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自貿區規劃發布,承接新興產業梯度轉移

2021-01-08 第一財經

中國(湖北)自由貿易試驗區領導小組近日向成員單位下發《中國(湖北)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規劃》(下稱《規劃》)。

根據《中國(湖北)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下稱《總體方案》),湖北自貿試驗區實施範圍119.96平方公裡,涵蓋武漢、宜昌、襄陽三個片區。主要任務是有序承接產業轉移,建設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技術產業基地,在實施中部崛起戰略和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中發揮示範作用。

在《總體方案》的基礎上,《規劃》提出,湖北自貿區要立足湖北實際、凸顯湖北特色,積極開展以科技體制機制創新為抓手的創新驅動探索,以高端產業和高端生產要素集聚為目的的產業轉型升級探索。

目標是經過三至五年改革探索,對接國際高標準投資貿易規則體系,完成總體方案170項改革試驗任務,形成若干條制度創新成果,力爭建成高端產業集聚、創新創業活躍、金融服務完善、監管高效便捷、輻射帶動作用突出的高水平高標準的自由貿易園區。

參與《規劃》編制的華中科技大學自貿區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陳波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自去年4月1日掛牌成立以來,湖北自貿區在多式聯運、科技金融、跨境電商等領域先行先試,已經取得了一些改革成效。其中,由武漢海關主導的內外貿同船運輸貨物智能放行、先出區後報關2項創新措施已經過層層篩選,有望入選全國可複製推廣的海關創新措施行列,未來在全國推廣實施。

建設國際多式聯運中心

湖北自貿區地處長江經濟帶,如何通過監管制度創新提高內河航運與海運的貿易對接效率,實現貨物貿易制度創新和貿易便利化措施降低進出口企業的經營成本,推進營商環境的開放和增效顯得尤為重要。

對此,《規劃》提出湖北自貿區要建立分層級的多式聯運網絡,鼓勵發展多種形式的多式聯運服務,豐富市場服務品類,建立規則、標準和信息化體系。尤其要推進通關監管制度創新,要適應江海聯運和陸路運輸模式的通關措施,試行「先放行,後改單」、「船邊直接驗放」、「中歐班列運單歸併、簡化申報」等監管創新措施。

武漢海關創新開發的內外貿同船運輸貨物智能放行系統,企業可通過自動導入、人工錄入等多種方式,向海關傳輸工具及內貿、外貿、空箱動態數據,待貨物進出卡口時,企業傳輸的數據、前端卡口採集的數據進行自動比對,觸發卡口自動抬杆放行貨物。

陳波認為,這一監管創新措施是內外貿江海聯動的突破性舉措,貨物不用卸載就能江海通達,便利性不言而喻。陳波說。

《規劃》中提到的「先放行,後改單」亦已試行。陳波介紹,「先出區、後報關」的創新點在於對採用一體化出口申報的貨物,企業可自行運輸,取代了轉關模式,相較於上海自貿試驗區實施的「先入區、後報關」模式,武漢模式的創新在於出口端,優化了出口中的海關監管環節。「先出區、後報關」創新措施為企業大幅縮短通關時間,過卡口最快僅需6秒。據測算,新模式下每票貨物減少通關時間約3.5小時,每票降低企業成本約150元。

《規劃》指出,要加快多式聯運標準化建設,提高不同運輸方式間的標準規範銜接水平。加快建立信息網絡系統、現代物流公共信息網絡平臺,實現國際國內物流園區之間、各物流企業之間、物流企業與工商企業之間信息快速有效傳遞。

支持科技企業跨境直融

陳波指出,湖北自貿區武漢片區位於東湖科技自主創新園區,是我國「雙自聯動」的重點示範區。因此,自貿區的金融創新與開放和自創區相結合的科技金融創新是《規劃》的重點內容。《規劃》從重點支持的產業方向、實現開放創新的手段和實施創新政策的路徑等角度,明確了科技創新的任務。

《規劃》提出要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生命健康、智能製造、新能源汽車、大數據、雲計算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在科技金融股權融資、科技金融債券融資、多層次資本市場融資、科技保險、科技金融服務體系建設等方面開展先行先試。

