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裡秘建模擬阿拉伯城市為下一場戰爭以軍苦練巷戰

2021-01-15 搜狐網

  以色列最近在內蓋夫沙漠中建成一座「模擬阿拉伯城市」。以軍22日開始在這個被稱為「城市訓練中心」的龐大建築群中開始進行演習,為下一場戰爭做準備。

  規模在世界上獨一無二

  「城市訓練中心」佔地20平方公裡,城內有500餘個大小建築,其中有一個中心廣場,6座清真寺,多幢高層公寓,甚至還有一個仿造的難民營。

  以軍準將烏齊·莫斯科維奇是這個中心的負責人。他說,中心擁有5萬人口規模的阿拉伯人城市內的一切設施,能為以軍在黎巴嫩、約旦河西岸和加薩走廊進行城市作戰提供模擬環境。為了建造這個模擬城市,以色列籌劃了8年,並與美國工兵部隊合作完成這一龐大工程。整個工程耗資約4000萬美元。

  訓練中心的4000餘個房間每個都裝有監控設備,參與演習的士兵身上則裝有衛星定位系統,這使指揮中心能掌握每支部隊的動向。根據計劃,為了模擬各種作戰環境,這座模擬城市中的一些建築今後還將能旋轉,牆體也將成為透明。

  「這是我們練習任何所需行動的場所,」中心負責人之一阿里克·莫萊赫中校說,「就規模、特性和技術能力而言,它在世界上獨一無二。」

  旨在恢復軍事震懾能力

  在為期一個多月的交戰中,以軍不僅損失不少士兵,也沒能阻止北部城市遭受火箭彈襲擊。真主黨戰後關於戰勝以軍的說法更讓以色列人感到痛苦。由於與真主黨作戰不力,以軍總參謀長達恩·哈盧茨最近辭職。

  「2007年是準備之年,我們的目的是要達到一個專業能力水準,使我們能面對現存威脅,與此同時還要制定一項長期計劃,讓我們能面對未來的威脅,」以軍準將尤迪·德克爾21日在一次會議上說。

  媒體評論說,新任總參謀長的主要任務將是恢復以色列的軍事震懾能力,並為下一場戰爭做準備。 馬震

  (新華社供本報特稿)

