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古城老家 媽媽曬菊花
點擊標題下「雲南政協報社」可快速關注
農曆九月又叫菊月,是菊花怒放的時節,菊花在蕭瑟的秋天傲霜開放,其風骨令人敬佩。菊花自古都是文人墨客特別喜愛的筆下之花,有人說它是古代文藝青年心中的白月光,難怪有許多膾炙人口的詩句流傳至今:「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菊花色彩鮮豔,味道清新淡雅,總是給人一種賞心悅目、心情舒暢之感。菊花除了是一種觀賞植物以外,還是一味很好的中藥,在我國《神農本草經》中就記載過菊花可以清火去熱明目的藥用。有的地方每年的重陽節,有飲菊花酒的習俗,據說可以使人長壽。
那日我抽空回到巍山古城裡的家,一推門就看到媽媽用簸箕曬菊花,整個小院灑滿陽光,媽媽正小心地翻弄著簸箕裡的菊花,一朵朵花蕊黃色、花瓣潔白的菊花在媽媽的翻弄下,呈現出靜物一般的詩意色彩,而在我看來,它們不是朵朵菊花,更像是一張張盈盈的笑臉看著我。我說這些菊花真漂亮!媽媽笑著說:「你們就知道漂亮,白菊花的確漂亮,但更重要的是有用!」今年已過古稀之年的媽媽,身體康健笑聲爽朗,媽媽說,今年買的菊花特別好,花色潔白。趁著陽光正好,曬一些,夠全家人吃一年了,等曬乾了,就打電話給我,讓我給在遠方讀書的女兒也郵寄一些。菊花特有的藥香瀰漫在小院子裡,我挑了幾朵細嗅,竟覺內心馥鬱,思緒潮湧……
配圖
長期以來,巍山人習慣在深秋時節買一些白菊花晾曬,我曾經百度過,這種可食用的白菊花叫「太陽菊」。太陽菊有很美的圓球形頭狀花序,中央簇生著黃色的管狀花。古籍記載:菊花味甘苦,性微寒,具有疏散風熱、平抑肝陽、清肝明目、清熱解毒的功效。在巍山,人們常常把它放在陽光下曬乾後,儲存起來供一年裡泡茶或者煮粥用,還可以把菊花做成菊花枕頭。我小的時候,就枕過媽媽用棉布縫製的菊花枕頭,頭靠在上面就有窸窸窣窣的聲音,感覺有趣極了!在菊花的香味裡入眠,連夢裡都是神清氣爽的味道……也許是小時候枕過菊花枕頭的原因,至今我的視力依然是1.5,每一次體檢都是小夥伴們羨慕的對象。
每年一到這個季節,媽媽都會到巍山古城標誌性建築鐘鼓樓(又名星拱樓)一側的城南市場選最好的菊花。這種菊花細分有兩類,外地品種的花瓣純白色,本地品種的花瓣呈粉紫色,花心都是黃色的,藥理作用差不多。買回菊花後,媽媽趁著曬穀天(俗話叫曬「秋老虎」的季節),在簸箕裡曬菊花。娘家的房子是坐北朝南,陽光充足,為了儘快曬乾,老人家細心地追著太陽,過幾個小時就把簸箕從陰涼處挪到太陽處,一天會挪動好幾次,媽媽不厭其煩,樂此不疲……曬乾後的菊花,沒有了明媚鮮豔,卻可以儲存很長時間。媽媽經常說菊花性寒,要配上枸杞才能泡吃,否則會胃痛。我自小屬於熱性體質,到了秋天,一吃香熱的食物就容易眼睛疼,或者口腔潰瘍。媽媽總是曬一些菊花拿給我,交代說,秋燥季節,多喝點菊花枸杞茶,可以下火清肝明目。媽媽還教會我煮粳米菊花粥,頭天晚上泡米半小時,把菊花連同粳米一起入紫砂鍋,第二天早上就可以享用菊花粥,煮出來的粥青綠色,點綴幾粒紅色的枸杞,看起來非常誘人。菊花還可以煮雞蛋,也就是俗稱的「菊花蛋」,名字好聽,味道也是帶藥味的,這些用菊花烹製的食物,用來輔助治療由於上火引起的眼疾,效果極好。媽媽常常說,「良藥苦口利於病」,藥食同源,讓我們多吃點食物,少吃點藥。因為「是藥三分毒」。滿滿的關愛,溢於言表,每一次都唯恐交代不周,媽媽平實樸素的話,縈繞耳邊……
曬乾的菊花很輕很輕,媽媽遞給我的菊花卻很重很重。我總會在一杯升騰著熱氣的菊花茶裡沉思,舒展的菊花在水中起起落落,在花香的氤氳裡,感受那份深沉的母愛。品著母愛的味道,一股暖流湧遍全身。生活不可能每天都過得轟轟烈烈,激情最終會歸於平淡,一如這平實淡雅的菊花。人淡如菊,心素如簡,大概就是這樣的吧!生活把歲月刻在人的臉上,也刻在了人的心裡。母親一天天老去,菊花卻年年清香依舊,我希望母親福壽延綿,就像那秋色深處的菊花馨香一樣綿長。曬菊花,曬一季苦香瀰漫,回味四季芬芳不散。
雲南政協報投稿郵箱
基層政協稿件請投郵箱:ynzxbgdzx@163.com
公、檢、法、行政司法相關稿件請投郵箱:ynzxbfzyn@163.com
文史、文學、鑑賞等副刊類稿件請投郵箱:ynzxbrwyn@163.com
新媒體部投稿郵箱:ynzxbxmtb@163.com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我們
(杜麗芬)