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大家應該對近視都不陌生,但是對弱視的了解卻微乎其微。
亮睛護眼小衛士表示,大多數家長見到小孩視力下降,就認為是近視眼,其實造成低視力的原因有很多,常見的有遠視、散光、近視,有的甚至還具有斜視,家長應該先帶小孩到醫院做眼部檢查,查明原因。
弱視與近視本質上的不一樣
弱視與近視則根本不是同一種病。
近視往往多發於學齡期和青少年,是近視形成的原因是因為眼調節肌肉睫狀肌過度緊張或者是因為遺傳的原因,看遠處的事物看不清楚,但是通過眼鏡的調節,是可以看清楚遠處的事物。
而弱視多見於學齡前,弱視的形成則是因為視功能發育紊亂,遲緩,而且弱視的發生常常還會有斜視、高度屈光不正的問題,變現就是遠處和近處的事物都看不清楚,就算是戴上眼鏡也不能看清楚。
弱視與近視危害的不一樣
近視最明顯的表現就是視力下降,其他視力功能完好無損,矯正年齡不受限制。
而弱視的表現除了視力會下降以外,他是不能被矯正的,會沒有立體感,而且對於駕駛、高精細的工作是不能勝任的。另外弱視的治療是有年齡限制的,如果超過12歲就很難徹底擺脫弱視了。如果已經成年,那麼對於擺脫弱視基本是沒有希望了。
而且有相關的數據證明,發生車禍的人當中,有20%是缺乏立體視覺的。視力的好壞及有無立體視覺,都會直接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就業前途。所以家長們要多關注孩子的用眼習慣,並且要早發現早治療。
覺察兒童眼部問題關鍵在篩查
調查發現,62.38%的小孩早期近視時喜歡眯眼、揉眼,50%的小孩容易出現眼睛疲勞的現象。
那麼,小孩出現哪些症狀,家長應帶小孩去醫院檢查呢?
亮睛護眼小衛士表示,如果小孩出現一些異常的行為則需引起特別重視,如眯著眼睛看電視、看電視時不自覺地往前靠、散光的小孩會出現歪著頭的動作,這些都是視力不良的徵兆。
嬰幼兒有追光的特點,尤其是顏色鮮豔的物件,在4-5個月的時候,家長就可以拿顏色鮮豔的玩具逗引孩子,看其是否注視玩具,否則很可能就是弱視。
幼兒園的兒童,3歲時經過簡單的視力教認,絕大多數都會認視力表。
有條件的幼兒園要對孩子視力每年進行一次普查篩選,家長也可自購一張標準視力表,掛在光線充足的牆上,在5米遠處讓孩子識別。
檢查時一定要分別遮眼檢查,不可雙眼同時看,防止單眼弱視被漏檢,反覆認真檢查幾次,若一眼視力多次檢查均低於0.8,則需帶孩子到醫院作進一步檢查。
弱視兒童往往有除了視力低下以外的其他表現,如斜視、視物歪頭、眯眼或貼得很近等。一旦發現孩子有斜視的現象,應儘早到醫院眼科檢查、確診,因為約有1/2的斜視合併弱視。
有種單眼的弱視,是與生俱來的,小孩沒辦法察覺,往往很難被發現,通常只有在眼部普查時才會被發現,小孩可參加幼兒園組織的眼部篩查或普查,一旦發現視力不良再去醫院,篩查對於發覺小孩的眼部問題至關重要。
矯正視力以戴框架眼鏡最理想
調查發現34.56%的小孩存在不同程度的近視,那麼,小孩多大年齡矯正近視最佳呢?
一般來說,像成年人戴鏡後的視力很正常,如果不想戴眼鏡可以做一個雷射,或者在眼內放一個人工晶體,視力就能得到矯正。
但這些措施不適合兒童,小孩處在發育階段,眼球大小還在不斷的變化,可塑性很強,在度數沒穩定之前太早幹預,會出現殘餘的度數,比如小孩今年是200度,明年可能是250度;如果為遠視眼,今年是300度,明年可能達到250度。
小孩在度數沒穩定之前,以框架眼鏡為主,個別有特殊情況的小孩為了控制近視帶OK鏡,這個是比較少的,如果帶上框架眼鏡,視力仍達不到正常,可以輔助一些視力訓練措施,矯正視力達到一個正常的水平。
本文部分素材來源於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