相關焦點

  • 以色列秘建模擬城市苦練巷戰 為戰爭做準備(圖)
    以色列最近在內蓋夫沙漠中建成一座「模擬阿拉伯城市」。     以色列最近在內蓋夫沙漠中建成一座「模擬阿拉伯城市」。以軍22日開始在這個被稱為「城市訓練中心」的龐大建築群中開始進行演習,為下一場戰爭做準備。
  • 亞洲的「史達林格勒」:慘烈巷戰讓美軍膽寒,竟然出動戰列艦炮轟
    和法軍在越南不同,美軍憑藉更具壓倒性的火力和大規模使用直升機帶來的機動性,並沒有出現「奠邊府」那樣的慘敗。但是,久經戰陣的北越正規軍和南越遊擊隊還是給傲慢的美國人帶來了巨大的麻煩。尤其在1968年的「春節攻勢」中,美軍被迫打了一場堪稱「史達林格勒」式的慘烈巷戰——順化戰役。順化戰役是北越「春節攻勢」的一部分。
  • 史達林格勒戰役:二戰的轉折點,一場決定世界命運的戰爭
    史達林格勒戰役在歷史上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這一場戰爭被視為二戰東部戰線的轉折點,是決定世界命運的戰爭。在這一場戰爭中,蘇聯投入了進300萬兵力,而德國也投入了150萬以上的兵力,雙方發了瘋一樣動員全國的力量來增援。這一場戰爭到底有多激烈?雙方為什麼堅持奪取史達林格勒?為什麼德國會輸?我們一起來復盤一下戰爭。
  • 美俄軍隊「師改旅」:都半途被叫停,原因旅級不適合大規模戰爭
    蘇聯解體,俄羅斯成為獨立國家,蘇軍中絕大部分轉化為俄軍,經歷了兩次殘酷的車戰爭,讓俄軍看到了軍中存在的弊端。許多國家也認識到了,未來作戰時,軍隊的靈活性,因此,相應地減少指揮層級,組建旅轄營的戰鬥群,形成一支支戰鬥旅模塊,以適應未來局部戰爭,特別是非常難打的城市巷戰。俄軍在車臣的巷戰中,真的是吃足了苦頭,對車臣反政府武裝的善戰心有餘悸,按理俄軍具備豐富的巷戰經驗,史達林格勒巷戰就是最好的證明。
  • 疆珞星人的飛船基地在阿拉伯半島的魯卜哈利沙漠
    外星人的飛船基地在阿拉伯半島的魯卜哈利沙漠。魯卜哈利沙漠裡的外星人來自疆珞星。疆珞星距地球2.43萬介。1介換算成米是10的303次方米 。疆珞星人的飛船是外星飛船中比較先進的飛船之一。飛船的最快速度是7.7X10的296次方米每秒。飛船從疆珞星到地球最快要1萬多年。疆珞星人的壽命是20萬年。
  • 史達林格勒巷戰中的巴普洛夫大樓,為何德軍三個月都攻不下?
    史達林格勒戰役,是蘇德戰爭中較為慘烈的戰役之一。戰爭進行到中後期,蘇軍完全是憑藉著頑強的意志和德軍進行巷戰。史達林格勒遭到德軍轟炸機無數次的狂轟亂炸,整個城市幾乎找不到一棟完整的建築,一條平坦的街道,到處都是瓦礫廢墟。
  • 沙漠裡的黃金古城:沒有毀於打劫和戰爭,卻在3百多次地震中毀去
    古時水運並不發達,沙漠商隊運送貨物主要走陸路,佩特拉又剛好位處中東地區從阿拉伯半島到地中海的最重要的貿易通道上,善於經商的納巴泰人通過將佩特拉建立為主要的區域貿易中心,通過向商人提供方便來收取服務費,同時也向商人們徵收稅款,以此來增加收入,積累財富,可謂是沙漠裡的黃金古城。日益增多的財富給納巴泰人帶來富足的生活的同時,卻也引來了危機。
  • 機器人時代到來 未來戰爭這麼打?(組圖)
    機器人包辦未來巷戰    機器人部隊和無人機對敵方陣地實施打擊,空降式機器人在敵後方秘密著陸,人類士兵只需完成最終意義上的佔領,一場未來的巷戰就結束了。另外,士兵還可以引爆「鷹爪」身上附帶的炸藥,從而炸開障礙物,為進攻清空道路。
  • 量子特攻巷戰進階攻略 巷戰怎麼玩
    巷戰作為夢見島裡最常見的一種戰鬥,只要掌握了其中的戰鬥技巧,摸清巷戰的套路後,就能榮升「城主」,稱霸整個城區!是不是光聽著就很心動呢?今天量子君決定造福大家,把畢生所學的巷戰技巧傳授給大家,老規矩,小本本快準備好做筆記!
  • 史達林格勒巷戰,雙方傷亡近200萬,蘇聯是德國的兩倍多
    文/馮玄一史達林格勒背靠伏爾加河,是一個居民不足十萬人的小城市。但是這個城市工業十分發達。戰爭開始前,在這個小城周邊,聚集了19萬蘇聯軍隊,有300多輛坦克和300多架飛機。興奮的德軍以為這座工業城市唾手可得,其實,這只是個開始。讓德軍進入市區,這是蘇聯人的一個策略。在德軍進入之前,蘇聯軍隊已經有計劃地佔領了市區的所有制高點和要害部位,他們正在隱秘處等待德軍出現。於是,二戰中最殘酷的巷戰開始了。
