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繞、落、回」收官,更多探測陸續開啟——去月球挖土的「嫦娥...

2020-11-26 新華報業網

  航天科技人員在文昌航天發射場慶祝髮射成功。

  航天科技人員在文昌航天發射場慶祝髮射成功。

  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

  圖片均為新華社發

  「『嫦娥』要去月球挖土了!」

  11月24日,隨著嫦娥五號成功發射,這句頗為形象的話很快在網絡上流傳開來。作為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中的最後一步「回」,嫦娥五號將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飛到月球挖取月壤,再帶著月壤返回地球,這被認為是我國迄今最複雜的航天工程之一。

  「這次任務相對於我們已經實施的繞月探測、落月探測來說,是一次新的、更大的技術跨越。」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探月工程三期副總設計師、嫦娥五號任務新聞發言人裴照宇說。

  在裴照宇看來,嫦娥五號任務對於我們「繞、落、回」整體規劃來說,是收官之作;對於未來我國月球探測來說,是奠基之作。

  既是收官,又是奠基,可見嫦娥五號承擔的使命有多麼艱巨和光榮。那麼,要去月球挖土的「嫦娥」,這一路將面臨哪些挑戰?如何帶著月壤安全回家?

  任務過程約23天,環環相扣不能有失誤

  為何要去月球挖土?

  一言以蔽之:為了更好地認識月球。「將月壤樣品帶回地球,讓科學家進行系統、長期的實驗室研究,分析月壤的結構、物理特性、物質組成,可以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歷史的研究,為和平利用空間資源貢獻中國智慧。」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嫦娥五號探測器副總設計師阮劍華說。

  月球,我們已去過多次,但去月球自動採樣並帶回地球,以前沒做過。嫦娥五號任務的複雜性和難度,可以用五個「首次」來詮釋。「一是地外天體的採樣與封裝,二是地外天體的起飛,三是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四是攜帶樣品高速地球再入,五是樣品的存儲、分析和研究,這在我國都是首次。」裴照宇言簡意賅。

  阮劍華介紹,嫦娥五號發射後,將經過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月面軟著陸等過程,降落在月球正面風暴洋東北部,然後通過表取採樣機構和鑽取採樣機構,採集月表巖石和土壤樣品,同時開展科學探測。完成採樣和封裝後,在月面起飛,經過月球軌道交會對接、月地轉移、再入地球等過程,返回並著陸於內蒙古四子王旗地區。整個任務總共11個飛行階段,過程大約持續23天。

  23天,看似很長,但其實整個任務流程都很緊湊。「一環接一環,每一環留給我們的時間都不多,每一步工作都要非常準確,各環節環環相扣,不能有失誤。如果有一個出現意外情況,將帶來一系列後續問題。」裴照宇強調。

  挖土約2公斤,數量不算少

  嫦娥五號探測器由上升器、著陸器、返回器、軌道器組成,在經歷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後,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將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分離,軌道器攜帶返回器留軌運行,著陸器承載上升器擇機實施月球正面預選區域軟著陸。著陸月球後,將在月面工作約兩天,這兩天裡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挖土。

  挖土看似簡單,但不是隨便一鏟子下去就行。嫦娥五號採集的樣品,將被用來研究月球的起因和演化。要讓挖出來的土有更好的研究價值,必須提高採樣的可靠性,增加樣品的多樣性。因此,嫦娥五號將通過鑽取和表取兩種方式來採集樣品。

  科學家給嫦娥五號提出的挖土目標是:約2公斤。根據目前對採樣量的分配,鑽取的樣品是約0.5公斤,表取的樣品是約1.5公斤。

  好不容易去一趟月球,為何不多挖點土帶回來?