探索成立並發展高科技行業的PPP投資基金,利用政府資信和投資參與,引導和撬動境內外相關投資資金重點投資成長型高科技企業,降低市場投資者的風險和成長型高科技企業的融資成本。對政府鼓勵的項目和企業提供科技風險貸款有限擔保,在出現銀行貸款償還風險時給予補償。

創新金融服務方面,一方面支持銀行業發展,允許全國性的中資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湖北本地法人銀行在區內新設分行或專營機構,將區內現有銀行網點升格為分行或支行。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湖北本地法人銀行在區內增設或升格銀行分支機構不受年度新增網點計劃限制。

另一方面支持設立多種形式的金融機構,推動湖北設立公募基金公司,發行基金產品,參與內地與香港基金產品互認,推動科技型企業跨境直接融資、併購重組。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提高自貿區內企業服務貿易收付匯效率。開展自貿試驗區內企業跨境雙向人民幣資金池業務。優化境外直接投資外匯管理,取消境外直接投資外匯年檢,改為實行境外直接投資存量權益登記。

承接新興產業梯度轉移

「承接產業轉移」是湖北自貿區《總體方案》規定的主要建設任務之一,關係到我國整體經濟轉型升級的全局。陳波指出,《規劃》細化了對此要求實現的任務和方法,強調自貿區各部門為做好產業轉移和升級任務,需要在金融配套、產業政策、法律規範、市場維護和制度保障方面做出的創新方向,冀望通過自貿區現代開放型營商環境體系,探索培育壯大湖北先進位造業的途徑。

《規劃》要求各自貿區片區要儘快制定出臺自貿片區招商引資政策,綜合運用財政、土地、金融等差異化政策,承接高新技術產業梯度轉移。發揮國家級高新區示範帶動作用,利用湖北自貿試驗區土地、人才、勞動力成本等比較優勢,主動對接京津冀地區、長三角地區、珠三角地區,重點承接和發展光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裝備製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吸引外地企業在自貿試驗區設立辦事機構、分支機構,推動外地企業到自貿試驗區開展新業務。

《規劃》強調要完善「創業-瞪羚-獨角獸」企業梯度培育機制,培育、引進一批「獨角獸」企業,給予研發及運營經費補貼,推動形成光谷「網際網路+」獨角獸集群。

此外,要對標國際先進開放區域的稅收體制,對符合相關稅收優惠政策的環保型企業和產品予以稅收減免。在符合我國基本稅收制度和改革方向的前提下,積極探索境外所得稅收抵免的稅收政策。

