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軍隊「師改旅」:都半途被叫停,原因旅級不適合大規模戰爭

2020-12-05 國平視野

蘇聯解體,俄羅斯成為獨立國家,蘇軍中絕大部分轉化為俄軍,經歷了兩次殘酷的車戰爭,讓俄軍看到了軍中存在的弊端。

認為傳統編制「軍師團營」指揮層次太多,已經不適應俄軍發展;因此,俄軍迅速進行「師改旅」改革,形成軍旅營級編制,從「軍師團營」到「軍旅營」,中間至少剪掉了一個層次,便於軍隊精兵簡政,提高軍隊的戰鬥力。

許多國家也認識到了,未來作戰時,軍隊的靈活性,因此,相應地減少指揮層級,組建旅轄營的戰鬥群,形成一支支戰鬥旅模塊,以適應未來局部戰爭,特別是非常難打的城市巷戰。

俄軍在車臣的巷戰中,真的是吃足了苦頭,對車臣反政府武裝的善戰心有餘悸,按理俄軍具備豐富的巷戰經驗,史達林格勒巷戰就是最好的證明。

二戰以後,隨著軍隊武器裝備的逐漸現代化,美國陸軍於1957年後完全撤銷了團建制,海灣戰爭以後,「師改旅」率先在美軍中興起。

中國軍隊在軍改中,也進行了相應的「師改旅」,焦點其實不是師改旅,師改旅,只是在原有框架內,左右口袋的區別,師長和旅長軍銜和等級一樣,所以改起來容易,大令一到紛紛到位。

軍改難在合成營的定位,繼續保持營作為戰術分隊地位,把合成營和團,一樣定義成部隊,肩負了軍政功能的營部,勢必還要擴大,從而引發新的爭議,取消了團部,卻設置了更多的「小團部」。

由於「師改旅」以後,旅轄數個合成營,合成營是最小的作戰單元,既有坦克、步戰車和裝甲輸送車,又有榴彈炮、迫榴炮,偵察、補給、搶修、救護等模塊,所以合成營有「參謀組」,一個參謀長和四個參謀。

合成營,等於對軍製作大手術,試點了許多年,依然雷聲大雨點小,因此,在軍制上、軍令上對合成營,仍然有許多文章可做。

師,在傳統戰爭理論中,其定義是最小的戰役單位,也就是說一個師要有能力獨立承擔一場小型戰役,包括火力支援和後勤勤務,就一樣都不能少,會有大量的勤務部隊的存在。

師改旅,最大的區別就是,五花八門的勤務部隊,被編成規模更大的專業勤務保障部隊,由軍級直接掌控指揮和調度,旅部則儘可能地保作戰部隊,如果需要後勤或者遠程火力的支援,則直接呼叫軍部,由軍部根據戰場作戰的需求靈活調配和指揮。

因此,美俄中等軍事強國,都曾進行了「師改旅」的軍改,但都未能徹底改革下去,美俄都基本上中途叫停了,原因就是「師改旅」不適合大規模的戰爭,世界級的大戰爆發,集團軍仍然是最基本且強有力的戰役兵團。