  「採集量的多少會影響到容器的大小,進而影響到整個探測器的體積、重量,以及推進劑的需求。」裴照宇解釋,比如,為了鑽取0.5公斤的樣品,探測器上的鑽取機構要達到七八十公斤;為了表取1.5公斤的樣品,表取機構也要幾十公斤;這100多公斤的採樣機構都要由探測器送到月球去,會影響到探測器整體的重量、體積和功耗。

  裴照宇指出,以2公斤的採樣量作為初始值來設計探測器,嫦娥五號探測器的總重量達到8.2噸。如果增加樣品的量,整個探測器很多指標都會增長,8.2噸很可能不夠,最後會超過火箭的運載能力,目前的設計是平衡後的結果。「2公斤的數量不算少,工程上可實現。」他說。

  再入地球充滿考驗,帶回樣品就是成功

  挖完土並封裝後,嫦娥五號將開啟回家之旅:上升器攜帶樣品從月面起飛,在月球軌道與軌道器實現交會對接,樣品從上升器轉移到返回器,然後軌道器攜帶返回器完成月地轉移,返回器以第二宇宙速度再入地球,最後在內蒙古四子王旗地區著陸。這正是探月任務「繞、落、回」的最後一步——回。

  要從月球回到地球,嫦娥五號在月球軌道的交會對接很關鍵。這些年來,我們對「交會對接」這個詞並不陌生。我國載人航天工程曾進行過多次交會對接。但這些交會對接都發生在地球軌道,在月球軌道上交會對接,嫦娥五號將是我國第一個。

  完成交會對接和月地轉移後,嫦娥五號返回器將進入地球。再入地球的過程,充滿考驗。裴照宇指出,從地球軌道再入地球是7.9公裡每秒的速度(即第一宇宙速度),而從月球再入地球將達到11公裡每秒的速度(即第二宇宙速度),增加了30%以上。如此高速之下,探測器面臨的力和熱的環境要惡劣很多。

  目前,嫦娥五號任務團隊正在緊鑼密鼓地準備飛控和返回器回收工作。「我們的目標是採樣返回,採到樣品,返回地球,就是成功。不管帶多少,都是成功!」裴照宇強調,「當然,既然設計了2公斤,我們會努力爭取實現這個指標。」

  為載人登月與深空探測打基礎

  根據之前的部署,我國探月工程分為「無人月球探測」「載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個階段。此次成功發射嫦娥五號的任務,裴照宇將其總結為既是「收官之作」,又是「奠基之作」。也就是說,嫦娥五號在探月工程中將發揮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國家航天局表示,嫦娥五號任務將完善探月工程體系,為我國未來開展載人登月與深空探測積累重要的人才、技術和物質基礎。這也意味著,還有更艱巨的任務在等著我們。

  「在探月工程三期研製過程中,我們對後續的月球探測進行了論證,規劃了嫦娥七號和嫦娥八號任務,這兩次任務的目標是建設月球科研站基本型。」裴照宇透露。

  在裴照宇看來,我們現在對月球的認識,就像一百年前對深海的認識一樣,仍非常有限,需要人類攜手一起探索。「我們向國際社會發出了倡議,希望與世界各國合作,共建國際月球科研站,這將為月球科學探測和月球相關技術的實驗提供共享平臺。」

