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津港碼頭上,工人們正在接卸空客飛機大型零部件。位於天津自貿試驗區的空客亞洲製造中心自2009年至今已經累計交付了超過500架單通道客機。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商 瑞攝
不久前,一場關於支持跨境資金往來業務創新的沙龍在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天津機場片區舉行。在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背景下,如何進一步加快改革創新,推動產業升級,在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引發了熱烈討論。
近年來,作為我國北方首個自貿試驗區,天津自貿試驗區堅持以制度創新為核心,深化「放管服」改革,在行政審批、投資貿易、金融開放等領域先行先試,建成高水平的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成全國首個跨境電商保稅區內分撥中心、打造「一帶一路」黃金支點、構建京津冀國際貿易大通道,各項工作取得顯著進展。
天津自貿試驗區管委會主任連茂君說,要積極融入、主動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國家戰略,全面落實「一基地三區」功能定位,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展現新擔當、體現新作為。
天津市副市長金湘軍說,天津自貿試驗區要突出產業引領,深入挖掘特色亮點,優化升級存量,不斷擴大增量,推動高端產業集聚發展;要繼續圍繞先進位造業,瞄準重點企業,聚焦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繼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著力引育新動能。
隨著政策創新不斷落地,保稅維修、再製造成為天津自貿試驗區發力的重點產業之一。
位於天津機場片區的天津海特飛機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津海特」)是全球僅有的幾家具有「客改貨」資質的維修企業之一。目前,已有11架境外飛機通過航空保稅維修政策抵達天津海特進行維修改裝等業務。
日前,記者在天津海特的維修車間看到,20名工人正圍著一架來自境外的客機忙碌著。這架客機將在完成「客改貨」工程後,開啟全新的貨機「生涯」。
「在商務、海關等部門支持下,天津海特成功通過海關AEO企業資質認證,並獲批在天津自貿試驗區開展境內外航空保稅維修和再製造業務。2021年公司『客改貨』訂單已經排滿,正在緊張有序推進。」天津海特飛機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健聰說。
天津自貿試驗區天津機場片區自貿工作局局長何江說:「在解決企業痛點的過程中,我們總結出境外飛機航程內保稅維修綠色通道、飛機保稅狀態購入部件及耗材等9種保稅維修再製造的創新模式,涵蓋飛機維修、『客改貨』、適航性檢測、信用評定和保稅倉儲等方面的創新需求。」
在天津自貿試驗區東疆片區,租賃資產總額已突破1.8萬億元,飛機租賃的數量超過1600架。作為國家租賃創新示範區,東疆片區在飛機、國際航運船舶、海工平臺租賃業務方面領跑全國,租賃跨境資產佔全國的80%以上,是全球第二大飛機租賃聚集區。目前,東疆片區的租賃標的物已延伸至軌道交通、醫療康養、汽車農機、新能源等更多領域。未來天津自貿試驗區還將推進境外飛機保稅拆解和醫學影像設備保稅維修再製造等業務。
在產業支撐方面,天津自貿試驗區落地FT帳戶(自由貿易帳戶)體系,正在連接境內外兩個市場,幫助企業降低成本,同時在境內、境外開展融資活動。上線一年來,天津FT主帳戶開立數量超過800個,業務規模超千億元。2020年12月,天津自貿試驗區首批全功能資金池投入運營。目前,已經有600餘家企業在中國銀行天津分行開通FT帳戶業務,依託FT分帳核算體系共為企業辦理交易600餘筆,通過FT全功能資金池已歸集資金6500萬元人民幣。
同時,天津自貿試驗區正成為方便快捷的國際貿易大通道。近年來,天津海關共推出106項創新舉措,其中12項在全國複製推廣借鑑。
天津海關副關長潘楚雄表示,未來天津海關將在建設自貿試驗區內綜合保稅區的基礎上,加大支持力度,充分發揮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和綜合保稅區優惠政策的疊加優勢,更加有效銜接國內國際兩個市場,進而帶動周邊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武自然 商 瑞)
(責任編輯:王炬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