相關焦點

  • 積極承接沿海加工貿易梯度轉移推動嶽陽市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從土地看,嶽陽的工業用地比較便宜,根據國土資源部發布的《全國工業用地出讓最低價標準》,全國工業用地劃分為15個級別,嶽陽10個縣(市)區和兩個開發區工業用地最低價格均在10萬元以下,與沿海發達地區的工業用地地價差異明顯。這些都對東部產業轉移具有極大的吸引力。我們應當充分利用綜合成本較低這一優勢,大規模承接東部大耗水、大運量和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
  • 「十三五」:為實現梯度轉移破除阻礙
    但是,當前在東部與中西部之間推動加工貿易梯度轉移的過程中面臨著諸多阻礙。在2015年11月9日召開的深改組會議上通過了《關於促進加工貿易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支持內陸沿邊地區承接產業梯度轉移。「十三五」時期,有必要破除阻礙加以實現。  實現加工貿易梯度轉移的必要性  全球價值鏈結構發生深度變化。
  • 西鹹新區承接東部先進產業轉移 考慮環境承載容量
    中國網北京6月13日訊 記者從國新辦此間舉行的發布會上獲悉,在實施關中—天水經濟區規劃當中,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要建設西安國際化大都市,西安和鹹陽在經濟區當中是一個核心的地位。陝西西鹹新區是推進西鹹一體化,構建國際大都市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途徑。西鹹新區建設的一個重要途徑是利用新的開發空間來承接東部的先進產業轉移,這主要是基於陝西有獨特的資源條件和優勢。
  • 【治國理政新實踐·湖南篇】郴州:打造承接產業轉移「橋頭堡」
    ,積極培育承接產業轉移的「橋頭堡」。湖南資源豐富、要素成本低、市場潛力大的優勢,適合承接產業轉移。在湖南出臺的一系列支持承接產業轉移政策上,郴州擁有了省級層面支持的發展機遇。2009年,湖南省委、省政府出臺《關於支持郴州市承接產業轉移先行先試的若干政策措施》。2012年,出臺《關於推進湘南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建設的若干意見》,鼓勵和扶植衡陽、郴州、永州三市的承接產業轉移工作,這些為郴州承接產業轉移提供了重要政策支持和保障。
  • 產業梯度轉移對合肥有何意義
    安徽日報9月9日訊 我國當前區域間的產業梯度轉移,既是沿海地區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內地經濟加快發展的客觀要求。就合肥市而言,至少有以下意義:  1、增強城市經濟實力,增加居民就業的需要。合肥是全省的最大城市,然而經濟總量不到600億元,市區人口不足160萬,且在全省城市中的首位度很低;經濟總量、人口規模不僅與江蘇的二流城市相差甚遠,而且在中部六省中也居末位。
  • 沿海產業轉移大潮勢頭洶湧
    2019年初,江西省提出「東南西北」對接產業轉移:積極「南下」「東進」,全面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等,將南昌、吉安、贛州打造成產業梯度轉移承接示範地;主動「北上」「西出」,搶抓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機遇,重點承接京津冀地區先進裝備製造、新材料、商貿物流和服務外包產業轉移。 「廣東是全國工業實力最強的省份,擁有一大批國際知名的工業領軍企業。
  • 四川省承接產業轉移和招商引資工作會議交流發言材料彙編
    政務參閱[2012]6號  編者按:2012年5月24日至25日,省政府召開了四川省承接產業轉移和招商引資工作會議。會上,成都市、德陽市、南充市、達州市政府主要領導作了大會交流發言,介紹了近年來承接產業轉移和招商引資工作的成效和經驗,現印發供學習借鑑,進一步提高全省承接產業轉移和招商引資工作的實效和水平。
  • 《河南省尼龍(錦綸)產業發展研究報告》發布 為我省錦綸產業發展...
    11月28日,記者從省科協資助、省紡織工程學會發布的《河南省尼龍(錦綸)產業發展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獲悉,我省已形成基本的錦綸產業鏈,各類錦綸產能達170萬噸,其中錦綸66工業絲、帘子布生產規模世界第一,錦綸66切片產品年產量30萬噸,規模居全國首位,已全部國產化。
  • 產業轉移蓄積河南發展新動能
    □本報記者陳輝    河南承接產業轉移正如火如荼。    承接產業轉移,已成為我省加快發展與轉型升級的主引擎。河南通過四屆產業轉移系列對接活動取得豐碩成果:從2010年到現在,全省累計承接轉移實際到位省外資金8287.9億元,2099個承接項目建成投產,1497個承接項目開工建設;承接轉移項目產值佔全省產業集聚區總產值的70%以上,培育形成百億元以上產業集群80個、千億元以上產業集群15個。
  • 就《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2018)》發布答記者問
    2016)》落到實處的重要舉措,是對「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划進行宏觀監測和管理的重要參考,是開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統計監測的依據。各地區增設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由各地自行搜集和匯總數據,同時,地區在發布數據時需註明本地區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標準。
  • 「產業西移」不僅是空間轉移 更是優化升級