相關焦點

  • 去月球挖土的「嫦娥」,如何帶著月壤安全回家?
    「『嫦娥』要去月球挖土了!」  11月24日,隨著嫦娥五號成功發射,這句頗為形象的話很快在網絡上流傳開來。作為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中的最後一步「回」,嫦娥五號將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飛到月球挖取月壤,再帶著月壤返回地球,這被認為是我國迄今最複雜的航天工程之一。
  • 去月球挖土的「嫦娥」如何帶著月壤安全回家?
    圖片均為新華社發  「『嫦娥』要去月球挖土了!」  11月24日,隨著嫦娥五號成功發射,這句頗為形象的話很快在網絡上流傳開來。作為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中的最後一步「回」,嫦娥五號將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飛到月球挖取月壤,再帶著月壤返回地球,這被認為是我國迄今最複雜的航天工程之一。
  •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奔赴月球「挖土」
    嫦娥五號是繼我國探月工程第二步「落」完成之後,開啟的第三步「回」的探測器,是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作。2007年,我國第一顆月球探測衛星嫦娥一號發射升空,13天後進入月球環繞軌道展開科學探測,並成功獲取了全月球影像圖。第一步「繞月」順利完成。
  • 嫦娥5號成功發射奔月:「繞、落、回」戰略的「收官之作」
    從2007年中國的首顆繞月人造衛星嫦娥一號發射升空至今,十幾年來,中國探月工程碩果纍纍,一個個驚喜時刻令人印象深刻。嫦娥五號任務是中國首個月面採樣返回任務,也是繼1976年蘇聯月球24號(Luna 24)月面採樣後,44年來世界範圍內的首次月面採樣返回任務。
  • 科技|到月球了!嫦娥五號開啟「挖土」模式
    嫦娥五號開啟「挖土」模式 2020-12-03 0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出發,去月球「挖土」 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成功開啟我國首次地外...
    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這是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戰,同時也是我國目前技術難度最大、系統組成最複雜的航天任務之一。嫦娥五號由4器組成,因此嫦娥「五姑娘」是家族裡結構最複雜的探測器。「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重達8.2噸,是我國目前發射的重量最重的探測器。  2任務不一般 去月球「挖土」  這次,「五姑娘」的任務不一般。其任務的目的是實現月面自動採樣返回,開展月球樣品地面分析研究。  2007年10月24日,我國成功發射嫦娥一號衛星。
  • 出發,去月球「挖土」!剛剛,嫦五成功發射
    嫦娥五號任務是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戰嫦娥五號將執行月球採樣返回任務完成最後一步——「回」此次任務因此備受矚目嫦娥五號去月球做什麼?中國自2004年正式實施探月工程以來,不斷探索,歷經十六載,成功完成嫦娥一號、二號、三號和四號任務以及嫦娥五號高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實現了「五戰五捷」的輝煌戰績。圖片來源:央視新聞嫦娥工程規劃為三期,簡稱「繞、落、回」,也就是繞月探測、月面探測、月球自動採樣返回。
  • 嫦娥五號月球「挖土」完成,中國首次去月球「挖土」有哪些重大意義?
    圖為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月球表面自動採樣。 (中新社發 中國國家航天局 供圖)華輿訊 據新華視點報導,北京時間12月2日4時53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完成了月球鑽取採樣及封裝。目前,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正按計劃進行表取採樣。為什麼要去月球「挖土」?科研人員通過研究發現,月壤中含有大量微小的橘紅色玻璃形式顆粒。
  • 嫦娥五號月球「挖土」完成,中國首次去月球挖土有哪些重大意義?
    事實上,嫦娥五號將帶回的「土」,具有更高的天然放射性元素濃度,能幫助科學家研究月球地質演化歷史、了解太陽活動,也將為人類開採月球資源鋪平道路。為了去月球「挖土」,主要航天國家都很拼。中國在2004年立項的嫦娥探月工程規劃包括無人月球探測、載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個步驟。嫦娥五號此次探月任務是無人月球探測階段的最後一步。
  • 去月球「挖土」!嫦娥五號成功發射!這5大知識點你要知道
    原標題:出發,去月球「挖土」!剛剛,嫦娥五號成功發射!這5大知識點你要知道 摘要 【去月球「挖土」!嫦娥五號成功發射!