  • 解放軍演練巷戰精確打擊 臺媒高呼"針對意味明顯"
    摘要:近日媒體披露解放軍南部戰區74集團軍某旅在野外環境組織高難度噴火專業訓練,其中提到模擬巷戰、摧毀碉堡等項目。對此,臺媒忍不住「強行加戲」,叫囂「劍指臺灣意味明顯」。
  • 拋開宗教原因 為什麼阿拉伯國家視伊朗為主要對手?
    群山之中的伊朗城市阿拉伯世界擔心伊朗地理條件與人口增長的矛盾導致伊朗擴張但伊朗人頑強地在西部扎格羅斯山和北部厄爾布爾士山的山間盆地中建立了起了一座座城市,並且快速的發展人口。中東國家地圖到目前為止中東阿拉伯國家也只有沙特和伊拉克人口超過3000萬,連年戰亂的葉門和敘利亞分別為
  • 世界歷史上,哪一場戰爭最慘烈?影響世界最深刻?
    有人問,在世界歷史上,最為慘烈的戰爭到底是哪一場? 有人說是第一次全非洲大戰,這場戰爭發生在1998年到2002年。 因為這是二戰以後,相對和平的世界裡傷亡人數最多的戰爭了,平民傷亡約為500~600萬人。 還有人說,是巴拉圭戰爭,這場戰爭發生在1865年到1871年。
  • 「沼澤阿拉伯人」——最悲慘的伊拉克民族
    「沼澤阿拉伯人」是以一個大家庭為單位生活的,他們圍著被稱為「穆迪斯」(mudith)屋子居住,那是一種圓頂的房子,用蘆葦編織而成。早期的「沼澤阿拉伯人」把「穆迪斯」建在沼澤地突起的泥地上,那裡是整個沼澤地唯一的地面,大部分的時候他們是生活在漂浮的房子裡或是小船上,以打獵或捕魚為生,他們也用水牛的奶製成乳製品出售換取生活必需品。
  • 香料之路-內蓋夫沙漠中的城市—以色列
    香料之路被選為世界遺產,和它在歐洲的知名度、對歐洲文明的重大影響有關。香料貿易直接推動中世紀歐洲的地理探險。歐洲為香料而瘋狂,乳香等香料被抬到天價,比黃金還昂貴。胡椒當年被稱為「黑金」。歐洲人不惜冒險前往東方尋求香料黃金海岸和香料群島,甚至不惜挑起衝突和戰爭。
  • 阿拉伯半島是世界最大半島嗎,巴爾幹半島為何戰爭多?
    世界上有很多半島,面積較大的有亞洲的阿拉伯半島、印度半島、小亞細亞半島、中南半島、堪察加半島,北美洲的拉布拉多半島,歐洲的斯堪地那維亞半島、伊比利亞半島、巴爾幹半島。有些半島為一國獨有或為大部為一國所有,比如俄羅斯獨自擁有堪察加半島,加拿大獨自擁有拉布拉多半島等。
  • 沙漠中的綠洲城市-阿曼尼茲瓦
    沙漠中的綠洲城市-尼茲瓦,位於馬斯喀特西南約200公裡,是阿曼內陸地區最大的城市,也是阿曼古都之一。曾是阿曼伊斯蘭教長國的首都,據說賽義德執政後,為了重新統一全國,英國人也為了在阿曼內地開採石油,故支持賽義德,後於1955年底馬斯喀特軍隊在英國軍隊的協助下攻佔了尼茲瓦,將分離44年的阿曼重歸統一,尼茲瓦也在戰爭中受到了巨大破壞,自從卡布斯蘇丹上臺後,阿曼政府投入了大量資金復興尼茲瓦,現在該城已經恢復其椰棗加工中心、內地貿易中心和旅遊勝地的地位。
  • 豪遊中東沙漠中揮桿
    選擇套票價更抵  目前阿聯航空提供的定製Package非常適合想要去中東進行一場高爾夫之旅的遊客。其基礎配置包括杜拜籤證費、往返杜拜的機票(含稅)、三晚五星級酒店及早餐、兩場高爾夫球、機場與酒店之間往返接送以及酒店與球場間的往返接送,參考價格約為9790元人民幣。另外,阿聯航空還針對高爾夫之旅的客人為其提供升級的託運服務,任何艙位旅客可免費託運一套高爾夫球桿。
  • 以色列如何在第一次中東戰爭中絕處逢生、以少勝多?
    戰爭初期,阿拉伯聯軍可謂佔盡優勢,他們擁有接近五萬的兵力,而以色列軍的戰鬥人員不超過三萬人;阿聯軍的坦克、飛機和火炮的數量也超過以軍數倍。 到了6月11日,以色列的大多數主要城市都落入阿聯軍手中,眼看以色列人要被趕到地中海裡,美國人出手了,在美國的要求下,聯合國通過了停火協議,要求阿以雙方停火四周。阿拉伯聯軍認為以色列已無力回天,居然同意了該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