    資料圖片:雲南文山州硯山縣工業園區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示範基地。(圖片來源:楊崢/東方IC)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6月25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促進產業轉移和重點產業布局調整的政策措施。會議指出,順應經濟發展規律,引導東部部分產業向中西部有序轉移,對於促進區域梯度、聯動、協調發展,帶動中西部新型城鎮化和貧困地區致富,拓展就業和發展新空間,推動經濟向中高端水平躍升,具有重大意義。
  • 四川省「十二五」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
    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升級產業結構、提升區域競爭力的重要內容。   為加快培育和發展我省戰略性新興產業,根據《國務院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國發〔2010〕32號)和《四川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結合我省實際,特制定本規劃。規劃期為2011年至2015年。
  • 成都高新區:企業梯度培育 產業節節拔高
    11月22日,在此前已有多項扶持政策的基礎上,成都高新區召開產業培育大會,發布《關於深化產業培育實現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意見》(以下簡稱產業培育政策),該政策共18條,提出加快構建以種子期雛鷹企業、瞪羚企業、平臺生態型龍頭企業等為重點的企業梯度培育體系。在這裡,民營企業眾多,他們是「雙創」的主力軍。
  • 加大產業帶動扶貧工作力度 推進東部產業向西部梯度轉移
    要加大產業帶動扶貧工作力度,著力增強貧困地區自我發展能力。推進東部產業向西部梯度轉移,要把握好供需關係,讓市場說話。這段話出自2016年7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東西部扶貧協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凸顯了產業協作扶貧的重要性,為東西部完善結對,深化幫扶,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指引了方向。
  • 洞悉越南的北寧省:古代以版畫出名,承接中國的產業轉移逐漸發達
    在歷史上,北寧省以東湖版畫而出名,隨著承接中國的產業轉移,北寧省成為越南經濟很發達的省份。下面照片就是越南北寧省的省會的廣場。下面地圖表示了北寧省在越南北部地圖上面的位置。北寧省位於越南的紅河三角洲大區,其面積是820平方公裡,人口不到是150萬。原本越南紅河地區的省份就都是面積小,北寧省更是小中之小。下面是越南新聞關於北寧省招商引資的情況。
  • 未來3年,郴州將重點承接發展這些產業!
    為加快建設湘南湘西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加快融入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確保我市招商引資工作更有針對性、更加有效。近日,我市出臺《郴州市產業鏈精準招商三年行動計劃》(2020年至2022年)。
  • 國家統計局正式發布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2018)新增VR產業分類
    國家統計局官網正式發布通知:《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2018)》於2018年10月12日國家統計局第15次常務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實施。 此次修訂是以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政策為指導,以現行《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 4754-2017)為基礎,注重實際可操作性,立足現行統計制度和方法,充分考慮數據的可獲得性,以保證統計部門能夠採集到「戰略性新興產業」活動的數據。
  • 長三角發展規劃的溢出效應和輻射力
    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正式批准實施。國家發改委發布的消息顯示,《規劃》明確了長三角地區三大戰略定位、八個方面的發展方向及重要任務。眾多研究者認為,《規劃》不但指明了長三角經濟結構在新一輪增長周期中的調整方向,其巨大的輻射力和溢出效應將使鄰近地區受益。
  • 承接和放大進博會溢出效應,義烏借自貿區東風加速「買賣全球」
    自貿區「後起之秀」11月12日,在義烏推進自貿試驗區建設新聞發布會上,義烏市委副書記陳小忠介紹,義烏自9月24日中國(浙江)自貿試驗區擴展區域掛牌儀式以來,正式跨入「自貿時代」。「百日攻堅」三周以來,義烏在重大規劃、重大改革、重點項目、重點產業等領域取得了較好的進展。其中,在重大規劃方面,梳理出近期可利用土地空間11369畝,分33個區塊,11月底完成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規劃和城市設計方案初稿。在重大改革方面,針對性提出十大改革50個方面135項具體改革事項,以「五張清單」為抓手,制定「5+2」改革作戰圖,專班化推進重點改革突破。
  • 粵閩津自貿區掛牌時間漸近 自貿區建設將啟新格局
    另據了解,目前自貿區各大片區掛牌準備工作已基本就緒。南沙區相關負責人表示,自貿區南沙片區掛牌準備工作已經基本就緒。自貿區南沙片區相關機構設置方案、外商投資、負面清單管理等130多條制度性文件也將在掛牌當天統一發布。據接近前海的相關人士透露,前海蛇口自貿區掛牌當日也將有「一攬子」政策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