一行三會」,張江有高水平的科研院所、研究機構等,可以通過區域化黨建聯席會議搭建平臺、設計渠道,使駐區單位的優質資源更好地服務於自貿區建設。
浦東新區黨校黨建研究中心主任邱素琴認為,擴區後,既要實現各片區黨建聯動,也要深化各區域的黨建特色。陸家嘴、張江、金橋等區域,原本也探索了不少區域黨建的好經驗。
在陸家嘴金融貿易開發區,為滿足金融城非公企業黨員和員工的多元化需求的「金領驛站」經過一年的有益探索,正積極發揮陣地作用,著力打造金融城區域黨建聯盟,已成陸家嘴白領的心靈家園。
在張江園區,作為國務院批准的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張江正加快形成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自貿試驗區「雙自聯動、政策疊加」的乘數效應,自貿區的複製推廣也正在更廣的範圍內「換擋加速」。 根據「產業相關、地域相鄰、資產相連」原則,園區黨組織劃分為9片,建立片區黨組織,並形成了支部建在產業鏈上、建在項目上、建在生產流水線上、建在科研創新團隊裡等新型的組織模式。
在金橋開發區,「吳慧芳工作法」正發揮先進典型的輻射作用,創新開發區黨群聯動新成果。
在世博地區,正著力打造包括區域內各開發主體、入駐央企、民企在內的黨建大聯盟,將各類轄區資源納入黨建聯建大平臺,以區域化黨建推動建立公共治理新架構。
「改革是浦東的命根子,浦東天生愛改革,也善於改革。自貿試驗區的改革創新為浦東二次創業和黨的建設,提供了難得機遇。」浦東新區區委書記沈曉明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