相關焦點

  • 解放軍「團變營」,戰鬥力不降反升,一個營比一個團還厲害
    在1985年前,我國陸軍所擔負的作戰使命是在未來的某個時間點,以大規模高烈度防禦作戰的戰爭形勢。在這個時期,由於預先的作戰想定是大規模防禦作戰,我國陸軍的編制和體制均以儘可能的高技術裝備密度(上千件大型裝備),高兵力密度(五萬人以上的軍級建制)來安排軍隊建制。在這個時期,大軍區擔負了戰役規模上的具體作戰組織揮職能,發揮基本戰役兵團的作用。
  • 「光榮的臨汾旅」:全軍最早被授予榮譽稱號的師旅級單位
    同年6月,被中央軍委授予「臨汾旅」榮譽稱號,這是我軍最早被授予榮譽稱號的師旅級單位。13000餘人次,為外賓進行軍事課目展示600餘場次,向世界展現了中國軍隊威武之師、文明之師、勝利之師的良好形象,被譽為「中國陸軍的窗口」。
  • 解放軍陸軍三輪軍改簡介,合成營已經實現兵種融合
    中國陸軍,自2014年軍改開始後,就不再有所謂不同兵種劃分了。因為這場軍改,主要方向就是綜合化和合成化,在最基本的戰術單位營這一級,就已經是要求實現各兵種配合協同作戰。這與現代化戰爭中的立體化發展方向背道而馳,必須改進。百萬大裁軍期間,各軍種的合成化改革也在悄然進行。由步兵軍改編 而成的諸兵種集團軍,擁有了直轄的各兵種戰術兵團,具備了戰役訓 練和組織指揮能力。同時,集團軍之上的大軍區,則成了條塊分割的戰略區,與現在的佔區劃分就十分相似了。
  • 縱隊以下,為何華野和東野是師,其他野戰軍是旅
    晉綏野戰軍主要由120師358旅發展出的部隊和冀中軍區六個主力團編組而成,番號都是獨字頭,共有5個獨立旅,加上老部隊358旅,一共6個旅,之後又組建了獨六旅、獨七旅,但這兩個旅長期在山西作戰,脫離建制。至於為何用旅作建制,是沿襲抗戰中期的習慣,即120師是一級指揮機關,旅是二級指揮機關。
  • 新四軍第五師成立初有六個旅級單位,為新四軍七個師最多
    1937年7月7日,日本製造「盧溝橋事變」發起全面侵華戰爭,國共雙方迅速達成合作協議,中國工農紅軍整編為國民革命軍,其中位於西北的紅軍主力整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而新四軍則由於南方數省堅持遊擊作戰的紅軍及遊擊隊合編組成。1937年12月,新四軍軍部於漢口組建,1938年三四月間新四軍整編完成,全軍共四個支隊十個團,總兵力1.03萬人,軍長為葉挺。
  • 韓戰:土耳其軍「王牌旅」兵敗如山倒
    7月26日至9月23日,該旅在安卡拉市附近的兵營和波拉特勒市附近的炮兵學校接受戰前教育和作戰訓練。參加韓戰的土耳其部隊「9月24日,該旅移至伊斯肯德侖港,搭乘5艘美國船隻,於10月17日駛抵釜山港,於10月19日上陸,爾後立即改乘火車移到大邱,駐進大邱大學。
  • 韓戰:加拿大軍隊兵出得多仗打得少
    但出兵不出力,仗打的寥寥無幾。加拿大軍隊入朝慢慢騰騰,直到1951年才到達朝鮮,這時戰爭早期的拉鋸戰已經結束。加拿大步兵第25旅1951年2月入朝,除了在「五次戰役」前期如同其它美國的盟軍一樣擔任阻擊,在加平之戰中吃了志願軍一些苦頭之外,基本沒有受到大的損失。
  • 從爛部隊到鐵血之師,四川軍隊在抗日中如何華麗轉身,一雪前恥?
    各軍閥在四川為擴大自己的防區,發展勢力,不斷擴充軍隊,進行爭霸作戰,其戰役次數,可稱全國之最,共達470次。1918年,四川軍隊有十個師,外加兩個旅。軍閥混戰時期,由於川軍長期在川內爭權爭勢,其軍隊形象極差,戰鬥力極弱。
  • 抗戰時期,中國軍隊甲乙丙3種師有何區別?八路軍3個師是哪種師?