  • 嫦娥五號完美落月,「挖土」模式開啟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12月1日23時11分,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正面西經51.8度、北緯43.1度附近的預選著陸區,並傳回著陸影像圖。作為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戰,嫦娥五號任務將從月球採集約2千克月球樣品返回地球。嫦娥五號探測器軟著陸於月球哪個區域?探測器如何穩穩地降落?
  • 新華微評:落月挖土,期待「嫦娥」帶回月球「禮物」
    【新華微評:落月挖土,期待「嫦娥」帶回月球「禮物」】歷時7天、歷經38萬公裡,嫦娥五號遠赴月球成功著陸,開啟本世紀人類首次月球採樣,標誌著中國人距離九天攬月夢想更近一步。從繞月拍攝到飛躍探測,從月背著陸到落月採樣,我國探月工程的每一個進展,都是中國航天人逐夢蒼穹的堅實足跡。
  • 揭秘嫦娥五號任務全過程:到月球去挖土究竟有多難?
    身強體壯的「胖五」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再一次從這裡刺入蒼穹,帶著「五姑娘」嫦娥五號探測器飛向遠在38萬公裡外的月球。這標誌著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戰正式拉開大幕。  對於月球這個地球唯一一顆天然衛星,中國人探索的腳步從未停歇。此前,我國已經完成了嫦娥一號、嫦娥二號、嫦娥三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和嫦娥四號等5次任務,實現了繞月探測、落月探測和巡視探測。
  • 「胖五」就位嫦娥「五妹」將奔月:出發,去月球「挖土」
    對於中國航天而言,月球更是邁向深空的「前哨站」。早在2004年,中國正式開展月球探測計劃,在國務院正式批准繞月探測工程立項後,工程的領導小組便將其命名為「嫦娥工程」,而第一顆繞月衛星命名為「嫦娥一號」。大家最常聽到的關於月亮的神話,應該就是「嫦娥奔月」了吧——因為吃了長生不死之藥,嫦娥飛到天上,居住在月宮。
  • 去月球「挖土」!
    李迪克 攝——首次月球軌道交會對接。當著陸器託舉上升器實現月面起飛上升後,嫦娥五號一路飛奔而去。但是僅僅依靠上升器是不能返回地球的,它需要飛到月球軌道上,在這裡與軌返組合體交會對接,把採集到的月壤轉移到返回器。
  • 嫦娥五號發射倒計時,它將去月球「挖土」,為建造月球基地做準備
    1994年,我國科學家認為有必要去月球進行探測活動,在研究可行性多年後,2000年11月,我國航天白皮書——《中國的航天》正式公布,月球探測工程也準備啟動。如今,多年過去了,我國探月工程進展如何呢?從2007年我國嫦娥一號月球探測器成功升空,並且順利完成一系列任務後,我國探月工程此後陸續發射了嫦娥二號、嫦娥三號、嫦娥四號等月球探測器,不僅在月球表面完成了各項勘測任務,而且嫦娥四號還首次為人類揭開了月球背面的真相
  • 嫦娥五號成功落月!「嫦娥」月球軟著陸,準備挖土!
    接下來,她就準備在月球上挖土啦! 從上周開始,地月天宮,好不熱鬧。「胖五」火箭,「嫦娥」探測器,以中國探月工程為代表的民族之光,已然成為2020年最後幾周內,夜空中最亮的星。 11月24日4時30分,長五送嫦五,我國首次月面採樣返回啟程。
  • 探月收官之戰:「嫦娥」奔月「挖土」
    根據計劃,嫦娥五號探測器將於11月下旬登陸月球,在月球最大的月海風暴洋北部呂姆克山脈附近著陸,採取約2公斤重的月球土壤樣品,實現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這是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戰,同時也是中國目前技術難度最大、系統組成最複雜的航天任務之一。如果嫦娥五號能夠圓滿實現任務,我國將是世界上第三個在月球上採樣返回的國家。
  • 嫦娥「五姑娘」完美落月,開始「挖土」
    作為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戰,嫦娥五號任務將從月球採集約2千克月球樣品返回地球。嫦娥五號探測器軟著陸於月球哪個區域?探測器如何穩穩地降落?降落後又將如何開展「挖土」作業呢?落在哪?全國空間探測技術首席科學傳播專家龐之浩告訴中新社記者,月球正面風暴洋相對較年輕,富集鈾、釷、鉀等放射性元素,存在大約13億至20億年前的玄武巖,獲得這些年輕玄武巖的同位素年齡,將有助於推進對月球火山活動和演化歷史的認識。它可以填補科學家對月球火山活動研究的一個重要空白。
  • 嫦娥「五姑娘」完美落月,開始「挖土」!
    作者:郭超凱  北京時間12月1日23時11分,在經歷了為期一周的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之旅後,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正面西經51.8度、北緯43.1度附近的預選著陸區,並傳回著陸影像圖。  作為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戰,嫦娥五號任務將從月球採集約2千克月球樣品返回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