    首先還是要根據國情制定合理的軍隊分配。為此,老蔣把全國軍隊分成甲乙丙三種師編制,根據當時實力大小分配名額。以前各集團軍統稱為「路軍」,比如抗戰中有名的十九路軍,二十九路軍,都是以前的地方集團軍。師級是最基本的軍種單位,誰掌握的師越多,誰的話語就越多,這方面老蔣當仁不讓拿第一,本來中央軍的實力就不小,中原大戰後更是如日中天,經過分化瓦解地方軍隊,中央軍程實力碾壓狀態,自然師級數量多。老蔣的師級數量多不算,待遇也是各軍閥裡面最好的,因為師分三個等級,每個等級都有應的武器裝備和待遇。
  • 抗戰時期,中國軍隊一個旅到底多少人?
    我們在看像亮劍等抗日劇的時候,經常會感到疑惑,分不太清楚那些旅長、師長、團長等的等級,也不知道到底他們手下統領著多少人,一個團有多大?一個戰鬥旅又有多大?這是很多觀眾都不明白是什麼概念,這是軍隊中的編制問題,世界各國的軍隊編制略有不同,但大體上還是差不多的。
  • 伊軍隊部署在哪 南北各3道防線9萬精兵保衛首都
    9萬伊軍保衛巴格達  從戰爭爆發後的情況可以看出,伊拉克方面吸取了海灣戰爭的慘痛教訓,不再把徹底失去制空權的伊拉克軍隊暴露於沙漠曠野,而是重點死守巴格達等大中城市。開戰前夕,伊軍根據薩達姆的指示調整兵力部署,將兵力收縮到由南向北的兩個通道上,將精銳部隊部署在巴格達周圍,保存實力。
  • 韓戰,中國軍隊為何叫志願軍?全世界都懂這個名字下的深意
    在麥克阿瑟的要求下,美國前線軍隊最終跨過了「三八線」,並向中朝邊境快速推進,這一舉動已經對中國領土造成了威脅。面對這種威脅,中國派出了人民志願軍進入朝鮮半島,幫助朝鮮政府抵抗聯合國軍的侵略。在戰場上,中國人民志願軍始終十分隱蔽地進行軍事行動,就算是雙方在戰場上大規模的軍事衝突發生了之後。
  • 全軍首屆師旅級單位黨委政法委書記培訓班舉辦
    近期,來自全軍和武警部隊的79名師旅級單位黨委政法委書記齊聚國防大學政治學院西安校區,接受為期10天的綜合性培訓。這10天,他們都從中收穫了什麼?深秋時節,踏著全面推進依法治軍的時代鼓點,肩負著做好新時代軍隊政法工作的神聖使命,來自全軍和武警部隊的79名師旅級單位黨委政法委書記齊聚國防大學政治學院西安校區,接受為期10天的綜合性培訓。
  • 海軍組織師旅級以上單位黨委書記理論集訓
    近日,海軍組織黨委書記理論集訓,師旅級以上單位黨委書記齊聚一堂,全面深入學習習近平強軍思想特別是有關海軍建設的重要指示精神。
  • 你了解軍隊中營的編制嗎?
    這要先從營這一級編制講起——根據《中國軍事百科全書》解釋,「營」是由若干個連編成的軍隊一級組織,為高級戰術分隊。一般在團或旅編成內遂行戰鬥任務,有時也可獨立遂行戰鬥任務。直接隸屬於師以上單位的營稱獨立營,多遂行戰鬥勤務、技術勤務和後勤保障任務。
  • 美國一個師17000人,印度一個師15000人,中國一個師有多少人?
    在經歷了長期的戰爭之後,即便現在世界整體上是和平的,但是世界各國也都在大力建設自己的軍隊,不僅是投入了大量的研發力量,以此來研究更先進的武器裝備,在規模上也都保有大量的武裝人員。不過在現代戰爭中,人數對於決定戰爭的勝負已經沒有那麼大的作用了。現代戰爭拼的是體系化作戰實力,一旦作戰體系被壓制那麼再多的人都只是去當炮灰,所以在現在軍隊中,各國的編制情況是怎麼樣的呢?從古至今,軍隊編制都是有著嚴格分級的,但是一般來說,戰場上部署都是以師級單位為主要調動規模,那麼在各國軍隊中,一個師大概是多少人呢?
  • 走進未來戰爭"實驗室"
    放眼全軍,我軍多座大型合同戰術訓練基地的陸續建成,為大規模、高層次經常化的實兵對抗性演習創造了條件,奠定了基礎。我軍各部隊依託訓練基地開展的實兵對抗演習,也逐漸走向了成熟。整師對整師的實兵實裝對抗、千裡跨區機動後的實兵實裝對抗等一幕幕「模擬戰爭」在全軍各個基地打響。在一次次緊貼實戰的對壘中,許多昔日戰功卓著的精銳之師找到了自身的訓練「短板」和觀念窠臼,部隊戰鬥力建設躍上了新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